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 ........................................................................................................................... 4
1.1 工程概况 .......................................................................................................................... 4 1.2 编制依据 .......................................................................................................................... 5 第二章 地质条件 ........................................................................................................................... 6
2.1 工程地质性质 .................................................................................................................. 6 2.2 地下水特征 ...................................................................................................................... 6 第三章 工作井、接收井施工方案 ............................................................................................... 7
3。1 概述 ............................................................................................................................... 7 3。2 沉井施工流程 ............................................................................................................... 7 3。3 工程的特点和难点 ....................................................................................................... 8 3.4 沉井制作、接高、下沉分析 .......................................................................................... 9
3.4.1 沉井制作时砂垫层和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 9 3.4.2 沉井下沉稳定性验算 ......................................................................................... 10 3。4.3 下沉系数分析 .................................................................................................. 11 3。5 沉井地基处理施工 ..................................................................................................... 13
3.5.1 测量放线 ............................................................................................................. 13 3。5。2 基坑开挖 ....................................................................................................... 13 3.5。3 铺筑砂垫层、砼垫层 ...................................................................................... 14 3。6 沉井结构制作 ............................................................................................................. 14
3。6。1 起重设备及脚手工程 ................................................................................... 14 3.6.2 模板工程 ............................................................................................................. 15 3.6.3 钢筋工程 ............................................................................................................. 17 3.6。4 砼工程 .............................................................................................................. 18 3。6.5 回填砂工程 ...................................................................................................... 18 3.7 沉井下沉 ........................................................................................................................ 18
3。7.1 下沉施工 .......................................................................................................... 18 3.7。2 沉井助沉措施 .................................................................................................. 20 3.7。3 下沉纠偏 .......................................................................................................... 21 3。8 沉井封底、底板施工 ................................................................................................. 23 3.9 骑马式沉井施工方法 .................................................................................................... 25 3.10 钻孔桩接收坑施工方案 .............................................................................................. 26
3.10。1施工顺序 ............................................................................................................ 26 3.10.2钻孔灌注桩施工 ................................................................................................... 27 3。11 旋喷桩施工 ............................................................................................................... 34 第四章 顶管施工方案 ................................................................................................................. 39
4。1 施工准备 ..................................................................................................................... 39 4。2 施工现场组织 ............................................................................................................. 39
4.2.1管线保护与地面监测措施 ..................................................................................... 39 4。2.2周围建筑物的保护 .............................................................................................. 40 4.2。3施工组织准备 ...................................................................................................... 40 4。3 施工方法 ..................................................................................................................... 40
4。3。1施工工艺流程 ................................................................................................... 40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4.3.2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及工期安排 ............................................................................. 40 4.3.3工具管选用 ............................................................................................................. 41 4.3.4中继环选用及设置 ................................................................................................. 41 4。4 后座顶进系统 ............................................................................................................. 42 4。5 后靠土稳定计算 ......................................................................................................... 43 4。6 注浆设备 ..................................................................................................................... 44 4.7 出土系统 ........................................................................................................................ 45 4。8 止水措施 ..................................................................................................................... 45 4.9 地面沉降的控制 ............................................................................................................ 46 4.10 顶管施工技术措施 ...................................................................................................... 47 4。11 曲线顶管 ................................................................................................................... 49
4。11。1曲线顶管计算 ................................................................................................. 49 4。11.2曲线顶管施工及技术措施 ................................................................................ 50 4.12 长距离供电及照明 ...................................................................................................... 53 4.13 长距离顶管通讯、监控 .............................................................................................. 53 4.14 长距离通风、气体监测 .............................................................................................. 53 4。15 钢管顶管焊接 ........................................................................................................... 54 4。16 沉降和隆起的控制 ................................................................................................... 55 第五章 质量保证措施 ................................................................................................................. 57
5.1 地基处理的质量保证措施 ............................................................................................ 57 5.2 沉井制作、接高、底板的质量保证措施 .................................................................... 57 5.3 沉井下沉的质量保证措施 ............................................................................................ 58 5.4 沉井施工质量要求 ........................................................................................................ 59 5.5 顶管质量保证措施 ........................................................................................................ 59 5。6 公路沉降观测措施 ..................................................................................................... 60 第六章 安全文明措施 ................................................................................................................. 61
6.1 沉井施工安全措施 ........................................................................................................ 61
6.1.1、施工准备 ............................................................................................................. 61 6。1。2施工过程 ........................................................................................................... 61 6。2 顶管施工安全措施 ..................................................................................................... 63
6。2.1顶管工作井 .......................................................................................................... 63 6.2。2顶进作业 .............................................................................................................. 64 6。2.3电器设备 .............................................................................................................. 66 6.2.4长距离顶管 ............................................................................................................. 67 6.3 施工用电 ........................................................................................................................ 68
6.3.1施工用电设备一览表 ............................................................................................. 68 6.3.2电力负荷计算 ......................................................................................................... 69 6。3。3 1#分配箱电力负荷计算 ............................................................................... 70 6。3.4 2#分配箱电力负荷计算 ................................................................................ 71 6.3.5 3#—6#分配箱电力负荷计算 ........................................................................... 72 6.3.6用电安全措施 ......................................................................................................... 72 6。3。7用电防火措施 ................................................................................................... 73 6。3.8检查与维修 .......................................................................................................... 74
第七章 施工进度计划和保证措施 ............................................................................................. 75
2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7。1 施工总进度 ................................................................................................................. 75 7.2 保证工期措施 ................................................................................................................ 75 第八章 施工机械设备配置及布置 ............................................................................................. 77
8.1 投入施工的机械设备 .................................................................................................... 77 8。2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布置 ......................................................................................... 77 第九章 季节性施工措施 ............................................................................................................. 78
9。1 夏季施工措施 ............................................................................................................. 78 9.2 雨季施工措施 ................................................................................................................ 78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 79 测量仪器设备表 ..................................................................................................................... 80 主要劳动力计划表 ................................................................................................................. 80 工程施工进度横道图 ............................................................................................................. 80 施工平面布置图 ..................................................................................................................... 80
3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宁波市北环快速路(北海路东侧~康庄南路东侧)工程IV标段的顶管工程,工程位于宁波市北外环西路(浙东轻纺城四号路~庄桥立交桥北外环1#泵站),顶管全长1445米,其中Φ2000钢筋砼顶管925米,Φ2000钢管顶管280米,Φ1000钢筋砼顶管166米,Φ600钢筋砼顶管74米。沿线设3座工作井,3座接收井和1座SWM工法围护井,8座骑马井。工作井内净尺寸直径*平均深为8m*11.92m(深为砼井壁顶至井刃脚底),接收井内净尺寸直径*平均深为5.5m*9.09m,SWM工法围护井内净尺寸长度*宽度*桩长为5m*5m*15m,骑马井内净尺寸直径*平均深为1m*9.98(深为现状道路标高至井流水标高)。考虑现状公路的安全,以及在下沉深度内的土层在淤泥质粉质粘土,本方案采用不排水法施工方案,避免沉井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对公路和周围建筑物的影响.本工程沉井采取二次井壁制作二次下沉。
沉井下沉采用不排水下沉方法,不排水下沉取土方式为空气吸泥机出土下沉,同时配潜水员水下冲泥配合。
当沉井下沉系数偏小时可开启空气幕系统助沉,而不宜采用掏挖刃脚下土体的方式助沉,以防止沉井产生突沉。同时在下沉过程中还可利用分组开启空气幕系统进行辅助纠偏,下沉至设计标高后,还可利用空气幕系统的管路压入水泥浆阻沉及增加沉井的抗浮能力。
各井参数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井号 W20—03# W20—04# W20-05# W21-01# W21—02# W21—03# W22-01# W22—02# W22—03# W22-04# W23—01# 类型 接收井(III标) 骑马井 骑马井 骑马井 骑马井 工作井 骑马井 工作井 骑马井 骑马井 骑马井 尺寸 Φ5500 Φ1000 Φ1000 Φ1000 Φ1000 Φ8000 Φ1000 Φ8000 Φ1000 Φ1000 Φ1000 流水标高 —6.36 —6。43 -6。49 -6。61 -6。65 -6。76 —6.86 -6.93 -6。98 -7。05 -7.15 距离 85。00 70.00 150.00 55。00 138。00 121.00 85。00 65。00 92.00 121.00 管材 钢筋砼管 钢筋砼管 钢筋砼管 钢筋砼管 钢筋砼管 钢管 钢管 钢筋砼管 钢筋砼管 钢筋砼管 管径D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井深高度H 9.18 9.49 9。68 9.93 9.95 11。92 9.40 11。73 10。84 10.25 10。31 4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12 13 W23-02# W23—03# 接收井 工作井 Φ5500 Φ8000 -7。24 -7.30 116.00 74.00 钢筋砼管 钢管 2000 2000 11。34 12。10 14 15 W23-03# W23—04# 工作井 围护井(老井) Φ8000 5000*5000 -4。30 —4.32 33。00 钢筋砼管 2000 12.10 15。00 16 17 W23-03# W23—03A 工作井 接收井 Φ8000 Φ5500 —3。08 -3。00 74 钢筋砼管 600 12。10 7.65 18 W22—02# 工作井 接收井 检查井 Φ8000 Φ5500 Φ1500 -4。57 —-4.41 -4.39 151.00 15。00 1445。00 钢筋砼管 钢筋砼管 1000 1000 11.73 8.27 7。05 19 W22—02A# 20 W22-02B# 合计 1.2 编制依据
1、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提供的宁波市北环快速路施工图设计图集施工IV标段第四册管线综合及排水工程第二分册排水工程施工图;
2、《宁波市市政排水工程通用图》(1992);
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4、《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246:2008); 5、《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6、《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7、《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 8、《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J 114/97); 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0、《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1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7-149—90); 1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3、现场踏勘资料.
5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第二章 地质条件
2。1 工程地质性质
根据地基土的成因、年代及物理力学性质,场地勘察深度25m范围内土体主要为海积相淤泥质土,表层硬壳层大部分地段缺失,属典型软土地基。地基土承载力一般为50-65KPa,整体强度低压缩性高,天然工程地质条件较差,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区内地下水位较高,浅层淤泥质土处于饱和状态,具有含水量高、压缩性高、强度低的特征,容易造成道路地基沉降.
地基土各土层分布厚度及结构特征自上而下分述见下表:
土层 名称 土层平 均厚度 (m) 层底 标高 (m) —3。11~ 2。12 -3.65~- 1.25 -13。33~ -7。12 层底 深度 (m) 1.00~ 6.00 1.8~ 6。5 灰黄色,软可塑,含Fe、Mn质结核,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高。 杂色,松散,主要由粘性土混含碎石、砾石组成。 土 层 描 述 层号 T 杂填土 灰黄~灰色粘土 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 灰色粉质粘土夹粉土 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 2。94 错误! 错误! 1.39 10。51 10。20~ 流塑,偶含腐植物及贝壳碎屑,局部为淤泥质粘土,有16.80 光泽,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震反应. ○,32 2。58 土质不均,粉粒含量局部较高软塑~流塑,稍有光泽,—16.78~— 14.00~ -10.66 19。00 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震反应。 —30.18~- -11。38 15。00~ 33.50 灰色,很湿,稍密,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含云母碎屑,韧性低,干强度低,局部夹薄层粉质粘土及粉砂,土质较均匀。控制区域内普遍分布。 错误!1 10.70 2。2 地下水特征
场地勘察深度范围内地表水系发育,地下水类型有浅层潜水、承压水。浅层潜水地下水水位埋深0.2~6。9m左右,高程为-3。08~3。59m.根据水质分析结果,地表水、地下水在干湿条件下对混凝土具有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中腐蚀性;土对混凝土具有腐蚀性.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水位受季节影响较大,地下水年变化幅度1.0米左右。
根据勘察资料揭示,层夹薄层粉砂较多,在一定水头的动水压力作用下易产生流
6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砂管涌现象,影响基坑安全。场区地下水位较高,在工程施工时应积极重视。
第三章 工作井、接收井施工方案
3。1 概述
本方案以W21-03#工作井为例,其平面最大外包尺寸为直径9.5×高11.92m,刃脚至顶板高度为h=11.92m。本方案以W23—02#接收井为例,其平面最大外包尺寸为直径6.6×高11。34m,刃脚至顶板高度为h=11。34m.工作井和接收井施工分二次井壁制作,二次下沉。
W21-03#工作井刃脚制作高度从—10.26m至-7.21m,高度为3.05m,第一次井壁制作高度从-7。21至—2。33m,高度4。88m,然后下沉至-2。83m。第二次井壁制作从—2.33m至+1.66 m,高度3.99m,然后下沉至—10.26m。
以W23-02#接收井为例刃脚制作高度从-10.64m至-7.74m,高度为2。9m,第一次井壁制作高度从-7。74至-4。08m,高度3。66m,然后下沉至-4。58m.第二次井壁制作从—4。08m至+0.7 m,高度4。78m,然后下沉至—10.64m。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结合设计要求、工期及下卧层承载力,沉井采用二次井壁制作、二次下沉的施工方法.沉井下沉采用不排水下沉,不排水下沉取土方式为空气吸泥机出土下沉,同时配以潜水员水下冲泥、清基,配合下沉。
沉井四周设环形施工便道,宽度为6m,保证重型施工机械设备行走,沿沉井的边侧搭设钢筋加工场、模板拼装场地、临时堆场,硬化地坪. 3。2 沉井施工流程
7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施工准备 测量放线 沉井基坑开挖 砂垫层构筑 浇筑素砼垫层 刃脚制作 搭设架手架 第一节制作 架立内模 绑扎钢筋 架立外模 第一次下沉 钢筋加工 第二节制作 浇筑砼 第二次下沉 沉井封底 浇筑钢筋砼底板 下道工序 3.3 工程的特点和难点
本工程中的沉井细而高,根据规范要求及我公司对沉井施工的经验,沉井制作高度在下沉前不宜超过沉井的短边长度。因此,我公司对沉井拟采用二次制作,二次下沉的施工工艺.在沉井制作的过程中,加强对沉井沉降的观测,根据地质详勘资料及现场监测情况调整沉井分节高度,严格确保沉井制作的质量和安全.沉井第一次和第二次下沉都采取不排水下沉,封底采用浇注水下混凝土封底.沉井下沉过程中应
8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加强监测,及时纠偏.尤其注意沉井初沉阶段的纠偏工作。针对沉井下沉系数偏小的问题,在沉井下沉施工中拟采用空气幕法助沉措施。
由于沉井高度较高,因此沉井下沉过程中应加强测量,并注意两侧对称出土,防止沉井下沉中产生位移、扭转,以保证沉井顺利下沉和减少沉井下沉对周边土体的扰动。并通过在下沉过程中及时调整气幕对沉井四壁的供气量,达到控制沉井侧壁摩阻力的目的,从而满足沉井纠偏和下沉的要求。
沉井施工区域地下水位较高,而根据地质资料显示,有可能出现沉井下沉需穿越粉砂层,为防止在水头差下产生流砂现象,因此沉井下沉采用不排水下沉和水封底。并应保持井内水位能够平衡井内外水头差.
沉井终沉后刃脚座落在错误!2层灰色粉质粘土层上,因该层土土质较差,为保证沉井顺利下沉至底标高,防止沉井超沉,应通过以下手段加以控制:
a、根据设计要求在沉井封底时考虑采用水封底,通过控制井内水位来平衡井内外水位高差,防止流砂的产生。并且沉井水封底时由于浮力的作用可有效减轻沉井的自重,减小对基底土层的影响。
b、沉井在粉砂层中下沉时,如下沉系数偏小可采用气幕法助沉,可保证沉井稳定下沉,并可有效减少沉井下沉对周边土体的扰动。
c、考虑到基底土层压缩性较大,在沉井终沉时根据实际情况预留一定的自沉深度。
d、下沉时井体与土体之间空隙应灌砂,随沉随灌。
e、封底时采用分格对称进行水下混凝土浇注,封底时保持沉井内外水位平衡,杜绝存在水头差,影响封底质量。
f、在沉井封底结束后,及时进行底板施工,防止沉井建成后期产生较大沉降。 3.4 沉井制作、接高、下沉分析
3。4.1 沉井制作时砂垫层和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根据本场地的地质条件,本工程沉井分二次制作,二次下沉,沉井砂垫层厚0.8m,采用承载力较高的粗砂,刃脚素砼垫层宽1.2m,厚20cm的C20混凝土浇注.
工作井和接收井第一节制作高度分别为7。93m、6。56m。 沉井刃脚砂垫层及下卧层验算:
1、沉井二次制作时砂垫层和下卧层的承载力验算
9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沉井第一次制作高度为7。93m,砂垫层厚度需确保沉井在制作时砂垫层及下卧层满足承载力要求,以保证沉井制作时的要求。W21—03#沉井砂垫层下卧层为○1层灰色粘土,其地基承载力较好。
a。砂垫层承载力
σ=
G≤[σ] B每延长米沉井自重,沉井井壁每延长米自重为:(131.48+24.32)(m3)×24.5(密度)/(28。7)(长度)=133(KN/m);
B—刃脚下素砼垫层宽度(m),素砼垫层宽度为1。2m; [σ]—砂垫层极限承载力,取250Kpa;
经计算:σ=133/1。2=110。83Kpa,承载力满足施工要求。 b.下卧层承载力
σ下=G/(B+2Htgθ)+ Hγ砂≤[σ]
G-每延长米沉井自重(KN/m); B—刃脚下素砼垫层宽度(m);
tgθ—砂垫层内摩擦正切值,取其内摩擦角为22.5度; H—砂垫层厚度,取0.8m γ砂—砂容重取16KN/m3
注:砂垫层厚度小于1m时,可不考虑砂垫层本身附加重力。 经计算:
σ下=133/(1。2+2×0。8×tg22.5) =71.4KPa;
下卧层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为80 Kpa,其承载力能满足施工要求。 3.4.2 沉井下沉稳定性验算 沉井下沉稳定性可按下式计算: 下沉稳定系数:
K2=(G- B1)/(T+ R1+ R2)<1
式中:G—井位自重(KN),沉井砼共浇筑196。16+24.32=220.48m3;自重5401。76KN。
T-井壁总摩阻力,3739。9KN (详见沉井下沉系数分析); B1—地下水浮力,浮力为220.48(KN); R1—刃脚踏面及斜面下土的支承力(KN);
10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R1= ARRj=26。06*65=1693。9KN
AR-刃脚踏面及刃脚斜面与井内土壤接触面26。06(m2); R2—底梁下土的支承力0(KN);
R2=AlRj=12。8*65=832KN
Al—底梁下土的总支承面积12.8(m2); Rj—土的极限承载力65(KN/m2)。
经计算:
K2=(G— B1)/(T+ R1+ R2)=0.97<1 满足沉井接高稳定性要求。 3.4.3 下沉系数分析
1、下沉中土层与井壁的总摩阻力计算
沉井下沉时,土层与井壁的总摩阻力按下式计算:
T=UA
式中:U—井壁的外围周长29。8(m); A-单位周长摩阻力(KN/m),
A=(H—1。5)f 其中1.5为地下水位标高 f—单位面积摩阻力20(KN/m2); H-—沉井下沉深度(m). 2、沉井下沉系数计算
K=(G- B1)/(T+ R1+ R2)
式中: G—分次下沉时井体自重(KN),不考虑封底混凝土和底板;B1—地下水浮力,排水下沉时为B1=0;
T—沉井与土之间的摩擦力; R1—刃脚踏面及斜面下土的支承力; R2—沉井内部隔墙和底梁下土的支承力。
根据计算,起初沉井下沉系数较大,在下沉过程中不宜掏空刃脚,在终沉和终沉阶段必须采用气模法助沉。
下沉系数分析见下表。
11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不排水时下沉系数分析表
下沉深度 侧壁摩阻力f1(kn) 单位面积摩地基承载阻力f0(kn/m2) f1=U*(h-1.5)力2(kn/m) *f0 沉井 浮重 下沉系数K=G/(T+R) 底梁刃脚斜面掏空 A=10。06(m) A=26.06(m2) ▽1.16(粘土)起沉标高 ▽0。11(粘土) ▽—3.09(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 ▽—6.27(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 第一次下沉标高 ▽—10.26(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 第二次下沉标高 0 1.05 3.20 3.18 3.99 0 30.00 17.00 20.00 20。00 0 938。70 1799。92 3739。90 7962.56 80。00 80.00 50。00 65。00 65。00 5401.76 5382.34 5323。14 5264。31 5181。24 6。71 3。09 2.31 1.20 0.60 2.59 1。78 1.72 0.97 0.54 2底梁掏空 刃脚斜面不掏空 下沉标高及地质 h(m) 不排水下沉时井内水位在1。5m。
根据计算,沉井在第二次下沉时下沉系数较小,在下沉过程中可以采用在井周外侧挖除1.05m粘土层或气幕法助沉。
12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3.5 沉井地基处理施工 3.5。1 测量放线
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图纸座标及甲方提供的基准点测量定位,同时在沉井周围,且在施工影响范围之外布置座标控制点和临时水准点,建立的控制点精度为±1mm。并应填写测量复核单,由甲方和监理认可,施工过程中控制点应加以保护,并应定期检查和复测。在沉井四周设置龙门桩,并用石灰粉划出井中心轴线、基坑轮廓线,作为沉井制作和下沉定位的依据. 1、导线测量
导线点应根据总平面图布设,所选点位应选择净空地带,并应考虑便于使用、安全和长期保存。 2、角度测设
角度观测采用全圆测回法进行,测回数及测量限差与方格网角度观测要求相同.
3、高程测量
本工程高程测量控制网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建立。水准网的绝对高程应从业主提供的高级水准点引测并联系于网中一点,作为推算高程的依据。 4、标桩埋设
导线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均应远离沉井下陷区范围以外,至少保持50m以外的安全距离,点桩应深埋,并设置保护装置,定期检查和校核。 3。5。2 基坑开挖
为减少沉井下沉深度,降低施工作业面,采取在基坑中制作沉井,基坑开挖深度为2.3米,考虑到放坡支模操作等工作的需要,基坑底边比沉井周边宽1.0米,按1:1放坡。基坑开挖时,在四周挖排水盲沟,四角设置集水井,在沉井两边设置两只观察井,使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面以下0。5米,基坑开挖采用一台0。6m3反铲挖土机开挖,同时配合人工修边和平整坑底,土方随挖随运。开挖至距坑底标高20cm左右时应采用人工修坡、平底,防止扰动基地土层,坑底如遇淤泥或松软土质应彻底清除并采用砂性土回填、整平夯实。施工时应尽量减少基坑暴露时间。
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利用排水沟结合集水坑进行排水。挖出土方应及时运走,
13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不得堆置在坑边。
在沉井两边设置两只观察井,以便及时了解地下水位情况。 3.5。3 铺筑砂垫层、砼垫层 1、砂垫层铺筑
基坑开挖结束后,及时铺筑砂垫层,砂垫层厚度0.8m,砂垫层采用中粗砂,每25cm铺一层,边洒水边振实,同时应分层进行测试干容量,干容量应不小于1。56t/m3,铺筑砂垫层应在四周设置集水井,基坑底部设置盲沟,施工期间应不停抽水,严禁砂垫层浸泡在水中。
2、素砼垫层浇筑
为了扩大沉井刃脚的支承面积,减轻对砂垫层的压力,在砂垫层上铺上一层C20素砼垫层,素砼垫层的厚度为20cm。素砼宽度分别取井壁外40cm。
砂垫层铺设完毕经干容重测试合格后,即可在砂垫层上浇筑素砼垫层,素砼垫层保证水平,误差小于5mm,以便模板施工,且表面抹光以此作为刃脚的底模。
3.6 沉井结构制作
3。6.1 起重设备及脚手工程 1、起重设备
沉井结构在制作及下沉阶段,选用25t履带吊作为起重设备。 2、脚手工程
本工程的特点是沉井制作与下沉交替施工,因此沉井外脚手与内脚手的搭设有所不同。
沉井第一次内外脚手是直接在沉井外的砂垫层上搭设的。在沉井制作期间,由于沉井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为安全起见,内外脚手与井壁是脱离的,距离约30cm,在沉井下沉期间,由于沉井周围土体可能出现沉陷或塌方,脚手必须拆除。
工作井第二节接高制作时,重新在井外搭设外脚手.沉井内脚手的搭设平台是在沉井井壁的预埋件上焊接牛腿,牛腿上焊接32号槽钢4根,组成方框架平台.沉井连续制作,脚手便连续接高。
本工程内外脚手架均为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钢管为外径48mm,壁厚3.5mm的
14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高频焊接钢管。外脚手沿沉井井壁四周组成整体框架结构,每4m设抛撑一根,外侧用粗眼安全网封闭,内外脚手的作业层均铺竹笆. 3。6.2 模板工程 1、模板工程
模板拼装、围令、立筋应按模板的翻样图施工,模板要有脚手架提供操作立模条件,予埋件及穿墙洞应在内模架立后完成,并应确保其位置、标高、轴线的正确.
本工程高位井为二次制作两次下沉,模板均采用18mm厚胶合板模,在预留洞、井壁底板位置等特殊部位采用木模,在沉井插筋部位用5cm木板间隔拼装,拼装的木模其表面应进行刨光,拼缝严密平整不漏浆,所有模板表面平整度符合规范要求.围檩立筋采用Φ48钢管或8#槽钢,拉杆螺栓采用Φ14mm圆钢,模板內侧拉杆两端各留2cm,焊上限位卡进行限位和放置50×50×20cm3的木方,待拆除模板后凿除木块,并用比结构高一强度的水泥砂浆抹平,通过外侧的拉杆中间焊一块50mm×50mm×3mm的止水钢板,钢板与拉杆周边满焊,以防拆模时拉杆松动而导致墙体渗水损坏墙内钢筋。拉杆螺栓设置水平间距40cm,垂直间距40cm.为防止浇砼时爆模,在水平加固模板用的2×Φ25钢筋两端接头处上点焊,所有拼缝及模板接缝处要逐个检查嵌实,防止漏浆,模板架立好后应请业主、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验收重点是平面尺寸和断面尺寸,平整度,予埋件、穿墙洞等项目。
内外模板立模顺序。原则上先立内模,后立外模。模板与钢筋安装应相互配合进行,若妨碍绑扎钢筋的模板、应待钢筋安装完毕后再立模。
2、模板支架稳定性验算
采用内部振捣器振捣新浇筑砼侧压力标准值,按下列二式计算,并取两式中的较小值:
F1=0。22γt0β1β2V½ F2=24h
式中: γ—砼重力密度,普通钢筋混凝土取24.5KN/m³; t0-新浇筑砼初凝时间, t0=200/(T+15),T为砼温度; T—常温下取25℃, t0=5
15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V—砼浇筑速度3m/h
β1—外加剂影响系数,加外加剂时取1.2 β2-砼坍落度修正系数,泵送砼取1。15
h—有效压头,当浇筑速度V较快时, t0V>H,则应取h=H 新浇混凝土自重标准值:24.5 KN/m3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1.0 KN/m2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2。0 KN/m2
已知:大模板高度488㎜,模板为整体拼装式木胶合板,面板δ=18㎜,外侧为竖背肋为50㎜×80㎜木方间距250㎜,外侧为横背肋为直径20螺纹钢筋@400mm,内侧采用定型木模,现对大模板的强度与刚度进行验算.
⑴荷载计算:
①新浇筑砼对模板侧压力计算:
F1=0。22×24.5×5×1。2×1.15×3½=64.416KN/㎡ F2=24h=24×4.88=117。12 KN/㎡
②振捣砼对垂直模板所产生的荷载为4 KN/㎡ ③垂直模板侧压力设计值为:
F=64。416KN/㎡+4 KN/㎡=68。4KN/㎡ ⑵对拉螺栓计算
对拉螺栓水平间距400㎜, 垂直间距400㎜, 对拉螺栓所承受的拉力为:Nt=0。4m×0。4m×68.4KN/㎡=10。944 KN
选用M14对拉螺栓,An=105㎜²,fb=215N/㎜²,
则对拉螺栓承载力为An×fb=105×215=22.575 KN>Nt=10.944 KN 故满足要求。 ⑶竖背肋的计算
竖背肋是支承在横背肋上的连续木方. 强度计算
q=68.4KN/㎡×0.4m=27.36KN/m
依据《建筑施工手册》,考虑荷载是最不利时,Mmax=Kmql²
式中Km为弯矩影响系数,最不利情况下取0.125,查表得50mm×80mm木方
16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WX=53.33㎝³,IX=256㎝4
Mmax=0。125×27。36KN/m×0。25²=0。214KN.m
δ=Mmax/WX=0。214KN。m/53。33㎝³=4.01N/㎜²<[f]= 5.13N/㎜² 故强度满足要求。 ⑷横背肋的计算
横背肋是支承在竖背肋上的连续钢筋. 强度计算
q=68.4KN/㎡×0。4m=27。36KN/m
直径20螺纹钢筋屈服强度完全满足,故强度满足要求. 3。6.3 钢筋工程
本工程的钢筋规格、种类繁多,对进场钢筋要进行验收,按规格分批挂牌堆放在有衬垫的钢筋堆场上,防止底层钢筋锈蚀。对进场钢筋应按批按规格抽样试验,严格遵守“先试验、后使用”的原则。
为了保证本工程施工质量,对上岗操作人员进行严格培训,培训合格者方可上岗操作,特别在本工程中所采用有闪光对焊接头,上岗人员须进场试件考核,合格者方可上机作业,做到万无一失,确保焊接接头质量.
制作成型钢筋,按其规格,绑扎先后,分别挂牌堆放,对其成型的具体尺寸,规格有工地质量员抽样检验把关,同一截面的钢筋接头要求严格按施工操作规程要求执行.
钢筋绑扎要结实,井壁的内外层钢筋之间要设定位撑.在钢筋绑扎后,采用同结配砂浆垫块,控制保护层,保证钢筋在砼中有效截面.
1)钢筋进场必须要有质保书,进场、后对原材料按规范要求进行试验,无证或试验不合格的钢筋严禁使用,需要替代其他规格品种的钢筋必须要设计单位认可及符合规范有关规定.
2)翻样加工:按设计要求依图出大样图,算出钢筋配料长度,机械成型,为规格堆放,主筋接头情况宜采用闪光接触焊。
3)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时钢筋的规格、数量、形状、间距均应按设计要求施工,绑扎接头、焊接接头按规定错开,每一截面内接头数不超过50%,砼保护层采用砼垫块,各
17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类予埋件要有测量工精确测放,型号、数量、锚固长度应正确无误,严禁遗漏. 3.6。4 砼工程
本工程砼采用商品砼。砼浇筑时浇筑的自由高度不应大于2m,如超过2m应加串筒浇筑。砼浇筑时应对称平衡进行,采用分层平铺法,分层厚度控制在30cm左右,振捣时防止漏振和过振现象,以确保砼的质量。
砼布置由专人统一负责指挥,并按规定顺序进行砼布料,由于井壁较薄,必要时为便于振捣在井壁模板上适当部位开门子板,位置视实际情况定.
在浇筑过程中,加强沉井平面高差、下沉量的观测,随着砼浇筑总量有增大,测量密度相应增大,如出现意外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沉井施工安全.
每次浇筑砼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每次浇砼根据规范做好坍落度抗渗、抗压的试验工作。钢筋、模板及各类预埋件经隐蔽验收合格。
砼开浇前全面检查准备工作情况并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各班组分工、分区情况,砼入仓前清除仓内各种垃圾并浇水湿润,合格后方可浇注砼。
施工中严格控制层差,杜绝冷缝出现,砼振捣时振捣器应插入下层砼10cm左右,注意不漏振、过振,钢筋密集处加强振捣,分区分界交接处要延伸振捣1.5m左右,确保砼外光内实,钢筋工、木工加强值班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正常施工,交接班时交清情况后才能离岗.
施工缝处理,在沉井上、下节井壁间设置施工缝,施工缝表面砼凿除松散部分,并用水冲清,充分湿润,但不得有积水,并在井壁内设置钢板止水条。沉井接高前,施工缝进行凿毛冲洗干净,使骨料外露。用同标号水泥浆接浆,厚1~2cm.
砼浇注完毕后,须覆盖草包,当砼达到一定强度才能拆除模板,一般需养护72小时,承重模板必须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 3。6。5 回填砂工程
在第一次下沉结束后,应立即井内回填黄砂,增加井体内壁磨阻力,保持井体内外压力平衡。 3。7 沉井下沉 3.7.1 下沉施工
沉井下沉采用不排水下沉,第一次下沉至0.11m后采用不排水下沉工艺,然后采用不排水继续下沉至-10.26m设计刃脚底标高。
18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1、不排水下沉
为确保道路的安全,保证在沉井下沉过程中井体四周土体的稳定,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采用不排水下沉的下沉工艺.
不排水下沉取土方式为空气吸泥机出土下沉。采用我公司自制的专用冲吸设备出土下沉。利用25T汽车吊起吊冲吸泥设备,进行移动吸泥达到清除井内各个位置上的土体。空气吸泥吸出的泥浆通过管道直接排放到泥浆池,经沉淀池沉淀后把上层清水排至业主指定区域。
①、冲吸设备和工作原理
冲吸主要设备装置由10m3空压机、180KV高压水泵、进气管路、空气吸泥器,排泥管路、高压射水装置等,以及供水、供气、吸泥等的配套设备组成,是沉井不排水下沉施工的必要设备。
空气吸泥器包括约500mm×600mm的圆柱状空气箱、Ф200mm吸泥管、Ф50mm进气管,并有二根Ф50mm的高压射水管,在空气吸泥器上打设直径为Ф5mm小眼孔,其中孔眼总截面积为进气管截面积的1。2~1.4倍。
当空气吸泥装置工作时,压缩空气沿气管进入空气箱以后,通过内管壁上的一排排向上倾斜的小孔眼进入混合管,在混合管内与水和泥形成容重小于1的气水混合物,当送入的压缩空气足够充足,空气箱在水面以下又有相当的深度时,混合管内的混合物在管外水气压力的作用下,使顺着排泥管上升而排出井外.
由此可知:供气量越大,气、水、土混合物的容重越小,压差增大,吸泥效果越好;水深越大,吸泥效果也越好。
②、穿越硬土层的技术
如果下沉过程中遇到较硬的土层,要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确保沉井快速、平稳、安全地下沉至设计标高。
a、增大水枪压力,加大破坏该土层的力度。 b、增大气压使块石等障碍物能顺利吸出井外.
c、潜水员配合施工,对井下泥面标高情况作出较为准确的反应,并清除井底垃圾,石块等障碍物。
d、刃脚预埋高压射水管破坏该土层。 e、吸泥器底部设置水平水枪,增大破坏范围。
19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f、定点冲泥,按泥面标高测量数据控制冲泥位置。 g、用空气幕助沉。
h、安装潜水电钻,破碎硬土层。 i、分析高差、位移等资料,及时纠偏。
施工中,在沉井壁上设4个观测点,每天定时测量,一般每2小时测量一次。测量结果的整理是以4个点下沉量的平均值作为沉井每次的下沉量,以下沉量最大的一点为基准与其他各点的下沉量相减作为各点的高差,来指导纠偏下沉施工。下沉过程中应根据测量资料随偏随纠。当沉井偏斜达到允许值有1/4时必须纠偏。
3.7。2 沉井助沉措施
沉井下沉时,为防止对周围土体产生较大的扰动和沉井的顺利下沉,采用空气幕法助沉,空气幕法是一种较好的助沉减阻方法,且在施工时能在较大程度降低沉井对周围土体扰动影响,除此原因外,采用空气幕法还有以下两方面的好处。
a、可以利用空气幕的不均衡压气减阻来达到纠偏下沉的目的;
b、沉井下沉到标高后,为防止沉井超沉,可通过空气幕管路进行侧壁压浆,来达到阻沉、稳定沉井的目的。
空气幕系统主要是由一套压气设备组成,包括空压机、气包,井壁中的予埋管,气龛以及地面供气管路等(见空气幕压气流程示意图)。
气龛是空气系统的关键设施,它直接决定空气幕的使用效果,气龛是预设在沉井外壁上的凹槽,空气幕气孔即开口于此,它对喷气孔有保护作用,并便于由喷气孔射出的高压气扩散,沿沉井壁上升,形成气幕,本工程采用倒梯气龛设置在沉井外壁10cm的砼层内,气龛排列在水平方向以1.5m为标准间距,相邻两层气龛交错布置,垂直方向按1.5m间距布置,考虑到气龛位置如放的过低,可能会导致高压气流沿刃脚底进入井内引起翻砂,因此气龛在离刃脚2m处开始布置,由于接近地面一段,气体会沿井壁冒出故离地面4m范围内不布置气龛,为便于施工压气和纠偏,全部气龛沿沉井周向划分为若干个组,每组均有独立的竖向供气支管供气。
井壁内予埋管路:空气幕的喷气孔是在供气管上用手枪钻打出的,这些带有喷气孔的管路通常有竖直和水平两种布置方式,本工程考虑到纠偏和控制下沉速
20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度的需要,采用水平管方式,即沿沉井周向每一组均为水平管,相邻两根水平管利用三通与一根竖向供气管相连,所有水平管采用Ф25mm聚乙烯管和竖管均采用Ф25mm无缝钢管。喷气孔在气管位置用于手枪钻在水平管上打出Ф3mm的孔,根据以往经验,为便于气体扩散,气孔位置稍偏上为宜,同时注意磨掉小孔处的毛料,以防止堵塞气孔,下沉施工前,要进行压气试验,以检验气孔及管路是否通畅。
井外供气总管:井壁外供气管路搁置在井壁顶部的牛腿上为Ф100无缝钢管,通过空气分流装置连接到空气幕每个组的供气支管,在分流装置上设有阀门和气压表以便于控制。
空气机及气包:空压机采用10m3空电动空压机1台,6m3气包1只. 防堵措施:空气幕在使用过程中,影响其效果的重要因素是喷气孔堵塞,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工程拟采用两种防堵措施,一是在气管两端设置沉淀筒,二是在喷气孔上外套一单向橡胶皮环防止堵塞。 3。7。3 下沉纠偏
在沉井下沉过程做到,刃脚标高每2小时至少测量一次,轴线位移每天测一次,当沉井每次下沉稳定后进行高差和中心位移测量。
沉井初沉阶段每小时至少测量一次,必要时连续观测,及时纠偏,终沉阶段每小时至少测量一次,当沉井下沉接近设计标高时增加观测密度。
尤其是本工程中沉井开始时的下沉系数较大,在施工时必须慎重,特别要控制好初沉,尽量在深度不深的情况下纠偏,符合要求后方可继续下沉。下沉初始阶段是沉井易发生偏差的时候,同时也较易纠正,这时应以纠偏为主,次数可增多,以使沉井形成一个良好的下沉趋势。
下沉过程中,应做到均匀,对称出土,严格控制泥面高差,当出现平面位置和四角高差出现偏差时应及时纠正,纠偏时不可大起大落,避免沉井偏离轴线,同时应注意纠偏幅度不宜过大,频率不宜过高。
沉井在终沉阶段应以纠偏为主,应在沉井下沉至距设计标高1m以上时基本纠正好,纠正后应谨慎下沉,在沉井刃脚接近设计标高30cm以内时,必须不再有超出容许范围的位置及方向偏差,否则难于纠正.
如在下沉过程中发生下沉困难,一般常采用在沉井刃脚斜面、刃脚底掏土的
21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方法助沉。但本工程穿越砂土层结构松散,易坍塌。因此,不宜采用直接捣挖刃脚的方法应尽量采用挤土下沉,下沉困难时可考虑了空气幕的助沉措施,当下沉发生困难或出现坍方时即可启动空气幕助沉和减少对井壁外土体的扰动。尽量采用空气幕下沉,不宜捣穿刃脚.
1、造成沉井产生倾斜偏转的常见原因: 1)沉井刃脚下土层软硬不均匀;
2)没有均匀除土下沉,使井孔内土面高低相差很多; 3)刃脚下掏空过多,沉井突然下沉,易于产生倾斜; 4)刃脚一角或一侧被障碍物搁住,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 5)由于井外弃土或其他原因造成对沉井井壁的偏压; 2、纠偏方法
沉井在下沉过程中发生倾斜偏转时,应根据沉井产生倾斜偏转的原因,可以用下述的一种或几种方法来进行纠偏.确保沉井的偏差在容许的范围以内.
1)偏除土纠偏
沉井在入土较浅时,容易产生倾斜,但也比较容易纠正。纠正倾斜时,一般可在刃脚高的一侧抓土,必要时可由人工配合在刃脚下除土。随着沉井的下沉,在沉井高的一侧减少刃脚下正面阻力,在沉井低的一侧增加刃脚下的正面阻力,使沉井的偏差在下沉过程逐渐纠正,这种方法简单,效果较好。
纠偏位移时,可以预先使沉井向偏位方向倾斜。然后沿倾斜方向下沉,直至沉井底面中轴线与设计中轴线的位置相重合或接近时,再将倾斜纠正或纠至稍微向相反方向倾斜一些,最后调正至使倾斜和位移都在容许范围以内为止。
2)空气幕纠偏
当沉井入土深度逐渐增大,沉井四周土层对井壁的约束力亦相应增加,这样给沉井纠偏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当沉井下沉深度较大时,若纠正沉井的偏斜,关键在于破坏土层的土压力。
这时可根据偏位情况启动纠偏空气幕系统,破坏井壁与土体间的摩阻力,使土层的被动土压力大为降低。这时再采用井内偏除土方法,可使沉井的倾斜逐步得到纠正。在有条件时,还可以在沉井顶部加偏压重的方法来纠正沉井的倾斜.
3)压重纠偏
22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在沉井高的一侧压重,最好使用钢锭或生铁块,这时沉井高的一侧刃脚下土的应力大于低的一侧刃脚下土的应力,使沉井高的一侧下沉量大些,亦可起到纠正沉井倾斜的作用。这种纠偏方法可根据现场条件进行选用。
4)沉井位置扭转时的纠正
沉井位置如发生扭转,可在沉井偏位的二角偏出土,另外二角偏填土,借助于刃脚下不相等的土压力所形成的扭矩,使下沉过程中逐步纠正其位置。 3。8 沉井封底、底板施工
沉井下沉到位后,应进行8小时的连续观察,如下沉量小于10mm,可进行封底,封底采用水下砼封底。封底时注意保证沉井在封底时的稳定.
(1)封底前的准备工作
导管上部应用2~3节长度为1m左右短管组成,导管提升后便于拆卸,其余部分导管为减少接头漏水现象,可用长导管组成,其最下部一节底端不应带有法兰盘,以免破坏水下砼和管端部的防水效果,导管内壁表面应力求光滑,误差应小于±2mm,导管应有足够抗拉强度,能承受导管自重和盛满砼后的总重量,拼接后试验拉力不小于上述总量2倍.
(2)清基
沉井在下沉距设计标高2m时,结合封底土塞高度,确保砼封底厚度,并用空气吸泥机清除井内锅底浮泥,并将井墙与封底砼接触处冲洗干净。由潜水员配合测量出土面高度,绘制出土面高程图,进行针对性清基。
(3)抛石和找平
根据土面高程图,先抛一层50mm~80mm厚块石,再抛30mm~50mm厚碎石由潜水员配合找平,达到设计要求封底标高。
(4)设备准备
导管采用Φ250特制加厚的无缝钢管,丝口连接,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导管安装前逐根进行压水试验,在0。6Mpa压力下不漏水的方可使用,导管安装时每个接口内放置两根密封圈,确保不漏水。导管拼装长度约18m左右,用砼提升机架起吊。
(5)沉井封底施工方法
封底用C25水下混凝土.施工时,导管底距井底土面30~40cm,在导管顶部
23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布置3m3左右的漏斗以确保浇筑时的下料需要.在漏斗的颈部安放球塞,并用绳索或粗铁丝系牢.球塞安放时球塞中心应在水面以上,在球塞上部先铺一层稠水泥砂浆,使球塞润滑后,再浇砼.漏斗先盛满坍落度较大的砼,然后将球塞慢慢下放一段距离。浇筑时割屡绳索或粗铁丝,同时迅速不断向漏斗内灌入混凝土,此时 导管内球塞、空气和水受混凝土重力挤压由管底排出,砼在管底周围堆成圆锥状,将导管下端埋入砼内。
为了达到要求的砼扩散半径,砼坍落度一般为20~22cm,在开始浇筑时,为了保证导管底部立即被砼堆包围埋住,坍落度可适当减少.在水下砼浇筑过程中,导管的提升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做到慢提快落,并严防将导管拔出混凝土外的事故发生,导管插入砼内深度一般控制在1m以上为宜,当漏斗已达到最大高度不能再提升时,可拆卸上部的短管,以缩短导管的长度。为此,当导管内的砼下降到预备拆卸的管节下口时,应迅速降低导管,使砼停止从导管内流出,然后进行拆除工作。拆除短管的时间应控制在20~30分钟。等漏斗内继续装漏砼后,方可将导管提高恢复浇筑工作。
在浇筑工作快要结束时,可采用流动性较大的砼,但不应改变水灰比,并适当增加导管埋在砼内的深度。砼表面标高已达到设计标高,并多浇筑10~20cm,然后将导管从砼内拔出,并冲洗干净。
在水下砼浇筑过程中,应经常不断测量水下砼面的上升情况,以及扩散半径和施工进度,并根据测量资料控制导管的埋入深度。
(6)封底砼初凝前,应按每平方米范围设竖向Φ16钢筋1根,插入深度不小于640mm,上端伸至底板顶面,由潜水员配合水下施工。
(7)封底砼达到强度后,将井内的水抽干,并将高出底板底标高的素混凝土凿除.在浇筑钢筋砼底板前,应将新光砼接触面凿毛,并洗刷干净,钢筋砼底板钢筋与井壁予留钢筋宜采用电焊接头,工作井沉井在底板浇筑时应对称进行,在钢筋砼底板强度达到设计强度之前,应从集水井内不间断抽水,由于底板钢筋在集水井处被切断,所以在集水井四周的底板应增加加固钢筋。待沉井钢筋砼底板达到设计强度后,停止抽水,集水井应用素砼填满,然后用带螺栓孔的钢盖板和橡皮垫圈盖好,拧紧与法兰盘上的所有螺栓,集水井的上口标高,应较钢筋砼底板顶面标高低200~300mm,待底板完成后,再用素砼找平.
24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8)水下砼封底时应保持井内外水位标高一致,防止井内外水的流通,影响水下砼密封,因此在水下砼浇注时,必须注意由井内向井外排水才能保持井内外水位一致。
3。9 骑马式沉井施工方法
根据设计本工程主干管由于井距太长,为方便工后检查,在长距离顶管之间加设骑马式沉井,共设8只,规格为φ1000mm,所有沉井均采用防沉降井盖.
支管接入砖砌检查井上层平面图
钢套筒16厚钢板,外侧刷环氧沥青一度注浆区
1、施工顺序
顶管施工全线完成→确定特殊管节位置→管底注浆加固→降水措施→壳内挖土沉入圆形钢壳→钢壳与管节外覆钢板满焊→焊井筒锚筋,扎井壁钢筋→浇筑检查井砼→顶管管节开孔→施工检查井井座及盖板。
2、施工工艺流程 (1)位置确定
该段顶管施工完毕后,利用工作井和接收井进行测量放样。测量时在井内和井上各架设1台全站仪,首先利用井内特殊管位置找出坐标,在利用井上仪器确定特殊管位置。
(2)管底注浆加固
为保证施工过程中和完工后骑马井处管段不致因上部压力而产生下沉,影响
下层平面图剖面图 25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排水,骑马检查井特殊管段位置进行注浆处理。处理长度为3只管节管节,深度为管底3米.根据以往施工经验,注浆采用单管注入,浆液注入率为20%,注浆孔间距为1。0米。为保证管道不因注浆压力产生偏移,拟使用两台机器同时对称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掌握好压力,尽量保证压力均等,并不致引起管节上浮。
(3)沉井下沉
由于骑马井下沉原理跟其他沉井基本一样,下沉时原则上采用挖土下沉,但由于骑马井由钢筒预制而成,重量较轻,若施工过程土质太硬,不易下沉地段采用加重或井周注浆减小摩擦阻力的方式助沉.
(4)焊接及管道开孔
沉井沉入到位后立即对特殊管段及沉入钢筒进行清理,晾干后满焊处理,焊接完毕可以进行检查井井壁钢筋绑扎、模板支立工作以及砼浇筑工作,由于该类工作内容的施工方式与普通沉井基本相同,在此不再叙述。井壁砼浇筑完毕,保养到期,拆除模板后,立即对特殊管进行开孔,最后施工井座及井盖.为防止工后沉降,路面上井盖均做特殊处理,采用防沉降形式,井盖及井座形式如下图:
3。10 钻孔桩接收坑施工方案
W24—04#为现状污水井,顶入时在其北侧设围护接收井一座,采用直径800钻孔灌注桩结合高压旋喷桩施工. 3.10.1 施工顺序
根据设计图纸,本工程钻孔桩工作坑采用如下施工顺序进行施工:钻孔灌注桩加固→旋喷桩止水帷幕→坑底旋喷桩加固→管道顶进。
防沉降井盖剖面图基座基座基础素砼垫层素土夯实 26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3.10.2 钻孔灌注桩施工 1、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
合格
泥浆制作 钻进,记录进尺 测量放样 场地清理 定桩位,埋设护筒 否 检查复核 合格 泥浆循环系统布置 钻机定位 检查复核 否 否 终孔验收
合格
27
第一次清孔 测泥浆指标、孔径、倾斜度 制作验收钢筋笼、验收导管 放钢筋笼 否 检查验收 否 下导管,二次清孔 测泥浆指标及沉淀厚度 否 合格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砼级配 商品砼运输 灌注砼 测量、记录砼面标高、砼数量、测砼坍落度、做砼试块 养护、拆除部分护筒 凿桩头超浇及松散砼到设计标桩身质量检测
进入下道工序 2、施工顺序:因为本工程围护桩为沿工作坑外径均匀分布,拟采取跳位施工,每间隔三根施工,计划安排两台钻机进行施工。
3、施工方法 (1)场地平整
在工程开工前,清除表土及建筑垃圾。为保证文明施工,满足环保要求,在每只沉井旁边设置一个泥浆池和循环池,两者之间用明沟相连,泥浆池约15m3,循环池约15m3,池深度为1。5 ~ 2。0m,均用砖墙砌筑而成,并用砂浆抹面,在池边设防护隔栏。在泥浆池上配置3PN泥浆泵用于循环,护筒内泥浆通过明沟直接排至循环池,并使护筒内水位保持一定的水头,且泥浆不外泄。因工程所在地刚好在江边,施工过程中沉淀池泥浆沉淀后,用泥浆槽船通过奉化江由甬江运到外海倾倒。
(2)测量定位
测量定位基准点用砼浇筑固定牢靠,并做好保护装置。测量定位选用高精度的全站仪和钢卷尺测量,并做好桩位标志.挖埋护筒时,再一次复测校对桩位中心,以确保桩位的准确性。然后,用水准仪从甲方提供的绝对标高点引入,测出护筒口标高,并做好测量记录。
28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3)埋设护筒
孔口护筒是保护孔口、隔离杂填土的必要措施,也是控制定位、标高控制的基准点.因此,每个桩孔就位前均必须埋设护筒。护筒选用直径900mm钢制护筒,为了不使护筒埋深太深后桩径变大而影响邻近桩,施工时严格控制护筒底标高,保证护筒底标高在灌注桩设计标高以上.护筒四周间隙用粘土回填并捣实,以确保护筒的稳定防止地表土的坍塌。
(4)钻机就位
钻机就位时,转盘中心对准定位标志,用水平尺校对水平,并校对天车中心、转盘中心与桩位中心(三心)成一垂线。
(5)成孔钻进 a、钻进
本工程成孔钻进采用正循环回转钻进方法,钻头选用三翼条形刮刀,机上钻杆安装导向钢丝绳,因在成孔过程中钻头可能与已成型桩体砼发生碰撞,为保证成孔垂直度,对钻头作加重处理,并在钻头上部带扶正器,以增加钻头在孔底回转的稳定性,使钻进平稳、孔壁完整、钻孔垂直。
施工中根据地层情况,合理选择钻进参数,开孔时采用轻压慢转,正常钻进速度控制在6m/h以内。对两边均有成型钻孔桩的地方,在成孔过程中,随时检查钻机三线位置,若有偏差及时调整,必要时减小钻进速度,并上下多次清扫,保证钢筋笼能顺利下放。终孔前的钻进速度放慢以便及时排出钻屑,减少孔底沉渣.
b、护壁
钻孔形成自由面时,由于受地层覆盖土压力的作用,使自由面产生变形,泥浆使用得当可以抑制变形的产生,根据泥浆物理性能、不同的地层情况,选用不同的泥浆性能参数,来平衡地层的侧压力,以抑制孔壁的缩颈、坍塌.
因本工程位于江边软土地层,属于易塌孔地层,泥浆性能参数选用较大值。 (6)清孔
清孔是钻孔灌注桩施工重要的一道工序,清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水下砼灌注施工、桩身质量与承载力的大小.为了保证清孔质量,本工程采用两次正循环清孔,在保证泥浆性能的同时,必须做到终孔后清孔一次和灌注前清孔一次。第一次清孔利用成孔结束时不提钻慢转正循环清孔,调整性能好的泥浆替换孔内稠泥
29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浆与钻屑,时间一般不宜少于30分钟。第二次清孔是在下好钢筋笼和导管后,利用导管进行正循环清孔,清孔时经常上下窜动导管,以便能将孔底周围虚土清除干净.每次清孔后沉渣均需少于50mm,并在第二次清孔后及时灌注第一斗混凝土。
(7)钢筋笼 a、钢筋笼制作
钢筋选用质量保证书齐全,并通过抽样复检合格的材料,由专职钢筋工和持证电焊工上岗制作,并对钢筋搭焊质量按规定要求抽样送检。
钢筋笼在预制模中点焊成型,做到成型主筋直、误差小、箍筋圆、直观效果好.钢筋笼主筋连接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双面焊接, 焊缝长度≥10D,且同一截面接头数≤50%错开。
钢筋笼制作标准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主筋间距 ±10 箍筋间距 ±20 钢筋笼 直径 ±10 钢筋笼 长度 ±100 保护层 ±20 b、钢筋笼保护层
为了使钢筋笼主筋有一定的保护层,在钢筋笼上设置砼垫块。整块采用水泥砂浆通过特制的模型制成,直径为100mm,厚度为50mm,中心穿一直径15mm的小孔,以便固定在钢筋笼的箍筋上,每隔2~4m设置一组垫块,每组垫块对称设置块。
c、钢筋笼入孔固定
根据设计笼顶标高与孔口标高,计算好钢筋笼的吊筋长度,吊筋采用三根直径D20的钢筋固定的孔口机架底盘上,使钢筋笼准确地下入孔中位置。在水下砼灌注施工中,当砼面上升至钢筋笼底部附近时,应放慢灌砼速度,以免钢筋笼随砼面上升而造成钢筋笼的上浮。
(8)水下砼灌注
根据有关规定及施工实际情况,为保证文明施工等要求,本工程砼采用商品砼,采用砼专用输送车运输。
a、导管
导管采用直径为250mm的无缝钢管,游轮丝扣连接,密封性好、刚性强、
30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不易变形。在使用前必须检查丝扣的好坏和导管内是否有残物;使用后应将导管清洗干净,涂油保护丝扣,堆放整齐.
b、水下砼灌注
根据孔深配置导管长度,并按先后次序下入孔内,导管口距孔底距离控制在400~600mm范围内,当第二次清孔结束时,在25分钟内注入足够的初灌量,以满足初灌导管埋入深度超过800mm.砼开始灌注后,保持连续不断灌注水下砼,导管埋深一般控制在2~6m的范围内。为了保证桩顶质量,砼灌注面比设计桩顶标高高出0.50m左右。
c、试块制作现养护
现场随机到场砼取料,每桩一组,采用150×150×150mm标准试模,按规定要求制作,隔日拆模后现场水中养护,定期送试验室做抗压强度试验。
4、质量控制 ⑴护筒施工
① 护筒埋设中心位置与桩位允许偏差≤20mm, 埋设进入原状土20cm. ② 护筒埋设完毕后,桩位中心点插上φ12钢筋,以利桩架就位对中. ③ 护筒埋设后,四周需用粘土回填、压实,防止钻孔时浆液漏失. ⑵成孔施工
① 成孔直径必须达到设计桩径,成孔用钻头应有保径装置,钻头直径应经常检查核验尺寸。
② 成孔施工应一次不间断地完成,不得无故停钻。 为确保成孔施工顺利,防止设备故障,现场配备足够的机械配件。
③ 成孔过程中,孔内泥浆液面应保持稳定, 并高出地下水位1m以上且不低于自然地面30cm。
④ 相邻两钻孔不宜过近,在刚灌注完混凝土的围护桩邻近钻孔时,其安全距离不小于4d,或时间间隔大于36小时.
⑤ 成孔过程中泥浆循环槽应经常疏通,泥浆箱、沉淀箱也要定期清理。 ⑶清孔施工
清孔结束后,孔内应保持水头高度,并应在30分钟内灌注混凝土。若超过30分钟,必须重新测定泥浆指标,如超出规范允许值,则应再次清孔.
31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⑷钢筋笼制作及安放
① 钢筋笼制作前应清除钢筋表面污垢、锈蚀, 钢筋下料时应准确控制下料长度。
②钢筋笼采用环形模制作,制作场地保持平整.
③钢筋笼焊接选用E50焊条,焊缝宽度不应小于0.7d,厚度不小于0。3d。 ④成型的钢筋笼应平卧堆放在平整干净的地面上, 堆放层数不应超过2层。 ⑤钢筋笼安装入孔时和上下节笼进行对接施焊时,应使钢筋笼保持垂直状态,对接钢筋笼时应两边对称施焊.
⑥孔口对接钢筋笼完毕后,需进行中间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下笼进行下一节笼安装。
⑸混凝土施工
①混凝土如因运输周转产生离析现象,应重新搅拌后才能使用。 ②混凝土灌注必须保证连续紧凑地进行,单桩浇灌时间不宜超过8小时。 ③混凝土灌注的充盈系数不得小于1.05,也不宜大于1.1。
④导管使用后应及时清除管壁内外粘附的混凝土残浆,以防再次使用时阻塞导管。
⑤混凝土初灌量应保证混凝土灌入后,导管埋入混凝土中深度为0。8~1。3m。
⑥混凝土浇灌中应防止钢筋笼上浮,在混凝土面接近钢筋笼底端时灌注速度应适当放慢,当混凝土进入钢筋笼底端1~2m后,可适当提升导管,导管提升要平稳,避免出料冲击过大或钩带钢筋笼。
⑦混凝土实际浇灌高度应高出桩顶0.5m以上,保证桩顶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
5、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⑴坍孔
①埋设护筒时,在护筒底部夯填50cm厚粘土,夯打密实。放置护筒后,在护筒四周对称均衡地夯填粘土,防止护筒变形或位移。
②保持孔内水位高出孔外水位1m以上,泥浆泵等钻孔配套设备应有一定的安全系数,并配备备用措施,以应急需。
32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③根据不同土层采用不同的泥浆密度和转速,如在砂性土或含少量卵石中钻进时,可用一或二档转速,并控制进尺;在地下水高的粉砂中钻进时,宜用低档慢速钻进,同时加大泥浆密度和提高孔内水位。
④钢筋笼的吊放、接长要谨慎,不得碰撞孔壁。 ⑤尽量缩短成孔后至浇筑混凝土的间隙时间。
⑥如果发生坍孔,采用优质粘土回填至坍孔处1m以上,待自然沉实后在继续钻进.
⑵成孔偏斜
①钻机就位时,保持转盘、底座水平,使天轮的轮缘、钻杆的卡盘和护筒的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并在钻进过程中防止位移。
②场地要平整坚实,支架的承载力满足要求,在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随时调整。
③倾斜过大时,应回填粘土,待沉积密实后再钻。 ⑶缩孔
①发生缩孔现象,则采用钻头上下反复扫孔,将孔径扩大至设计要求。 ⑷钢筋笼位置偏差
①在钢筋笼主筋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组垫块,以此控制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并使钢筋笼的平面位置对准桩孔轴线。
②偏差的桩孔应在吊放钢筋笼前反复扫孔纠正。 ③钢筋笼应在垂直的状态时吊放入孔。 ⑸钢筋笼上浮
①在灌注混凝土时,当混凝土上升到接近钢筋笼上端时,应放慢灌注速度,减少混凝土面上升的动能作用,以免钢筋笼被顶托而上浮。当钢筋笼被埋入混凝土中有一定深度时,再提升导管,减少导管埋入深度,使导管下端高出钢筋笼下端有相当距离时再按正常速度浇筑,在通常情况下,可防止钢筋笼上浮。
②灌注混凝土前,将钢筋笼固定在孔位护筒上,也可防止上浮。 ⑹断桩
①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并经常测试坍落度,防止导管堵塞。 ②严禁不经测算盲目提拔导管,防止导管脱离混凝土面
33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③钢筋笼主筋接头要焊平,以免提升导管时,法兰挂住钢筋笼. ④保证混凝土的材料供应,使混凝土灌注工作快速连续的进行。
⑤如果发生断桩现象,则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当导管堵塞而混凝土尚未初凝时,可吊起导管,在吊起一节钢轨或其他重物在导管内冲击,把堵管的混凝土冲散或迅速提出导管,用高压水冲掉堵管混凝土后,重新放入导管浇筑混凝土;当导管被钢筋笼挂住时,如果钢筋笼埋入混凝土中不深,可提起钢筋笼,转动导管,使导管脱离;如果钢筋笼埋入混凝土中很深,只好放弃导管;灌注桩因严重坍方而断桩或导管拔出后重新放入导管时形成的断桩,是否需要在原桩外侧补桩,需经检测后与有关单位商定. 3.11 旋喷桩施工
1、旋喷桩施工施工流程框图
调节垂直度 施工准备 钻机就位
清理机具 浆液拌制 喷射高压泥钻孔、插管 旋喷提升 喷射高压空气
2、高压旋喷桩原理
高压旋喷浆属于深层搅拌法中的一种,原理是利用工程钻机钻孔至设计深度后,用高压旋喷机把安有水平喷咀的注浆管下到孔底,利用高压设备使喷嘴以>20MPa的压力把浆液喷射出去,高压射流冲击切割土体,使一定范围内的土体结构破坏,并与土体搅拌混合并强制与固化浆液混合,随着注浆管的旋转和提升而形成园柱形桩体,凝固后便在土体中形成园柱形状、有一定强度、相邻桩体相互咬合成一体的固结体.喷射方式分为:旋喷,定喷和摆喷.旋喷桩主要用于加固地基,提高地基的抗剪强度,改善地基土的变形性能,使其在上部结构荷载作用
转入下一孔位 34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下,不至破坏或产生过大的变形.按喷射介质及其管路多少可分为单管法、二管法、三管法等。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旋喷桩围护及加固采用二重管法施工。施工时用同轴双通道二重注浆管复合喷射高压水泥浆和压缩空气二种介质,以浆液作为喷射流,在其外围裹着一圈空气流成为复合喷射流,成桩直径0。8m左右(止水帷幕)和1。0m左右(坑底加固)两种。
3、机具设备及材料要求
⑴高压喷射注浆法主要机具设备包括:高压泵、钻机、浆液搅拌器等;辅助设备包括操纵控制系统、高压管路系统、材料储存系统以及各种管材、阀门、接头安全设施等。
设备工艺参数:
压力 MPa 流量L/min 喷口直径mm 高压水* 25 85 2。2 空气 0.7 3000 - 浆液 0。 6~1 90 6~8 提升速度:20cm/min(5min/m) 旋转速度:16rod/min
本工程选择JY—60型高压钻机:
钻进深度: 60 m 最高升降速度: 450 cm/min 油泵工作压力: 16 Mpa 最高升降速度: 15 cm/min 工作压力: 45 Mpa 最高旋转速度: 38 rod/min 工作流量: 90 L/min 最低旋转速度: 10 rod/min
⑵浆液通常采用水泥浆,一般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对仅抗渗而无抗冻要求时可使用火山灰水泥).水灰比一般为0。8:1~1。2:1,固结体的抗压强度(28d)最大可达4MPa左右。当地下水位较高或要求早强时,可加入氯化钙、三乙醇胺等速凝早强剂。本工程旋喷桩水泥掺入量为25%,再加每立方米120Kg粉煤灰,为加强止水效果,止水帷幕旋喷桩另外掺加2~4%的水玻璃。旋喷使用的水泥采用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本工程取1。0.因稠度过大,流动缓慢,喷嘴常易堵塞,增加排除故障时间,影响施工进度;稠度过小,对强度有影响.为消除离析,一般再加入水泥用量3%的陶土、0。9‰的碱.浆液在旋喷前1h以内配制,使用时滤去硬块、砂石等,以免堵塞管路和喷嘴.
4、施工方法
⑴先用振动打桩机将带有活动桩靴的套管打入土中,然后将套管拔出一段,
35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拔出地面高度大于拟旋喷的高度,然后拆除上段套管。
⑵安放钻机和慢速卷扬,用以旋转和提升旋喷管。 ⑶将旋喷管通过钻机盘插入孔内。
⑷接通高压管、水泥浆管、空压管,开动高压泵、泥浆泵、空压机和旋转钻机进行旋喷。用仪表控制压力、流量、风量.当分别达到预定数量值时开始提升。
⑸继续旋喷和提升直至预定的旋喷高度为止。 ⑹拔出旋喷管和套管。 5、施工要点
⑴ 止水帷幕内层旋喷桩施工顺序根据钻孔桩桩位错位顺序施工,外层根据内层位置错位顺序施工,坑底加固旋喷桩的施工顺序安排为从中间向四周施打。
⑵施工前先进行场地平整,挖好排浆沟,做好钻机定位。要求钻机安放保持水平,钻杆保持垂直,其倾斜度不得大于1%。施工过程中对附近构筑物或建筑物(如防洪墙、铁塔、房屋、路面等)的标高进行监测,当标高的变化值大于(10mm时,暂停施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压力参数后,再行施工.
⑶高压喷射注浆的施工程序为:机具就位→贯入注浆管→试喷射→喷射注浆→拔管及冲洗等。二重管法可用注浆管射水成空至设计深度后,再一边提升一边进行喷射注浆。在插入旋喷管前先检查高压水与空气喷射情况,各部位密封圈是否封闭,插入后先作高压水射水试验,合格后方可喷射浆液。如因塌孔插入困难时,可用低压(0。1~2Mpa)水冲孔喷下,但须把高压水喷嘴用塑料布包裹,以免泥土堵塞。喷嘴直径、提升速度、旋喷速度、喷射压力、排量等旋喷参数见下表或根据现场试验确定。
参 数 机 具 性 高压泵 空压机 泥浆泵 项 目 喷嘴孔径 (mm) 压力 (Mpa) 压力 (Mpa) 压力 (Mpa) 二重管法 φ2~3 20~40 0。7 — 浆液配比:水:水泥:陶土:碱(1~1。5):1:0.03:0。0009 喷射时,先达到预定的喷射压力,喷浆适量后再逐渐提升注浆管.中间发生故障时,停止提升和旋喷,以防桩柱中断,同时立即进行检查,排除故障;如发现有浆液喷射不足,影响桩体的设计直径时,立即进行复核。
旋喷过程中,冒浆量控制在10%~25%之间。对需要扩大加固范围或提高强
36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度的地段采取复喷措施,即先喷一遍清水,再喷一遍或两遍水泥浆。为保证成桩半径,由有经验的操作人员控制旋喷过程中高压泵压力,并随提升高度减小压力.
⑸喷到桩高后迅速拔出浆管,用清水冲洗管路,防止凝固堵塞。 6、质量控制
⑴施工前检查水泥、外掺剂等的质量,桩位、压力表、流量表的精度和灵敏度、高压喷射设备的性能等。
⑵施工中经常检查施工参数(压力、水泥浆量、提升速度、旋转速度等)的应用情况及施工程序。
⑶旋喷深度、直径、抗压强度和透水性应符合设计要求。
⑷高压喷射注浆可采用开挖检查、钻空取芯、标准贯入、载荷试验或压水试验等方法进行检验。
⑸检验点的数量为施工注浆孔数的2%~5%;对不足20孔的工程,至少应检验2个点,不合格者应进行补喷。
⑹质量检验应在高压喷射注浆结束四周后进行。
⑺施工结束后28d,对施工质量及承载力进行检验、内容为桩体强度、承载力、平均直径、桩体中心位置、桩体均匀性等。
⑻旋喷注浆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如下表:
旋喷注浆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项 序 1 2 3 4 1 一 般 项 目 2 3 4 检查项目 水泥及外掺剂质量 水泥用量 桩体抗压强度及 完整性检验 地基承载力 钻孔位置 钻孔垂直度 孔深 注浆压力 单位 数值 检查方法 查产品合格证书或抽 样送检 查看流量表及水泥浆 水灰比 按规定方法 按规定方法 用钢直尺量 经纬仪测钻杆或实测 用钢直尺量 查看压力表 符合出厂要求 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Mm % mm 按规定参数 ≤50 ≤50 ±200 指标 主 控 项 目 37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5 6 7 桩体搭接 桩体直径 桩身中心允许偏差 Mm Mm >200 ≤50 ≤0。2D 用钢直尺量 开挖后用钢尺量 开挖后桩顶下500mm处用尺量,D为设计桩径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序号 机械设备 名 称 柴油发电机组 履带挖掘机 砼拌和机 砼振动棒 反斗车 双重管喷射搅拌机 泥浆泵 钻机 电焊机 潜水泵 钢筋切断机 钢筋弯曲机 倒链葫芦 规 格 型 号 32GF 日立 JZ500 HZ6X—5 ZJ—1 GPP-5 3PN GPS—10 GZH-36 2—6英寸 GJ40 WJ40 10T 数量 定额功率(KW)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1 1 2 1 1 2 1 1 4 1 1 1 100 99 12.1 1.2 8.7 12 3.7 80 30 2。2 3 3 \\
38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第四章 顶管施工方案
4.1 施工准备
施工技术准备工作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研究和熟悉设计文件并进行现场核对:
施工前,组织主要人员对工程图纸进行熟悉、研究,使施工人员明确设计者的设计意图,熟悉设计图纸的细节,掌握并收集相关的各种原始资料,对设计文件和图纸进行现场核对。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各项计划的布置、安排是否符合国家有关部门的安全方针政策及规定. (2)设计文件所依据的水文、地质等资料是否准确、可靠、齐全. (3)对水土流失、环境影响的处理措施是否合理。
2、对现场进行补充调查,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收集资料,具体调查的内容如下:
(1)工程地点的水文、地形、气候条件和地质情况。 (2)当地材料、可供利用的房屋等情况。
(3)当地劳动力资源状况、运输条件和运输线路的情况。 (4)施工现场的水源、电源和生活物质的供应情况。 (5)管材的采购地。 (6)顶管工具头选用。 4。2 施工现场组织
4.2。1 管线保护与地面监测措施
施工前必须收集、调查,摸清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对有疑问的或重要的管线可采用开样洞或样槽的方法,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在顶管施工前应对周围建筑物和重要的管线布置若干监测点。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点的位移、沉降的变化情况及时修正各项施工技术参数和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和补救措施.
如果施工现场条件不允许直接布置监测点,则采用间接布点的方式,即在管线垂直上方布置地面沉降点,通过地面沉降来确定管线的下沉量。
马路沿线设置沉降观测点,严格控制沉降量。
在顶管施工过程中,地面隆起的最大极限值应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
39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4。2.2 周围建筑物的保护
查清需保护建筑物的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做好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标志。
4。2。3 施工组织准备
(1)建立组织管理机构,配备专业技术、施工管理人员,进行项目部的日常管理工作.
(2)组织必要的施工作业人员及时进场开展工作,在领会设计内容和熟悉工程图纸的基础上,进行施工现场勘查,并做好现场平面布置。
(3)认真进行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并会同甲方进行对现场引进红线、基准线、水准基点的复核工作,把桩位测量和放样等事宜落到实处。
(4)业主在确保“三通一平”的基础上,对施工场地的地下管线和旧基础等障碍物的详细了解,并提供可靠资料。在无资料的情况下,各有关单位应到现场实地解决,以确保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
(5)做好进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力争做到相应配套、性能完好,应用方便,器具齐全。
(6)进行施工总平面的布置,如场内临时设施等的统筹安排和搭建,以及对供电、供水等日常生活和施工设施的完善. 4。3 施工方法 4。3.1 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工作井内设备布置→穿墙洞处理→顶管设备安装→出穿墙洞→安装管道→顶进→安装中继间→顶进→进洞→取工具管→洞口处理.
测量放线:
对业主提供的控制点进行必要的复核,数据准确无误后通过控制点将顶管轴线放设到井内,以便顶进的控制。 4.3。2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及工期安排
1、由于本工程顶管位置工作井外径为9.5米,因此,顶进设备按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2、现场泥浆池和清水池设置按实际情况而定。
40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4。3。3 工具管选用
针对本工程的施工环境和施工工期要求,施工单位将选用外径Φ2000(1000)的泥水平衡顶管工具头,此工具管能较好的控制地面沉降,保护地下管线及临近建筑物不受损坏。
1、尺寸
工具管外型尺寸分别为:外径为Φ2620,长为4.8m; 2、适用土质
适用于各种粘性土和砂性土的土质.例如;淤泥、粘质土、砂土以及带卵石的砂砾土.即除了强风化岩石以外的所有土质。 4。3.4 中继环选用及设置
由于本工程直径为2000米的泥水平衡顶管,最长距离达到498m,由于直径较大,后座的设计顶力不允许超过550吨,因此按照实际顶进需要设置中继间4个中继间,第一套安装位置设在工具管后约30米处。其理论推算如下:(以下按最大因素考虑)
F=F1+F2 F --—总推力;
F1-——机头的迎面阻力; F2——-机头的顶进阻力; F1=(л/4×D2)×Pt
D —--工具管外径2。4m;
Pt---机头底部以上1/3×D处的被动土压力(kN/m2); 其中Pt=γ×(H+2/3×D)×tg2(45º+Ф/2); γ-——土体的容重17。5(kN/m3); H —--管顶土层高度8。02m; Ф--—土层的摩擦角12。2; F2=л×D×f×L
f—--采用触变泥浆润滑取钢管在此层土中平均摩阻力为4kN/m2; L—-—全部的顶进长度(m);
1.机头迎面阻力:Pt=γ×(H+2/3×D)×tg2(45°+φ/2)
41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17。5×(8.02+1。6)×tg2(45o+12.2o/2) =258.57kN/m2
F1=л/4×D2×Pt
=3。14/4×2。42×258。57 =1169.75kN
2.机头的顶进阻力:
F2=л×D×f×L
=3。14×2。4×4.0×498 =15011。71kN
根据总推力公式计算,
F1+F2=1169.75+15011.71 =16181。46kN
计算总推力大于设计顶力,因此本顶管工程须设中继间进行顶力分散。根据顶力的分布情况,中继间安放时,考虑到砼管的特殊性,以及管材与井壁的允许顶力,第一套中继间应放在距工具头后30米处.
中继间数量计算:
中继间推动长度l=5500/(3。14×2.4×4.0)=182m,取150m,需要中继间套数n=506/150=3.4个,取4套。 4。4 后座顶进系统
1、后座主推油缸采用4只250吨千斤顶。主推千斤顶安装于后座型钢支架上。千斤顶安装要求:
① 对称布置,保持受力均匀。
② 安装位置允许偏差±2mm,确保顶进时处于受力良好状态。 2、导轨平面布置
导轨安装在前方,接近穿墙管(以能开启门洞为宜),其中心轴线与顶管轴线一致.
导轨的安装方法及技术要求:由于导轨是一个定向轨道,其安装质量对管道顶进工作影响很大,因此安装后的导轨,应当牢固,不得在使用中产生位移;并且要求两导轨应顺直,其纵坡应与管道设计坡度相一致.安装导轨时,应首先确定导
42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轨间距和平面位置,然后测出导轨各点的实际高程并与设计高程相比较,确定导轨的高程,调整后进行安装。导轨采用固定在工作井底板的预埋件上,用电焊将导轨架与预埋件焊牢,导轨四周与工作井壁撑紧,并焊接牢固.导轨的安装精度必须满足施工要求,其允许偏差为轴线偏差±2mm ,两轨间距偏差在±2mm范围内。
根据此次工程中工作井尺寸为9米长,导轨设计长度为6m,为了便于施工及转场的顺利进行,导轨与千斤顶支架分成二个单体形式。
3、后座安装
后座反力墙上预先安装后座,其允许误差为±5毫米,使顶力均匀扩散至后座上。
4、后靠背与顶铁安装
后靠背是指后座中安装在后座墙与主顶油缸之间的钢结构件。利用工作井壁作为后背.为了扩散油缸的反力以保护井壁,后靠背采用50mm的厚钢板,立面垂直不倾斜,在顶进时应注意防止后座位移。
顶铁其外径与管材相同,有一定厚度的钢结构件。作用主要是把主顶油缸的几个点的推力比较均匀地分布到管材端面上,同时还起到保护管端面的作用。本工程选用马蹄形顶铁,其安放在基坑导轨上时开口朝下。这样在主顶油缸回缩以后加顶铁时不需要拆除泵送排泥管道。 4。5 后靠土稳定计算
(以W21—03#工作井为例)
R=B/α(rH2*KP/2+2C*H√Kp+rhHKp) 式中R-总推力之反力(KN) α-系数(取1.5→2。5之间),α=1.5 B—井壁宽度(M),B=9.5M
r—土的容重(KN/M3),r=17。5KN/M3 H-井壁高度(M),H=11。92M
KP-被动土压力系数(为tg2[45+12。2/2]),Kp=1。54 C—土的内聚力(KPa),C=25KPa h-地面至井壁顶部土体高度(M),h=2.5M R=9。5/1.5×(17。5×11.922×1.54/2+2×25×11.92×
43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1。54+17.5×2.5×11。92×1。54) =45104KN
显然易见,总推力之反力大于工作井设计允许推力5500KN。 结论:后靠土是稳定的。 4。6 注浆设备
本工程设置一套注浆设备,注浆泵选用BW200,拌浆泵采用3\"立式泥浆泵,拌和的泥浆储存在泥浆箱中,减阻泥浆通过2”管道分接到每道注浆孔处,注浆孔处设置一只闸阀,根据实际顶力的大小来进行注浆,顶进过程中确保最前方3道注浆孔处于开启状态。
1、减阻泥浆的作用
顶进施工中,减阻泥浆的应用是减小顶进阻力的重要措施。顶进时,通过工具管及混凝土管节上预留的注浆孔,向管道外壁压入一定量的减阻泥浆,在管道外围形成一个泥浆套,减小管节外壁和土层间的摩阻力,从而减小顶进时的顶力。泥浆套形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减阻的效果。
2、工具管选择
为了保证压浆的效果,拟在工具管尾部环向均匀地布置4只压浆孔,顶进时及时进行压浆。工具管后面的3节混凝土管节上都设压浆孔,以后每隔2节设置1节有压浆孔的管节。混凝土管节上的压浆孔设4只,呈90°环向交叉布置.压浆总管用φ50mm白铁管,除工具管及随后的3节混凝土管节外,压浆总管上每隔12m装1只三通,再用压浆软管接至压浆孔处.
顶进时,工具管尾部的压浆保证及时,确保形成完整、有效的泥浆套。混凝土管节上的压浆孔供补压浆用,补压浆的次数及压浆量根据施工时的具体情况而确定。
3、接力站设置
由于顶进距离长,一次压浆无法到位,需要接力输送,因此在管道内中间位置附近设置压浆接力站。压浆接力站的作用有两个,一是运输作用;二是承担至前面压浆接力站管道部分的补压浆。减阻泥浆的性能保证稳定,施工期间要求泥浆不失水、不沉淀、不固结,既要有良好的流动性,又要有一定的稠度。顶进施工前要做泥浆配合比试验,找出适合于施工的最佳泥浆配合比。
44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4、泥浆制备
拌制减阻泥浆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催化剂、化学添加剂等要搅拌均匀,使之均匀地化开,膨润土加入后要充分搅拌,使其充分水化顶进施工中,减阻泥浆的用量主要取决于管道周围空隙的大小及周围土层的特性,由于泥浆的流失及地下水等的作用,泥浆的实际用量要比理论用量大得多,一般可达到理论值的4~5倍,但施工中还需根据土质情况、顶进状况及地面沉降的要求等做适当的调整。泥浆拌好后,应放置一定的时间才能使用。通过储浆池处的压浆泵将泥浆压至管道内的总管,然后经压浆孔压至管壁外。
施工中,在压浆泵、工具管尾部等处均装有压力表,便于观察,从而控制和调整压浆的压力.顶进施工中,减阻泥浆的用量主要取决于管道周围空隙的大小及周围土层的特性,由于泥浆的流失及地下水等的作用,泥浆的实际用量要比理论用量大得多,一般可达到理论值的4~5倍,在施工中还需根据土质情况、顶进状况及地面沉降的要求等做适当的调整。
减阻泥浆的控制参数 项目 数据 视粘度 MPa。s 16 失水量 mL 8 pH值 8.5 重度 N/cm3 10。9 动切力 Pa 11。7 静切力 Pa 19 胶体率 % 100 状态 略稠 减阻泥浆配合比(kg/m3) 名称 数据 膨润土 130 水 870 纯碱 4.5 CMC 4 备注 4。7 出土系统
泥水平衡式顶管掘进机排出的泥浆通过管路输送到地面泥浆池,出土系统选用进泥泵、排泥泵及地面泥浆池。 4。8 止水措施
当工具管进出洞时,防止洞口的泥水流入是影响顶管工程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之一。若洞口止水不好,土体中的水和泥砂将不断涌进工作坑内,对施工造成影响,严重时将造成施工的中断,因此本工程洞口止水措施是采用止水橡胶圈,当工具管进洞时,橡胶圈向内翻起,使土体中的水和泥砂不流进工作坑.(轧兰内套牛油盘根止水,当工具管进洞时,利用牛油盘根与法兰橡胶止水条共同抵挡土体中的水和泥砂不流进,效果极佳。)
止水圈安装方法:首先在预留洞的预埋件上根据止水圈上螺栓眼的位置焊上
45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螺栓,把止水圈穿在螺栓上面,外面再安上弧形月亮压板,以使止水圈和井壁紧密接触.
注意预埋件法兰底盘应中心正确,端面平整,安装牢固,螺栓的丝口应妥善保护,水泥浆应清除。
轧兰止水安装方法:首先把工具头于轨道上就位,把特制加工的止水轧兰按先内后外的顺序安装到工具头上,往外轧兰内圈绕工具头缠4~5圈的牛油盘根,然后根据工具头尺寸对止水轧兰进行定位并与工具头临时连接成整体,随工具头同步顶至穿墙管法兰,最后利用大小夹码把止水轧兰与穿墙管焊牢连成整体,同时与工具头分开。
止水防塌的另一个办法是在穿墙洞外侧5米范围内进行压密注浆,由于顶管穿墙洞外侧地基受沉井下沉影响而产生土体扰动,砂土容易液化,土体承载力降低,以至工具头出洞后出现下沉的状况,为此必须采取地基加固措施,主要采用压密注浆来提高穿墙洞外侧管底的承载力,确保管子沿轴线方向正常顶进,具体办法如下:
穿墙洞外侧紧贴井壁打设钢板桩:钢板桩打设必须密实,桩与桩之间的缝隙越小越好,不能使用变形的钢板桩,以防流砂涌入井内,破坏井外土体。
注浆范围:以井外壁沿轴线方向至围幕,宽为4米,深为顶管轴线以下3米。 注浆布置:间距为1米,呈梅花形布置。
注浆配比:水泥:粉煤灰:陶土粉为1:0.30:0。30 注浆压力:0。2~0.6Mpa,稳压时间为20~30min。 养护时间:1天(具体观测试验结果)。 4.9 地面沉降的控制
1、如果顶管掘进过程中,工作面的前方出现坍方现象,这将造成地面的沉降。坍方造成超重出土或覆盖层土体松动,以致地面沉降。因此在顶进时必须加以注意,严格及时控制进出水量,控制头部土压力来控制出土量。当穿越高速公路时,应对高速公路进行监控,以防失控。使沉降控制在设计规范的要求内.
2、工具管向前顶进时,掘进面土体产生较大的应力,掘进时土体向工具管移动、坍方、应力降低,产生松动.如果土体松动范围超出了工具管,必将造成工具管和后续管周围的土层也被松动。因此在掘进时应注意推进速度。
46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3、对顶管线路的纠偏而引起工具管周围土体受力不均,可能出现土体发生松动的现象而造成沉降,因此在顶进过程中做到勤测,确保管线的直线顶进。
4、层5土地质报告说不会产生液化,但该土层摇振反应迅速,韧性低,干强度低,所以在顶进过程中,如果头部机械在同一个位置上转动时间太久,土体还是会产生液化,因此要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
5、如果在顶进过程中遇到流砂,除了要控制速度、压力、进水量、出泥量以外,还要改变进水成分,在进水中适量加入陶土粉和粘土浆,以使土体与泥浆之间形成泥模,减少流砂现象的发生。
6、触变泥浆不宜太厚。必要时,后期用迟凝泥浆置换触变泥浆。 4.10 顶管施工技术措施
1、工具头穿墙
工具头穿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管道施工的质量,特别要防止穿墙过程中大量的土涌进来。因此,穿墙准备工作要充分、细致,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1)沉井内顶进导轨、千斤顶的位置应安装准确、牢固. (2)顶进泵液压系统应工作可靠,千斤顶伸缩自如.
(3)工具头下井后,应对其中心及前后高差进行复核,严禁头部低、尾部高。 (4)吊机应工作正常。
(5)穿墙前应对工具管进行检查调整并试验。
(6)纠偏液压系统无渗漏,工具管纠偏灵活,测角表调零。 (7)各种机械试运转半小时正常工作,管路无漏水等。 (8)压缩空气系统,泥浆减阻系统通风系统运转正常.
(9)一切设备调试正常后并将临时止水装置安装在工具管前方,将工具管顶进到钢封门前,用吊车吊出钢封门,同时将工具管快速顶进穿墙管,橡胶止水自动压紧,达到止水效果,待顶至泥浆环时撤除临时止水安装永久止水装置.
(10)配备足够农用泵以备洞口土体塌方进水和流砂时的应急措施。 顶管施工中的进出洞口工作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施工中应充分考虑到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① 在洞口外打入压浆管,并在工具管进洞前24小时之内在洞口四周土体中压入水泥浆。水泥浆的多少视现场情况而定。当工具管进洞后,拔除外围压浆管.
47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② 在硬土内推进速度缓慢,一般在0.5cm/分以内,这是观察工具管内的推力表。
③在工具管进入洞口时,应用水平尺来观察工具管的倾斜度,视情况是否在工具管尾部压配重控制工具管磕头.
2、定向测量
工作井制作结束后,按穿墙孔的实际坐标进行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然后将控制轴线设放到工作井测量平台。测量井平台的标高应按管道设计标高及工具头测量点的位置来确定。
3、顶进纠偏作业
工具头在顶进过程中可能受不均匀外力的作用,头部会产生偏离设计轴线及标高的现象,因此在顶进过程中需不断的对工具管进行纠偏操作,根据激光视频所显示的头部偏差情况应及时纠偏,纠偏角度一般不大于0。5度,最大不超过2度。
小角度纠偏:每次纠偏角度应控制在1。0°~2.0°,最大不得大于2°。 纠偏操作不能大起大落,如出现较大的偏差,应小角度连续纠偏,保持适当的曲率半径返回到轴线上来,避免管道顶进时产生过大的侧向应力。同时严禁出现纠偏方向上的操作失误。
严禁在主千斤顶停顶的情况下进行纠偏,严禁大角度纠偏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纠编前后应按规定及时准确地做好各项原始记录。纠偏时要防止工具管发生扭转,一旦出现类似情况采取措施。
4、触变泥浆减阻
本工程顶管施工中顶进时为了减少管壁四周摩擦力,采用触变泥浆减阻的方法顶进,以满足设计中继环的数量,因此触变泥浆减阻工作是确保顶管顺利进行的关键工作,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1)工具管尾部压浆速率控制在0。04~0.08m3/s左右。
(2)在管道顶进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应设置补浆孔进行补浆,除工具管头部压浆孔外另外每间隔20米设置一道补浆孔。每道分上左右3个孔。这些拌制好的泥浆应具较好的润滑性和稳定性。
(3)严格按照配合比配制触变泥浆,以保证泥浆的触变性及稳定性,起到真
48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正的减阻、护壁的作用.
(4)泥浆拌制好后应静止24小时方可使用,压浆时应随时观察出浆情况。在顶进过程中应遵守同步注浆原则,重新顶进前应先出浆后顶进的原则,以防止土体塌方,并破坏泥浆护套的整体连续性,并做好压浆记录。压浆压力应大于地下水土压力。
泥浆压注设备采用压浆泵,通过φ50钢管分送到各泥浆口,压浆过程要做好注浆记录。
5、工具管出洞处理
工具管出洞处理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在流沙层中顶管,或在水压力较大的土层顶管,工具管出洞处理是十分重要一个施工环节,梢有差错,便会出现水土大量涌入井中,很难处理。根据本工程的地质情况,我们应当作够重视洞口处理问题,首先要在洞口外侧3米范围内进行土体加固,具体加固措施采用压密注浆,浆液以粉煤灰为主,适当加入陶土粉和水泥等参量。
在工具管出洞前还应配备一些破旧棉被、木镇、水泥等材料,以备在工具管出洞时可能出现的泥水渗漏时及时堵塞,同时及时进行水泥粉刷,对渗漏较严重地方应采用引流管,在水泥达到一定强度后才将引流管拆除并堵塞. 4。11 曲线顶管
根据图纸,本工程φ2000W22-02#~W23-02#顶管轴线先直后曲再直,采用“F”型钢承口式钢筋砼管,o型橡胶圈接口,管长2米.曲线顶管全长394米,其中曲线段长L=25.1562米,切线长T=12。5807米,曲线半径R=500米,中心角I=2o52’58\",中心距E=0。1582米. 4。11。1 曲线顶管计算
切线长度AC=BC=12。5807米 (1)中心角
tg α/2=AC/AO=12。5807/500=0.0252 α=2o52’58\" (2)曲线弧长AB
曲线弧长AB =πRα/180=π×500×2o52’58”/180=25。1562 M (3)张角δ
CADEδB
O49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δ=180L/πR/2=180×25.1562/3。1416/500/2=1o26'29\" (4)管外开口间隙S1
S1=L×D/R=2×2。4/500=9。6mm (5)管内开口间隙S2
S2=L×(D—T)/R=2×(2。4-0。2)/500=8。8mm 4.11。2 曲线顶管施工及技术措施
1、测量轴线放样。地面上建立的测量控制网络引放至工作井内,并建立相应的地面控制点,便于顶进时进行复测。
2、工作井内测量放样。精确测放出顶进轴线,安装轨道应比设计标高抛高5mm,安装顶进后靠背。后靠背采用整块箱型结构钢后靠,与井壁接触面积大于3.5m×3.5m范围,以扩大井壁受力面积,有利于工作井稳定。顶进后靠的平面垂直于顶进轴线,后靠与井壁结构之间的空隙要用素砼填塞密实.
3、安装主顶油缸和导轨。根据轴线方向一致,精确调整它们的位置,直到满足要求为止,随即将它们固定牢靠。
4、工作井内的平面位置。搭建井内工作平台、安装配电箱、主动力箱、控制台、敷设各种电缆、管线、油路等。井内布置要求布局合理,保证安全,方便施工。
5、地面辅助设备的安装及平面布置。辅助设备主要有拌浆系统和供电系统,此外还有管节堆场、材料堆放、安全护栏的布置。
6、地面辅助工作及井内安装结束后,吊放顶管机,接通电源,液压系统,进行全面调试。
7、起曲
当顶管机到达始曲点后,便开始曲线施工,曲线顶管利用顶管机在顶进过程中,按设计的方向进行强制式纠偏,根据曲线半径R=2055M,计算出纠偏千斤顶的伸缩量,并在施工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造成人为的轴线偏差,使这个偏差值符合设计的曲线要求,从而形成曲线通道。后继的管节顶入曲线通道内,相邻管节间自然形成一定的张角和相应的间隙,及时垫入起曲垫块。
经过计算,其张角δ=1o26'29”,管外开口间隙S1=9。6mm,管内开口间隙S2=8。8mm.用内置千斤顶撑开管缝,垫入木垫块,考虑到垫块的压缩变形,其
50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厚度应适当增大,可选用δ=20mm的木垫圈衬板,垫入的范围为左侧900区域(以顶进方向为准)。
在曲线顶进中,由于后顶的轴向顶力会分解产生侧向分力,当侧向土体抗力较小时,会引起顶管机乃至管道向外漂移,超出设计轴线,严重时甚至无法进入接受井.
为此必须设置一只中继顶,中继顶的功能主要是纠偏,中继顶的液压油路经过技术处理后,将8只油缸分4个区域,与顶进轴线呈450布置,由4只高压球阀单独控制,既可使8只油缸全部伸出将顶管机顶出,又可使每个区域内的2只油缸同时动作,与顶管机的纠偏系统结合起来,实现二维空间的同步纠偏,确保顶进轴线的正确控制。
由于地下施工不可预见的因素较多,为确保曲线顶管顺利实施,在顶管机尾部第一至第十节管子的内侧两端各设置预埋铁一块,焊接钢牛腿,在需要时可安装液压千斤顶撑开张角,及时调整垫块的厚度.
8、顶力的调正
曲线顶进时,管段的允许顶力要折减。折减系数与管段转角有关,混凝土管还与木垫片的弹性模量、木垫片的厚薄有关。曲线顶管不但会使混凝土管的允许顶力下降,而且还会使管道总顶力增加。如果中继环设计顶力不变,则曲线顶管中继环的数量要比直线顶管多。
管道进入曲线段,管段间的顶力传递面靠向曲线内侧(见图3),因此中继环进入曲线段后顶力要调正,使中继环的顶力合力中心与其他管段传力一致.调正的办法是曲线外侧的中继油缸要封住,即部份油缸不使用。停用油缸数量可通过计算.最简单的办法是,观测中继环转角有无变化。转角增加,表示要增加停用的油缸,合力中心还要靠向曲线内侧;转角减小,表示停用的油缸太多了,需要减少;只有当转角不增不减,或者变化不大时,认为调正是正确的。
51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中继环的顶力调整降低了中继环的实际使用顶力,因此中继环的允许使用顶力还要比设计顶力低,顶力配置时要考虑这一因素。
9、曲线顶进
在曲线顶管时,顶进速度不能太快,一般控制在3 cm/mim至5 cm/mim左右,密切注意正面土体压力的变化,控制好出土量的大小及顶进速度快慢,尽量做到全段面出土,严禁在挤压状态下顶进,防止周围土体反弹,确保曲线通道和泥浆套的完整,使管子能顺利进入预定的曲线轨道。在顶进工程中,要经常对顶进轴线进行测量.在正常顶进情况下,每顶进一节砼管节测量一次,在进洞和出洞时适当增加测量次数。顶管施工期间还要经常对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测,以保证测量的精度。
10、曲线顶管测量
曲线顶管的测量是曲线顶管的关键技术问题。曲线顶进时因管内外无法通视,因此必须改变常规的施工测量方法,经纬仪必须进管。但管道在施工过程中是不断向前移动的,因此测站的座标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要在测站座标不断改变的情况下,随时随地指出管道前进方向,这就是曲线顶管中管道定向测量要解决的中心问题。
管道内设置一台普通经纬仪,一个觇标,2者均布置在工具管的后部。工具管上的标尺、经纬仪、后视觇标3者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与管道固定,随管顶进而跟进。经纬仪、后视觇标的中心坐标是根据事先测定的实际管轴线计算所得,工具管上的测点座标查设计轴线可得。依靠这3者的关系就可算出管道的顶进方向,并由经纬仪指向.管轴线的测定需要一台全站仪,管道每顶进数10m,测定一次工具管后的管轴线,并输入计算机。施工中可以根据顶进距离,推算出3者的即时坐标,通过计算机的运算,就能指出工具管顶进方向。同时工作井内也要设立水准仪来控制顶管的高程,工作井内设一个固定的水准点。高程偏差测量采用水准仪测量顶管机中心标高,再与设计高程相比较,计算出高程的偏差。由于曲线顶管的距离较长,经计算,在管道内设置一个测站就能解决测量问题。
11、测定顶管机前进趋势,能达到减少测量的时间为目的。顶进中施工人员对顶管机的纠偏也迫切需要及时了解顶管机走势,以能够有效地纠偏。施工人员
52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及时了解顶管机走势,好处显而易见,为此我们设置了顶管机前进趋势测量及计算方法,通过观察顶管机的行进趋势来指导纠偏. 4.12 长距离供电及照明
因顶管施工其特殊性,其管径小,为保证安全,不能采用高压供电,只能采用380V低压输电,因此就必须加大电缆容量,并且设置稳压设备,以便在压降过大时起稳压作用。
为防止电缆线接头松动,接触电阻增加而影响供电质量,专门设置中继顶电缆接头箱.既保证了接头质量,又可以避免包扎受潮而产生的漏电事故。
顶进开始时,顶管机所需电力由操作平台的电箱用35mm2电缆直接输送到工作面,电缆采用三相五芯制,井口采用航空接头,便于拆卸,管道内用接头箱进行电缆连接,确保使用安全.
照明采用36V安全电压,由管道内电箱中的2KVA变压器提供36V电源,每只变压器连接9~10只行灯进行照明,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使用变压器的数量。 4.13 长距离顶管通讯、监控
长距离顶进必须保证信息交换渠道的畅通,同时对施工操作人员要进行监护,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因此需要设置通讯、监控系统。
通讯采用数字程控交换机,各联络点之间可以通过电话联系,由于管道内空气潮湿,应使用防潮、防爆的矿用电话机,以保证通话质量.
监控采用了两台监视器,分别对顶管机操作面和主顶操纵台进行监控。这样施工人员能及时了解施工情况,发生问题可以立即着手解决。为了解决传输信号长距离输送衰减的问题,将信号通过放大器放大后再送到接收点,保证图像的清晰。
4.14 长距离通风、气体监测
为了改善管道内的工作环境,施工时对管道进行强制通风,由地面空压机提供的经过滤清、除湿、降温的新鲜空气通过气管送到施工作业面,管道内的浑浊空气则由作业面向工作井自然流通。实行强制通风后,管道内的环境有很大改善,改善了工作环境,保证各种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管道内的供气管采用Φ2高压胶管,后面作业面处的气管端部有气阀和消音器,施工人员可以调节供气量,并可降低噪音.
53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由于顶进是非开挖技术,地层中可能存在远古海洋生物遗体形成的沼气等可燃性气体,在施工中,这些气体可能会从顶管机、中继顶及砼管道的缝隙处渗入管道内,危及施工人员的安全.
为此应采取监测措施,每次下井时,都由施工人员携带便携式可燃性气体监测仪器进行测试,确保安全才能进行施工,否则必须进行强制通风,待气体浓度下降到安全值后,再进行顶进施工。 4。15 钢管顶管焊接
施工中的焊接工艺流程如下:
1)焊接之前,采用点固法将两接口对正,使焊上二去的钢管轴 线和已顶进的轴线保持在同一直线上。
2)施焊前仔细对焊接设备进行检查,并确定其工作性能稳定性能稳定可靠。 3)施焊前埘焊接材料的干燥设备进行检查,焊条使用前按照出厂说明书规定将其烘干。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干燥,并保证焊条药皮无脱落和无显著裂纹。
4)施焊前对坡口及坡口边缘两侧30mm处的浮锈进行打磨除锈,雨后施焊坚持做到将坡口烘干。
5)环缝组装间隙2mm,并在钢管环缝处进行固定焊,每点固定焊不得小于100mm.
6)采用卡具组装,拆除卡具时不得损伤母材,拆除卡具后对残留痕迹进行打磨修整。
7)施焊顺序先在外层施焊2层,再对内焊缝进行碳弧气刨清根,然后在内环缝施焊盖面。
8)焊接时,每层问用铁锺或气锤埘焊缝内的渣皮进行消除.碳弧气刨后,施焊时,先将坡口两边的粉末清理掉.
9)焊接过程中注意起弧和收弧的质量。收弧时必须将弧坑填满,多层焊的层间弧头要错开。
10)每道焊缝须一次连续焊完,若因故被迫中断, 应根据工艺要求采取措施。防止裂纹,再焊时必须检查,确认无裂纹后再施焊。焊缝施焊结束后,要对焊缝进行检查,如发现凹凸不平处,应对其打磨使之平整。在施工中,应严格按照上述焊接施工工艺进行施焊,对焊缝焊接质量进行严格把关,最后在进行射线照
54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相和超声波检验时,所有钢管焊接质量应符合要求. 4。16 沉降和隆起的控制
选用顶管机型的时候,通过反复研究,最后确定选用刀盘可伸缩的泥水平衡式掘进机头.因为该掘进机头有两种平衡功能.其一:该顶管机头在顶进过程中能通过刀盘的前后浮动来自动调整刀盘前的土压力,使掘进机前的土压力F始终满足:被动土压力 3)洞口止水装置的安装必须满足预留孔与机头同心的要求。 4)在开顶时,要事先对有可能影响到的下水道进行封堵。 5)在工作井的前方须留焊接槽,焊接槽必须要有足够的宽度和深度,以便焊工能够正常仰焊下部焊缝。 4.17顶管质量要求 1。施工现场直接在工具头布置监测点,确保管线的顶进标高和水平距离。 2.顶进不偏移. 3.管线轴线偏移(L为顶进长度): L≤300m 钢管130 钢筋混凝土管50 300≤ L ≤1000m 钢管200 钢筋混凝土管100 曲线钢筋混凝土顶管 150 4。管内底标高偏差(L为顶进长度): L≤300m D<1500 钢管+60,—60 钢筋混凝土管+30,-40 55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D>1500 钢管+80,—80 钢筋混凝土管+40,-50 300≤ L ≤1000m 钢管+100,-100 钢筋混凝土管+60,-80 曲线顶管 钢筋混凝土管+100,—150 56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第五章 质量保证措施 5。1 地基处理的质量保证措施 a基坑开挖深度及平面尺寸等符合要求; b基坑开挖完毕要进行验坑,并请监理签证; c基坑开挖完成后及时回填黄砂,避免人为扰动基底土体,破坏基底土层承载力; d砂垫层铺设分层进行,每层厚度30cm,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密实,在振捣同时浇水,抽水以保证砂垫层的密实度。每层振捣密实后按规定用环刀取样测试密实度,干容量γ≥1.56t/m3后进行下一层铺设; e砂垫层铺设时有专人管理、监督,并有专人负责抽水; f素砼垫层面用水准仪抄平,误差不得大于10mm,便于支模; 5.2 沉井制作、接高、底板的质量保证措施 a钢筋等原材料要有出厂合格证,并按规范要求的吨位和结构部位取样做力学试验; b钢筋的对焊,焊接接头应按规范要求作力学试验,合格方可使用; c试验取样必须请监理到场见证并签证; d所有技术工人必须持证上岗; e每节或特殊部位钢筋绑扎完毕后进行自检,并会同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办好各项签证。 f模板拼缝要严密,表面的平整度、光洁度、垂直度要符合规范要求,安装前模板表面应涂脱模剂,便于脱模并使砼表面光洁; g拉杆螺栓加工时应根据墙体厚度设置限位,并在中部焊一块5cm×5cm,δ=3mm的钢板作为止水片; h底梁等承重结构养护至砼强度达设计强度后方可拆模,防止发生砼质量问题; i内外脚手搭设应按操作规程施工,多设斜撑和剪刀撑,外脚手按规定设置抛撑,扣件应紧固,以保证脚手架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j脚手搭设采用Ф48mm无缝钢管,内脚手采用满堂脚手,主杆间距为1.2m×1.2m,横杆(操作面)每层控制在1。8m左右,外脚手排距离1.0m,间距 57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1.2m,步高1。8m,内外脚手距井壁50cm,脚手架主杆下用木块垫实,以免脚手架下沉; k按规范做好砼抗压,试块,并在同等条件下养护; l砼浇筑采用分层平铺法施工,每层砼浇筑高度30cm左右,上下两层砼浇筑间歇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m串筒悬挂应能保证砼的自由下落高度不大于2m; n砼浇筑时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遇穿墙管等局部变化处及钢筋密集处应慢进料精心振捣; o沉井分节制作,沉井接高部分施工缝处应设置钢板止水条,在浇下节砼前上一节砼顶面应凿毛,并将顶面杂物清除.砼浇筑前应用压力水将施工缝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湿润时间应在24小时以上; p每次砼浇筑前应先平铺一层同标号10—20cm 的水泥砂浆。 q砼浇筑时沉井内外应各有木工值班,防止暴模事件发生; r在每节砼浇筑时与浇筑后应进行沉降观测,并做好记录。砼浇筑过程中要防止不均匀沉降的发生,若发生不均匀沉降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s为防止出现冷缝,砼浇筑时应严格控制砼浇筑层差,并确保砼供应量。 t沉井下过程中应加强沉降情况的观测防止发生不均匀沉降. 5。3 沉井下沉的质量保证措施 a沉井第一节砼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方可进行第一次下沉; b沉井下沉前应按规定顺序凿除素砼垫层,垫层凿除原则为先内后外,对称进行,以保持沉井均匀下沉; c沉井下沉时应在井格中央首先形成锅底,逐步均匀向周围扩大,严禁直接掏挖刃脚下土体; d沉井下沉时应均匀出土,以保持沉井均匀下沉。应本工程沉井土层承载力低锅底不宜过深,一般控制在0.8m以内; e尽量减小沉井下沉过程中的偏差,测量控制点、高程控制点等网点要经常复核; f沉井下沉应做好班前交底与接班交底,并及时做好记录,以保证下一班了解沉井下沉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58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g沉井下沉过程中应加强沉井沉降情况的观测防止发生不均匀沉降; h当沉井下沉至距设计标高近2m时,应放缓沉井下沉速度,以纠偏为主,并密切注意沉井的下沉速度,防止超沉,使沉井顺利下沉至设计标高。沉井到标高后,8小时内下沉量不超过10mm,方可进行封底施工. 5。4 沉井施工质量要求 1、沉井制作要求 1)井壁垂直度允许偏差1% 2)预埋件、预留孔位移允许偏差〈20mm 3)长宽允许偏差≤±0。5%且≤100mm 4)对角线长度偏差不大于对角线长的1% 5)井壁厚度允许偏差:±15mm 2、沉井下沉质量要求 1)刃脚平均标高与设计标高偏差不超过100mm 2)刃脚水平面中心线的水平位移不超过下沉总深度的1% 3)任意沉井两角的刃脚底面高差不超过该两角间水平距离的1%,且不超过100mm。 5。5 顶管质量保证措施 1、顶管施工前编制组织设计,提交审定后方可施工; 2、一旦工程开工,应尽快熟悉设计图纸,未经单位书面同意,不得随意更改设计; 3、应认真分析地质资料,摸清地下管线和地上建筑物的详细情况,办好有关手续,并制定详细的技术措施; 4、作业前应向班组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并办好书面手续; 5、洞口止水装置的同心度误差小于1cm,机头到达接收井应不免叩头现象; 6、应派专人对成品管、钢套环、止水带及木衬垫从质量、保管、安装等方面进行全面监督,确保管道接口密封性能良好; 7、顶管注浆工艺是关键,必须从膨润土的材料、搅拌和压浆进行全面监控,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降低顶进阻力。顶进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顶力在设计允许范围内,并留足够的安全系数。 59 沉井顶管专项方案 8、顶管姿态控制应在质量标准范围内,如果顶进过程中发现方向失控应立即停止顶进,逐级上报,经研究同意后方可继续顶进; 9、顶管穿越建筑物时间较长时,应采用信息反馈技术,优化顶进参数,使建筑物沉降降低到最小限度,并做好保护技术措施。 5.6 公路沉降观测措施 土体变形是引起公路和构筑物变位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沉井和顶管顶进中,对周围土体产生扰动,都会影响到公路和相邻建(构)筑物.为了保护高速公路安全,避免因土体沉降引起公路的破坏,须对高速公路进行必要的定期定时沉降观测,严密控制公路的沉降量. 顶进时地表的变形的控制在报警值设计要求以内. 1、监测点布置 安全性有选择地以管中心轴线为中心,在公路的中间隔离带和公路的两边护栏及公路护栏两侧5m处、10m处、15m处分别设置监测点,测点密度为每5m设一点,方向垂直于顶管轴线方向. 2、加强监测 在沉井下沉和顶管顶进前首先要做好对已布置完成的监测点进行初始测量并记录数据,作为起始值对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进行监测,在沉井下沉和顶管过程阶段,按不同工况进行不同频率的沉降观测(见下表),数据及时反馈,发现沉降情况要及时向当班负责人报告,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沉降扩大。 施工沉降观测频率表 序 顶进阶段 1 2 3 4 5 6 沉井下沉、顶管穿越公路前 沉井下沉、顶管穿越初始阶段 沉井下沉中、顶管穿越公路下方 穿越公路最终阶段 穿越公路后1周内 穿越公路2周以后 监测频率 每天1次 每4小时1次 每2小时1次 每2小时1次 每天1次 每2天1次 备注 60 第六章 安全文明措施 1、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方针,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原则,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人,做到安全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即安全工作横向到各职能部门,纵向到各施工班组(班组有兼职安全员)责任到人,从组织形式上具体落实。 2、工地设有专职安全员,施工管理人员轮流值班抓安全,各生产班组建立兼职安全员制度,作好班前交底,班后教育,做好安全上岗检查记录。 3、设备所配用的各类吊具、索具、连接件、紧固件及其附件,都应有详细规格资料及技术要求.对所有的设备发放挂设“设备验收合格证”、“定机定员牌”、“安全警句牌\"及起重设备的“十不吊牌\"。操作人员,特别是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效的操作证上岗.班组每天应做好安全交底工作,且需要有书面记录和签字. 6。1 沉井施工安全措施 6。1。1 施工准备 1、查看地质资料,了解沉井部位土层分布情况. 2、组织人员,落实职责,责任到人。 3、做好各工种的安全教育等工作,使施工人员对沉井的施工过程、工序、安全注意事项等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4、对原材料(如钢管、模板、脚手片)的质量检查,发现原材材质有缺陷,应及时进行处理,严禁有缺陷材料投入使用. 6。1。2 施工过程 1、土方的开挖 首先采用挖掘机按设计图纸要求挖土至2米左右,再人工取土,修整基坑。并在基坑四角设置集水坑,配备足够的水泵,做到及时排水,以免基底受水浸泡,影响地基承载力。 2、沉井制作 (1)首先铺筑80CM厚的黄砂垫层并夯实. (2)按地基承载力的荷载,沉井分两节浇捣。 (3)由于沉井过高,沉井制作(包括立模、扎钢筋、浇注砼)时要搭设临时钢管脚手架、钢管采用外径48MM,壁厚3。5MM的钢管,严禁采用脆裂、变形、 61 腐蚀等缺陷钢管,扣件紧固扭力应在45—50N。M之间,架子步距控制在1.8M,立杆纵距控制在1.8M以内,脚手第二步起设1.2M高的防护栏杆和30CM高的踢脚杆,顶排防护栏杆不少于2道,高度分别为0。9M和1.3M。脚手架高度高出井顶1.2M。 3、沉井下沉 (1)本工程沉井下沉采用不排水吸泥出土方式,清除井内土体,与沉井四周产生土压力差,使沉井依靠重力下沉。 (2)当沉井井壁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时才可进行砼垫层凿除。并对称、均衡、分区、同步凿除,不得集中一处或单边凿除。凿除砼垫层时,应先将砼垫层四周的黄砂挖除,将砼垫层抽出,并随即用黄砂填实. (3)下沉要贯彻均衡,对称原则,要控制每层挖土的深度,井内土面的高差不宜大于0。5M。为减少沉井下沉摩阻力,在下沉过程中,井壁与土体之间可用黄砂均匀灌实,以免土方坍塌而增加侧压力和摩阻力及减少沉井周围地表的沉降裂缝。 (4)均衡连续的下沉是减少沉井偏斜的最好措施,大量的突然下沉是产生沉井偏斜的重要原因,应尽量避免。一般采用控制挖土和局部加载的办法控制或纠正沉井的偏差。 (5)为了防止下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井内涌土现象,应避开高潮位施工. 4、安全技术措施 (1)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任架子工,并持证上岗,按规范搭设脚手架。 (2)沉井井顶周围应设防护栏杆。井内的施工设备如果悬挂在沉井内壁,则应安全牢固以防止坠落。夜间施工所用照明设备严禁放置在取土工作面上,应放置在井口或者井壁预埋件上,固定良好,以免漏电,酿成惨剧,近年发生的一系列沉井安全事故,很大程度上与此相关,因此在施工时切实做好。 (3)沉井下沉前应将井壁上拉杆螺栓等割除,应将井内障碍清除,预留插筋应尽可能弯起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防止割伤工作人员. (4)凿除砼垫层时,应有专人统一指挥,分区设岗,按顺序进行。 (5)凿除砼垫层下沉时,严禁人员从刃脚、底梁和隔墙下通过。 (6)采用机吊人挖时,必须有专职人员指挥,土斗装满,待井下人员离开后,由专门监护人员发出讯号,方可起吊。土斗内土必须堆装均匀,防止土块落下伤人. 62 (7)沉井在淤泥质粘土或亚粘土中下沉时,井内的工作平台应用活动平台,并禁止固定在井壁,隔墙或底梁上。沉井发生突然下沉时,平台应能随井内涌土上升。 (8)沉井下沉采用加载助沉时,加载平台应经过计算,加载过程中,井内停止其它作业。 (9)沉井水下混凝土封底时,工作平台应搭设牢固,导管周围应设护栏,平台荷载除考虑人员和机具重量外,还应考虑斗和导管堵塞后,装满混凝土时的悬吊重量. 6。2 顶管施工安全措施 6。2。1 顶管工作井 1、顶管工作井的位置,水平与纵深尺寸,支撑方法与材料平台的结构与规模,后背的结构与安装,井底基础的处理与导轨的安装,顶进设备的选用及其在井底的平面布置等均在施工方案中有经计算后的详细规定,在施工过程中不得任意更改。 顶管工作井距河道、各种地上及地下构筑物的安全距离,一般可根据土质和安全坡道与有关单位共同确定,如果因施工现场的条件、土质、管道的永久构筑物的位置等原因不能满足安全距离要求,采取安全措施方能保证安全施工时,该措施和有关单位共同商定外,必须经上级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方能实施。 2、工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上下工作井应走安全梯,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正确使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品。 3、使用吊车往井内运各种材料时,应有信号工指挥,起重臂下严禁站人,材料应捆绑牢固,井内人员应站在安全位置,架空输电线路下严禁使用吊车。工作井上下不得随意抛掷工具等物品。 工作井的四周要有防雨水进入井内的措施,井外的临时排水设施应保证畅通,工作井底要安装有效的排水设施,保证井内的安全。 4、工作井底的基础结构,必须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中的规定施工,确保基础的稳定安全,对导轨的规格尺寸,材质事先都应检查验收,混凝土基础的排水盲沟在施工中要注意排水的有效性和与排水井保持畅通。 导轨安装时,应牢固地用道钉固定在方木上,两根导轨的高程应保持一致,木导轨与管外皮接触处抹角的铁皮应钉牢。 63 基础和导轨在施工的过程中要经常注意其稳定性. 后背应与顶进方向垂直,后背与井壁之间的填充材料应分层夯实,用型钢作后背,板后用沙砾灌实。后背墙设计的安全系数一般应大于1。5倍,后背的受力面积、宽度必须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顶稿的着力中心高度不应小于后背高度的1/3;用钢板桩后背,应先打钢板桩后开挖工作井,后背的稳定是保证顶进安全施工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施工过程中自始至终应加强注意,只要发现顶进过程中管子不向前走而向后背压缩,顶铁上拱或下啃,立即停稿,加固后背严防崩铁伤人,顶力突然增加超过设计值时,一方面考虑用触变泥浆减阻,另一方面要考虑加固后背。 6.2.2 顶进作业 1、每班顶进作业开始之间,必须对后背基础与支撑进行仔细的检查,发现异常现象及时研究处理,确认安全可靠后方可施工。 顶管作业必须建立交接班制度,并有记录,检查机电设备是否良好。 井内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上下井走扶梯,梯子应牢固完好,深井每步梯子的梯角平台、走道应平稳、牢固、有两道牢固的护身栏。 往工作井内下管前,施工负责人必须进行防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的安全交底,作业人员分工要明确,严格遵守纪律。 每次下管前,均应由施工负责人组织检查吊装设备及辅助设施(地锚等)是否完好无损,安全可靠,下管工序应有专人指挥,管子前方严禁有人;运管与调整管子的方向时候,必须有技术熟练,责任心强的人指挥,缓慢运、调;挂勾人员应从支架两侧等安全梯上下,作业时必须严格按规定使用安全带,个人劳动保护用品应按规定正确使用,严禁用手扶钢丝绳,防止手被滑轮、吊勾碰挤致伤. 2、下管作业时的全过程中,工作井内严禁有人。井内上下吊运物品时,井下人员应站在安全角落,严禁利用卷扬机上下运人。 垂直运输设备的操作人员,在作业前要对卷扬机等设备各部位进行检查,该注油的注油,制动装置、安全装置、滑轮、吊装索具、地锚、电器设备等确认无异常后方可作业,作业时精力集中服从指挥,严格执行卷扬机后起重作业有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3、高压油泵是顶镐的配套设备,安装使用时,应注意保护压力表和油管,发现异常停镐检查,特别是压力突然上升,将检查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作业。 64 现在顶管作业使用的顶镐一般采用四平建筑机械厂生产的长行程顶镐,但这种顶镐重1.5t,安装就位时一定要有专人指挥,动作协调一致,严防伤手伤脚;顶镐的高程一般宜使顶镐的着力中心,位于管子总高的1/4左右;使用一台顶镐时,顶镐中心必须与管道中心线一致,使用两台以上顶镐时,各顶镐中心必须与管道中心线对称。 顶铁一般是采用型钢自行焊制的,它的规格和结构均可视需要而定,但是必须直顺,无歪斜,扭曲等变形现象,要充分保证顶铁使用时接触面的严密性,在安装时,不给使用过程中潜伏下崩铁伤人的隐患。 如用20×30cm截面较小的顶铁,其连接长度单行使用时,一般不应超过1。5m,双行使用时,一般不应超过2.5m。超过时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或选用截面较大的顶铁。 顶镐、顶铁必须与管子保持平直,受力平均一致。在顶进作业时,发现顶铁变形、异常、左右偏移或向上有凸出现象,应立即停镐进行调整;搬运顶铁、胀圈要稳拿轻放,不准经井内抛掷;顶铁之间或顶铁与后杯、底板联结不得有间隙,顶铁如用双排以上时,应平行、等距、松紧程度一致,顶进作业时,人不得站在顶铁上方或两侧,严禁穿行。在顶进作业时,如发现混凝土管端有混凝土剥皮脱落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镐检查。在顶进作业过程中,对顶铁的观察要有专人,丝毫不得放松,严防崩铁事故的发生。 4、管前人工挖土,视土质情况决定掏挖长度。砂土不得超过20cm,土质良好最长也不得超过50cm,管前挖土一般应在管内作业,开镐时,人必须进入管内。管道顶进作业严禁纵向超挖,作业面的照明条件应良好.管前纠正管位偏差,发生管前超挖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 管道顶进作业的管径过大,掏挖净高超过2。5m,管内架设平台时,结构和高度应经计算确定,并且要注意交叉作业的安全. 土在土质条件差、土壤中含水量大、容易塌方的地段施工时,在管前端应加管帽,管帽的长度与刚度应经计算后确定。在顶进作业时,管帽应先顶入土层中以后再开始按规定的掏挖长度挖土,要始终让管帽的前沿保持在土层中,在塌方特别严重、形成闷顶(不用挖砂、石就流入管内)时,应在地面进行有效土壤加固措施的同时,使用触变泥浆,确保施工安全. 管内运土,采用手推车运土,运土要有明确有效的联络信号与工具,卷扬机作 65 业时,严禁有人在管内进出,卷扬机作业要遵守有关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5、顶进中应有防毒、防燃、防爆、防水淹的措施,顶进长度超过50cm时,应有预防缺氧、窒息的措施。安全防护和劳动保护用品的选用应注意其有效性,必须用经有关部门的批准的产品. 氧气瓶与乙炔瓶(罐)不得进入井内。 顶进作业,应先试顶,确认安全后,方可正常作业;每次顶进前,应仔细检查液压系统、顶铁(柱),后背等是否有异常现象。地下水位较高有流沙时,有专人监护支撑,平台、工作井有无异常;发现异常,立即停止作业排除险情。 在建筑物及河道下面顶进作业要严格执行安全技术交底方案,施工负责人要盯在现场;所有施工人员作业前,应学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交底方案。 6.2。3 电器设备 1、严格按现场用电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2、不得在架空输电线路下立支架,特殊情况应和有关单位共同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后施工;在输电线路与电缆保护区内施工,必须申报区、县以上供电部门,批准后,按方案施工。 施工暂设的输电线路必须按规定架设,闸箱应符合规定,防雨防潮;地区停电、维修设备、停止作业时,应拉闸断电、箱门加锁、箱内无物、不得使用破损电线,架设高度应符合规定。 碘钨灯不得进入支架及井内。一般在支架或井内使用低压安全灯灯的支架高度不得低于2。5m,附近不得有易燃物,灯与支架绝缘良好,有接零(接地)保护。工作井内照明一般应于36V安全电压,管内潮湿时不得大于12V。 顶管井总配电箱必须加装符合规定的漏电保护装置,漏电保护装置必须保持灵敏有效,不得当作断路闸用。同时,要做好接零或接地保护,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应分开,总配电箱各分路开关及操作按纽所控制的设备,应有明显的回路命称。 各种电器的设备的导线均不得用金属丝绑扎固定在金属导体上,如需固定在金属导体上,应有可靠的绝缘措施;导线应无老化,裸露现象,按头要绝缘良好. 顶管井平台上堆土和操作按扭至少二人分别作;操作机动平台的人员应培训后固定专人作业。 严禁非机电人员擅自动用机电设备。 3、现场无条件架设输电线路时,可敷设橡套电缆供电;无车辆通行时,敷设 66 高度不应小于2。5m,同时设明显标志(沿树木敷设应经有关部门批准同意),机关、工厂、文体、设施门口或横穿道路敷设高度不得小于6m,而且,电缆本身不能受力,无老化、破损、按规定穿管从地下敷设亦可。 机械顶管或长距离顶管作业(中继间),管内设备的电源必须用完好无损的橡套揽线,同时,要有可靠的防触电安全措施;揽线的敷设每节管均应固定牢固,有防止电缆脱落和人、机碰伤的措施,电缆接头处应绝缘良好,有保护措施;机头部分和中继间电器设备的照明电压应采用不大于36V的安全电压,配电箱按纽盒等必须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4、顶管井的电器设备拆除后,要及时进行维修,新的顶管工作井,电器设备安装前,应对其进行检查和摇测绝缘等工作,确认良好好,方可安装使用,严禁安装使用不符合安全规定的电器设备. 6.2.4 长距离顶管 一般采用触变泥浆减阻和使用中继间的施工方法来达目的。也有利于两个工作井向中间对顶进进行地下连接的. 1、增长管道的顶进距离,首先要有能够推动管道前进的强大推动力,一方面是从顶进设备上考虑,但在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则是后背必须坚强稳固,使其能够在强大推动力的反作用力下保持安全稳定。因此,在施工中后背的结构必须经严格的计算后确定,在施工中不得有丝毫的马虎。 2、使用触变泥浆即可以减少阻力,又可以组织坍塌;首先按配比把原料放到调浆设备进行搅拌,通过灌浆设备将泥浆压入所顶进管子的外径四周,形成泥浆环使管子处于悬浮状态,减少顶力一般在50%以上。使用触变泥浆要加强对设备的安全管理。使用空气压缩机的压力容器必须符合安全规定,安全附件应灵敏有效;各种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要符合规定要求,并且齐全有效;往拌合机放原料时,不得随便使手臂或棍棒伸入机内;输送泥浆的管子应连接牢固无破损;要正确的使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品,注意保护眼睛和手、脚。 3、使用中继间是增长顶进距离的另一种主要方法。中继间的结构一般为内外套承插式。中继间的内外套可做成拼装式在顶管完成后拆除;沿中继间的圆周方向依据设计的位置安装千斤顶,中继见的伸缩量视千斤顶的最大伸长量所决定,中继见的制做有保证内外套往复伸缩而不渗水的可靠措施. 使用中继间的安全注意事项:中继间的使用应设专人统一指挥,应严格遵守自 67 管前端由里向外依次进行顶进直至后背的操作顺序。 第一个中继间使用时,应先开动后背顶镐,其顶力最小也必须防止中继间开动时,中继间后面的管体向顶进相反方向后退. 作业人员在使用中继间时,应检查机具设备是否完好无损,液压系统、管路联接是否有松动漏油等隐患;内外套密封处是否有漏水、漏浆的问题;发现隐患要立即报告,经修理确认安全、可靠后方可作业。 作业人员要听从统一指挥,要严格按作业程序操作。 如果中继间使用自动控制装备,安装时要按使用说明书中的规定安装,要熟练的掌握配电箱上的各种开关及指示灯的作用,操作要准确无误,各种电气设备的检修必须有值班电工停电后进行,非电工一律不得随意拆动。 4、长距离顶管,管道内的照明必须良好,并且符合固定要求;电气线路的敷设应安全可靠,接头出绝缘良好,密封有效,考虑到管子埋深较大,距离增长后,管内空气相对稀薄,因此应配备必需的机械送风设备,保证新鲜的空气送至工作作业面,同时为确保安全,每个作业人员配备氧气等急救设备。 5、在拆除设备时,管道内运输要有具体的安全措施。采用两个工作井向中间对顶,要特别注意管子的高程与中心位置的误差。如误差较大,需要事先将管前端超挖进行纠偏校正时,视超挖的情况采取可靠的支护措施后方可作业. 其他未涉及的有关施工作业方法应严格遵守顶管工程中其他有关规定和标准。 6。3 施工用电 6.3.1 施工用电设备一览表 电 动 表 设备名称 台数 圆锯机 平 刨 震动机 弯曲机 水 泵 切割机 顶管设备 电 焊 表 容量 KW 4.0 1。5 3.0 3.0 13.2 2.2 80 台数 单机容量KW 容量 KVA 照明 68 单机容量 KW 4.0 1.5 1。5 3。0 2。2 2.2 80 1 1 2 1 6 1 1 钻机 电焊机 合 计 1 50 50 156.9 1 13.5 13.5 13.5 10 6.3.2 电力负荷计算 (一)按施工现场总准备计算电力负荷 1、有功计算功率 总装容量:Σpe=156。9+13.5+10=180。4KVA 总装容量选用K=0.7cosp=0.75 动力照明用电总量:P=KΣpe/cos p=0.7×180。4/0。75=168。37KVA 2、总电力负荷计算:Sjs=1.25×168。37=210.47KVA (二)按负荷性质分组需要系统法计算电力负荷 Sjs =1.05×(1。38K1Ps1+K2Ps2+K4Ps4) =1。05 ×(1。38×0。53×156。9+0。35×13.5+0.7×10) =132。8KVA (三)变压器额定容量选定 Se≥Sjs=132。8KVA 因此选用200KVA低压损耗变压器,另200KVA低损耗变压器一只备用。 (四)总干线的总开关、总漏电保护器、总导体截面选择 1、总干线负荷计算:Ijs=1。52 Sjs=1。52×132.8=201.86A 2、总开关及漏电保护器的选择 总开关选择: In≥1。3Ijs=1.3×201。86=262。42A 选用HR3-500、34熔断器式开关为总开关 总漏电保护器选择 IH≥1.3Ijs=1.3×201。86=262。42A 选用四级DZ1OL—250、500漏电断路器,额定电流500A 额定漏电动作电流In=200mA 额定漏电不动作电流In=100mA 额定动作电流时间为≤0.1S 3、从变压器到总箱导线截面积选择: 69 IL≥1.3Ijs=1。3×201。86=262。42A 选用70mm2铜线为相线 查表IL=400A〉262.42A 选用50mm2铜线为工作零线及保护零线 电线规格为VV-(3×70+2×50) 6.3.3 1#分配箱电力负荷计算 (一)1#分配箱用电设备一览表 电动表 电焊表 设备名称 台数 单机容量 容量 KW KW 台数 单机容量容量 KW KVA 圆锯机 1 4。0 4.0 电焊机 1 13.5 13。5 总 计 4。0 13。5 1#分配箱电力负荷计算: (一)按施工现场总装容量计算电力负荷: 1、有功计算功率: 总装容量:Σpe=4.0+13.5=17.5 总装容量选用:K=0.7 cosp=0。75 动用用电容量:P动=KΣpe/cosp=0。7×17。5/0。75=16.3KVA 2、总电力负荷计算:Cos=1.25×16.3=20.4KVA (二)按负荷性质分组需要系数法计算电力负荷: Sjs =1.05×(1。38K1Ps1+K2Ps2+K3Ps3+K4Ps4) =1.05×(1.38×0.68×4+1×13.5) =18。1KVA (三)干线的开关、漏电保护器、导体截面选择: 1、干线负荷计算:Ijs=1.52Sjs=1.52×18。1=27。5A 2、开关及漏电保护器的选择 开关选择:IH≥1。3Isj=1。3×27。5=35.75A 选用HG1-63/30熔断式开关 漏电保护器选择: IH≥1。3Isj=1。3×27.5=35.75A 选用四级DZ15L-100/4901漏电断路器,额定电流100A 70 额定漏电动作电流In=50mA 额定漏电不动作电流In=25mA 额定动作电流时间为≤0.1S 3、导体截面积选择: IL≥1。3Ijs=27。5A 选用50mm2铜线为相线 查表IL=152A〉Ljs=27。5A 选用25mm2铜线为工作零线及保护零线 电线规格为VV—(3×50+2×25) 6.3。4 2#分配箱电力负荷计算 (一)2#分配箱施工用电设备一览表 电动表 电焊表 设备名称 台数 单机容量 容量 容量 KW KW 台数 单机容量KW KVA 弯曲机 1 3。0 3.0 切割机 1 2.2 2.2 电焊机 1 13.5 13。5 总 计 5.2 5.2 1 13.5 13.5 2#分配箱电力负荷计算: (一)按施工现场总装容量计算电力负荷: 1、有功计算功率: 总装容量:Σpe=5。2+13.5=18.7 总装容量选用:K=0.7 cosp=0.75 动用用电容量:P动=KΣpe/cosp=0.7×18。7/0。75=17。4KVA 2、总电力负荷计算:Sjs=1.25×17.4=21.75KVA (二)按负荷性质分组需要系数法计算电力负荷: Sjs =1。05×(1。38+K1Ps1+K2Ps2 +K3Ps4) =1.05×(1。38×0。68×5.2+1×13.5) =19.30KVA (三)干线的开关、漏电保护器、导体截面选择: 1、干线负荷计算:Ijs=1。52×Sjs=1。52×19。3=29。33A 2、开关及漏电保护器的选择 71 开关选择:IH≥1.3Isj=1.3×29。33=38.13A 选用HR5—100/30熔断式开关 漏电保护器选择: IH≥1。3Isj=1.3×29。33=38。13A 选用四级DL20L-160/4300漏电断路器,额定电流100A 额定漏电动作电流:In=75mA 额定漏电不动作电流:In=30mA 额定动作电流时间为≤0。1S 3、导体截面积选择: IL≥1。3Ijs=38。13A 选用36mm2铜线为相线 查表IL=66A〉Ljs=38.13A 选用16mm2铜线为工作零线及保护零线 电线规格为VV-(3×36+2×16) 6。3.5 3#—6#分配箱电力负荷计算 同1#、2#分配箱计算方式得: 3#—8#分配箱开关、漏电保护器、导线截面积 开关选用HG1-63/30熔断式开关 漏电保护器选用四级DZ152—100/4901漏电断路器,额定电流100A 额定漏电动作电流:In=50mA 额定漏电不动作电流:In=25mA 额定动作电流时间为≤0。1S 电线规格为VV-(3×36+2×16) 6.3.6 用电安全措施 1、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工地的施工用电设施配电箱金属外壳都必须边接专用的保护零线,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不可混用。 2、施工用电系统必须保证灵敏可靠的三级以上的触电保护,杜绝漏电保护范围,动力与照明的保护器必须分开。 3、电工要做工好井架防雷接地及设备接零保护,接下来地和接零用. 4、配电箱引入、引出线采用PVC套管保护,进出电线整齐,并从箱底出入, 72 严禁使用绝缘差、老化、破此的电线,移动式配电箱和开关箱进出线必须使用橡皮缘,电缆箱内电线不得有外露带电部分,箱内应设铜质端子板。 5、支线应沿墙或电杆架空敷,并用绝缘子固定,电线严禁架高在脚手架或树杆等处,不准用竹质电杆。 6、架空线离地应有足够的高度,车道上方架空线距地面不得小于5米,室外灯具距地面不得小于3米,室内不少于2.4米. 7、照明灯具、电箱等金属外壳应接零保护,单相回路照明开关箱须装漏保。 8、现声照明使用三芯绝缘橡皮电缆,不能用花线、塑料胶芯线。 9、固定式配电箱离地不小于1.3米,不大于1.5米,移动式开关箱离地面大于0.6米,小于1.5米,箱内0。8米内不准堆物,离总箱30米以外必须设分配箱,各种机械旁设单配箱,使各机械做到一机一闸一保险,箱内无杂物,配电箱严禁动力、照明混用。 10、各配电箱要有防雨措施,门锁安全,有色标,统一编号。 11、严禁用其它金属丝代替熔丝,安装应合理. 12、严禁按地接堆混用,接地体可用角钢,电阻应小于10Ω。 13、保护零线不得装设开关或熔断器. 14、做好电工、各工种、各组的安全用电技术交度。 15、分配箱与开关箱距离不超过30米,开关箱于其控制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超过3米,配电箱周围应有足够二人同时作业的空间和通道。 16、开关相应示级分配电箱备电,每台用电设备应有各专用的开关箱。 17、配电箱必须采用铁板制作,厚度应大于1。5毫米,配电箱应编号,表明其名称、用途、维修电工姓名、箱内应有配电系统图,标明电器元件参数及分路名称。严禁使用倒顺开关。 18、在室内线路和灯具安装低2。4米或在潮湿工作场所及使用手持电动工具的现场照明应采用36V以下安全电压。 19、配线应分色(包括配电箱内连线)相线L1为黄色,L2为绿色,L3为 红色,工作零线N为黑色,保护零线PE为绿黄双色。 20、变配电室内应有电工值班,维修制度,禁令标志牌。 6。3.7 用电防火措施 1、电工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防火安全制度,本工地由石万根担任. 73 2、变配电设备必须经常检查,是否漏油、缺油,运行声音是否正常,是否超负荷运行,绝缘导管有无缝等现象。 3、正常检查电器线路是否短路、超载运行、接触电阻过大、电火花和电弧等原因,为防止电气路在运行中发生火灾事故,应采取对导线先型、绝缘电阻的测定、导线截面的选择、保护设施、导线架设等措施。 4、对电机定期进行维修保养、合理先型、使用,注意由于电机过载、绝缘损坏、接触不良、机械磨损、缺损过大、接地装置不良等原因引起的火灾。 5、电气规格的型号、性能参数等选用要恰当,乍动开头不应装在易燃、受振、潮湿、高温或多尘的场所,应装在干燥明亮,便于维修的地方,经常对生产照明开关进行检查、维修,防止松动脱落,不慎发生火灾。 6、正确使用生产、生活的电器照明,如照明与动力合用,照明电源不应接在动力总开关后,而应用各自的分支线路,所有照明场有短路保护,安装灯具有防护措施。 7、应设置砂袋箱、灭火器等灭火材料 6.3.8 检查与维修 1、所有配电箱应配锁、配电箱、开关箱有专人负责,并经常进行检查维修,检查维修人员是电工,并须按规定穿戴绝缘鞋、手套及其它电工绝缘工具。 2、对配电箱、开关箱进行检查、维修必须将其前一级电源开关闸断并悬挂停电标志牌,严禁带电作业. 3、配电箱、开关箱内不得有任何杂物,并经常保持整洁. 4、配电箱、开关箱不得乱接其它临时用设备. 5、熔断器熔丝更换时,严禁用不符合原规格的熔丝代替. 74 第七章 施工进度计划和保证措施 7.1 施工总进度 根据工程内容及以往施工经验,承诺在120天内保质保量完成本工程. 为能按规定的工期如期完工,从工程开工前就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工作,准备好人力和物力,根据工作面情况,合理组织施工,对于有可能出现短缺的材料和设备,做到早进场早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选择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设备,采用合理的施工流程和熟练的劳动力,按需用计划配置对应的人力、物力和机械设备,以保证工程及时完成。 7。2 保证工期措施 为圆满按质按期完成工期目标,本着先紧后松的原则狠抓施工进度,建立以项目部为主的责任制,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组织措施 1、建立项目经理责任制,对工程实行指令性的计划目标,必须保证工期,扩大公司信誉和影响,实行对项目经理工期奖罚考核制. 2、组织和健全施工生产管理班子,在抓好质量、安全和材料供应的基础上,更要抓好施工进度,做到进度和质量并进. 3、配备足够的劳动力,特别加强木工、钢筋工、泥工、砼工等主要工种的力量,其它工程均落实专业施工班组组织施工,并按进场计划及时进场。 4、按照进度计划,每月编制月生产计划,并进行严格控制、检查督促和对照。 5、各工种班组按月计划要求,分别安排周、旬生产计划,从实际出发,说到做到,结合经济措施按月考核。 (二)管理措施 1、工程管理部门对工程实行不定期检查、组织中间验收和隐蔽检验,每月检查一次工程进度,及时召开施工进度协调会。 2、项目负责人、管理班子(包括各工种班组组长)每周召开不少于一次的生产协调会,协调理顺各工种、工序之间衔接,确保工程进度不发生窝工现象. 3、对各生产班组实行产值考核制度,推行施工任务单和分工责任制对计划完成、提前或延迟实行奖罚制度,促使工期按计划完成。 75 (三)技术措施 1、加强机械投入和周转材料投入及材料供应 本工程工作量较大,工作面较长,加强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的投入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实施和各项工程操作及工期的提前.因此,加强材料采购计划,编制各种材料、货源及供应计划、提前订货,及时到位。 2、充分利用空间作业,加班加点 (1)实行科学施工现代化管理方法,实行弹性工作时间,充分利用加班作业,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施工速度。 (2)采用分块齐头和提前插入相结合,各工种之间做到提前穿插,按进度及时插入,提前进行结构中间验收,提前提供其他部位的工作条件。 3、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建设部提出的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也包括了新材料、新工艺,应用量大,适用范围广,具有较好的推广使用价值。本工程为宁波市重点工程,工程量大,施工面广,我们必须确保高质、高效、高速完成本工程的全面施工任务。 4、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安排切实可行的施工顺序 先进、科学的施工方案,合理周密的施工顺序是确保施工进度的关键,根据本工程结构特点,整体工程按总体方案顺序进行施工,以镇骆路泵站为主,带动其他附属工程同步施工,以主体结构为主导工序,沉井、顶管施工实行平面流水立体交叉作业. (四)经济措施 保证本工程按期完成的前提,是要确保本工程资金的使用运转和控制,只有做好资金的控制、使用和运转,才能使本工程能按期保质完成。因此针对资金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和讨论,并提出以下几方面具体方案: 1、计划预算部门搞好总体资金使用计划。 2、建立财务控制制度,工程款做到专款专用,本工程款保证不作其它用途和其它工程调拨使用。 3、项目部按月进度施工计划,控制主要材料的计划用量和用款计划,合理安排。 76 第八章 施工机械设备配置及布置 根据机械装备实力,完全可以满足本工程施工要求。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并结合施工实际情况,作好机械配备计划并做好保养工作,详见主要施工机械计划表. 8。1 投入施工的机械设备 将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所配置的机械设备型号、种类、数量,在接到监理工程师的开工通知后的3天内根据机械设备进场计划安排进场,在此之前,本投标人将做好各种政策处理手续的办理工作,并利用先进场的挖掘机、压路机、汽车等设备进行场地清理、便道填筑等工作,有利于其他设备的进场安装和调试,争取各种机械设备能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工程的施工中去。 1、沉井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选用 履带挖掘机 2~6英寸潜水泵 砼拌和机 插入式振动器 电焊机 手拉倒链葫芦 钢筋切断机 钢筋弯曲机 2、顶管工程施工的主要机械设备选用 柴油发电机组 泥水平衡顶管设备 泥浆泵 卷扬机 汽车吊 倒链葫芦 潜水污泥泵 千斤顶 泥浆运输槽车 8.2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布置 为保证文明施工,便于工程管理,本工程所有机械作统一安排调度,活动机械(如挖掘机、吊机、工程车等)保养期间全部布置在W21-03#,顶管班组施工用固定机械设备随施工井位位置变动而变动,布置原则为尽量靠路边,以减少对路通车及行人影响。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进场时间计划表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机械设备名称 履带挖掘机 柴油发电机组 钢筋切断机 钢筋弯曲机 泥水平衡顶管机 砼拌和机 千斤顶 打桩机 规格 型号 EX200 100kv GQ6-40B CW40A D600—1000—2000 JZ500 YCW250 数量 1 1 1 1 各1套 1 8 1 用于施 工部位 沉井 顶管 沉井 沉井 顶管 沉井 顶管 围护井 进场时间 11.4。25 11。4。25 11。4.25 11。4.25 按需进场 11。4.25 按需进场 11.4.25 77 第九章 季节性施工措施 由于本工程计划工期为120个日历天,将经历夏雨季,气候变化比较大,因此需根据工程计划实施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9。1 夏季施工措施 本工程砼施工主要施工时间在夏天,特制定以下措施: 1、夏季砼浇捣后水分易蒸发,结构施工期间安排专人做好砼构件以及砌体抹灰等的洒水养护工作。 2、砼施工根据具体情况增加缓凝剂,合理组织劳动力和机械设备. 3、合理调整作业时间,尽量避开中午高温时段。 4、砌筑时,砖块等必须保持湿润,并适当加大砂浆稠度,及时浇水养护。 5、施工现场因地制宜,搭设休息凉棚. 6、砼浇筑完后,及时在砼面上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两层草袋。侧模外挂两层草袋,并浇水养护,并对砼温度进行控制.根据测温情况,进行后道工序开始时间的确定。 9。2 雨季施工措施 根据工期安排,本工程施工时间范围内雨水较多,为保证工程质量,特制定以下措施: 挖好排水沟,做好现场排水,将地面雨水及时排出场外。 2、随时收听天气预报,将砼浇筑及其它干作业工程尽量避开雨天施工. 3、砼和砂浆配合比应在测定砂、石含水率后作出必要的调整。 4、各种机电设备做好防雨措施,严防漏电,并做好防雷电设施。 5、雨季必须连续施工的砼工程,应有可靠的防雨措施,备足防雨物资,及时了解气象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施工.如中途施工应采取覆盖及调整砼坍落度等方法。 6、雨季前应组织有关人员对现场临时设施、脚手架、机电设备、临时线路等进行检查,针对检查出的具体问题,应采取技术措施,及时整改。 78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自有序 机械设备名称 号 型号 量 产地 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履带挖掘机 泥浆泵 砼拌和机 电焊机 卷扬机 潜水泵 钢筋切断机 钢筋弯曲机 泥水平衡顶管机 翻斗车 灰浆机 木工电锯机 木工平刨 空气压缩机 反斗车 汽车吊 倒链葫芦 千斤顶 柴油发电机组 EX200 3PN JZ350 GZH-36 JK5T 2—6英寸 GQ6—40B CW40A 1 1 1 2 1 4 1 1 日本 上海 宁波 上海 义乌 宁波 兰溪 兰溪 上海 上海 上海 上海 上海 上海 浙江 徐州 上海 宁波 长春 租赁 自有 自有 自有 自有 自有 自有 自有 自有 自有 自有 自有 自有 自有 自有 租赁 自有 自有 自有 99 3。7 12。1 30 32 7.5 5 3 6 4 36 8.7 200 \\ \\ 100 11。04。25 11.04.25 11.04.25 11.04.25 11。04。25 11.04.25 11.04.25 11。04.25 按需进场 11.04。25 11.04。25 11。04。25 11。04.25 11。04.25 11。04.25 按需进场 11。04。25 按需进场 11。04。25 规格 数国别 或租(KW) 定额功率计划进场时间 D600-1000—2000 1套 / VJZ2-200 / / KQY-250 ZJ-1 QY16 10T YCW250 100kv 1 1 1 1 1 1 4 4 4 1 20 21 22 插入式振动器 泥浆运输槽车 打桩机 HZ6X-50 10T 4 1 1 常州 自有 长春 租赁 租赁 1。2 103 11。04。25 按需进场 11。04.25 79 测量仪器设备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仪器设备名称 全站仪 经纬仪 水准仪 砂浆试模 砼试块试模 无侧限抗压试模 卷尺 倾斜仪 型 号 莱卡QC(2702) DJ2 DS3 7.07*7.07*7.07CM 15*15*15CM 50米 单位 台 台 台 组 组 组 把 台 数量 1 2 1 2 2 1 2 1 主要劳动力计划表 单位:人 工种 级别 钢筋工 木工 砼工 电焊工 机修工 机械操作工 驾驶员 电工 普工 顶管工 合计 第1月 5 10 2 1 1 1 1 1 3 0 25 第2月 5 10 2 1 1 1 1 1 3 8 33 按工程施工阶段投入劳动力情况 第3月 5 10 2 1 1 1 1 1 3 15 40 第4月 3 5 2 1 1 1 1 1 3 8 26 工程施工进度横道图 施工平面布置图 8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