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李鹏
学号:
日期 国庆假期
地点 校园
调查对象 大学生
内容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现象,我在国庆假期期间对几所大学学生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做了相关调查,其中包括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在校的本科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345份,实际310,回收率为89.9%。问卷是以选择方式来回答问题的。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意向等几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知道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一、对调查问卷的反馈信息的评析
(一) 就业意向
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调查显示,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
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自主创业”,这选项占11.8%,这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自己独立创业,如果有足够的资金可以相当的解决一部人的就业问题,如果国家在这方面给与关注,将很大程度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究其原因: 1.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 2.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 3.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独立自主的选择创业。 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不少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二)就业取向
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即沿海开发城市地区或省会大城市占占93%省,这说明两个问题:1.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2.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关于毕业后的去向问题。
从调查中不难看出,当前不少大学毕业生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很少考虑到自己择业期望值是否符合实际,所选职业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是否适合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否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一味地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为此,相当数量的毕业生择业集中选择“热门”行业和大城市的一些待遇条件优厚的行业,集中选择发达地区,不愿到急需人才的基层单位或条件相对艰
苦、位置相对偏远的地方就业。这样势必造成大城市、大单位和条件优厚的单位人才济济,甚至人才浪费。而恰恰是急需人才去开发、去管理的欠发达地区和经济状况欠佳的单位。
(三)应聘时看重企业的哪些优势
问及主要看中公司哪个方面,可以看出大多数人都倾向于公司的发展前景,对于工资福利都不太看重,这表明毕业生看重以后的发展前途而不求眼前的利益,倾向于未来的发展。过去的毕业生在择业时要首先考虑户口、工资、福利等,这些择业标准在价值取向上主要指向现在。这种变化更有利于他们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理想。中国的大学生在择业观上正在发生一些变化,他们变得冷静、理智。他们仍旧注重社会理想,但已不再把工作理想化。这有利于他们选择。
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2006年我国的中小企业已达1000万家,占全部企业的99%。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也是我国吸纳大学生的主力军。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通常具有更多的创新和个人成功的机会,更强的生产革新和产品更新能力,而且它们的就业岗位的成本比大企业低得多。因而,中小企业的人力成本较低,发展空间广阔。更何况中小企业求贤若渴,人才需求量大。大学生能去这片广阔的天地开拓事业无疑是明智的选择。不仅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自己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我国加入WTO后,对大学生求职择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也越来越高,我国目前生产力还不是很先进,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也不是令每一个人都满意。大学毕业生数量和各行各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地区之间人才供求结构不平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基层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还十分迫切。国家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到基层、到农村、到中小企业就业,这些地方也是最需要各类人才的地方。基层是年轻人经受锻炼、接受考验、磨练成才的重要场所。到基层工作是当代大学毕业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长才干、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更新择业观念,调整择业
方向,树立到基层以勤奋创业、建功立业的观念,主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四)第一份工作薪水的期望
择业时,虽然薪水不是大学生选择企业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薪水无疑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如今,就业压力一年比一年大,即将毕业的学子对就业的期望值又是怎样的呢?。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42。4%的人选择1000元以下;29%选择1500-2000元;8%的人选择2000-3000元;5%的人选择3000元以上;另有7%选择1000元以下。
(五)你希望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成才方面着重给予哪些指导和帮助
根据调查得出表知道学生们有34.16%选择“加强创新能力培养”,而“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导”也占据一定的分量。从国家政策和从现实需要上出发,学生需要从就业观念向创业观念转变。在调查中,学生认为“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关键(占34.16 %);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与“其他因素”也占很大的份量。针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调研建议,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仍然主要面对毕业班,但此时他们大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具体来说,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如学习方法指导、新思想新观念介绍、个人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等;健康成才导航,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指南、交流讨论,对大学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惑;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引导诚信意识。 从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进一步实现我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管理规范化,特别是如何把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纳入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工作轨道,
还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六)你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就业的
在回答就业途径的选择时,跟多的学生比较倾向于校园招聘和人才招聘会;也有不少的学生尝试网络招聘,利益现代的信息来为自己找出路;此外,广建人际网络也是被普遍认可的一种途径;另有选择传统的信息渠道获得就业机会,如,报纸广播媒体报导;选择毛遂自荐的人也有,这样更能找到适合的岗位,还有一部分选择父母亲戚朋友介绍。可见,对于求职的方式和途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为就业也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
二、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一)坚持理想教育,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伴随着全球经济化进程的日益加深,很多腐朽落后的思想侵蚀了大学生的心灵。因此,当代大学生坚持理想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很重要。
1.应该从大一开始抓起,并且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大学期间应帮助大学生树立各种积极的思想,使其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完成规定的课程,并取得合格的成绩,掌握所学专业要求的各项专业技能。重点培养学生适应新环境和动手创造的能力。
2.每个学生的辅导员以及各任课老师应帮助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包括每个学生的个性、能力、知识结构、心智、体质及兴趣、特长、习惯等方面。教导学生不要盲目追求到经济发达、条件好、待遇高的大城市寻求发展。要懂得理想职业的选择是相对的,当代
大学生可以考虑去一些条件艰苦的边远地区或者是国家需要的地区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紧跟时代步伐,更新大学生就业观念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十分严峻,劳动力供给严重大于需求,大学生就业空间受到挤压。
1.而目前的社会强调的是“以创业带动就业”。正由于这种新的潮流要求当代大学生要改变以前急功近利、求职主动性差、依靠心理强、缺乏奋斗意识的落后的就业观。勇于挑战,不怕失败,选择自己创业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
2.另外一种新观念,就是选择到基层和农村去就业。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创造了的大量的就业机会,急切需要大量的优秀毕业生投身于广阔的农村天地。但由于之前,还没有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所以很多大学生不愿去农村就业。而就目前的就业形势,当代大学生应该重新考虑去基层和农村就业这样的选择了。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更给农村带来了更多的发展。
(三)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大学生职业意识的教育和引到
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不仅是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学校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正确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健康的择业心理,在思想上、政策上、信息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学校教育健康上、心理上、技巧上给予具体的指导,使毕业生顺利就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高等学校要关注毕业生职业意识的教育与引导,在强调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以服从和服务于国家需要为大前提的同时,要考虑毕业生的个性、兴趣、能力、特长、发展潜力等因素,开展针对性的
职业意识教育与引导,不仅要对毕业生展开群体教育与引导,还要对个别求职者开展针对性的教育与引导。目前学校对大学生的指导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学校应该尽量更新就业指导的观念完善就业工作体系。
大学生的职业意识的形成与学校、家庭及社会的教育都有密切的关系的。高等学校要关注毕业生职业意识的教育与引导,要考虑毕业生的个性、兴趣、能力、特长、发展潜力等因素,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意识教育与引导,不仅要对毕业生展开群体教育与引导,还要对个别求职者开展针对性的教育与引导。社会对大学生职业意识教育引导表现在加强舆论宣传的导向,用健康的主流文化来教育引导大学生完成职业选择,要正面宣传和报道大学生择业中出现的各种新闻话题,配合学校和家庭形成良性健康的社会氛围,使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
(四)全面的加强就业指导机构的建设,改善并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就业意识
在我国高校,在校学生是重中之重,而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好像不太重视。认为学生在校学好就行了,毕业了就不用管了。尽管社会和学生家长都注重学校的就业率,学校也为此做了很多的工作,可只是表面上看来让学生有了工作,这和就业不是一个概念。各高校应设立就业指导中心。这个中心必须要经常开展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咨询、推荐和服务工作,功能齐全,请一些又工作经验的公司职员来学校为毕业大学生开设一定的讲座和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求职技能和知识。并且就业指导中心要有一定的硬件工作条件,如信息查询室、资料阅览室、洽谈室、招聘工作场所、Internet信息网站,以及必要的设备和经费。不仅学校要有这些准备,社会上也要有相应的设施和资源。定期的为毕业生召开招聘会或研讨会,让学生掌握和熟悉就业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大学生求职的需要,加强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建设,完善我国大学生的就业要求,改善并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就业意识。
(五)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力
为了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力,大学生应该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这也是大学生解决自身就业的根本途径。而且为达到这一目标学校也很积极的针对大学生各种不同的专业特点和每个人的思想状况进行教育与引导。不仅局限于此,学校还要研究市场,以便更好的来配合市场的需求来培养适合性人才,这样更具有效率性。更能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以便全面提高的速度更快。为迎合人才市场的需求,学校也适量的改革教学内容与专业的设置,这都是为了学生能更好、更快、更有效率的适应社会需求,使大学生的就业之路更加宽广和顺利,也能很好的治愈现代大学生谈“业”色变的心理。
所以大学生应更加客观地看待本身了,树立理性的就业观,把本身当成平凡的劳动者来对待;应该考虑到基层就业;对薪酬的预计应该比较客观;把精力放在提高综合素质上,努力所本身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还要出格注意职业规划,因为,大学生要想选择理想的职业,并有所作为,就必须在一入学时就自觉地把进修同今后的工作紧密地联系起来,成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本身的实用技能,我们大学生不应该是就业的弱势群体,不应该存在找不着工作的问题,只存在就业的地区、就业的行业、就业的起薪等这些方面的困难。
人是社会之人,是现实之人,无论正视与否,现实都是客观存在的。积极的心态是正视社会,适应社会;消极的态度是脱离现实,逃避社会。现实是客观的,既有有利于自己的一面,也有不利于自己的一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社会越来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社会将会尽可能地为大学生求职择业提供合适的环境,这将为大学生施展自己的才能提供广阔的天地,促进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与成才。所以对大学生的就业意识要有一定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