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北京,100083)【摘要】针对当前社区空间结构,分析\"开放社区”所应具有的空间模式特征,以及对当前老旧社区空间更新的启示,指出建构 \"社区型公共空间体系”是开放社区概.念的具体应用。并着重针对北京天通苑社区的空间现状,分析其大街区、空间“碎片化”
以及使用“时段性”等特征,通过“再界定”和“深共享”,探讨天通苑社区公共空间的更新策略。【关键词】开放社区;旧社区;公共空间;更新;天通苑
【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A1 “开放社区”的空间启示“开放社区”作为居住区空间组织的一种模式, 具有不同于封闭社区的空间特征。我国当前的封 闭社区采用的是“邻里单位”①规划模式上发展起来
适的居住环境,但其圈占大量公共资源,充斥和割 裂城市空间,势必导致城市公共空间的乏味和没
落,甚至带来一系列交通和社会问题⑴。针对我国当前老旧社区空间的现状,开放社区 的意义并不仅是将围墙取消以缓解交通压力和提
的小区层级空间组织模式,其强调分级秩序和内向 结构。封闭社区模式有利于形成相对独立、安全和 私密的居住环境,但同时巨型的封闭社区也会带来
高空间可达性,而是考虑现有住区的实际空间条件
和居民需求,在平衡社区居民个人和公共生活的基 础上,通过整合和营造开放共享的社区公共空间体 系来提升社区空间活力。其包括空间结构调整和
城市空间隔裂、公共空间碎片化、社区多样性丧失
等问题。开放社区概念受到新都市主义理论②的影 微观形态更新的双向操作。首先需要通过空间“再 界定”来调整原有住区空间结构。将“大街区、大封
响,旨在改善传统社区封闭的层级结构,采用更为 开放化、均质化的空间组织形式,使住区空间更有
闭”的组织结构,转化为“小封闭、大开放”的结构形
效地融入城市空间体系,保持和城市空间在交通、
态⑴。并进一步挖掘和集合现有社区的公共空间 资源,使其共享化、体系化。通过开放的住区街道
形态和景观上的有效连通。开放社区注重街区和
公共空间建设,强调宜人尺度和步行交通体系。其 核心意义在于充分调动居住区内部的公共资源,提 升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其最大程度的共享,以激发 社区空间活力。连接起各公共空间节点,营造完整、连续的社区型
公共空间体系③(图Do建构社区型公共空间体系是开放社区理念在 当前老旧社区更新中的具体应用。作为城市末端 公共空间形态,社区型公共空间关联居民日常生
我国当前的住区形式以封闭社区为主。商业 化住区开发强调住宅及小区内部环境质量,而忽视
活,并融入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其摒弃中心专属
住区公共空间体系营造以及与外围城市空间的整 体联动,从而逐渐形成大量孤立的、巨型的住区形
式、以满足住区内部居民使用的空间布局方式,而 采用外置的、开放的布局形式,呈现出“分散式、网 络化、多点布置”的特点(图2)。社区型公共空间体
态。这些封闭的住区大院可以形成相对私密和舒系可以将社区内部现有零散的公共资源联系调动 起来,最大程度地提高公共空间的集约化和服务能
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城市开放社区公共 空间艺术营造研究”(项目编号H6YTB010)
力,以更好地承载社区公共活动,促进沿街商业的 繁荣以及各公共空间节点在功能和形态上的差异
化发展。丰富的业态、多样化的形态以及连续的空66城市发展研究 26 卷 2019 年 1 1 期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26 No. 1 1 2019公伟:\"幵放社区”导引下的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更新——以北京天通苑为例城市更新与城市文化间网络是社区公共空间活力形成的基础。域帀TIE域市于r-ffi逍
城
市厂道
、ttK^riBt\\ I2图1 \"大街区”公共空间结构和\"社区型''公共空间结构示意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城镇干道
城報干逋图2中心式公共空间节点和“外置化”分散的公共空间节点示意图片来源:作者自绘2试点调研——“被抑制”的天通苑社区公
压力大⑶。共空间近年来,天通苑社区虽然在交通基础设施和生 活配套设施方面逐渐改善,其公共服务质量逐渐提
天通苑作为北京巨型社区的代表,是20世纪
高,但住区规划的“先天不足”极大地限制了后期产
90年代末开始建设的经济适用房社区。片区内以 业和公共空间的发展,使得基础服务设施较难得到 居住用地为主,用地性质较单一,周边缺乏其他用 系统提升;致使现有社区空间和公共生活质量较
地类型的配置,其基础设施、服务配套设施较不完
低,进而导致“社区精英”人口的不断迁出,以及外
善。是典型的、优先解决居住功能的住区开发模 来流动人口的增加。天通苑社区公共空间的物质 式,具有高密度、高容积率的特点。单一的区域功
基础薄弱,和城市公共空间形成断层。要提升社区 能,使得片区及周边就业岗位不足,无法满足社区 的公共空间质量,改善公共生活,就必须充分集合 居民就近就业需求,致使大量居民涌入市中心就
现有空间资源构建有效的社区公共空间体系。此
业,或者工作在市区的居民仅来此居住。“职住分 次选取天通苑中区和东区为样本(图3),具体包括 离”现象严重,社区居民需要集中向市区通勤,交通
天通中苑、天通苑六区、天通苑四区、天通苑二区、城市发展研究 26 卷 2019 年 1 1 期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26 No. 1 1 201967城市更新与城市文化公伟:“幵放社区”导引下的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更新——以北京天通苑为例天通东苑一区等,对其户外公共空间进行调研和 分析。图3 案例区位图片来源:作专自绘图4大街区的路网结构图片来源:作者自给2. 1 封闭的大街区结构此片区由居住区道路区隔出13个封闭居住小 区。整体呈现300-400m的封闭大街区结构(图
4)0道路两侧主要由小区围墙界定,并分布一定规
模的住宅底商。街区内部的小区级道路多采用环 通式和半环式,将小区又区分为不同的组团。整体
道路布局缺乏系统规划,呈现出显著的无序性和盲 目性。不同小区之间的道路连通性弱,不注重相互
之间的交通和空间联系,体现出大街区模式下小区 规划的各自为政和空间组织的孤立性。2. 2 街道公共空间消失封闭的大街区结构使得居住区道路边界长距
离平直,功能单一,缺乏适合公共活动的街道空间 节点。道路两侧的底商以零散的小商业为主,大规
模和连锁商业不足,私人商业活动侵占公共街道现
象时有出现。道路空间和小区内部空间缺乏纵深 联系,仅通过被管制的出入口连接小区内部(图5)o 现有的居住区道路主要承担快速通行的交通功能,
讲求效率和秩序,而远离日常生活;小区路则都被 封闭在住区内部,缺乏共享性。此外,天通苑作为 老旧社区,停车系统落后,交通混杂,人车干扰严
图5道路边界构成及出入口分布图片来源:作着自绘突出、沿街缺乏有吸引力的商业业态以及与两侧社
重。大量车辆路边随意停放,严重挤占人行道和公 共空间,步行环境恶劣。天通苑社区道路人车矛盾区空间的隔离,致使社区道路失去了公共场所的意
义,连续舒适的步行路线无法形成。68城市发展研究 26 卷 2019 年 11 期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26 No. 11 2019公 伟:“幵放社区”导引下的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更新——以北京天通苑为例城市更新与城市文化2.3 住区公共空间的“碎片化”不足,主要表现为各小区内部相对集中的空地和道
作为经济适用房住区,天通苑在规划之初并不
路边角绿地。作为居住空间的修补和点缀,尺度
重视公共空间的配置和建设。现社区内集中公共 小,布局分散。处于封闭小区内部,相互缺乏联系, 场地缺乏,类型单一。片区内较大规模的绿地仅有 规模效应弱,仅满足临近居民的简单日常活动,并
天通艺园和清河滨河绿地。天通艺园作为片区内 不能对居民大规模、持续的公共活动形成吸引和促 封闭的社区级公园,规模最大,设施较完善,使用率
进(表1)。天通苑社区公共空间的无组织和碎片化 相对较高,但其服务范围主要覆盖周边几个小区,
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公共活动的开展,导致社区公共
并不能辐射整个片区。沿清河的滨河绿地虽然具 生活的缺失和片段化。居民的活动被空间限制,生 有较好的基础条件,但位置较偏,开发不完善,设施 活行为和社交活动被空间分离,不能形成持续、稳 较少,使用率偏低。片区内的次一级公共绿地明显
定的公共生活秩序。表1片区内公共绿地的现状调研表小区公共绿地现场照片1绿地面积(虻)2 座椅数量(个)3座椅密度(个/*)4健身器械數量(个)0c
倜二下午使用人数3点)使用人数 (周末上午11点)8 65 30 55现场照片1绿地面积(hm2)7.71.10.31 1.2 160.42座椅数量(个)大量
601735大量
9Q 座椅密度
(个/hm今中等
555529较高
234 健身器械数量(个)大量无无14大量无斤 使用人数倜二下午3点) 15103202505使用人数 倜末上午11点)5053
744
300
6资料来源:作者自制城市发展研究 26 卷 2019 年 11 期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26 No. 11 201969城市更新与城市文化公伟:“幵放社区”导引下的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更新——以北京天通苑为例2.4 社区公共空间使用的“时段性”“职住分离”导致社区居民“钟摆式”的生活方
孩等。3.2 趋向计划型户外活动计划型户外活动是指具有提前计划性,有准 备、有目的的较远距离户外活动,比如离家较远的 参观、游玩、休闲购物等。天通苑社区内部成规模、
式。白天市区工作,夜晚回社区居住。天苑社区公
共空间的使用表现出更为明显的“时段性”④特征。
白天时段社区内户外活动少,仅有少量老年人的休
闲活动和儿童看护行为,主要分布在小区路两侧和 活动设施较多的街边场地。而到傍晚或周末时段, 大量年轻居民回归,社区内公共场所的利用率明显
具有吸引力的公共活动空间缺乏,使得居民的户外 活动更多趋向计划型远距离休闲活动,向城市级公
共空间辐射。但社区居民职住分离现象严重,居民 通勤时间较长,工作日期间较难有计划型户外活动 产生,所以此种类型户外活动通常发生在周末及节
提高,出现成规模的集体活动以及体育健身运动,
同样集中于活动设施较多配置的公共场地,以及几 处规模较大的公共绿地,比如天通艺园、天通苑街
假日。天通苑居民户外休闲活动的平均距离为
心花园等。天通苑公共空间使用的“时段性”特征 反映出不同社区居民在不同时段的空间使用差异。 社区公共空间需要平衡老年人的休闲社交、儿童的
14. 76km,而且布局分散,周边较集中的活动区域有
奥林匹克中心及森林公园、郊野公园以及立水桥附
近的商业中心,并呈现出向市中心扩散分布的
游戏娱乐以及青年人的运动健身等不同活动需求。
特点⑸。同时“时段性”也要求社区公共空间应具有更高的
4策略探讨——天通苑社区公共空间的更
共享性和集约化,将封闭于小区内部的空间资源联 系调动起来,向社会开放,避免空间资源在大部分 时间内的闲置和浪费,提高空间利用的效率和弹性。新策略天通苑社区现有物理空间的规划不足很大程 度上制约了日常自组织性公共活动的开展,也较难
3 活动分析——天通苑社区居民的公共
形成真正的、具有持续内在活力的公共空间。针对 当前社区的大街区结构、公共空间碎片化等问题,
活动天通苑社区居民构成主要包括当地原住户、建
其公共空间更新借鉴开放社区的理念,调整现有封 闭的空间结构,挖掘和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实现
设之初从市区迁入的居民以及现在不断迁入的新 居民。居民人口平均年龄较大,不同年龄层分布
广,带有一定的老龄化趋势⑷。社区居民的户外活
集合共享,以营造集约高效的社区型公共空间体
系,此将是天通苑社区公共空间有机更新的有效 途径。动主要包括休闲购物、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和社交
等。按照户外活动的距离和持续时间可将其归纳 为两大类:日常型户外活动和计划型户外活动。4. 1 将小区封闭调整为组团封闭针对天通苑社区的空间现状,在原来居住区一
3. 1日常型户外活动缺乏日常型户外活动是指居民日常生活中发生的
小区一组团的规划结构的基础上,将以封闭小区为 单元的大街区调整为若干封闭小组团(图6),围墙 界定从小区退缩到小组团,形成“小封闭、大开放”
户外活动,包括漫步、运动、购物、社交等,通常在日 常空余时间开展,带有随意性、高频率、日常化的特
的空间格局。小组团围合院落生活区,设置有权限 的出入口。小组团之间的公共区域对社会开放共
点。职住分离使得天通苑社区白天时段居民较少,
直接导致了社区日常活动的不足。此外,社区有限 的空间条件也进一步限制了居民的户外活动。场
享,包括小区级道路和各类公共绿地(图7)。小组
团模式可以在保证一定居住私密性的基础上,提高 社区空间的开放性和渗透性,有利于调动原有封闭
地的欠缺和碎片化布局,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老化
和配置不足,再加上人车混行的干扰,致使日常型 公共户外活动难以开展,尤其是较大规模的集体活 动和持续时间较长的连续活动。社区现有的日常
于小区内部的空间资源,提高社区内公共场地和设 施的利用效率。小组团模式为社区公共空间体系
的建立奠定了结构基础。户外活动以小幅度、静态活动为主,主要表现为老 年人和儿童活动,比如静坐、交谈、下棋、看护小
4. 2 小区级道路的公共化小组团模式带来的直接空间变化就是将小区70城市发展研究 26 卷 2019 年 1 1 期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26 No. 11 2019公伟:\"幵放社区”导引下的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更新——以北京天通苑为例城市更新与城市文化>々咖2农图6封闭大街区分解成小组团模式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8 三种类型社区道路的公共化处理图7小组团模式空间示意图片来源:作者自给图片来源:作者自给级道路解放出来。将原封闭在各小区内部的道路 设施或沿街商业设置的附属场地,比如一些商业性 打开,使不同小区之间的小区道路贯通,实现整体
广场、街角空间等,为居民提供各种日常生活服务。
社区街道的连贯性,形成由小区路为主体构架的街 天通苑各小区内的公共空间节点通常沿小区路分
道空间网络。天通苑社区公共空间体系将依托小
布,为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激活原有消极的 区街道网络,加强街道空间的公共化处理,发展沿 公共空间节点,需将各空间节点置于封闭小组团 街底商,完善街道空间的公共服务设施,形成更多
外,使其和公共化的街道空间连接,形成有序变化 关照社区生活的街道公共空间(图8)。同时将人车
的公共空间网络。外置化的公共空间节点将旧社
路径及停车系统进行细致规划和管理,采用楼间绿 区原有的空间资源最大化共享,提升了社区公共空 地停车和道路单边停车的方式。并通过交通管制 间的吸引力和整体服务能力。限制车速,尽可能减少人车相互干扰。实行兼顾人 4.4 设置公共步行圈行活动和车行交通的“共享街道模式”⑤。针对天通苑社区公共空间节点的小尺度和碎
4.3 社区内公共空间节点的外置片化特征,为促进连续户外活动的开展。在小组团
小组团封闭也为社区内部公共空间节点的外
结构的基础上,基于公共化的小区街道网络设置专
置提供了条件。社区内的公共空间节点包括以公 门的公共步行路线(图9)。以串联各小区优势空间
共绿地为基础的独立型和与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结
资源为原则,选取人流活动比较密集的小区路径进 合的非独立型。独立型是单一的、具有独立功能的
行连通,通过交通管制、空间引导和无障碍化处理,
绿地空间,主要包括住区内相对集中的公共绿地和 强化连续的步行活动空间(图10Jl)o并进一步完
街边活动场地,为住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运动健
善沿线的人性化设施,提高步行活动的安全性和舒 身等户外功能。而非独立型是配合社区公共服务
适性,逐渐培育服务于整个社区的“公共步行圈”。城市发展研究 26 卷 2019 年 11 期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26 No. 11 201971城市更新与城市文化公伟:••幵放社区”导引下的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更新——以北京天通苑为例公共步行圈将分散于组团间重要的公共空间节点 连接,其中节点空间提供短时、聚集性的轻量活动,
公共步行路径提供连续、线性的动态活动。其不仅
提高零散空间和设施的利用率,而且带动了户外公 共活动的开展,丰富了社区公共空间的服务功能,
能够更好地适应社区不同人群的活动需求。5 结语塑造适于步行的社区型公共空间体系是开放
图10步行活动路线空间示意社区理念的具体应用,也是旧社区空间更新的有效 途径。作为促进居民交往和城市活力的最小空间
图片来源:作者自给单位,社区型公共空间体系是基于社区平台,由社 区街道和社区空间节点构成的、供所有居民自由使
用的开放空间体系。它能够有效地融入城市整体 空间,具有生活化、均质化、网络化的特征。图11杜区专用步行空间示意图9利用小区内部道路营造步行活动胳线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片来源:作者自给针对当前旧社区物理性公共空间“发育不良”,
悉,并可能引发更深层的社交活动,逐渐培育高效 地社区公共生活圈。其有利于社区居民形成稳定
社区型公共空间体系将社区内“零散”的公共资源 集结,并连接起各个小组团生活区,营造可达性强、 步行友好、功能混合、空间明确的公共活动平台。
的环境和社会认同,提升“空间主人”意识。老旧社 区公共空间体系的建立需要社区物理性空间的改
其鼓励公共参与,以引导和促进不同人群之间的接 触和交流,强调公共生活从“认识身边的人”开始。
造,同时需要以居民为主体的社区多元参与,更需
要相关政策方面的支持。通过空间环境的更新可 以引导和促进社区公共活动,逐渐培养社区活动的
居民的日常型户外活动比如慢跑、健身、逗留、玩 耍、闲谈都在其中进行;人们相互碰面、了解和熟
自组织能力,以形成公共空间的持续活力。△72城市发展研究 26 卷 2019 年 11 期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26 No.l 1 2019公伟:“幵放社区”导引下的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更新——以北京天通苑为例城市更新与城市文化【注释】【参考文献】① “邻里单位”理论是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针对小汽车迅速发展 [1 ]宋伟轩,陈培阳•城市封闭社区的社会效应分析[J].城市问
和郊区化而出现的一种社区规划思想,对社区规模、边界、开发空 题,2013(6):11-17.〔王彦辉•城镇宜居住区整体营造理论与方法间、公共设施等都提出了具体的规划原则.被视为现代住区规划
2 ][M].南京:东南
大学出版社,2013 = 59.的基础。[3 ]申悦,柴彦威.基于GPS数据的北京市郊区巨型社区居民日
② “新都市主义”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针对城市的肆意蔓延和中
常活动空间[J].地理学报,2013(4):507.心区的衰退发起的城市设计思潮。从区域、城镇、社区三个层面
[4 ]穆晓燕,王扬.大城市社会空间演化中的同质聚居与社区重
提出规划设计解决方案。就社区规划而言,新都市主义可以视为
构——对北京三个巨型社区的实证研究[J].人文地理,2013
邻里单位理论的修改和完善。(5);26.③ 社区型公共空间体系是相对城市型公共空间而言,其也是城市公
[5 ]郭文伯,张艳,柴彦威,等•基于GPS数据的城市郊区居民日
共空间的一种类型,属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末端形态。开放社区的 常活动时空特征——以北京天通苑、亦庄为例,地域研究与
关键不在于围墙界定与否,而在于是否具有有效的社区型公共空
开发[J].2013(12):163.间体系。④ “时段性”实指在不同时间阶段,空间使用的频率和强度存在较大 作者简介:公伟(1980-),男,博士,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
差异,是居住的日常生活方式的反映。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城乡公共空间保护与
⑤ “共享街道模式”是在限制车速和流量的人车共存模式,强调人的
更新。活动的优先权,主张从街道微观环境入手去协调人车交通的矛盾。收稿日期:2019-07-25Research on the Update of Old Community Public Spa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Un-Gated Community: Taking Beijing Tiantongyuan as an ExampleGONG Wei[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atial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pen community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current community
space update, pointing out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based public space is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the open community
concept.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Beijing Tiantongyuan community, analyzes the giant block structure, the \" fragmentation\" of the space and the \" time period\" of the use, and proposes the update strategy of the public space.[Keywords] Un-Gated Community ; Old Community; Public Space; Update; Tiantongyuan城市发展研究 26 卷 2019 年 11 期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26 No. 1 1 2019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