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新形势下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和总方针: 前提(原则、立场)是:一个中国;
总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最佳方式),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实质:是中国内政问题。
4.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和平统一台湾的有利因素:
(1)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坚强后盾; (2)正确的方针:“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
(3)共同的信念:两岸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4)1987年以来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两岸直接“三通”的开启,民间往来不断;
(5)国际上认可只有“一个中国”。《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 不利因素:(和平统一台湾的阻力)
(1)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扰;(2)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
5.近几年两岸交流的事例:
(1)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加强;台湾水果零关税进入大陆; (3)两岸直接“三通”的开启;(通商、通邮、通航) (4)大熊猫团团和圆圆被送往台湾; (5)连战、吴伯雄等访问大陆。
6.台独行为的危害:1)危害台湾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安定;2)破坏两岸关系的正常发展;
3)影响统一大业;危害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
7.对台湾问题充满信心的原因?
1)大陆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力日益强盛;2)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3)“一国两制”的构想成功解决港澳问题。
8、香港、澳门问题的实质?(或香港、澳门问题与台湾问题有什么不同?) 1)香港、澳门问题的实质:主权回归问题(或历史遗留问题)。 2)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内政问题。
1
8.总结拓展:
1) 港澳——特别行政区;深圳——经济特区;台湾——省。
2)邓小平的历史功绩:A 在经济上提出改革开放政策,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B提出“一国两制”方针,成功解决港澳问题;C是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八、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及其基本解决途径P46--
1.一道难解的题:是PRED问题,即如何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2.PRED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或PRED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1)PRED问题:是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
2)人口增长过快,导致自然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酸雨等问题,它们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3.PRED分别代表什么?
P——人口;R——资源;E——环境;D——发展。
4.PRED四者的关系:是相互作用、互相依赖、相互矛盾的整体。 5、98年长江特大洪灾的原因:
自然因素:气候异常超强度集中降雨; 人为因素:(1)上游地区毁林开荒,滥砍滥伐水土流失;
(2)中下游地区某些不合理的水利工程破坏了江河的自然生态; (3)中下游地区盲目围湖造田,蓄洪能力降低洪水水位增高。
解决问题的对策:
上游植树造林,退林,退耕,还林保持水土;中下游修建合理的水利工程;退耕
还湖,增强蓄洪能力。
(一)人口(PRED中的关键因素)
1. 世界人口问题和基本解决途径:(1999年10月12日 世界60亿人口日) 1)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如:中国、印度;——控制人口增长。 2) 发达国家: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如:加拿大、日本;——适当鼓励生育。
3) 总对策(正确的人口观):一个国家的人口应适度发展。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2. 中国人口问题:(2005年1月6日 中国13亿人口日) 1) 特点: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不高,人口老龄化。 2) 对策:①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唯一正确的选择) ②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
③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3)我国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
我国解决人口问题的的重要措施,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或PRED协调发展)的关键是: 提高人口素质。
4) 我国人口问题的负面影响?
A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 B给教育、住房、交通、医疗等带来沉重压力; C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5) 我国人口数量的基本状况?
新中国成立前(古代):特点是增长缓慢;原因:生产力水平低,战乱,医疗技术落后; 新中国成立后(或20世纪50年代后):特点是人口高速增长; 原因:(1)政治独立;(2)经济文化发展;(3)医疗卫生条件改善;(4)出生率高,死亡率低;(5)建国初期鼓励生育政策;(6)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 1978年以来(70年代以后)以及未来几十年: 特点:人口总数持续发展,但增长速度减缓;
原因: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人口基数大,虽保持低增长率,但新增人口仍较多。 6) 我国人口文化素质低:
表现:高素质人口比例较低;文盲率高;
影响:1)科学、合理利用资源及保护环境的意识薄弱;2)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 3)受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不利于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对策:发展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7) 我国人口老龄化(“银色”浪潮的冲击):
表现:青少年人口比例越来越少,老龄人口比例越来越多。
影响:1)劳动力不足,影响社会经济发展;2)给医疗、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方面带来沉重负担;
对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8)我国人口老龄化和日本产生的社会背景不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日本是发达国家,经济水平有较大差距
9)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所取得的成就?(两降低、两提高) A 降低了人口出生率,减缓了人口过快增长;
B 降低了人口对资源、资金的消耗,缓解了人口过快增长给人们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等带来的压力;
C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D提高了人口的文化素质。
(二)资源: 1.世界资源状况:
1)分类: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石油资源等)
2)现状:资源短缺
3)原因:人口急剧增长,人类需求无节制
3
2.中国资源状况:
1)基本特征: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很少。
2)问题:①人均占有量少 ②优质资源少,劣质资源多 ③分布不平衡 ④利用不科学,浪费严重。
3)应对措施:①“开源节流”(最重要措施) ②跨区域调配资源(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有效方法) ③立法管理(例如:《草原法》、《森林法》、《水法》等 ④利用科技,科学开采,科学利用(关键)
4)节约资源我们应该怎么做?
A节约资源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如:节约用水,一水多用。 B宣传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增强节约意识。 C同破坏资源的行为作斗争。
5)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自然资源举例?P54
购物使用布袋; 节省纸张,回收报纸;一水多用;使用节能灯具等。
(三)环境:
1、概念:人类赖于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世界环境问题 :
(1)史前社会:洪水、猛兽、林火、风暴等各种自然灾害。 (2)农业社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破坏;水土流失;环境退化。
(3)工业社会:自然资源的大量损耗和破坏;“三废”污染(工业废水、废气、废渣)。 3、中国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 (1)主要表现:
A 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B 环境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废水、废气及固体废气物污染)。
(2)影响:①制约经济发展;②影响社会安定;③危害人类健康;④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 (3)应对措施:
基本国策:保护环境
主要方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面推进,重点突破。 治理方向:生态建设;环境污染治理
生态建设方面:1)建“三北”防护林(世界生态工程之最);2)防治荒漠化(生物固沙);3)恢复自然环境的本来面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耕还湖,退耕还牧)
4
治理环境污染方面:1)治理大江大河水体污染; 2)治理城市大气污染;3)治理酸雨
(4)从自己做起,当环境卫士:
爱护花草树木;植树种草;多乘公交车;拒绝在街头烧烤;不焚烧废气物。 (5)深圳污染:现象:1)水体污染;2)大气污染——灰霾天气;3)固体废气物污染。
大气污染——灰霾天气的原因: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排放。
对策:1)大力发展公交事业,多乘公交车,少用私家车;2)报废环保不达标的汽车;3)发展清洁燃料车;4)植树造林。
(6)白色污染:白色塑料泡沫、快餐盒、生活垃圾等。
危害:1)危害生态环境,妨碍工业、农业生产;2)危害生物的生存;3)造成视觉污染,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
(7)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低碳生活:是一种环保生活态度,就是生活中减低碳的排放。例如:使用节能灯照明;自行车出行;节能减排;节电、节气、节水、节油;废物回收利用。 (8)P57气候变暖对我国的影响: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暖冬、干旱、高温):A农业产量下降,B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变动,C农业成本和投资增加。
对沿海地区的影响:A海平面上升,低洼城市被淹;B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C生态系统破坏;D城市排污能力下降;E海岸侵蚀等。 (9)全球性环境问题:
A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使大气增温); B臭氧层的损耗与破坏——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发现; C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锐减——亚马孙热带雨林遭破坏; D酸雨蔓延——德国黑森林被毁事件;
E土地荒漠化——美国“黑风暴”事件(沙尘暴—植被破坏引起); (上述环境问题表现为自然资源的损耗与破坏。)
F大气污染——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工业革命时期燃烧煤引起)及美国洛杉机光化学烟雾事件(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引起);
G水污染---日本水吴病事件(甲基汞污染);
F海洋污染——英国海域石油污染(原油泄露事件);
G城市垃圾污染——美国拉夫运河事件(典型的固体废气物无控填埋污染事件) (上述环境问题表现为“三废”污染。)
九、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人口、资源与环境相协调发展的道路P77 1.基本内涵:
(1)含义(核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能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要求人们必须有很高的道德水准,保护好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2.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3、总结:一个发展观:科学发展观。
三个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 四个国策: 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革开放。
5
4.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如:“生态农业”举世公认;积极参加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
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994年,中国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
5. 南水北调工程:
引长江水到华北地区(黄河流域),地跨四大水系: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分三线: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格局。见P72
作用:引长江水到华北地区,通过黄河对水量重新调配,可协调东、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
6。西气东输工程(P118)---因地制宜,优势互补。
连接西部资源产地和东部消费市场的天然气运输管道。总长4000千米。 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东到上海。
经过:新疆(新)---甘肃(甘或陇)---宁夏(宁)---陕西(陕或秦)--山西(晋)--河南(豫)--安徽(皖)--江苏(苏)---上海(沪)。(9个省市) 3次穿越黄河,1次穿越长江。
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1)贯彻落实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
2) 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 ,使自然资源得以充分开发利用; 3) 加快新疆地区经济发展,保持新疆地区政治和社会稳定; 4) 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5) 有利于东西部的共同富裕。
7。我们都来做节水标兵:见P73
1) 标志?象征意义?
2) 建议:随手关闭水龙头;一水多用;不过量使用洗涤剂,以免用大量的水冲洗;不
向海洋、湖泊和江河倾倒垃圾等。
8。循环经济:1)生产模式: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
2)循环经济属于哪种经济增长方式?主要通过什么来实现?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通过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来实现。 3)作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9.理解PRED之间的关系: 1)关键是:人口。 原因:因为人口过多:(1)向大自然过多的索取资源(资源短缺)-----超过自然界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失调);(2)排放的废物过多-----超过了自然界的自然净化能力(环境污染)。所以,人口数量的变化,会引发资源、环境、经济状况以及社会变动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
2)资源: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是人类生存之本。它
与环境密不可分,破坏资源的同时也在破坏环境。
3)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4)PRED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必须协调好PRED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6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