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工艺美术
关键词:丝织工艺 釉陶工艺 金属工艺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封建制度高度发展的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呈现出繁荣昌盛的局面。唐代文化有相当高的成就手工业在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以及官府的重视下发展起来。手工业在盛唐时期的迅速发展,给隋唐工艺美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手工业中,与工艺美术有关的占很大一部分。城市作坊手工业成为初唐手工业的基本形态。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在中唐以后手工业的一部分逐渐脱离了农业,而成为以商品生产为目的的独立作坊。中唐以后城市作坊有织锦坊、毯坊、毡坊、染坊、纸坊、造船坊,以及酒坊、糖坊等。手工业作坊既是制造的场所,售卖的场所。同类商品生产的作坊和店铺在城市里都集中在一个街坊,称为“行”,长安城有二百二十行。手工业作坊之间成立 了行会组织,行会组织的作用主要是调整各作坊之间的关系,避免竞争,并且负责和官府打交道,如纳税应官差等。手工业经济方面的这些新现象对于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社会条件,并且,手工业向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也影响了官办手工业。[3]
官办手工业在古代的手工业中特别是工艺美术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古代社会巨量财富集中在统治阶级手中,所以官办手工业的制作质量较高,往往代表着一时期工艺美术技艺最高的水平。而城市的独立手工业作坊的兴起和官府作坊的“劳役制”渐变为“工役制”是手工业和工艺美术在唐代发生的最重大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必然给工艺美术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唐代的工艺美术主要有染、织、刺绣工艺,金属工艺和陶瓷工艺。唐代工艺美术的新面貌的形成除了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以外也是有与中外文的交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唐代丝织工艺发达,织物品种、名目众多,举其主要有锦、绫、绢、罗、纱、縠等。织物的图案花纹种类繁多,其中一些精美的织物织造精工,图案复杂,颜色绚丽多彩。唐代织物的图案由于防止工艺的技巧有较大的发展,大量采用纬线起花,改造提花机,使图案形式多样,内容也很丰富,既有传统内容的改进,又有新创的形式,图案色彩也有很多变化。
织物图案的布局安排一般都比较满,这是唐代装饰的典型风格。一件织物上的纹样内容往往也有七八种之多。归纳其图案构成的形式,可分为并列式、散式和偶主题花纹、周围缀以附属性花纹等几种处理方法。并列式,构成形式比较简单,多是用同一花样并排重复出现,以联珠对鸟、对兽和团花等为一个纹样单元的较多见。这种形式早在南北朝时期织物中就又应用,但是那时的织物上并列处理的纹样由于受织造技术制约都比较单一,唐代织物总出现的纹样有所发展,它是在这个基础行,在几个单独纹样之间又添加了细碎花草或文字,打破单调的重复出现,丰富了装饰图案的内容,“联珠对狮纹锦”就较典型的作品之一。散装式,其主要表现是整个图案中看不出有主次之分,各种内容都较均匀地遍布于织物上,图案平稳平均,纹样疏密适度,既没有大的空白页没有过于密集的团簇,在几何纹样中表现尤为突出。有主题花纹、周围缀以附属性纹样图案,纹样构成较为活泼,有主有次,主次分明,有动有静,互相呼应,纹样内容多,在新疆出图的“花鸟纹锦”就是其代表作品,代表唐代丝织工艺较高的织造水平。
从唐代印染织绣的题材上看,开始侧重采用花鸟和一切祥瑞并附有生命力的内容,一种新鲜明快的气氛和汉代神秘沉着的作风相比,显得蓬勃有生气。由于受佛教影响,新奇福利的宝相花、莲花、卷草图案也广泛流行。至于以怪兽头为母体的珠圈装饰在唐代又得以发展,讲外来文化融入本土文化之中的趋势愈益明显。[1]
陶瓷工艺历史悠久,封建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成为陶瓷业取得新的
成就的重要基础。继续烧造的青瓷普遍生产;初创的白瓷,其制作工艺已被熟练掌握,并有一定数量的烧制;其他单色釉瓷、花釉瓷、绞胎瓷等新的工艺都被创造出来。在釉陶工艺生产中,还出现富有时代特点、可谓成熟之作、代表盛唐气派的“唐三彩”。封建经济、文化的空前发展给陶瓷工艺带来了新的气象。
白瓷,隋代时期就有缓慢发展,到唐代发展到真正成熟的时期。由于白瓷生产主要在北方,而有悠久历史的青瓷生产主要在南方,所以形成了当时 “南青北白”的局面。河北境内的临城窑、曲阳窑,河南境内的巩县窑、鹤壁集窑、登封窑,山西境内的浑源窑、它们共同构成“北白”的局面。
三彩釉陶,其实是一种低温多彩釉陶,系用白色粘土做胎,以含铁、铜、钴、锰等矿物作釉料的着色剂,在釉里加入一定的炼铅熔渣和铅灰做助燃剂,经过800摄氏度的温度烧制而成,因为三彩釉陶一般在每件器物上都含有深绿、浅绿、蓝、白、赭、褐等釉色中的三种或者以上,又只在盛唐时期流行,所以人们通常就将这种釉陶成为“唐三彩”。唐代盛行的三彩釉陶主要见于随葬冥器,很可能它就是在唐代厚葬之风昌盛的条件下蓬勃兴起的,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就卓著。三彩釉陶以其色彩富丽华贵而成为智能是高级别的统治者才能用于陪葬的用品,所以主要流行在西安和洛阳。有一定地位或者家族势力的墓中才有大量出土。三彩釉陶在唐开元年间发展到极盛时期,产量大,烧制质量高,色彩绚丽,造型多样,其中三彩人物俑不仅人体结构准确,而且形态逼真传神。三彩釉陶中的生活器具,有瓶、壶、罐、钵、杯、盘、碗、盂、烛台、枕等十多种,造型变化也较多。除生活用器和各类俑外,三彩釉陶的建筑物亭台楼阁、花园中堆砌的假山水榭也很有特色。
在三彩釉陶艺术中,最有成就的应该数俑,牲畜中的骆驼俑、马俑,人物中的贵妇人俑、男女侍俑、武士俑、胡俑、天王俑等。它们的被塑造都蕴含着高超的技巧,是我国艺
术宝库中的珍品。
瓷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给金属工艺的发展以很大的影响。由于刺激制作工艺的成熟机器原料来源比较广,制作远比金属器物简便,成本当然也比金属器物低廉,加上生产量大、种类多,很多金属器物自然被瓷器代替,只有一种器物因无法代替而继续发展,这就是青铜镜。铜镜的制作,早在战国时期已有较高的水平,并且普遍使用,经魏晋南北朝到隋唐,铜镜形式有所变化,装饰内容趋于丰富,唐代可说是铜镜制作和装饰的全盛时期,造型上突破了或圆或方的形式,创出了八棱、八弧、委角亚字等形式。纹饰组织也有很多突破。装饰技法,出传统的铸出花纹外,采用金银平脱、嵌螺甸等新手法,使装饰风格为之大变。
铜镜纹样的构图处理艺术成就很高,无论是标新显示生活的题材,还是受佛教、道教的影响的内容,都按一定形式布置完美,特别是花鸟、云龙纹样的处理。
金银器,进入封建社会发展最盛的时期是唐代,种类比较多,既有饮食用器,也有金银首饰。唐代金银器物制作都很讲究,造型多变化,大都既能实用又是欣赏品,装饰纹样也很规整严密,细致精神。大部分金银器的造型是吸收瓷器的造型,有少部分明显地看出是受外来文化的影响。金银器的制作以扳金和浇筑为主,普遍采用切削抛光、焊接、铆、镀、刻凿等加工工艺,多用浮雕形式或者银胎鎏金方法,以引文线条刻镂纹饰,然后铺袱满地鱼子纹的纹样最为出色,显得十分成熟,作风也极繁丽,是典型盛唐装饰风格。[2]
盛唐百余年中,工艺美术的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可喜局面。如果说秦汉工艺还保留上古时代某些特征的话,那么隋唐时期则产生了一个飞跃,达到中国封建文化的巅峰。唐代工艺美术成就代表了古代的东方文明,对以后的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这个飞跃主要表现在:工艺技术上的显著进步,装饰题材和装饰形象上的重大突破。说到底,还是人
文思想跨越到一个历史的新高度上。唐王朝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各国艺术精华;在广收博采的同时又融会贯通。佛、道、儒家思想在唐代所形成的相互融合,体现在了工艺美术造型和装饰图案上。可以说,大唐文化是值得中国人骄傲的,大唐的工艺美术正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一个表现方面。唐代工艺美术无论是在产量、品种、质量上,还是在造型、装饰、色彩上,都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应有水平,从而在国际上影响深远。[2]大唐的工艺美术被誉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我认为是当之无愧的。
哈尔滨商业大学本科美术史论文
唐代工艺美术
学 生 姓 名: 刘 灵 慧
指 导 教 师: 孙 贺
专 业 班 级: 产 品 设 计 三 班
学 号: 201433030018 学 院: 设 计 艺 术 学 院 二〇 一五 年 六 月 二十二 日
参考文献
[1]徐思成 《中国工艺美术史》山东教育出版社 2012年3月1版
[2]华梅 《中国工艺美术史》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5年一月3版
[3]桑任新《中外美术史》 辽宁美术出版社 2014年4月1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