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大师、名师、著名学者、本领域权威,不过是史学队伍中马前一卒、学术舞台上一个跑龙套的混混而已,没资格去谈历史和研究方法。仅就个人学习历史的一点体会,谈谈自己如何学习,故称妄谈。姑妄言之,诸位姑且听之吧。
本人学习古代史多年,不算好,可也不算很差,政治从的思想品德一直学到博士的马克思主义思潮,虽然学了这么多,本人至今也不明白到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史学。也许,我说的时候,不经意间与伟大理论、宇宙真理某些相吻合。
1.我不喜欢上纲上线去说事,对于历史研究者来说,首先应该有一个史观,不管你是马克思史观还是驴克思史观的。我水平很低,说不上是什么史观,姑且算作大历史观吧。详细解释一下,就是要从整体、宏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五千年历史传承,很多貌似独立的事,很多都有严密的联系,或是将其称为相似性或关联性。例如锦衣卫,我不去定性他就竟是皇帝警卫队,还是秘密警察、特务组织。大家都知道,锦衣卫是明首创,可是如果上朔呢?是汉代的执金吾么?是唐代的十六卫、后唐的侍卫亲军么?为什么是?为什么不是?其关联在何处?想答复这样的问题,就必须要有一个宏观、整体的历史视野,不能就事论事,一叶障目,随意拆裂,破坏历史事件的整体性。
2.我有一个谬论,就是“赏画”论。意思是历史是一幅多彩的画卷,里面的亭台楼阁、人畜花鸟。都有各自不同的位置,有的局部搭配很协调,有的局部搭配却不协调。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画这幅画的人是当局者,而你是赏画的,是鉴赏者,也就是一个旁观者,作为旁观者就必须清,认清这幅画协调局部是什么原因?出
现不协调是什么原因?协调局部对后面作画有什么影响?不协调局部又有什么影响?例如王安石变法,根本内容中学生都知道。可是他的理论是什么?对后面的历史有什么影响?这些你知道么?一条鞭法与熙宁变法是什么关系?这可不是关公战秦琼,他还真有很大的关系。明灭亡,一条鞭法在清如何执行?如何演变成永不加赋、摊丁入地?影响又是什么呢?摊丁入地,这样好的政策,为什么在很多省份都得到拥护,可是在山西、吉林却遭到强烈抵抗?直至清亡也没完全贯彻下去,它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3.前些天,本版有个帖子,是毛泽东评价的,粉者有之、黑者有之,我是中间派,既不粉也不黑,因为我觉得也没必要将其脸谱化,定义为四个伟大,或是恶魔罪人,或是功过参半、三七四六的。处在学术的角度,如何去评价呢?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毛泽东对后来的政治形态、社会形态、文化思潮产生什么影响呢?积极方面是什么?方面又是什么?大学除了教我们学术知识,还教我们什么呢?那就是思考,有独立的思想!当然,现在大学缺乏独立的精神饱受诟病,但你自己应做到历史没白学,有独立的思想吧?所以,我觉得现在对其定论还比拟麻烦,我们来看明祖,“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相始”,这是清代黄宗羲(赵翼?我记不清了,不要笑我)说的。古人说的对么?对朱元璋评价正确么?关于洪武皇帝的学术著作,从前辈的吴晗先生到当今的陈梧桐先生,著作众多,各抒己见。那么明无善治,是不是真的从朱元璋洪武十三年废相开始呢?朱元璋所制定政治体制,对后面十五个皇帝产生了什么影响?积极方面在何处?又在何处?把这个问题弄清了,再过些年,对毛的评述也就迎刃而解了。千万不要对任何历史人物、事件
上来就扣帽子、画脸谱,如果先入为主,事情还没搞清楚就定义了,你觉得这样适宜么?当然,应付考试除外。
4.融入史书中。你既是古人,同时又是古人的敌人。为什么这么说?你是刘邦,你要杀韩信、英布么?你是杨广,你要修运河、征高丽么?为什么要杀韩信、英布?为什么要修运河、征高丽?可行不可行?如果你是韩信,你应该怎么做?如果你是隋的百姓,你怎么看待杨广的政策呢?当然,上述假设是建立在掌握根本文献的根底上,不能胡猜乱想。多想想,或许有助于你对历史问题或现实问题的认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