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筑工程发展迅速,人居的面积和功能更趋于适用和完备。工程安全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部分。如何解决建筑施工中的裂缝问题,是设计和施工不能忽视的重要课题。施工裂缝如果通过精心设计和合理选择的施工方案,很多裂缝的产生是可以避免和减小的。可以将其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 裂缝 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374-01 引言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也逐渐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尽管国家监管力度不断的加强,但工程质量问题仍有存在,特别是建筑物裂缝问题,一直是市民投诉数量最高的。因此,必须认真分析建筑物裂缝产生的各种原因,有针对的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本文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以及相关的理论,对减少这类裂缝的技术措施做进一步的探讨。 一、建筑裂缝情况 1.1 温度裂缝
结构在温度变化时,伸长或缩短的变形值与构件或砌体的长度、温差和材料种类有关,同时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在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墙体就会产生温
度裂缝。如墙顶的“八”字斜裂缝,一般位于纵墙顶层两端的1~2个开间内,裂缝一般由两端向中间逐渐升高,呈对称形。内外纵墙都可能产生这种裂缝,有时横墙上也会出现。导致平屋顶温度裂缝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屋面直接受太阳照射的辐射热远较墙体高,而混凝土顶板的线胀系数又比砖砌体大得多,屋面板的变形伸长较其下砌体大,温度变形使墙的端部产生主拉应力,当主拉应力超过砌体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在墙体上部产生“八”字裂缝。温度裂缝是造成墙体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这些裂缝一般经过一个冬夏以后才逐渐稳定,不再继续发展,裂缝的宽度会随着温度变化而略有变化。 1.2 干缩裂缝
由于材料的干缩变形而引起的裂缝,分布广、数量多、裂缝的程度也比较严重。烧结粘土砖,包括其它材料的烧结制品,其干缩变形很小,且变形完成比较快。对于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随着含水量的降低,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如混凝土砌块的干缩率为013~0145mmpm,它相当于25℃~40℃的温度变形,可见干缩变形的影响很大。干缩后的材料受湿后仍会发生膨胀,脱水后材料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但其干缩率有所减小,约为第一次的80%。如在建筑底部一至二层窗台边出现的斜裂缝或竖向裂缝;在大片墙面上出现的底部重、上部较轻的竖向裂缝;另外不同材料和构件的差异变形也会导致墙体开裂,如楼板标高互相错开时,在错层处的墙面上常产生竖直裂缝;楼板设置了伸缩缝而相应的墙体未设伸缩缝的房屋,在楼板标高附近的板缝处,墙面上常产生局部竖
向裂缝。上述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就是由于砌体与混凝土两种不同的材料温度影响与收缩变形所致。 1.3 其它裂缝
建筑砖砌体裂缝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这些裂缝包括:混凝土构件变形导致的裂缝,如当挑梁上填充墙、梁相继同步施工致使挠度过大,其上砌体产生内低外高斜裂缝及与外纵墙之间的竖缝等;砌体本身承载力不足,如砖柱承载不足时在下部1p3高度处出现的竖缝;砌体构造要求不良,如施工洞留置和拉结筋放置不当造成的洞边缝;施工质量差造成的缝,如砌体通缝,灰缝砂浆不饱满,含水率掌握不当,脚手眼设置不当等所造成的裂缝。 2工程施工中控制裂缝措施
2.1.合理设计与控制混凝土配比,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减少水泥用量与绝对用水量。由于混凝土的收缩是水泥石结硬过程中失水造成的,绝对用水量少,混凝土结硬多余水就少,收缩就小。所以施工各个环节都要控制用水量,严禁在新鲜混凝土中加水,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高效减水剂与低坍落度混凝土。 2.2.合理组织施工。施工是防止混凝土结构早期裂缝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施工安排可以减少结构各部位间的约束应力。例如:底板先施工,墙板后施工,往往因为底板对墙板的约束而造成墙板上的垂直裂缝。如果工期控制在墙板浇灌与底板浇灌时间差在七天以内,这种裂缝就可大部分避免。另外,体形很大的楼面,如果按30m左右分块交叉施工,若使相邻二块施工期错开14—21天,就相当
于后浇带的作用,能减少收缩裂缝。以上二种施工安排避免裂缝的方法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2.3.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从试验资料表明,普通混凝土在水中养护不仅无收缩,相反有微量膨胀,所以应尽可能延长水中养护或认真的控制浇水养护时间,这样可以减少收缩量,避免早期干缩裂缝,也可降低后期的收缩裂缝,养护时间最少14天。
2.4.科学确定拆模时间与控制施工荷载。模板的作用是造型及支持混凝土重量,所以拆模要保证结构能承受自重及一定的外部荷载,这个拆模时间要经过施工组织设计的科学计算,否则会造成结构性荷载裂缝。另外,对结构在施工阶段的荷载要按龄期及结构设计本身确定加荷时间与数量,住宅施工中堆载过早过重常会造成可见与不可见损伤,常常会造成混凝土过载裂缝。 3 设计方面预防措施
(1)加强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即可以增加隔热层和保温层的厚度,减少顶面的胀缩程度。
(2)多层混合结构的宜适当增加构造柱的数量,构造柱可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约束砖砌体,使之有较高的变形能力。构造柱贯通房屋全高并与每层的圈梁相连。
(3)顶部几层宜沿砌体高度配置2 6@ 500 钢筋。
(4)将屋面底的圈梁往下移至门窗洞上兼做过梁,可以减少斜裂缝,在框架结构中尽量让连系梁底标高作窗口的上平。 (5)在顶部层次两端的窗口增设钢筋混凝土架框并使之与过梁
和圈梁整体现浇。
(6)顶层砌体砂浆设计时不得低于m5,以增加粘接力和整体性,提高变形能力。 4 常见裂缝的处理要点 4 . 1 表面修补法
对于承载力无影响的表面裂缝及大面积细裂缝的防渗漏水要求。可以采用涂环氧胶泥法,对稳定干燥的表面及深进裂缝的处理。首先对裂缝进行预处理,使其清洁、干燥无油污,裂缝表面用甲苯或丙酮清洗,以保证胶泥与与基层良好粘结。胶泥配合比(重量比)为环氧胶(e44)∶二甲苯(稀释剂)∶乙二胺(固化剂)=100∶4∶8。称取定量树脂,按配合比加入二甲苯,均匀搅拌至常温后加入乙二胺充分搅匀。用硬毛刷蘸取胶泥均匀涂抹在裂缝表面,宽度80mm~100mm。配好的胶泥,自加入固化剂时起,应在30min内用完。
4.2 压力灌浆法
适合防渗、防水要求的裂缝修补。有水泥灌浆法和化学灌浆法两种方法。与水泥灌浆法相比,化学灌浆法具有粘度低、可灌性好、收缩不变形和有一定的弹性等优点,适于堵漏防渗,恢复结构的整体性较好。灌浆材料应根据裂缝性质、宽度和干燥情况选用。环氧树脂浆液因化学材料单一、来源广、施工操作方便、粘结强度高而应用广泛。 4 . 3 喷浆加固法
喷浆加固法应用于对混凝土因钢筋锈蚀、化学反应、腐蚀等原因造成的大面积裂缝补强加固。先将裂缝损坏的混凝土全部铲除,清除钢筋铁锈,严重的采用喷砂法除锈,然后以压缩空气或高压水将表面冲洗干净并保持润湿。在外表面加一层钢筋网或钢筋网与原有钢筋点焊固定,接着在混凝土表面涂抹一层乳液水泥浆以加强粘结。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控制裂缝的产生,在设计与施工阶段的裂缝是一项长远的课题。必须在材料质量控制、设计阶段、施工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才能使结构尽量不出现裂缝或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的。工程裂缝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影响因素多、控制难度大,有待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胡帮杰,施工中如何搞好土建与安装的配合[j]安装,2010 年6 月
[2] 曹麻茹,关于建筑物的温度裂缝问题的探讨[j]基建优化,2011年03 期
[3] 关翔宇,建筑结构裂缝及疑难问题的处理,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年10 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