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0-05-30 来源:榕意旅游网
圈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吴 莹 (北京T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北京 100029)  摘 要:随着“艺考热”的不断升温.开办艺术类专业的 院校越来越多。而且招生规模也越来越大。艺术类专业呈迅猛 发展之势,市场对艺术类专业的人才需求却是增长缓慢.这就 导致供给远大于需求。艺术类专业毕业生作为高校毕业生中 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并且形势越来越严 峻。本文在分析文献、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对艺术设计类本科的 就业现状、毕业生灵活就业的特点、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 模式、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思路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对 策研究。 关键词: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问题对策 一、艺术设计类本科生就业影响因素的分析 高校艺术设 专业目前是考生报考的新热点.通过视觉 传达的艺术作品正随着科技的进步呈现Hj多种多样的发展态 势。传统艺术正与计算机技术、工业、建筑、管理等学科不断交 叉,衍生出许多新的专业,这些专业也相应地成为近年来的热 门。广告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展览策划、 动漫制作、游戏策划、游戏设计等专业的毕业生均为紧缺人 才,其供需比例高达1:10以上。但是,由于高校扩招和社会经 济环境的影响,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存在着就业相对困难 的局面,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f一)教育质量下降。 随着高校的扩招,加上艺术专业学费高,越来越多的高校 争设艺术专业,但高校办学是需要一定条件支持的,这些条件 包括师资队伍的条件.设施设备的条件,学校地理位置的条 件,甚至学校校友等人际关系的条件。而有些学校的师资设备 并未达到开设艺术专业的要求,却也竞相开设艺术类专业,还 有些学校片面地追求大而全的专业设置,而忽视了师资队伍 的建设和完善,几个班级合堂上课甚至缺老师上课。一些大学 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 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 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 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另外,教师的知识结构仍 然非常陈旧.授课内容空洞化,等等,导致艺术类本科生能力 水平整体缩水,对他们的就业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就业渠道不畅。 目前的就业渠道包括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 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 校推荐一般只有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 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 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但这两个 渠道并不能保证求职的安全性,带有很多的盲目性、不确定因 素,缺少必要的法律监管。因此,这两个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 毕业生的需求。 1学生期望过高。 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 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 口等方面。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们的基本生存需要,也不能 对他们形成足够的T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 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四)缺乏求职技巧。 很多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 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 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 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 惨痛教训。久而久之,用人单位就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对其 丧失信心。 二、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灵活就业特点的分析 f一1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灵活就业的特点。 1.与用人单位发生的劳动关系形成随意性 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大多个性鲜明,精神上崇尚自由、时 尚,思想前卫,易接受新鲜事物,不愿受太多的约束和管制。这 种个性特点决定了艺术类专业毕业生不太愿意受制于某个具 体的用人单位,大多不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的就业协议,有些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也没签劳动合同。所以,艺术类专业毕业生 的灵活就业率,较之一般的文理科专业而言就业率要高得多。 这些采取灵活就业方式的毕业生大多将户口、档案关系托管 在人才交流中心,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非常随意。而且,绝 大多数毕业生在毕业后较频繁地调换_『=作单位 2.就业区域出现集中性 用人单位所处的地理位置逐渐成为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就 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大部分毕业生通常选择经济发达地 区、沿海地区的中等城市和省会城市,或北京、上海、天津等 直辖市。由于这些地区成为全国各地各类院校毕业生的聚集 地,造成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局面。但是,艺术类专业毕业生赖 以生存的经济实力、文化环境和生存群体又决定其不能远离 这些区域。 3.职业选择的A南性 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一般不愿进入L古j定单位,而喜 欢自主择业成为自由艺术职业者.这样不仅能自己安排时间 从事设计创作,还能获得较高收入。灵活、自主的工作方式有 利于自身专业的提升或深造。很多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和用人 单位签订“计件式”劳动合同,如雕塑专业的学生.一件雕塑作 品的完成就表明和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结束,阶段性临时T 作的情况比较多 4.创业优势。 艺术专业实用性相对独立的特点,也为艺术类专业毕业 生提供了创业优势.因此,自主创业也是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的 一项选择,有几万元的资金就可以注册成立一家设计公司或 设计工作室,从事广告、产品、书籍与样本、服装等设计与制作 的一系列业务。还有许多毕业生走出校门后,自主创业,开办 自己的培训班。职业选择的自由性,使得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灵 活就业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文理科院校的毕业生。 (二)灵活就业面临的问题。 1.重视经济待遇和就业地域,轻视个人职业的前景发展。 艺术类专业的前期培养无论是院校,还是家庭都是一个 “高投入”的专业.因为艺术类专业不仅学费远远高于其他专 业.而且学习成本也相当高,投入高自然使他们渴望毕业后能 有较高的回报,一心向往大城市、好单位,高薪、高待遇,而对 基层单位、中小企业、小城镇不感兴趣也是情理之巾。过多重 视经济待遇和就业地域的思维模式,使许多毕业生错过能够 充分展示个人才智,适合自己职业前景发展的工作岗位。 2.个人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灵活就业的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往往与所在单位没有正 199 ■ ! 里型 式协议.一目 tP,现1 伤、病患等问题,用人单位就认为不是单 位 式员工,不能给予相炎补助:劳动仲裁部门认为没有相关 的规定而无法界定:司法部¨也 为没有相关的劳动协议难 以受理:又因为毕业生已不是在校学生,学校也无法 以相关 的帮助 此外,南于没有正式的劳动合同的束缚,很多毕业生 还经常违约跳槽,给学校的信誉造成很大的影响。 3.社会 障很难落实。 劳动和社会保障郜2003年发布了《关于城镇灵活就业人 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指导意见》,明确_r灵活就业人员参加 基本医疗侏险的措施。但采取灵活就业的毕业生中很多自由 职业者没有T作单位.『J己的劳保、社保、医保等 缴纳上比 较困难。有T作单位的灵活就业者,由于和单位缺乏正式的用 :合同,用人单位l叶J于劳动力成本的考虑也不愿意为他们办 理各种利:会保险手续 此.灵活就业人员的收入和社会保障 问题急需法律的规范 f三1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灵活就业的对策 1.弓I导艺术类 业生向巾小城市就业 我斟是一个地区、城乡差异十分明显的国家.不同地区、 不同城市、不同所彳『制介业的职] ,福利待遇状况差圳十分显 著,加之劳动人事、户籍、住房、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制度还不 完善,劳动力的流动还比较困难,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艺术类专 业毕业生就业选择的范围。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 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而这 地【x_往往缺乏埘艺术类々业毕业生的吸引力,作为政府部门 在制定引进人才的政策卜应加大对艺术类々业毕业生去中小 城巾和广大农村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在用人机制上采取更 加灵活的方式 2.加强生涯规划指导,引导学生注重个人发展。 很多艺术类专业毕业生报考艺术=々业并不是出于对艺 术的热爱和在 术方面有很高的天赋,很大部分是由于在某 些文化课成绩卜有螳欠缺,而进行艺术课程的短期投机性训 练,选择报考艺术专业。因此,很多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缺乏对 自己的职业规划,忽视个人的长远发展。作为学校对艺术类 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躁应陔在低年级就开设.并结合专业 特征,促进学生根据f1身实际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凋整择 业心态,埘自己有一,\科学的人生规划..此外,还要加强对艺 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意识的指导和就业观的教育,使他们树  }确的择业脱,积极引导毕业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丁作 岗位。 3.完善灵活就业毕业生的社会保障机制 就目前的劳动力市场而言.突出的问题是供过于求、劳动 法制和社会保障不健全、市场监管不到位。在此背景下.灵活 就业的大学生 缺少群体保护而更易受到伤害。所以,政府部 ¨应该努力采取措施.完善政策.给灵活就业的大学生以基本 的保障。以法律的形式凋节劳动关系和经济关系.创造一个公 平、公开、公正的就、 竞争环境,为灵活就业者提供必要的法 律援助 三、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捌查表明,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艺术没计专业人才培养 模式,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解决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 的重要途径。 f一1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1.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 解决就、 问题的基础环节是专业设置要适应市场要求。 教学与市场需求的连接,应以专业设黄为切入点 专业设置瞄 准经济与产业结构渊整的走向,以市场、职业、技术为依据.在 广泛凋研的前提下,组成由行业、企业、学校参加的专业指导 委员会,对人才需求进行预测和产业发展前景分析,在此基础 之【:对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设置、能力结 构要素、々业开办条件及专业建设的社会可利刷资源等方面 进行评议、论证、审核,从而决定该专业设置与否 2.适合人才个性发展特点的人才的培养。 艺术设汁专业人才可以分为三类:技术型的艺术制作人 才、创意型的艺术设计人才和管理型的艺术经营人才。技术型 的艺术制作人才要求有很强的摹仿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但 创意思维并不要求很敏锐。对这类人才培养,可以着重放在其 技能操作的培养上,可以着重教会他们使用各种设计辅助工 具.引导他们领会原始创意.并指导他们根据已有的设计创意 完成设计作品的制作。创意型设计人才要求有敏锐的创意思 维能力,由于思维比较活跃,他们往往难以专注于对技术严谨 的制作 对这类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上要尊重其艺术设计个 性,以引导和诱导式教学为主,着重培养他们对艺术没计的理 解,提高他们的创意思维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沟通能力、表达 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管理型艺术经营人才对艺术市场比较 敏锐.而且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对于这类人才,应着重于管理 和组织能力的培养.加强他们的自主、自立意识。 f二1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前提和保证。 要求技术与艺术结合、专家与教师结合、管理者与学者结合。 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双师型”教师既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又要有相应的丰富的艺术设计专业知识。在这一类型的教 师培养上,我们可以从年轻教师着手,要求他们参与企业的 实践,允许他们到设计企业兼职,鼓励他们参与各项社会生 产项目设计。行业专家与教师结合的“双师型”教师本身应 是艺术设计行业的专家或艺术没计领域的权威。这样的教 师能及时将设计行业的标准和艺术设计最新动态传递给学 生,知识更新快并有前瞻性,而且通过教师本身的权威形 象,能够扩大学校及本专业的影响力,对学生的就业也会产 生较好的影响。 f三1建立实践型学科与课程体系 1.建立“产教”结合的实践型教学体系。 艺术设计专业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深入社会, 和企业合作。这种教学资源包括师资资源、人才资源、技术资 源、资历资源、社会影响等有形和无形资源。艺术类冈其职业 的特殊性、定向性和针对性而在社会.E具有一定的影响,艺术 教育资源又属紧缺资源,因此,可充分利用艺术院校的影响 力,与礼会广泛联系,依托行业优势拓展办学空间,一方面向 社会输送学校现有的人才资源.另一方面从岗位资格认证培 养人手,搭建企业需求人才的桥梁。 2.建立“产学”结合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 对产学合作教育比较一致的理解就是学校和用人单位 合作培养学生。对艺术设计教育一定要突出校企合作模式的 建立和创新,并且积极探索和追寻校企的紧密合作.整合各 方资源.打通产学合作的途径,让学生了解企业并进入企业, 真正实现学生就业的“零适应期”培养和岗位就业的“零距 离”接轨。 3.建立以核心技能培养为主的课程体系 艺术设计教育应以技能为核心,改革课程体系设置.从能 力出发设计教学 课程设置应坚持岗位要求第一的原则.对基 础课程以“必需、够用”为度进行大幅度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 要着重核心技能的培养,要有明确的标准、具体的培训环节及 完整的考核办法。在培养计划中,还要明确学生应掌握哪些相 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要求的知识,并进行相应 的培训和考证。目前,艺术专业的职业资格证有平面设计师、 广告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动画设汁师等,持有的技能资格证 书越多。从业的选择性就越大。 (四1建立多途径、多形式的就业渠道。 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艺 术设计人才的就业竞争力,使毕业生顺利地走向社会岗位,提 高毕业生就业率。所以应该花大力气为他们建立多种途径、多 种形式、畅通无阻的就业渠道。 1.实习与上岗相结合的就业渠道。 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主干课程的课堂实训化,即通过联 系企业,把企业的没计项目带人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参与完成 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直接参与项目的设计与制作.提高 他们的设计操作技能。在做毕业设汁与实习时,采取集中与分 散相结合,设计、实习与就业单位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真正 进行顶岗、上岗操作。把毕业设计带到具体的设计项目中去完 墨 成。把实习作为就业的考察期,实习前与实习单位签订就业协 议,学校和单位共同商定一定的任务和标准,考察期满如果学 生完成相应的任务或达到相应的标准即为合格.学生就可以 留下来继续工作,从而达到实习与就业结合的目的。 2.就业与创业相结合的就业渠道 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政府有l芙部门出台了许多 政策大力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如围家工商总局要求各级工 商局支持大学生创业,放宽市场准入,减免行政性收费,开设 大学生创业的绿色通道等。自主创业也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毕 业生就业的一条广阔的就业渠道,学校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 毕业生自主创业,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如设立创业基金, 资助有困难的毕业生自主创业。 3.其他途径与形式的就业渠道。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艺 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呈现多元化趋势。应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 一线、到贫困地区丁作,帮助毕业生提高和完善自身技能和素 质.勇敢投身于不断涌现的新职业岗位: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 观念,打破以“稳定”为主的就业旧观念,加强市场意识,提高 适应能力,支持毕业生灵活就业。 四、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思路 f一)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做好人才预测。 根据就业市场的特点和规律,我校以毕业生的初次就业 率为重要指标,结合二次就业的实际情况,调整那些不适应社 会需求或社会需求量小的专业,增设一些前景好、社会需要的 专业,拓宽学生的专业结构和知识面,以缓解市场供求的矛 盾.为毕业生充分就业打下基础。结合市场和校情实际,把办 学思路定位在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核心,汲取首都文化精 华,立足本土实际,紧紧围绕社会需求办学。具体做法主要是, 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专业设置,对具有传统优 势而市场需求有限的专业,在生源上求精求优,适度降低招生 指标.并同时积极开拓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专业。 (二)引导毕业生更新就业观念。 1.转变就业的地域局限观念。 从就业难的地域分布来看,真正的“难”,是难在要在政 治、经济、文化优越的大城市里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所 以所谓大学生就业难的提法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许多艺 术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往往都不愿意离开其所在的大城市, 都觉得只有留在大城市才是最好的选择。目前劳动人事、户 籍、住房、医疗、保险等方面制度还不完善,劳动力的流动还比 较困难。影响毕业生就业范围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毕业生 只有转变就业观念和思维,才能适应社会。 2.转变就业方式和思维,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就业方式的多元化的同时自主创业也是一个主流。国家 规定凡应届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 外,自T商部门批准其经营之日起,一年内免交登记类和管理 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地方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 机构将为其提供所有的人事代理。这对大学生创业是个很好 的契机。如果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要进行一次重大的变 革.那么由就业到创业则将成为这种制度变革的一次新的革 命。实现由就业到创业的转变不是一个简单的短期的过程,不 仅要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更需要有效的改革措施。 (三)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 艺术设计院校还应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指导。从 学生一入学起,就要对学生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 分析和测定.据此发现他们所具有的潜质、优点和缺点.在此 基础上对他们进行就业设计指导;同时,通过有针对性学习和 实践,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长处,鼓励他们努力克服自身的弱 点,挖掘自身的潜能,从而成为有用的艺术人才。这样不仅有 利于学生职业理想的形成.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艺术实践、 专业实习中加深对艺术设计职业内涵的理解.促进学生职业 素质的培养和艺术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 加大对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 和毕业生质量的宣传力度,以保证就业指导、市场调查、信 息交流、供需见面、网络建设等日常T作和一些大、中、小型 的招聘活动的正常开展 在完善和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办 公室就业工作的同时,加强就业领导机构建设,指定专人负 责,为广大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开辟新 的就业渠道.进行就业观的指导和教育。进而帮助毕业生更 深入地了解社会需求,了解职业对人的素质要求.正确地认 识自我,更好地适应社会.做好就业前的知识、能力和 tk,理 的准备。 f五1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体系资源库。 建立信息丰富的网络数据库资源,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 的网上合作,高质量地做好需求信息的梳理、收集和发布工 作,高效、准确、快捷地为毕业生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 科学地分析就业形势.主动开展市场需求调研及毕业生 跟踪调查,收集各地区、各行业和各部门的今年和最近几年 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人才引进的数量、专业、学历层次和 素质要求等信息,广泛收集社会对学生素质的评价信息,为 学校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招生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和资料。 总之,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国计民生及社会的和谐稳 定。为了使艺术设计教育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办出 特色,我们不仅要面向市场,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内涵发展,还 要建立正确的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准确定位艺术 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立优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立科 学的学科体系,积极开拓多种就业途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 高艺术设计人才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率,为国家的和谐稳 定及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吕红,金喜在.我国灵活就业-9市场化进程的互动关 系研究[J].发展改革,2008,(2). [2]田天沐.浅谈大学生的灵活就业方式[J].中国大学生 就业.2006.(16). [3]李会欣.发达国家的灵活就业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J]. 管理科学.2003,(12). [4]邹兴平,艾楚君.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特点与问题探析 [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6). 『5]凤建煌.浅析高职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的探讨 fJ].考试周刊,2008. 受北京工业大学校2008—2009年度依法治校、科学管理 研究课题资助,课题名称《艺术设计学院毕业生就业途径的调 查分析及指导》,作者为课题负责人,项目编号:2008一B一05。 2O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