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08讲 记叙文阅读解题指导及训练(解析版)

2021-05-04 来源:榕意旅游网


第08讲 记叙文阅读解题指导及训练(解析版)

【考查形式】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主题。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3.根据要求提取信息。

4.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5.品味语言,赏析表达技巧。

【应考指南】

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内容概括,整体把握。

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二)题目理解,把握中心。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题型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XX”的作用。 题型2:题目“XX”的含义是什么? 题型3:文章以“XX”为题,有哪些好处? 答题技巧:

1.题目的含义: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深层义:(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

双关。

2.题目的作用(好处):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③交代了描写对象;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⑤点明线索;⑥揭示文章主旨。

注意: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三)阅读语段,体会作用。 题型1: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题型2: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题型3: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XX》中的诗文,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题技巧:

1.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1)重要段落的作用。

①开头段: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②过渡段:承上启下。

③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深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言有意而意无穷,画龙点睛,与首段相照应。

④其他语段:补充说明,呼应上文,形成对比。 (2)景物或环境描写语段的作用。

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气氛。 ②表现(或烘托)人物的……的心情、……性格。 ③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 ④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⑤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句子的作用,也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①中心句或点睛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画龙点睛;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②情感句:直抒胸臆,抒发强烈的内在情感。

③引用句或文学性强的语句:营造文化氛围,行文章法思路开阔,再结合文章语境作具体分析。

(四)词句赏析,理解含意。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关键句在文章中的作用:应从结构、内容、主题上分析,而“含义”一般侧重从内容、主题方面分析,也就是说作用的内涵大于含义的内涵。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鉴赏句子:

从修辞的角度,看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从炼词的角度,简洁生动、富有概括力。

从句式特点,是否使用了特殊句式,如设问、反问、祈使句、感叹句。 从蕴含的深层含义,是否运用双关义、引申义、比喻义。 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形象活泼、简洁凝练地描写物质、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活泼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物质以人的性格、思惟、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到达形象活泼的效果。

(3)夸张:凸起特征,揭示素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洁,结构一致,形式柔美,音韵,互相衬映,互为增补。 (6)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凸起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部实质意义更真实、准确、深刻、紧密。 (10)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凸起文章的中心。 题型1:第X段划线句使用了什么修辞?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技巧:

这句话运用了……修辞(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

注意:

(1)如果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

(2)如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XX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

题型2:体会第X段加点词语的含义(在表达上的好处(作用、效果))。 答题技巧:

解释加点词语的原意+加点词语的在这儿的意思(这个词语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表达了)……的情感(性格)。

题型3:从文中画波浪线的a、b两个比喻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题技巧:

(1)a(b)句:这句话运用了……修辞(写作)手法,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

(2)a(b)句:这句话是动作(肖像、神态、心理、语言)描写,运用了“XX、XX、XX”等动词,描写出了XX人的……,表现了……的品质(心理、性格),表达了……的情感。

(3)a(b)句:这句话是环境描写,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

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①肖像描写(外貌描写);②神态描写;③动作(行动)描写;④语言(对话)描写;⑤心理描写。

另外,人物描写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直接)描写、侧面(间接)描写、概括介绍和形象描绘、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成长;揭示文章主题。 (2)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首要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配景;②推动情节成长;③烘托气氛;④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表情、感情);⑤凸起、深化主题。(注意:不能堆砌描写的作用)

社会环境描写的首要作用:

①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②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其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五)感受人物,分析形象。

题型1:文中的XX人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 题型2:文中的XX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

题型3:文中那个XX人的形象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探究他(她)是个怎样的人。 答题技巧:

1.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2.通过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和其他细节等方面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1)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够使人物凸现在读者面前,而且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2)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具体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3)心理描写用来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活动。

(4)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环境等方面所做的具体而细致的描写,其特征是细微之处见精神。

(六)表现手法(写作方法)及作用。

表现手法(写作方法)有: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牵挂、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答题技巧:

本文采用“XX”的手法,笔者通过“……(文章相关内部实质意义)”使文章写得“……” 表现手法(写作方法)及作用

1.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现了……的情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主题(要具体分析)。 3.衬托手法(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反语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使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描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七)写启示感悟发挥题。 题型:

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触感染和启示。 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部实质意义的理解。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4.根据生活经验,判断好坏,对选文材料谈自己创见。 5.接合实际,对文中提及的现象提出合理化提议和设想。

6.调动知识的堆集,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接合(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著名的句子等)。

7.发挥联想、想象补写有关内部实质意义;如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答题技巧: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 心理活动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来描写。 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答题技巧:

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切合文题要求,所谈内部实质意义言之成理即可得分。答这类题时要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即: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1)抒发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等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白自己的观点。

(2)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

(3)抒发内部实质意义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 (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语言要通顺,抒发要流畅。

(八)找主旨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还有标题。 (九)找文眼。

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首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首要事、物

(“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

(十)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类型:(1)主要人物;(2)主要事物; ⑶主要事件;(4)时间;(5)地点;(6)人物的情感。

作用:是贯串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路,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技巧:

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十一)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成长顺序)作用:叙事善始善终,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边发生的事)作用:造成牵挂、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活泼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进去相干的另外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增补、衬托作用,丰富形象,凸起中心。

(十二)记叙文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记叙。确定是笔者本人。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和力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以第三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可以从多方面叙述。

(3)第二人称: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可能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运用第二人称,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和力,便于感情的交流。 (十三)记叙文中的议论

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

开头的议论:统领全文。

中间的议论:可起到承上启下;引发读者思考。

结尾的议论: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凸起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十四)记叙文中的抒情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十五)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个、那些、其他、以上、云云、此……; 2.通常为往前找;前一句或前一段

3.注意:找到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不是适合。

(一)外公,您看那梨花似雪

潘玉毅

①“梨花风起正清明”,又是一年清明到,风一起,梨花便纷纷从枝头落下,簌簌有声。顷刻间就白了地面,白了人间。

②外公过世已经十余年了,至今我仍会经常想起他。

③小时候,我是一个十足的“跟屁虫”,成天不是粘着外婆,就是跟着外公。偶尔我也会随着他们一起插秧,但总是插得横七竖八,能不能成活都充满了悬念。但外公从来不说什么,任由我随意发挥。即使有路过的乡亲提醒说:“这样插秧怎么可以,影响收成啊!”外公也权当没听见。

④外公是个退伍军人,平日里话很少,有时他一天下来所说的话,扳扳手指都能数得过来。他就像一头老黄牛,吃得了苦,受得了累,整天在地里忙活。那时我们吃的花生、毛豆、蚕豆、苋菜……但凡餐桌上能见到的蔬菜,基本都是外公自家种的。小时候,我最爱跟着外公去田间地头。在那里,我看到了春天的第一只蝌蚪,听到了夏天的第一声蛙鸣,捡起了收获时节的第一颗花生……在那片天然的乐园里,连泥土的气息都是那么清新芬芳。

⑤除了种地,外公还特别喜欢看戏。只要不是农忙时节,但凡本村或邻村来了戏班子唱戏,他都会欣然前去,一次不落。外公看戏,有时也会带上我。那时候我并不明白戏台上“咿咿呀呀”唱的都是些什么,并不了解其中的趣味所在。而外公每次都津津有味地看到散场才离开,当我问他戏曲的内容时,他才会简单地解释两句。那时一台戏结束时,很多观众都会往台边预置的篮子里投钱。我问外公,为什么散戏时,大家要往台上撒钱呢?外公说,那些演员出来讨生活不容易,挣些钱全凭乡亲们捧场。与很多观众不同,外公在散戏时总是走到台边轻轻地将钱放入篮子,从来不胡乱抛掷。

⑥后来,彩色电视在乡村普及起来,戏班进村的次数就少了。外公感慨地说:“电视的画面

精致是精致,可是没有现场看戏的气氛和感觉。”每当这时,他便会讲传统戏文给我听,像锡剧《珍珠塔》“方卿见姑娘”选段便是我从外公那里听来的。很多年以后,当我跟外婆说起这些往事时,她都不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外公从不曾同她分享过,她自然也想象不到一个不苟言笑、沉默寡语的老头子是如何酣畅快意地对孙辈讲戏。其实,我们生活中并不乏这样的人,看似少言寡语、不喜言谈,但爱和喜好在他们的心中滋养了一大片美丽的花园,如果时机得当,多姿的花朵还会出人意料地开出园外。

⑦在漫长的一生里,我们每个人都会走过无数条路,但总有一条路是我们记忆和情感的归宿。从外婆家去公交车站的那条路,我已记不清走过多少次了。每次我离开外婆家时,外公都坚持要送我。短短的一段路,外公静静地推着自行车,与我同行。一路无言,但我的心里却是温暖且湿润的。后来,外公的身体越来越差,但他仍执意送我。明明推车的动作越来越迟钝,他却还是慢慢地随我走完去往车站的那条路。

⑧外公过世时,我尚在外地读大学。外婆怕影响我学习,便叮嘱家里人说:“阿毅离得那么远,就不要告诉他了。”所以我连外公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上,当我放假回家得知这个消息后,眼前像20年积攒的梨花同时飘落般,一片雪白。那一刻,我多么希望时光可以倒流,让我再看外公最后一眼。可是人生的路,并没有返程票。

⑨窗外,繁茂雪白的梨花不断地撕扯着我的记忆。我发现自己还有好多话想要说,却不知该如何继续。这一刻,我已被回忆吞没。

⑩外公,您看那人间四月正梨花似雪……

1. 选文中哪几件事体现了外公对我的爱?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答案】任由“我”将秧苗插乱,从不说“我”:带“我”看戏,给“我”讲戏:每次离开他家,都坚持送“我”到车站。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能力。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阅读全文,根据第③段可以概括出第一件事:任由“我”将秧苗插乱,从不说“我”:根据第⑤、⑥段可以概括出第二件事:带“我”看戏,给“我”讲戏:根据第⑦段可以概括出第三件事:每次离开他家,都坚持送“我”到车站。

2. 结合具体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列词句

(1)外公在散戏时总是走到台边轻轻地将钱放入篮子,从来不胡乱抛抑。(品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在那里,我看到了春天的第一只蝌蚪,听到了夏天的第一声蛙鸣,捡起了收获时节的第一颗花生……(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

【答案】(1)“轻轻地”修饰“放”,写出外公放钱时动作之轻,表现了外公态度的庄重,突出了他对演员的理解和尊重。

(2)运用排比修辞,描绘了“我”跟随外公在田间地头玩耍时,欣赏到了大自然的有趣、美好,突出了“我”童年的快乐。

【解析】(1)这道题考查对词语表达效果的理解。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加点词“轻轻地”,写出了外公往篮子里放钱时动作之轻,表现了外公态度的庄重。结合“外公说,那些演员出来讨生活不容易,挣些钱全凭乡亲们捧场”可知,戏班子挣钱不容易,突出了外公对演员的理解和尊重。

(2)这道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记叙文语句的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结构等入手。答案一般包括赏析角度+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特点(情感)。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春天的第一只蝌蚪”“夏天的第一声蛙鸣”“收获时节的第一颗花生”都是“我”跟随外公在田间地头玩耍时欣赏体会到的。写出了大自然的有趣、美好,突出了“我”童年的快乐。

3. 分析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其实,我们生活中并不乏这样的人,看似少言寡语、不喜言谈,但爱和喜好在他们的心中滋养了一大片美丽的花园,如果时机得当,多姿的花朵还会出人意料地开出园外。

【答案】生活中,一类人不善言辞,却不乏对亲人的爱,也有自己的爱好专长,这使得他们的内心丰盈美好,而且在恰当的时机,这种丰盈美好就会显现出来。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理解句子的含义,首先抓住句子的中心词语,明白句子的表层含义,再结合上下文或主旨,并联系句子的修辞、表现手法等,用通顺、明白的语言把深层含义诠释出来。这句话从比喻的修辞来分析理解。作者将生活中一些不善言辞的人的爱好专长以及对亲人的爱比喻为“美丽的花园”,他们也有自己丰盈美好的内心世界。“如果时

机得当,多姿的花朵还会出人意料地开出园外”意思是只要有恰当的时机,这些人内心的丰盈美好就会显现出来。据此即可作答。

4. 选文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答案】照应文题和开头,结构严谨:用第二人称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外公的深切思念;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文章段落作用的理解。结尾段的作用有:总结全文,画龙点睛,点明(强调)中心,深化(升华)主题,照应题目,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等。结尾“外公,您看那人间四月正梨花似雪……”照应文题“外公,您看那梨花似雪”和开头“又是一年清明到,风一起,梨花便纷纷从枝头落下”,结构严谨:“外公,您看……”用第二人称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外公的深切思念;“人间四月正梨花似雪”,借助雪白的梨花表达对外公的思念,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5. 选文中的外公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沉默寡言,吃苦耐劳,尊重他人,疼爱晚辈,有自己的爱和喜好。(答出3点即可)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理解。分析时,要结合文章人物的活动环境,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尽量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根据第④段的“外公是个退伍军人,平日里话很少,有时他一天下来所说的话,扳扳手指都能数得过来”可以概括出沉默寡言;根据第④段的“他就像一头老黄牛,吃得了苦,受得了累,整天在地里忙活”可以概括出吃苦耐劳;根据第⑤段的“与很多观众不同,外公在散戏时总是走到台边轻轻地将钱放入篮子”可以概括出尊重他人;根据第⑦段的“每次我离开外婆家时,外公都坚持要送我”可以概括出疼爱晚辈;根据第⑤段的“除了种地,外公还特别喜欢看戏”可以概括出有自己的爱和喜好。

(二)自行车之歌

苏童

①我父亲的那辆自行车是六十年代出产的永久牌,黑色车身,造型憨厚坚固。从我记事到八十年代离家求学,我父亲一直骑着它早出晚归。星期天的早晨,我总是能看见父亲在院子里用纱线擦拭他的自行车。现在我是以感恩的心情想起了那辆自行车,因为它曾经维系着我的生命。

②童年多病,许多早晨和黄昏我坐在父亲的自行车上来往于去医院的路上。曾经有一次我父亲用自行车带着我骑了二十里路,去乡村寻找一个握有家传秘方的赤脚医生。我难以忘记这二十里路,大约十里是苏州城内的那种石子路、青石板路,另外十里就是乡村地带如海浪般起伏的泥路了。我像一只小舢板一样在父亲身后颠簸,而我父亲就像一个熟悉水情的水手,也尽量让自行车的航行保持通畅。

③多少中国人对父亲的自行车怀有异样的亲情!多少孩子在星期天骑上父亲的自行车偷偷地出了门!去干什么?不干什么,就是去骑车!我记得我第一次骑车在苏州城漫游的经历。我去了市中心的小广场,小广场四周有三家电影院,一家商场。等我从商场出来,突然感到十分恐慌:我发现广场空地上早已成一片自行车的海洋,每辆自行车看上去都像我们家的那一辆。我拿着钥匙在自行车堆里走过来走过去,头脑中一片晕眩,我觉得许多半新不旧的“永久”自行车的坐垫和书包架上,都散发出我父亲和我自己身上的气息。

④1980年我中学毕业前夕,父亲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他说:你假如考不上大学,这车就给你上班用。但我考上了。我父母又说:车放在家里,等你大学毕业了,回家工作后再用。后来我大学毕业了,却没有回家乡工作。于是我父母脸上流露出一种失望的表情,说:那就只好把车托运到南京去了,反正还是给你用。

⑤一个初秋的下午,我从南京西站的货仓里找到了从苏州托运来的那辆自行车。车子的三角杠都用布条细致地包缠着,是为了避免装卸工的野蛮装卸弄坏了车子。我摸了一下轮胎,鼓鼓的,托运之前一定刚打了气,这么周到而细致的事情一定是我父母合作的结晶。 。因为我知道,从这一天起,生活将有所改变,我有了自行车,就像听到了奔向新生活的发令枪,我必须出发了。

⑥那辆自行车我用了五年,是一辆黑色的凤凰牌自行车,与我父亲的那辆“永久”何其相似。自行车国度的父母,总是为他们的孩子挑选一辆结实耐用的自行车,他们以为它会陪伴孩子们的大半个人生。但现实既令人感伤又使人欣喜,五年以后我的自行车被一个偷车人骑走了。我几乎是怀着一种卸却负担的轻松心情,跑到自行车商店里,挑选了一辆当时流行的十速跑车,是蓝色的,是我孩提时代无法想象的一辆漂亮的威风凛凛的自行车。

⑦这世界变化快——包括我们的自行车,我们的人生。许多年以后我仍然喜欢骑着自行车出门,我仍然喜欢打量年轻人的如同时装般新颖美丽的自行车,有时我能从车流中发现一辆老“永久”或者老“风凰”,它们就像老人的写满沧桑的脸,让我想起一些行将失传的自行车的故事。

⑧我曾经跟在这么一辆老“凤凰”后面骑了很长时间,车的主人是一个五十来岁的男人,他的身边是一个同样骑车的背书包的女孩,女孩骑的是一辆目前非常流行的橘红色山地车,很明显那是父女俩。两辆自行车在并驾齐驱的时候仿佛也在交谈——

⑨黑色的老“凤凰”说:你走慢一点,想想过去! ⑩橘红色的山地车却说:你走快一点,想想未来!

1. 作者满怀深情回忆有关“自行车”的往事,原因是什么?请联系全文,分点概括作答。

【答案】(1)童年多病,自行车维系着我的生命。(2)笫一次骑车,自行车让我感受到异样的亲情。(3)长大后,自行车开启我的新生活。(4)后来,自行车令我感伤又欣喜。

【解析】 解答“理解和分析”此类题的方法步骤是: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从“童年多病,许多早晨和黄昏我坐在父亲的自行车上来往于去医院的路上”“我觉得许多半新不旧的‘永久’自行车的坐垫和书包架上,都散发出我父亲和我自己身上的气息”“从这一天起,生活将有所改变,我有了自行车,就像听到了奔向新生活的发令枪,我必须出发了”“但现实既令人感伤又使人欣喜,五年以后我的自行车被一个偷车人骑走了”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

2. 文章第⑤段空缺处原有一段描写,下面给出的哪一个选项更适合填入?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A我骑上我的第一辆自行车离开了车站的货仓,初秋的阳光洒在南京的马路上,仍然热辣辣的,我的心也是热的。

B我骑上我的第一辆自行车离开了车站的货仓,初秋的清风拂过我的脸颊,轻轻地踩着踏板,我的心也是轻松的。

【答案】 A。这句话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我从车站提货,看到父母合作精心包裹的车,感受到父母对我的爱与期待;下启后文对生活的感受,我骑着父母的车,仿佛听到向前的“发令枪”响,奔向阳光下的新生活。所以我的内心情感应该是“热”而不是“轻松”的,与之相应的环境描写也就是相配的“阳光洒在南京的马路上”和“热辣辣”的。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以及对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结合下文的“因为我知道,从这一天起,生活将有所改变”可知,所补充的句子应该是一个过渡句。从“我必须出发了”可知,“我”被父母的爱所感染,心情是激动的,A项中的“我的心也是热的”符合此处的语境。

3. 如何理解第⑥段画线句“但现实既令人感伤又使人欣喜”?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答案】 这是一个转折句。表而看是五年后我的车被偷令人感伤,但我可以买一辆流行而威风漂亮的新车,又感到欣喜。深层是父母寄托在老式自行车上的爱让孩子感到“负担”,总会有一天卸去,所以感伤,而孩子也总会面向未来找到自己向往的新生活,所以欣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要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品味语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感伤”不仅仅是因为丢了自行车,更因为自行车上承载着父母的爱;“欣喜”是因为可以买新的自行车,走向新的生活。

4. 文末用⑧⑨⑩三个段落写一对陌生父女,这样结尾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进行赏析。 【答案】(1)深化主题,通过父女新旧自行车的对比,暗示了文章时代发展与情感传承的主题,用陌生父女的事例作为结尾,体现一种社会普通性;(2)升华情感,通过父女自行车“仿佛也在交谈”,表达了作者对自行车的深厚情感;(3)引发读者对文章蕴含的情感和主旨的思考。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结尾作用的分析。文章结尾往往有照应开头的作用,另外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有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写一对陌生父女一块骑车的事例,表现出“传承”的主题,升华了主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三)活得有趣

沙叶新

①话说川沙城南有位凡人、趣人。此人姓邱,名光明,今年六十有六。发花白,背微曲,身材偏矮,精神矍铄。性耿直,有江湖侠义之风。

②邱光明曾在饭店学徒。某次有干部来店检查卫生,因与经理熟稔,便盛赞饭店卫生能评第一。邱光明戆头戆脑,实事求是,说:“还有不少死角无空打扫,不能评为第一。”还领着干部看了这些卫生死角,气得经理勃然色变。

③邱光明极有悟性,任何事一学即会,一会便精。譬如杀鸡,虽是小技,但谁也不及他的手艺高强。某年,饮食业举行杀鸡比赛。哨笛一响,其他选手都迫不及待地操刀杀鸡,而他故意按兵不动,他说这就如同下象棋一样,叫“让先”。等别的选手已提着鸡颈放血时,他才飞速地举刀杀鸡,然后放血、烫鸡、煺毛、开膛、清理杂碎,动作纯熟,干净利落,以2分15秒的最快速度完成全部工序。此时,他见别的选手还在手忙脚乱地紧追慢赶,就A ,神气活现,骄傲地点起一根烟,还得意地将菜刀高高抛起再接住。他万万没想到他的忘乎所以违反了比賽规则,最终屈居第二。

④邱光明善于杀鸡,也精于烹饪,在饭店二十余年,看也看会了各种菜肴的烧法。回得家来,便如法炮制,烧得一手好菜。某次他到浦西一家饭店,叫了一盘炒三丝。当菜端上后,他将经理请来,问道:“炒三丝吃什么?”经理说:“吃的是肉丝、火腿丝、冬笋丝。”他说:“不对!炒三丝吃的是刀工!三种丝要三种不同切法。”于是他详细示范了三种切法以及其他菜的种种切法,经理佩服得五体投地,以为他定是锦江名厨。

⑤他虽在饭店二十多年,仍是一名杂务工。他想不通,闹情绪,离开饭店,回家种草养花,还当上了县花卉盆景协会副主席,在县里破天荒地举办过花卉盆景展,轰动一时。

⑥但邱副主席仍想当名真正的厨师。说干就干,他召集以前的老同事,终于在家门前开了一家桃园饭店。开张那天,他亲自撰写对联:“有米三升开饭店,无花一朵号桃园。”对仗工整,平仄合律,语虽平淡,但B 。

⑦饭店开张后,食客盈门,生意兴隆。他烧的菜不但色香味俱佳,而且讲究艺术造型。他用马兰头、豆腐干丝、土豆、核桃肉为原料垒成的假山盆景(冷盆菜),青山绿水,可以乱真,使人不忍下箸。他每天最爱做的一件事是翻看顾客意见薄,看到高兴处,或加上评语:“诚如先生所说,敝人的桂鱼烧得确实堪称一绝,欢迎下次再来品尝,可八折优待。”或发表感慨:“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厨师得千万知味亦足矣!” ..⑧善作剧楼主人曰:邱先生者,普通百姓也。既无宏愿,也无功勋,一生孜孜以求者,不过是想当一名自认为不错的厨师而已。但邱先生却活得有那么一点与众不同,活得有那么一点独特个性,因而就活出了情趣,活出了味道,活得C ,活得潇洒脱俗。在芸芸众生之中,有如

此活法者,不多矣!

1. 请将下列四字词语依次还原到文中A、B、C处。 风流自赏 雄心自见 顾盼自雄

【答案】A:顾盼自雄 B:雄心自见 C:风流自赏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1)顾盼自雄:左看右看,自以为了不起。形容得意忘形。结合“他见别的选手还在手忙脚乱地紧追慢赶”可知,邱光明自己完成后,在左看右看周围其他人的手忙脚乱,内心非常自傲,故A选“顾盼自雄”。(2)雄心自见:伟大的理想和抱负自己表现出来。结合“有米三升开饭店,无花一朵号桃园”可知,邱光明给自己饭店写的对联,意思是有三升米就开饭店了,没有一朵桃花,却可以称作桃园,突出自己饭店味道好,表现了邱光明的自信和雄心,故B处选“雄心自见”。(3)风流自赏:以卓越的才华和超俗的风范而自我欣赏。结合“但邱先生却活得有那么一点与众不同,活得有那么一点独特个性,因而就活出了情趣,活出了味道”可知,这里评价邱先生,赞美其用自己的一点与众不同、一点独特个性活出了自己的独特的人生,并且自信、自傲,故C处选“风流自赏”。

2. 请赏析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案】示例一:作者运用了“举”“放”“烫”“煺”“开”“清理”等一系列动词,一气呵成,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邱光明杀鸡时动作纯熟,干净利落。突出了他技艺之精湛。

示例二: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短句,两字或四字一句,简洁明快,与其杀鸡之快形成呼应,以句式之美衬托技艺之精。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1)词语角度。作者运用“举”“放”“烫”“煺”“开”“清理”等一系列动词,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邱光明杀鸡的全过程,动作如此快速而有序,突出了邱光明杀鸡动作的熟练和干脆利落。进而突出了其技艺的精湛,表达了作者的赞扬之情。(2)句式角度。结合“举刀杀鸡,然后放血、烫鸡、煺毛、开膛、清理杂碎,动作纯熟,干净利落”可知,这里运用了四字词语和二字词语,句式整齐,节奏简洁明快,形成的阅读的节奏和杀鸡的节奏相互呼应,以句式之美衬托技艺之精。

3. 请结合语境,说说你对第⑦段画线句中“知味”一词的理解。

【答案】“知味”本指知道味道,懂得滋味。在句中是指能够欣赏、懂得邱光明做菜艺术的

人。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理解。(1)本义。“知味”本义指知道味道。(2)语境义。结合“他每天最爱做的一件事是翻看顾客意见薄”“诚如先生所说,敝人的桂鱼烧得确实堪称一绝,欢迎下次再来品尝,可八折优待”可知,这里指食客懂得厨师烧出的菜的味道,理解厨师的味道,能够品味、欣赏、赞赏厨师烧出来的菜的味道。结合“他烧的菜不但色香味俱佳,而且讲究艺术造型”可知,“知味”不仅是品味味道,还能欣赏其菜品的造型。(3)故“知味”指能够欣赏、懂得邱光明做菜艺术的人。

4. 你最喜欢邱光明个性中的哪一点?请结合文中事例说明。

【答案】示例一:我喜欢他性格耿直,实事求是。如:邱光明在饭店学徒时,自曝其短,拱手让出已经到手的卫生评比第一。

示例二:我喜欢他率性而为。如:邱光明杀鸡比赛率先完成后,虽因抽烟抛刀屈居第二,但得意之态真实而可爱,让人忍俊不禁又心生亲近之情。(如:邱光明说辞职就辞职,说开饭店就开饭店。)

示例三:我喜欢他风流自赏。如:邱光明喜欢看饭店意见簿,和顾客留言互动,毫不谦虚。 示例四:我喜欢他有情趣。如:邱光明烧菜不但色香味俱佳,而且讲究艺术造型。他做的冷盘菜可以乱真,使人不忍下箸。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答题要点:结合具体的情节,分析、概括出邱光明形象中最打动你的一点,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示范:我喜欢他对理想的坚持。如,邱光明在饭店二十年还是杂务工,愤而辞职后开辟了第二职业,种草养花,取得了非常的成功,但是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最初的追求,对于做厨师保持着最初的坚持,自己召集老同事,开饭店,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受到食客认同的厨师。

(四)我所见的叶圣陶

①第一次与圣陶见面是在民国十年的秋天。

②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他却并不是喜欢孤独,他似乎老是那么有味地听着。至于与人独对的时候,自然多少要说些话;但辩论是不来的。他觉得辩论要开始了,往往微笑着说:“这个弄不大清楚了。”这样就过去了。

③他又是个极和易的人,轻易看不见他的怒色。他辛辛苦苦保存着的《晨报》副刊,上面有他自己的文字的,特地从家里捎来给我看;让我随便放在一个书架上,给散失了,当他和我同时

发现这件事时,他只略露惋惜的颜色,随即说:“由他去末哉,由他去末哉!”我是至今惭愧着,因为我知道他作文是不留稿的。他的和易出于天性,并非阅历世故,娇揉造作而成。

④我到杭州教书,那边学校当局要我约圣陶去。圣陶来信说:“我们要痛痛快快游西湖,不管这是冬天。”他来了,教我上车站去接。我知道他到了车站这一类地方,是会觉得寂寞的。他的家实在太好了,他的衣着,一向都是家里管。我常想,他好像一个小孩子;像小孩子的天真,也像小孩子的离不开家里人,必须离开家里人时,他也得找些熟朋友伴着;孤独在他简直是有些可怕的。所以他到校时,本来是独住一屋的,却愿意将那间屋做我们两人的卧室,而将我那间做书室。这样可以常常相伴;我自然也乐意,我们不时到西湖边去;有时下湖,有时只喝喝酒。在校时各据一桌,我只预备功课,他却老是写小说和童话。初到时,学校当局来看过他,第二天,我问他,“要不要去看看他们?”他皱眉道:“一定要去么?等一天吧。”后来始终没有去,他是最反对形式主义的。

⑤那时他小说的材料,是旧日的储积;童话的材料有时却是片刻的感兴。如《稻草人》中《大喉咙》一篇便是。那天早上,我们都醒在床上,听见工厂的汽笛;他便说:“今天又有一篇了,我已经想好了,来的真快呵。”那篇的艺术很巧,谁想他只是片刻的构思呢!他写文字时,往往拈笔伸纸,便手不停挥地写下去;开始及中间,停笔踌躇时绝少。他的稿子极清楚,每页至多只有三五个涂改的字,他说他从来是这样的。每篇写毕,我自然先睹为快;他往往称述结尾的适宜,他说对于结尾是有些把握的。看完,他立即封寄《小说月报》;照例用平信寄。我总劝他挂号;但他说:“我老是这样的。”他在杭州不过两个月,写得真不少,教人羡慕不已。《火灾》里从《饭》起到《风潮》这七篇,还有《稻草人》中一部分,都是那时我亲眼看他写的。

⑥十六年一月,我路过上海,许多熟朋友和我饯行,圣陶也在,那晚我们痛快地喝酒,发议论;他是照例地默着。酒喝完了,又去乱走,他也跟着。到了一处,朋友们和他开了个小玩笑;他脸上略露窘意,但仍微笑地默着。圣陶不是个浪漫的人,但他能了解别人,能谅解别人。那晚快夜半了,走过爱多亚路,他向我诵周美成的词,“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我没有说什么;那时的心情,大约也不能说什么的。我们到一品香又消磨了半夜,这一回特别对不起圣陶;他是不能少睡觉的人。他家虽住在上海,而起居还依着乡居的日子;早七点起,晚九点睡。有一回我九点十分去,他家已熄了灯,关好了门。这种自然的,有秩序的生活是对的。那晚上伯祥说:“圣兄明天要不舒服了。”想起来真是不知要怎样感谢才好。

⑦第二天我便上船走了,一眨眼三年半,没有上南方去。信也很少,却全是我的懒。我只能从圣陶的小说里看由他心境的迁变;这个我要留在一文中说。

1.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

【答案】大家聚谈时他总是在听;不参与辩论;大家喝酒发议论时,他照例沉默;朋友和他开玩笑,他仍微笑沉默。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概括。概括时可按照“答案在文中,答题有依据”的原则,结合题干要求,从文中寻找关键语句作答。找出关键语句:“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辩论是不来的”“那晚我们痛快地喝酒,发议论;他是照例地默着”“到了一处,朋友们和他开了个小玩笑;他脸上略露窘意,但仍微笑地默着”,提取概括即可。

2.说说你对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他皱眉道:“一定要去么?等一天吧。”

【答案】句中“皱眉”表现叶圣陶心中不情愿;他心里已经有了决定,但又不愿直接拒绝朋友的建议,因而用了较为委婉(设问)的语气;表现出他反对形式主义(清高、天真、纯真、孤傲、任性)的性格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理解。句子的理解,要放在具体的语言情景去分析,学校当局来看他,作者想也回访一下,“皱眉”可见叶圣陶不愿意,“一定要去么?等一天吧”设问句,比较委婉,但也是拒绝,也可见其反对形式主义的特点。结合分值,分点作答。

3.文章第⑤⑥段详写了什么内容?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两部分内容?

【答案】第⑤段详写叶圣陶的创作过程,表达作者对他出众写作才华的赞赏和羡慕;第⑥段详写叶圣陶与朋友为“我”饯行时的情形,表达作者对他珍视友情的感激怀念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首先分析详写了什么内容,然后分析作用。第⑤段详写叶圣陶《稻草人》的创作过程,表达作者对他出众写作才华的赞赏;第⑥段详写叶圣陶违背自己坚持的休息时间,和朋友一起为“我”饯行,表达作者对他珍视友情的感激怀念之情。

4.为什么本文的标题是“我所见的叶圣陶”,而不是“我所知道的叶圣陶”?

【答案】因为本文始终都在写作者亲眼所见、亲自接触的叶圣陶,“见”比“知道”更直接,

因而作者笔下的叶圣陶更真实客观(作者的情感更为真切可信)。

【解析】本题考查叙述视角。“我所见”是写自己亲眼所见的叶圣陶,“知道”可能是从别处听说的,“所见”更真实亲切。

(五)追赶春天的烈马可以不懂顿挫

李丹崖

①她是个爱美的孩子。

②春天来的时候,她总会从田野里采来好多鲜花,装点在自己的房间里,土坯做的墙壁在她的妆扮下,显得比一切皇宫都要华丽;夏天来了,她会在花丛中捕捉许多花蝴蝶,夹在笔记本里做成标本,闲暇时翻开来笑嘻嘻地看;秋天,她还会到自家后面的园子里捡拾枫树上凋零的落叶,那些枫叶火红一片,像一个个写满梦想的青春请柬;冬天如约而至,她会和弟弟一起,在自家篱笆围成的院子里堆一个雪人,还会用菜窖里的胡萝卜赋予雪人一个刘德华一样的鹰钩鼻子。

③这些,都是上小学时候的她。上了中学以后,家里人开始发现她变了,以前那个天真无瑕的“小燕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林妹妹”性格一样的女孩。可能是青春期的缘故吧,爸妈们只有这样设想。

④从农村突然到了县城上学。和同学们逛过几次街以后,她再也没有去过任何一条街道,除非不得已路过,她也会尽量强迫自己,目视前方,从不左顾右盼。其实,她并不是害羞,而是怕街道两旁橱窗里的时尚服装伤了自己的自尊。

⑤周末回到家的时候,她向父母索要生活费时,逐渐加重了“砝码”。由一开始的30,变成了现在的70,甚至还嫌不够。父母问她,怎么了,孩子?食堂里的伙食涨价了吗?

⑥每当听到父母的“盘问”,她总会莫名地对着父母发火。

⑦她开始打扮自己,把自己侍弄得像一盆太阳花般招展。几个室友谈及她,总说她变了,别的室友围了一条苏格兰格子的围巾,她也会买一条;别的室友新添了一双长筒的靴子,她也会给自己添一双;别的同学定做了一条连衣裙,为了买到相同的款式,她会跑遍好几条街。

⑧她最怕别人喊她“土包子”,而她却不知道,她从一个“土包子”蜕变成一个“水晶包”,她的父母在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父亲在镇上的建筑工地上做瓦工,磕磕碰碰的,身上常年不断伤痕,她的母亲在饮片厂给人洗药材,遇见一些过敏的药材,往往两只眼睛都能肿得眯成一条线……可以说,她是用父母的心血编织了自己的虚荣。

⑨更可怕的是,她的成绩也一落千丈,由当初进班时的第一名,滑落到中等偏下。英语测试已经两次考试不及格了。

⑩一个午后,班主任王老师把她喊到了自己家里。聊起她的成绩时,她低下了头。

⑪王老师给她讲了这样一则寓言:

⑫从前,有一只匹小马,从小立下志愿,要做一匹驰骋天下的千里马。做千里马的第一条就是要比速度,然而,这匹小马始终落在别人的后面。几次失败以后的小马泪流满面跑到妈妈那里,把自己的苦衷说给了妈妈听。

⑬妈妈让小马按照比赛时候的样子跑一遍给自己看,小马准备了一个漂亮的起跑姿势,然后有规律地“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

⑭妈妈笑得前仰后合,妈妈说:“孩子,一匹太在乎自己奔跑姿势的马是跑不快的。若想成为千里马,你必须抛弃那些俏皮的姿势,奋力奔跑,这样才行!”

⑮后来,小马按照妈妈的吩咐,终于成为一匹迅如疾风的千里马。

⑯王老师的寓言讲完了,然后,从兜里掏出一大叠零钱给她说,这是你的父亲给你送来的生活费,你不在寝室,我替你代收了,我闻了一下,上面充满了扑鼻的砖瓦的味道和药材的香味……

⑰她趴在父亲送来的一大叠零钱上,第一次哭得泪雨滂沱。

⑱后来,女孩谨记着王老师的寓言,一改往常的陋习,考上了重点高中——名牌大学,10年后,她成了某大学文学院的博士生导师。

⑲她给自己的学生们讲的第一堂语言修辞课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与大家共勉:

⑳一匹正在忙着追赶春天的烈马,哪顾得上其蹄声是否抑扬顿挫呢?不管是华尔兹、伦巴,还是探戈,所有的节拍对于它来说都将是沉重的枷锁。因此,最先到达春天的烈马,在前进的路上,他们都是“乐盲”!

1.本文按照时间的顺序,记录了一个女孩成长的历程,请在下面的括号内用原文中的词语或短语概括本文的主要情节。

小学,她是一个(_______)的孩子→中学,变成了一个(_______)的女孩→听了王老师的寓言故事,她(_______)→上了大学,成了导师,勉励学生。

【答案】天真无暇 虚荣 泪雨滂沱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把握与概括能力。解答时,需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关键的段落分析概括。通读全文可知,从文章第3段“这些,都是上小学时候的她。上了中学以后,家里人开始发现她变了,以前那个天真无瑕的‘小燕子’不见了”可知,前两段写小时候,她是一个天真无暇的孩子;第4—9段写上中学后,她变成了一个虚荣的女孩;第10—17段写她听了王老师的寓言故事,泪雨滂沱;第18—20段写她上了大学,成了导师,勉励学生。

2.女孩上了中学以后,有哪些明显的变化?

【答案】性格由开朗活泼变得敏感,产生自卑心理;她开始打扮自己,爱慕虚荣;她的成绩一落千丈;对父母的态度有变化,经常发脾气。(任选三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和概括。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结合第3段内容“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林妹妹’性格一样的女孩”第4段“其实,她并不是害羞,而是怕街道两旁橱窗里的时尚服装伤了自己的自尊”可知,她的性格由开朗活泼变得敏感,产生自卑心理;第6段“每当听到父母的‘盘问’,她总会莫名地对着父母发火”写她对父母的态度有变化,经常发脾气;第7段“她开始打扮自己,把自己侍弄得像一盆太阳花般招展”第8段“她最怕别人喊她‘土包子’”“可以说,她是用父母的心血编织了自己的虚荣”写她开始打扮自己,爱慕虚荣;第9段“更可怕的是,她的成绩也一落千丈,由当初进班时的第一名,滑落到中等偏下”可以看出她的成绩一落千丈。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3.“我闻了一下,上面充满了扑鼻的砖瓦的味道和药材的香味……”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案】这些生活费都是父母辛苦劳动换来的,你不要辜负父母对你的期望。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解答时要认真阅读短文分析其主要内容,再结合文章的上下文来思考。结合上文第8段中语句“父亲在镇上的建筑工地上做瓦工,磕磕碰碰的,身上常年不断伤痕,她的母亲在饮片厂给人洗药材,遇见一些过敏的药材,往往两只眼睛都能肿得眯成一条线……可以说,她是用父母的心血编织了自己的虚荣”可知,女孩的父母在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才给女孩带来了这些虚荣,所以老师的言外之意是:这些生活费都是父母用辛苦劳动换来的,希望她不要辜负父母对她的期望。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4.分析下列语句,体会人物心理。

她趴在父亲送来的一大叠零钱上,第一次哭得泪雨滂沱。

【答案】为父母把自己辛苦赚来的血汗钱给她送来的感动(心疼、理解);想到之前总会莫名对父母发火和她用父母的心血编织了自己的虚荣心而愧疚;听了老师的话要一改陋习,努力学习的决心。(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人物的心理。结合前文内容可知,上中学后,她性格由开朗活泼变得

敏感,产生自卑心理,开始打扮自己,爱慕虚荣,并且对父母的态度有变化,经常发脾气,成绩一落千丈;在听了王老师给她讲的寓言故事后以及老师的话“我闻了一下,上面充满了扑鼻的砖瓦的味道和药材的香味”以后,她趴在父亲送来的一大叠零钱上,第一次哭得泪雨滂沱。可知她此时为父母把自己辛苦赚来的血汗钱给她送来而感动、心疼;想到自己之前总会莫名对父母发火和她用父母的心血编织了自己的虚荣心而愧疚;再结合下文内容“女孩谨记着王老师的寓言,一改往常的陋习,考上了重点高中——名牌大学,10年后,她成了某大学文学院的博士生导师”也可分析出她此时听了老师的话以后,决心要一改陋习,努力学习。据此分析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5.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最先到达春天的烈马,在前进的路上,他们都是‘乐盲’”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摆脱一切外在的束缚和羁绊,就要抛弃虚荣心,不顾一切地努力,奋勇向前。(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句子的理解。“乐盲”的意思是指对音乐一无所知的人。“一匹正在忙着追赶春天的烈马,哪顾得上其蹄声是否抑扬顿挫呢?不管是华尔兹、伦巴,还是探戈,所有的节拍对于它来说都将是沉重的枷锁”中,“蹄声的抑扬顿挫”“沉重的枷锁”指的是外在的虚荣的东西和羁绊;结合王老师讲的寓言故事,“一匹太在乎自己奔跑姿势的马是跑不快的。若想成为千里马,你必须抛弃那些俏皮的姿势,奋力奔跑,这样才行”“后来,小马按照妈妈的吩咐,终于成为一匹迅如疾风的千里马”可知,小马抛弃了漂亮的起跑姿势和有规律“的的”声,努力奔跑,成了一匹迅如疾风的千里马;再结合文章内容,她在老师这则寓言的教育下幡然醒悟,抛弃了虚荣心,勤奋努力,最终考上了重点高中、名牌大学,成了某大学文学院的博士生导师。据此分析可知,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像马儿一样,抛弃一切外在的虚无的东西,不顾一切地努力,奋勇向前。据此分析作答,意思对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