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鲁迅、⽼舍、茅盾、巴⾦...这些⽂学⼤师的经典著作可谓⼈⽣必读!
2021-04-07 09:12
中国⽂坛,群雄辈出,百花齐放。在中国⽂学史上,学者们将民国时期的鲁迅、郭沫若、茅盾、巴⾦、⽼舍、曹禺尊为⼤师级的现代作家,称为中国现代⽂学六⼤家,通常简称为“鲁、郭、茅、巴、⽼、曹”。下⾯⼩K就给⼤家详细介绍⼀下这六位⼤家与他们的代表作品。
鲁迅《呐喊》
鲁迅擅长短篇、散⽂。中国第⼀篇⽩话⼩说就是他的《狂⼈⽇记》,散⽂诗集《野草》,充满了意象、⽭盾、⾃省,得见其思想之深邃,灵魂之痛苦,为不可超越之颠峰。
《呐喊》是鲁迅的第⼀本⼩说集。1918年,新⽂化运动正值⾼峰。鲁迅因为和⽼朋友“⾦⼼异”(钱⽞同)的⼀场关于“铁屋⼦”的谈话,创作了第⼀篇⽩话⼩说《狂⼈⽇记》。⾄1922年,五四⼤潮渐落,鲁迅应陈独秀之邀,将之前的⼩说结集出版,⽬的在于为新⽂化运动“呐喊”,并且慰藉那些在⽃争中“奔驰的猛⼠”,使他们⽆畏地前进。
郭沫若《⼥神》
郭沫若擅长诗歌、戏剧。代表作《星空》《⼥神》充满了⽕⼀样的激情,感染⼒极强,是现代⽂学诗歌之冠。后期有⼀部历史剧《屈原》,感情极其充沛。可惜年轻的激情消散以后,便⾛了政治路线。
《⼥神》是郭沫若早期的代表作之⼀,连同序诗共收录57篇,多为郭沫若留学⽇本时所作。代表作品有《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出》《雪朝》等。
《⼥神》诗句不依传统诗歌韵律,⼜不失美感,情感磅礴,⽂字奔放。题材开放,包罗天地诸神宇宙,是新诗凤凰涅槃般的作品。被称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巴⾦说,“五⼗⼏年前我读他的《凤凰涅槃》,读他的《天狗》,他那颗⽕热的⼼多么吸引着当时的我,好像他给了我两只翅膀,让我的⼼飞上天空。”可见《⼥神》对当时年轻⼈的影响。
茅盾《⼦夜》
茅盾,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珠、⽅璧、⽌敬、蒲牢、微明、沈仲⽅、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评论家、⽂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他是新⽂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命⽂艺的奠基⼈之⼀。
茅盾的代表作,长篇⼩说《⼦夜》,原名《⼣阳》,中国现代长篇⼩说,约30万字。半个多世纪以来,《⼦夜》不仅在中国拥有⼴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等⼗⼏种⽂字,产⽣了⼴泛的国际影响。
⼩说以1930年5⾄6⽉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刻画了包括商⼈、军⼈、知识青
年、交际花、遗⽼、⼯⼈等各阶层⼈物,展⽰了20世纪30年代旧中国社会⽣活的⼴阔画卷。在军阀混战、⼯⼈罢⼯的恶劣形势下,吴荪甫虽然竭⼒振兴民族⼯业,加紧压迫⼯⼈,⼤搞公债投机,但在对⼿赵伯韬强⼤的经济牵制下,最终⼀败涂地,彻底破产。
巴⾦《爱情三部曲》
巴⾦,原名李尧棠,字芾⽢,笔名佩竿、余⼀等,20世纪中国杰出的⽂学⼤师,是“五四”新⽂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被读者们称为“时代的良⼼”。在七⼗多年的创作⽣涯中,巴⾦共有⼀千万字的著作和数百万字的译著。其著作先后被译成⼆⼗多种⽂字,在海内外⼴为流传。2003年,国务院授予他“⼈民作家”的荣誉称号。
《爱情三部曲》收录了具有连贯性的《雾》《⾬》《电》三部中篇⼩说。三部⼩说原各有单⾏本,1936年合刊时,加上了总题《爱情三部曲》。
作品以作者年轻时⼀些朋友的⾰命活动为蓝本,以周如⽔、吴仁民、李佩珠等知识青年的爱情纠葛为引线,写出了当时⼩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反抗、追求和苦闷。肯定了为正义、光明、理想⽽献⾝的精神,是⼀曲理想主义的颂歌。《爱情的三部曲》为作家本⼈所分外看重和喜爱。
⽼舍《茶馆》
⽼舍,中国现代⼩说家、作家、语⾔⼤师、⼈民艺术家、北京⼈艺编剧,新中国第⼀位获得“⼈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舍的作品⼤多取材于市民⽣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盾和阶级搏⽃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盾⼼理,和进退维⾕、不知所措的可笑⾏径。
《茶馆》是⽼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是新中国成⽴后杰出的话剧作品之⼀。剧作展⽰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前⼣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个叫裕泰的茶馆揭⽰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
曹禺《雷⾬》
曹禺,原名万家宝,字⼩⽯,⼩名添甲,汉族,祖籍湖北潜江,出⽣于天津⼀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中国杰出的现代话剧剧作家。作为中国现代戏剧的泰⽃,曹禺所创造的每⼀个⾓⾊,都给⼈留下了难忘的印象。1934年,曹禺的话剧处⼥作《雷⾬》问世,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的意义,它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曹禺先⽣也因此被誉为“东⽅的莎⼠⽐亚”。
《雷⾬》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个带有浓厚封建⾊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
剧中以两个家庭、⼋个⼈物、三⼗年的恩怨为主线,不论是家庭秘密还是⾝世秘密,所有的⽭盾都在雷⾬之夜爆发,在叙述家庭⽭盾纠葛、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顽固的同时,反映了更为深层的社会及时代问题。该剧情节扣⼈⼼弦、语⾔精炼含蓄,⼈物各具特⾊,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程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