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文坛上“两个口号”的论争
2023-07-15
来源:榕意旅游网
世纪:3 0年代 、 又 两个口 口,_l1匕._=, 的论争 一 , 国《人间事都付与流风:我的祖父周立波》 周仰之著 及整个左翼文坛,从上海到北平, 神领袖鲁迅则认为两个口号区别虽 甚至到东京,几乎所有的左派文人 然不大,但“民族解放战争的大众 作家们最低限度是表了态,很多人 文学”的提法精确也更有内容些。 20世纪30年代,中国正处于 还写了不少的论战文章。周立波的 听起来分歧并不大,但争起来就不 被日本侵略的非常时期,周扬、周 笔头快,除了开场的那篇文章外, 是那么一回事了,连周扬们和鲁迅 立波等人认为可以按照“共产国 他还为论战写了四十多篇文章。 的一次会面都惹下了很大的祸根, 际”文件的精神在中国提倡“国防 当时左翼文坛的重量级人物也 几十年后还大大地发作起来。 文学”。 都有态度。鲁迅当然是大众文学派 话说意见不合,需要解释,周 1935年1O月,周扬在《大晚 的,郭沫若则是赞同“国防文学” 扬们约鲁迅见面,原来定好是周 报》上发表了文章介绍“国防文学” 的。小辈文学青年们赞成“国防文 扬、剧作家夏衍、报纸编辑阳翰笙 并提出他的观点,文章的标题就叫 学”的居多,但在长征途中由红军 去谈,临走时遇到戏写得好又讲义 《国防文 ,但发出来后并没有什 派到上海来的冯雪峰却是赞成大众 气,在戏曲界很有名,人称田老大 么反响。到了1935年的12月,周 文学的。 的湖南人田汉,也自告奋勇一起 立波在《时事新报》也发了一篇文 冯雪峰是浙江人,比周立波、 去,一行四人年少翩翩,一身洋服 章叫《关于国防文学》,认为国难当 周扬他们大五六岁。1927年加入共 出现在约好的咖啡馆里。对这次会 头,应该团结一切可能的人一致对 产党,1928年结识鲁迅,并与鲁迅 谈,鲁迅应该不甚愉快,后来在给 外。周立波再次提倡“国防文学”, 共同编杂志,1931年任“左联”的 友人的信中描述了这次会见: 认为进入“国防文学”的通行证应 党团书记,是周扬的前任。1933年 ……一位名人约我谈话了,到 该只有两句话,就是: “我是中国 冯到江西,后参加红军长征,1936 得那里,却见驰来了一辆汽车,从 人。我反对汉奸和外敌。” 年春天他回到了上海,担任中共上 中跳出四奈汉子:田汉,周起应 这篇文章发表后也不知是因为 海办事处的副主任。那时“国防文 (周扬原名起应——编者注),还有 时间对还是文笔带有更多的感情, 学”刚刚兴起,按说冯应该是当时 另两个,一律洋装,态度轩昂,说 总之一下子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 任左联党团书记的周扬,任党团成 是特来通知我:胡风乃是内奸,官 很多热血沸腾的青年文人写文章赞 员的周立波们的上级,但据说因为 方派来的……这真使我1:7呆目瞪。 成这种观点,形成了风潮,以后又 白色恐怖,环境不容许,他们并没 我的回答是:证据薄弱之极,我不 陆续出现“国防戏剧”、“国防音 有接上头,冯反而和当时并不是中 相信.当时自然是不欢而散。…… 乐”、“国防电影”等提法。 共党员的鲁迅交往密切,观点相同。 据四位回忆,他们的目的是解 当然也引来了反对的意见, 释。田老大性子急一点,提到胡 1936年6月,胡风发表了从民大 风,要鲁迅注意。周扬知道鲁迅和 众向文学要什么?》一文,提出了 胡风的关系,害怕起冲突,就悄悄 “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据说, 郭沫若等人认为“国防文学” 用手拉田汉的衣服,叫他不要说 胡风提出这个口号是和鲁迅、冯雪 由左翼文坛提出,已经得到社会大 了。当时倒也没有起冲突,鲁迅还 峰等商议过的,由此展开了轰轰烈 众的认同,包括的范围也广,就不 拿出一百块大洋来交给他们作为左 烈的“两个口号”的论争,渐渐波 必再提别的口号了。左派文坛的精 联的会费,那也是超高的会费。 67 中外书摘 j主事 很有大家风范。周立波自称因为译 几十年后的“文革”中鲁迅变 成了分辨黑白的大旗,被鲁迅有所 不满的“四条汉子”得到了差不多 是死罪的惩罚。作为积极参加过论 争的周立波也被关了好多年。 鲁迅当时有名,思想左倾,为 果田老大要做什么事,比方组织义 演什么的,那真是一呼百应,人人 争先恐后。 田汉的南国社和他本人收留培 养了不少的艺术人才。据说毛泽东 夫人江青初到上海时就住在田汉 《被》书之故,投入论争不够,只 写了四十多篇论文。周立波言下很 有些遗憾,我却深为庆幸。试想如 果没有《破》书打岔,周立波搞不 好要写出上百篇文章,言多必失, 人爱憎分明,喜欢的极喜欢,不喜 欢的也毫不留情面。贫病交加的叶 紫就得到过鲁迅金钱上的帮助和文 事情恐怕更不可收拾。 1936年10月鲁迅去世,这时离 胡风提出“大众文学”只有几个月, 家,还和他的弟弟谈了一场恋爱。 恋爱不成功,田汉弟弟还很伤心了 一场。 学上的指导,hi-紫的文集出版也受 到鲁迅的精神上、物质上的支持。 叶过世后,鲁迅还不止一次地寄钱 给他的夫人汤小姐,帮人帮得很彻 底 周扬、周立波一群文学青年对 鲁迅极为崇拜,文学修养和社会活 动能力都比较强,鲁迅对他们反而 相当苛求,大有要打下他们嚣张气 焰的意味。周扬等人在鲁迅的生前 死后多次检讨对鲁迅不够尊重,但 还是为此付出极高的代价,算是得 罪了,得罪不起的人。 这次重读《鲁迅全集》还发现 了一件有趣的小事。鲁迅的个性和 周扬、周立波们大不相同,他为人 细致得多,写过的信,花过的钱都 有详细的记录。以我这个受过腐朽 或者是成熟的资本主义财务训练的 人来看,鲁迅的账单只有支出,没 有和收入对照的平衡表,也没有综 合性的财务分析,只具有初级的会 计功能。但他坚持多年,耐性超 人,和散漫而鲁莽的二周们完全是 不同类型。 在这一点上我和我的祖父(指 周立波——编者注)并不相像,和 鲁迅倒是一同的,完全不能生活在 一个财务混乱的状况下,受过训练 的我还杀鸡用牛刀,连家庭账都带 有平衡表和财务分析,比鲁迅还要 走火人魔。 当时另一有名望的文士郭沫若 为人随和,在年轻人中极有人缘。 郭曾与周立波同时翻译((被开垦的 处女地》,见了周立波的译文后大 为赞赏,就把自己的译稿抽回了, 62 离周立波的《关于国防文学》发表 也不到一年。鲁迅去世后周扬和周 立波都写了情深意长的悼念文章, 论争也随着鲁迅的去世平息了下来。 但这一切都不能让鲁迅夫人释怀, 她在“文革”初重提旧事,让“四 条汉子”等人雪上加霜。多年后, 据传毛泽东提到,周扬已经关了八 年之久,就算鲁迅还在世也会觉得 够了。周扬诸人才被放了出来。 七十多年前的故事讲完了,现 在介绍一下当时有名的“四条汉 子”中除了周扬外的其他三位。 戏剧家田汉生于1898年,比周 立波大十岁,湖南长沙人,曾留学 日本,和郭沫若、郁达夫等人组织 过创造社。回国后办了有名的南国 剧社,演出活动频繁。他的话剧及 电影剧本都写得好,有名的有((名 优之死》、《丽人行》、《月光曲》、 据鲁迅作品改编的《阿Q正传》 等。他还可以改编各种古老剧种的 剧本,使其带来新的生命力,如京 剧的《白蛇f 、《互厢记》等。 他最有名的作品应该是抗战初 期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这首 由聂耳作曲的歌一直到今天都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另外有名的 《毕业歌》也是他创作的。 田汉个性豪爽,肯帮忙,自己 有五斗米,可以拿出六斗来帮人, 另外一斗是借的。和当时那些没有 文化、也没有社会地位的艺人关系 非常好,他们叫他“田老大”。如 田汉对人讲义气,人家对他也 讲义气。他的(仪勇军进行曲》的 歌词是写在烟盒子上从牢里传出来 的,聂耳收到后马上谱成曲子放在 电影 云儿女》中做主题曲,在 当时抗战中的中国一唱成名, “二 战”胜利后也成为了盟军的凯旋曲 之一。 连最讲革命原则的周扬对田汉 都义气深重,据说周扬在延安时曾 受邀参加毛主席和江青的婚礼,他 竟然没有出席,人家问起,他说因 为田老大的弟弟曾被江青伤过心, 如去参加她的婚礼将对不起朋友。 解放后田汉担任中国文联副主 席、剧协主席,写了有名的话剧 《关汉卿》、《文成公主》,及京剧 《谢瑶环》。也一如既往地扮演戏剧 界“老大”的角色,由于挽救小剧 种有功,更进一步地被人称作“田 青天”。他爱热闹,到处放炮的性 格差点让他成了右派,由周恩来、 周扬出面相保才得以脱身。 从1963年开始,田汉再次受 到批判,周扬保他也没有用,到 “文革”时更是升级,斗他时文武 都来,搞戏剧的也很戏剧化,斗田 汉时曾把他推倒在地,许多粗壮汉 子再用脚踩他,名日“踏上千万只 脚”。1966年12月,“四条汉子” 旧事重提后被关进秦城监狱,两年 后过世,活了70岁。田汉是个孝 子,他死时高龄的母亲还活着,没 人敢告诉她田的死讯,老太太天天 望着房门盼儿子推门进来。 剧作家夏衍,1900年生,浙江 人,曾留学日本,学习电机专业。 | 1924年在日本加入国民党,还担任 了国民党据日总部的组织部长。 1927年国共决裂,在日本的国民党 中的左右两派开打,属左派的夏衍 戎事 中外书摘 可掌控的不幸以及不幸过去后的痛 定思痛,就像卢梭的《}千悔哥 一 样值得后人反复回味思索。他们坦 荡地留下自己思想的痕迹,也让后 人有可能隔着时代的鸿沟了解他们。 “四条汉子”中的最后一位是 电影剧作家阳翰笙,他的作品有 百壮士》、 《天国春秋》、 E 1949年解放后,胡风曾任中国 文联委员,继续从事文艺批评。当 时对胡风的理论主张有过不少的论 争、批评,胡相当坚持自己的观 点,也进行了反批评。1954年向中 共中央写了《关于几年来文艺实践 情况的报告》,即三十万言书,是 个很较真的人,后被毛主席亲自定 回到中国向国民党总部讨个公道, 谁知公道没有讨到,他自己反被开 除出党。他一不做二不休,马上在 上海参加了正倒霉的共产党,被编 人的支部多是文化人,他也受影响 国江南》等。他的文风和郭沫若的 为胡风反革命集团,牵连了不少的 进入了文化界。 夏衍翻译过苏联最有名的作家 高尔基的小说《母亲》,写过话剧 《赛金花》、《上海屋檐下》。毛夫 人江青在上海时为争演《赛金花》 的主角还生了一场气。 夏衍更进入了当时非常时尚的 电影行业,写了《狂流》、《春蚕》 等电影剧本。 解放后夏衍担任文化部副部 长,分管电影和外事,写了《祝 福》、《林家铺子》和((革命家 三部电影剧本。夏衍的戏都平淡深 远,趣味高雅,这三部电影都写得 精彩,拍得不俗,是戏中精品。顺 便说一下,《况福》是改编自鲁迅 的小说。 “文革”中夏衍也被斗得很惨, 一条腿也被打断了。后来和另外三 条汉子一起被关进戒备森严的秦城 监狱,八年后释放,又过了几年复 出,任电影协会的主席,主要从事 外事工作。 夏衍老年提携后进,态度温 和,人称夏公。他讲究生活情趣, 种花养猫、收集邮票,享年96岁, 是他们中间晚景幸福,得享天年的 一位。当然他也忘不了过去,八十 多岁时写了一本《懒寻旧梦录》, 留下了他们那个时代和他自己思想 的宝贵记录。 我的写作冲动之一来源于对这 些人的兴趣,他们优秀又有思想, 生活态度认真,谁都不是随波逐流 的人。他们的能力和企图心让他们 对自身的命运有很大的控制力,对 社会也有很大的影响力,他们的不 很接近,非常激越地歌颂革命的狂 潮。解放后他担任文联副主席, “文革”中也和另外三人一起坐牢, “文革”后再次负责文联工作。 国防文学派诸君为当年的争执 付出了很高的代价,大众文学派的 几位也好不到那里去,比方冯雪 峰、胡风都倒霉了半辈子。 1937年论争结束后冯雪峰回到 家乡写小说,1941年被国民党当局 关押,1942年出狱去重庆后回上 海,老资格的他没有去过延安,似 乎脱离了中国共产党的主流。解放 后冯雪峰曾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 长兼总编,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周 扬成了他的上级。1954年冯雪峰因 胡风事件受批判,1957年被打成右 派,受尽磨难,二十多年后才平 反,1976年患癌症过世。周扬在晚 年曾亲自上门向冯道歉,认为自己 应该对他多年的不幸负责,冯大度 地表示不必挂在心上,为他们几十 年的是非恩怨划下了句号。 第一个提出大众文学揭开论争 序幕的胡风,一生遭遇的劫难更 大。对近代中国有点了解的人,应 该都记得三十万言书和胡风反革命 集团案。1902年出生的胡风比冯雪 峰还要大一岁,曾在清华大学学习 英文,后去日本留学,因组织抗日 文化团体被驱逐出境。胡曾担任左 联的宣传部长,和鲁迅私交也不 错。顺便说一下,左联的全称是中 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两个口号” 的论争期间,胡风发表了非常多的 文艺理论批评文章。这些文章后来 结集出版时都出了两本之多。 人。胡风本人被捕人狱,到1979 年才放出来。据说胡在牢里曾经疯 了,关了二十多年要不疯也难。胡 风平反后又活了五六年,83岁才过 世,相对还算长寿的。 七十多年过去了,论争双方的 主要人物都为论争付出了过分沉重 的代价,似乎只有鲁迅一人全身而 退,但是也许他付出的代价才是最 大的,多病多思、细心又倔强的他 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受到小辈们 的挑战,生了好大的一场病,这也 难怪有鲁迅夫人后来的不依不饶。 双输的结局不由人不叹息,也 不由人不想把它从记忆里淡忘,从 历史中抹去。祖父在五七干校和我 几个月的长谈中就从来没有提到过 这一段,只强调他对鲁迅如何敬畏 和两者之间年纪和地位的悬殊如何 的不可同日而语。晚年的周扬和鲁 迅的儿子周海婴交往密切,感情深 厚,表示出了对往事超脱的智慧。 1936年1O月鲁迅逝世,结束 了沸沸扬扬的两个口号的论争, 1936年12月由张学良将军和杨虎 城将军发动了震惊中外、影响深远 的西安事变,事变的结果是国共合 作,全面抗战。中国和二周等年轻 人的命运从此有了新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