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施工机械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1.1
对于大型土木工程项目,由于机械设备集中、拥有量多、品种复杂,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应设有专门的工程机械设备工程师专管负责;大型施工机械应定机定人,实行机长负责制;应该建立健全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台帐,详细记录机械设备的编号、名称、型号、规格、单价、性能、出厂日期、购买到场日期、使用情况、维护养护情况等;随着施工的进行,及时检查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出勤率,及时订购配件,以便更换和维修出故障的施工机械设备,易损配件应有一定贮备,但不可造成积压浪费;做好施工机械技术资料和有关单据凭证的分类归档工作,机械设备的主要技术资料包括使用说明书、维护保养手册、零配件目录、
产品性能及合格证等,主要单据凭证包括进出口许可证、货运提单、保险单、商检证、发货票、原产地证明、装箱单据等,对这些资料单据的分类、整理归档、妥善保存,要从施工机械设备一到场就开始,这项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订购易损配件、竣工退场和转移出口等工作的开展与实施 [1]。 1.2
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该施工机械设备的寿命长短,而提高设备操作者的技术素质是使用好设备的关键。实践证明,对于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应该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操作使用人员的培训考核和安全教育,一定要按机械设备操作、日常维护等技术规程去执行,切忌由于错误操作或疏忽大意,造成机械设备损坏的恶性事故。如某施工单位于 1993 年购进 1 台俄罗斯 T330 推土机,操作员未进行操作培训,在启动发动机前未启动电动机油泵,而是按常规方法启动发动机,结果造成涡轮增压器烧坏事故,直接损失 2 万多元,由于配件难以购到,造成停机 1 年多。
设备状况好坏直接关系到各种经济技术指标的完成。首先,要加强操作者的技术培训,操作者应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培训考核,取得上岗资格。其次针对具体机型,从理论和实际操作上加强双重培训,在理论方面主要注重操作机型使用及原理培训,实际操作方面要有丰富经验的老同志传、帮、带,操作者只有通过技术培训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时,方能上机操作。再次,要加强操作者使用好设备的责任心,在施工黄金季节,施工单位往往出现“施工压倒一切”和“如果没有按进度完成施工任务,设备管理和保养搞得再好也无用”的错误思想,产生重生产、轻保养,重使用、轻管理,急功近利,靠挤设备、拼消耗等手段攫取设备暂时的高利用率,淡化操作者对设备的责任心。对此,施工单位应高度重视,并采取完善与加强经济承包责任制,细化考核指标,按施工任务下达成本指标,即使完成生产任务多,个人得到的工资及资金并不一定
设备操作者的培训考核管理 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
多,而是生产、费用相辅相成,以最低的生产成本取得最大的生产效益者,个人收入也将提高。这样将会增加操作者的责任心和加强自我约束力,避免拼设备的短期行为。 2
施工机械运行到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行驶里程或间隔时间,为保持其技术状况良好,必须按期执行维护作业。加强施工机械维护管理,提高施工机械完好率是当今施工企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以完善的管理手段来实现使用与维护二者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施工机械的综合生产效能,保护环境,降低运行消耗,对施工企业提高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施工机械按维护作业组合的深度和广度可分为日常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三级维护等。施工机械设备各级维护由于施工机械结构不同,使用条件不同,其性质和具体工作内容有所变化。 2.1
日常维护的实质是为了维护施工机械处于完整和完好的技术状况,保持机械完全有效运行。日常维护由操作者执行,其主要内容包括施工机械每日运行前和运行中的检视与消除运行故障,以及运行后对施工设备外表养护,添加燃料和润滑油料,检查与消除所发现的故障。 为加强日常维护的力度,提高机械工作寿命,施工企业应建立“三检”管理
日常维护的管理制度 施工机械维护管理制度
体系。所谓三检,即操作者点检、修理工巡检和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全面的专检。施工机械设备“三检”管理体系把使用、维修、管理三方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效地保证施工机械的“出勤率”。
“点检”是操作者通过五官或简单的工具、仪器,对施工机械规定的部位,按照预先设定的周期和技术标准进行有无异常的检查,以使设备的隐患和劣化能够得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修理。检查中发现问题,应立即和专业技术人员联系,分派修理工进行修理,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在点检中要求操作者填写交接班记录,每日由管理人员检查,保证第一环节的畅通。“点检”应和操作者经济利益挂钩,避免点检流于形式。要强化岗位操作者是设备第一责任者意识,促使操作者爱岗位爱设备。
“巡检”是由修理工每天早、中、晚对设备进行检查,一般在施工机械开始与停止运转时进行,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维修,排除施工机械运行故障隐患。为加强这项工作考核,一般根据施工机械具体情况,规定每台机械设备每月停机台时数,并且列入经济责任制考核中,对检修台时少的,给予嘉奖,反之给予处罚。这样可促进修理工不断提高自身技术素质和检修质量,降低检修重复率。
“专检”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对施工机械定期进行全面的检查,它是“三检”的中心环节。专业技术人员定期专检主要是督促、指导检修、进行有目的的检查,对于意外故障,则组织有关人员分析,并把分析结果向职工公布,目的是引起重视,防止故障重复出现。 2.2
施工企业为赶进度,往往忽视施工设备的一、二、三级维护,而是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临时凑合办法,这样造成施工机械设备带故障运行,使设备状况不断恶化,直至“死机”,给企业自身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一级维护作业的中心是紧固、润滑作业。因为施工机械零部件的磨损呈周期性变化,如不及时保养,故障将迅速扩大,甚至危及运行安全和影响生产任务的完成,强化一级维护作业,使故障在萌芽状态得以排除[2]。二级维护的实质是通过对施工机械设备总成进行深入的检查和调整,以保证运转一定时间后仍能保持正常的使用性能。三级维护作业以解体总成,检查、调整和消除隐患为中心。在二、三级维护作业中,施工单位往往存在检修不能按维护项目执行,虽然编制了维护计划,但很少按规定实施,或检修内容过于简单,修理时只更换或修复少量易损件,或只对一些部件进行调整、清洗及检查,工作量仅相当于事故性修理,检修内容和一级维护、小修差不多,使二、三级维护制度流于形式。
施工机械的一、二、三级维护管理制度
因此,在二、三级维护中,施工单位应由设备部和项目部技术员拟定检修项目和检修技术要求,并按此项目和要求认真核查检修过程和检修质量,使其达到保修中的预检效果。对每一个检修项目达标都要有检修人员签字,以便保修后出现故障时追查该项目检修人员的责任。 2.3
施工机械设备机型不同,其结构特点和薄弱环节也不同;即使同一机型,由于使用时间有长短,其技术状况也不一样,因而制订维护作业周期、内容和要求也应各异。只有合理地安排维护周期,才能降低零件磨损速度,使维护和修理成本最低,设备停歇时间最短。
合理制订维护作业周期,降低维护成本
3
实践证明,通过经济责任制手段贯穿整个管理体系,从设备操作者是第一责任者到“三检”管理网络体系及三级维护制度,把使用和维护有机联系起来,完善了施工机械维护制度。通过一年管理实践,我公司设备完好率从以前的 76%提高到 95%,设备可开动率由原来的 85%提高到 98%,而各种费用(材料费、备件费、人工费)都明显下降,大大提高了设备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实践还证明,只有充分发挥工人和技术人员的才智,抓住经济这一杠杆,利用好它的功能,在同一设备上低耗、高效地完成生产任务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施工机械设备制度完善,有利于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增强职工爱护设备和管好设备的责任心,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今天,对于设备使用和维护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好的管理手段,好的维护制度有待于管理人员勇于探索,开拓进取,不断总结。从本企业实际出发,在原有的管理机制基础上积极推进施工机械设备管理计算机化,使施工机械设备维护制度趋于完善、合理,从而管好用好施工机械设备。
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应用实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