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山西省百校联考2016届中考化学一模试卷.doc

2022-05-27 来源:榕意旅游网


2016年山西省百校联考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河水结冰

B.牛奶变酸

C.干冰升华

D.矿石粉碎

2.下列仪器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 ) A.烧杯

B.集气瓶

C.蒸发皿

D.量筒

3.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氯化钠

B.金刚石

C.C60

D.氯化氢

4.中学生在成长阶段应每天摄入足量的蛋白质.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 ) A.豆腐、鱼肉

B.水果、蔬菜

C.面食、米饭

D.果汁、汽水

5.下列有关水和空气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由氮气和氢气组成 B.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会导致大气中的氧气耗尽 C.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D.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可以用水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6.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化工厂二氧化硫泄漏时,人们应迅速撤离现场,尽量往低处去 B.装有浓硫酸的汽车翻洒出后,应铺洒大量固体熟石灰 C.不慎洒出的酒精在实验台上着火时,应立即用大量水浇灭 D.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7.下列生活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棉花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用灼烧法可以鉴别羊毛和晴纶

C.用环保布袋代替塑料袋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D.石油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8.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A B C 实验目的 验证水的组成 鉴别生石灰和熟石灰 检测某土壤样品的酸碱性 实验方法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检验电解水产生的气体 加水后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用pH试纸测定土壤与水混合后的上层清夜的pH D 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顺将Fe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和AgNO3溶液中 序 A.A B.B C.C D.D

9.实验室做了有关CO2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的药品是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B.乙中燃着的木条熄灭,证明CO2已集满

C.丙中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说明CO2气体显酸性

D.丁中的现象说明CO2的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0.如图所示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加水稀释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

B.

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C.

向一定量水中加入硫酸铜固体

D.

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H2SO4

二、填空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7分

11.小明在化学实验室看到一瓶硝酸钾固体,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 (1)用化学用语填空:

硝酸钾中含有的离子是K+和 ,在农业生产上可以为农作物提供的营养元素是 ,标出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

(2)硝酸钾中钾、氮、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12.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还有微量表面活性剂、香精等,能快捷有效地消灭卫生间臭味、异味,清洁空气.

(1)洁厕灵的使用原理是它溶于水后,将尿垢除去.尿垢的成分较为复杂,其中含有MgCO3、CaCO3,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洁厕灵能除去尿垢的原因 .

(2)洁厕精和84消毒液不能混用,否则会产生有毒的氯气.高浓度氯气可致人死亡.因为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NaCl+Cl2↑+X.X的化学式为 .

(3)生活中呈碱性的物质有炉具清洁剂、肥皂以及碱面等,其中碱面的主要成分是纯碱,化学式为 .洁厕灵要避免与上述物质接触的原因是 ,除此之外,洁厕灵还应避免接触 .

A、铜制品 B、不锈钢 C、铝合金 D、大理石

通过上述学习,你认为日常生活中使用化学物质时应注意 . 13.如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 温度(℃) 0 KNO3 NaCl 10 20 31.6 36.0 30 45.8 36.3 40 63.9 36.6 50 85.5 37.0 60 110 37.3 13.3 20.9 35.7 35.8 (1)50℃时,NaCl的溶解度是 .将20gNaCl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

(2)相同温度下,若要配制KNO3和NaCl等浓度的饱和溶液,其温度范围是 ,将50℃时等质量的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分别将至2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

三、简答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14.200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用到了汞.小明发现,初中化学学习中还有一些关于汞的应用,他进行了思考. (1)水银温度计工作原理的微观解释是 .

(2)写出图一的化学方程式 ,从微观角度分析图一得到的一条信息是 .由图二可知该反应溶液中大量增加的离子是 . (3)通过对比以上两图,写出你对微观世界的一条认识 .

15.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其中B为红色固体,图中“→”表示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

(1)若B为化合物,C的化学式是 ,B→A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B为单质,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发生的理由是 .

五、实验探究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4分 1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1)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可选用的装置是 ,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 ;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填“a”或“b”)进.(2)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粉末状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极易溶于水的氨气,选择的装置是 .组装仪器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 ,随后加入固体药品,具体操作是 .

17.铜火锅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产品.但铜制品放置较长时间表面会形成一种绿色有毒的物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其成分,从一个久置的废弃铜火锅上去下一些绿色固体进行实验.

【提出问题】绿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1)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是绿色固体,受热分解生成三种物质. (2)过氧化铜为砖红色. 【进行实验】

(1)取少量绿色固体于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如图.加热后,观察到试管口有小液滴出现,说明反应后有水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后生成 ;同时观察到试管中绿色固体变为黑色.

(2)为了探究黑色固体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实验,操作是 ,现象是 ,化学方程式为 .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结合资料分析可知绿色固体是碱式碳酸铜. 【表达交流】

结合铁生锈的条件,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铜制品锈蚀的原因可能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以及 接触反应的结果.大家认为防止金属锈蚀可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一条即可)

六、计算题:7分

1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包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碳酸钠固体,取出14.7g固体,溶解于水配制成40g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某浓度的盐酸,当加入盐酸27.6g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待生成的气体全部逸散后,称得溶液质量是63.2g. 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16年山西省百校联考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河水结冰

B.牛奶变酸

C.干冰升华

D.矿石粉碎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河水结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牛奶变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矿石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2.下列仪器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 ) A.烧杯

B.集气瓶

C.蒸发皿

D.量筒

【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

【分析】实验室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蒸发皿、试管、坩埚;垫石棉网可加热的有: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漏斗、量筒、集气瓶等,据此进行判断.

【解答】解: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和坩埚等;需要垫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漏斗、量筒、集气瓶等. 故选C.

3.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氯化钠

B.金刚石

C.C60

D.氯化氢

【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C、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氯化氢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4.中学生在成长阶段应每天摄入足量的蛋白质.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 ) A.豆腐、鱼肉

B.水果、蔬菜

C.面食、米饭

D.果汁、汽水

【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分析】根据已有的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豆腐和鱼肉中都含有蛋白质,正确; B、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维生素,错误; C、面食和米饭中富含糖类,错误; D、果汁和汽水中富含水,错误; 故选A.

5.下列有关水和空气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由氮气和氢气组成 B.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会导致大气中的氧气耗尽 C.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D.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可以用水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常见的溶剂;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由氮气和氢气组成错误,因为空气中没有氢气;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会导致大气中的氧气耗尽错误,会消耗氧气,但不会耗尽;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

素正确,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可以用水除去衣服上的油污错误,油污不溶于水.

【解答】解: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由氮气和氢气组成错误,因为空气中没有氢气;故选项错误;

B、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会导致大气中的氧气耗尽错误,会消耗氧气,但不会耗尽,故选项错误;

C、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正确,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故选项正确; D、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可以用水除去衣服上的油污错误,油污不溶于水,故选项错误; 故选C

6.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化工厂二氧化硫泄漏时,人们应迅速撤离现场,尽量往低处去 B.装有浓硫酸的汽车翻洒出后,应铺洒大量固体熟石灰 C.不慎洒出的酒精在实验台上着火时,应立即用大量水浇灭 D.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考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分析】A、根据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中和反应应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酒精在实验台上着火时的处理方法,可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化工厂二氧化硫泄漏时,容易聚集在低处,人们应迅速撤离现场,尽量往高处去,故选项说法错误.

B、装有浓硫酸的汽车翻洒出后,应铺洒大量固体熟石灰,利用的是硫酸与氢氧化钙发生中和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不慎洒出的酒精在实验台上着火时,不能用大量水浇灭,因为酒精易溶于水,反而会使着火面积更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浓硫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不能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因为其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7.下列生活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棉花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用灼烧法可以鉴别羊毛和晴纶

C.用环保布袋代替塑料袋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D.石油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白色污染与防治;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类别以及物质的成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棉花属于天然材料,错误;

B、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晴纶灼烧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用灼烧的方法鉴别,正确;

C、用环保布袋代替塑料袋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正确; D、石油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正确; 故选A.

8.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A B C 实验目的 验证水的组成 鉴别生石灰和熟石灰 检测某土壤样品的酸碱性 实验方法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检验电解水产生的气体 加水后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用pH试纸测定土壤与水混合后的上层清夜的pH D 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顺将Fe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和AgNO3溶液中 序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电解水实验;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测定;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氧气能使燃烧的木条燃烧更剧烈; 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热; 利用pH试纸可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铁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

【解答】解:A、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检验电解水产生的气体时,能够燃烧并且发出淡蓝色火焰的是氢气,能使木条燃烧更剧烈的是氧气,因此可以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检验电解水产生的气体,进而验证水的组成;

B、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热,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溶于水无明显现象,因此可以用加水后用手触摸试管外壁的方法检验生石灰和熟石灰;

C、用pH试纸测定土壤与水混合后的上层清夜的pH,可以检测某土壤样品的酸碱性; D、将Fe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和AgNO3溶液中,铁片表面分别附着了一层红色固体和银白色固体,说明铁比铜和银活泼,但是不能验证铜和银的活泼性. 故选:D.

9.实验室做了有关CO2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的药品是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B.乙中燃着的木条熄灭,证明CO2已集满

C.丙中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说明CO2气体显酸性

D.丁中的现象说明CO2的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分析】A、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原理来分析选择的药品; B、根据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分析; C、根据石蕊遇到酸性物质不错红色分析; D、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解答】解:A、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利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来制取,若选用硫酸,因硫酸钙微溶,包裹在碳酸钙的表面将阻止反应的进行,故A错误;

B、验满二氧化碳应该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是伸到瓶内,故B错误; C、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说明CO2气体和水反应产生的碳酸,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而不是二氧化碳显酸性,故C错误;

D、低处的蜡烛先熄灭,既能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能说明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D正确; 故选项为:D.

10.如图所示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加水稀释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

B.

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C.

向一定量水中加入硫酸铜固体

D.

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H2SO4

【考点】酸碱溶液的稀释;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溶质的质量分数;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溶液的pH分析; B、根据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生成物分析;

C、根据向一定量水中加入硫酸铜固体,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分析; D、根据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H2SO4溶液pH的变化分析. 【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液pH不会等于0、小于7.故A错误;

B、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有氯化钾生成,固体的质量不会为0,故B错误; C、向一定量水中加入硫酸铜固体,质量分数会变大,故C正确;

D、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H2SO4,溶液pH会等于7或小于7,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7分

11.小明在化学实验室看到一瓶硝酸钾固体,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 (1)用化学用语填空:

硝酸钾中含有的离子是K+和 NO3﹣ ,在农业生产上可以为农作物提供的营养元素是 N ,标出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H

O3 .

(2)硝酸钾中钾、氮、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39:14:48 ,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3.9% (精确到0.1%).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1)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2)根据元素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比计算分析;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进行分析

【解答】解:(1)硝酸钾中含有的离子是K和硝酸根离子,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硝酸根离子是由多个原子组成的离子,整体带1个单元位的负电荷,

表示为NO3;

+

在农业生产上可以为农作物提供的营养元素是氮元素,其符号为:N;

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标出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H

O3;

(2)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和的比,KNO3中钾、氮、氧元素的质量比 3=39:14:48; 为=39:14:16×

(3)K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故答案为:(1)NO3﹣;N;H

12.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还有微量表面活性剂、香精等,能快捷有效地消灭卫生间臭味、异味,清洁空气.

(1)洁厕灵的使用原理是它溶于水后,将尿垢除去.尿垢的成分较为复杂,其中含有MgCO3、CaCO3,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洁厕灵能除去尿垢的原因 MgCO3+2HCl═MgCl2+H2O+CO2↑(或CaCO3+2HCl═CaCl2+H2O+CO2↑) .

(2)洁厕精和84消毒液不能混用,否则会产生有毒的氯气.高浓度氯气可致人死亡.因为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NaCl+Cl2↑+X.X的化学式为 H2O .

(3)生活中呈碱性的物质有炉具清洁剂、肥皂以及碱面等,其中碱面的主要成分是纯碱,化学式为 Na2CO3 .洁厕灵要避免与上述物质接触的原因是 洁厕灵会与碱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失效 ,除此之外,洁厕灵还应避免接触 BCD . A、铜制品 B、不锈钢 C、铝合金 D、大理石

通过上述学习, 你认为日常生活中使用化学物质时应注意 根据物质的性质使用物质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100%≈13.9%,

O3;(2)39:14:48;13.9%%

【分析】(1)根据盐酸能和碳酸镁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2)根据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3)根据纯碱是碳酸钠,洁厕灵会与碱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进行解答.

【解答】解:(1)盐酸能和碳酸镁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O3+2HCl═MgCl2+H2O+CO2↑;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MgCO3+2HCl═MgCl2+H2O+CO2↑(或CaCO3+2HCl═CaCl2+H2O+CO2↑);

(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O+2HCl═NaCl+X+Cl2↑,反应物中钠、氯、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3、2、1,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氯、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3、0、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故填:H2O;

(3)纯碱是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洁厕灵要避免与上述物质接触的原因是洁厕灵会与碱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失效,洁厕灵还能与不锈钢、铝合金、大理石反应,所以也不能接触,通过上述学习,日常生活中使用化学物质时应注意根据物质的性质使用物质.故填:Na2CO3;洁厕灵会与碱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失效;BCD;根据物质的性质使用物质.

13.如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 温度(℃) 0 KNO3 NaCl 10 20 31.6 36.0 30 45.8 36.3 40 63.9 36.6 50 85.5 37.0 60 110 37.3 13.3 20.9 35.7 35.8 (1)50℃时,NaCl的溶解度是 37.0g .将20gNaCl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68.5g g,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27.0% (精确到0.1%).

(2)相同温度下,若要配制KNO3和NaCl等浓度的饱和溶液,其温度范围是 20℃~30℃ ,将50℃时等质量的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分别将至2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KNO3 .

【考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1)据20℃时NaCl的溶解度分析解答;50℃时,KNO3的溶解度及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

(2)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相同的温度既是判断该段中溶解度的数值是否存在相等的可能;t2℃时,将等质量的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由图可判知,析出晶体的质量KNO3>NaCl;

【解答】解:(1)50℃时NaCl的溶解度是37.0g,所以向50g水中加入20gNaCl,充分溶解最多溶解18.5g,所得到溶液的质量是68.5g;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2)由图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相同的温度既是判断该段中溶解度的数值是否存在相等的可能,经分析知在20~30℃时这两种物质存在溶解度相同的可能;将50℃时等质量的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分别将至20℃,由图可判知,析出晶体的质量KNO3>NaCl; 故答案为:(1)37.0g;68.5;27.0%;(2)20℃~30℃;KNO3.

三、简答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14.200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用到了汞.小明发现,初中化学学习中还有一些关于汞的应用,他进行了思考.

(1)水银温度计工作原理的微观解释是 水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即是利用了汞原子之间有间隔,温度升高,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体积膨胀,液柱上升.温度降低,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体积收缩,液柱下降 . (2)写出图一的化学方程式 2HgO

2Hg+O2↑ ,从微观角度分析图一得到的一条×100%=27.0%;

信息是 分子在化学变中可以在分 .由图二可知该反应溶液中大量增加的离子是 亚铁离子 .

(3)通过对比以上两图,写出你对微观世界的一条认识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分析】(1)根据原子间有间隔分析回答;

(2)根据变化的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和溶液中增加的离子等;

(3)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

【解答】解:(1)水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即是利用了汞原子之间有间隔,温度升高,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体积膨胀,液柱上升.温度降低,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体积收缩,液柱下降.

2HgO(2)图一是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了共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g+O2↑,

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在化学变中可以在分等,由图二威力的变化可知,该反应溶液中大量增加的离子是亚铁离子.

(3)通过对比以上两图可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故答为:(1)利用了汞原子之间有间隔,温度升高,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体积膨胀,液柱 (2)2HgO上升.温度降低,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体积收缩,液柱下降;

2Hg+O2↑,

分子在化学变中可以在分.亚铁离子.(3)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等.

15.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其中B为红色固体,图中“→”表示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

(1)若B为化合物,C的化学式是 FeCl3或Fe2(SO4)3 ,B→A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O3+3CO2Fe+3CO2 .

(2)若B为单质,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 Cu(NO3)(OH)2+2NaOH=Cu2↓+2NaNO3 ,该反应发生的理由是 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分析】根据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其中B为红色固体,B会转化成C,所以B是氧化铁或铜,若B为化合物,所以B是氧化铁,A是铁,C是氯化铁或硫酸铁,D可以是氢氧化铁沉淀;若B为单质,所以B是铜,A是氧化铜,C可以是硝酸铜,D是氢氧化铜,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其中B为红色固体,B会转化成C,所以B是氧化铁或铜,

(1)若B为化合物,所以B是氧化铁,A是铁,C是氯化铁或硫酸铁,D可以是氢氧化铁沉淀,所以C的化学式为:FeCl3或Fe2(SO4)3,B→A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Fe2O3+3CO

2Fe+3CO2;

(2)若B为单质,所以B是铜,A是氧化铜,C可以是硝酸铜,D是氢氧化铜,C→D的反应是硝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化学方程式为:Cu(NO3)

2+2NaOH=Cu(OH)2↓+2NaNO3,该反应发生的理由是: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故答案为:(1)FeCl3或Fe2(SO4)3,Fe2O3+3CO2Fe+3CO2;

(2)Cu(NO3)2+2NaOH=Cu(OH)2↓+2NaNO3,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五、实验探究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4分 1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1)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可选用的装置是 BC(或BE、BF)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填“a”或“b”)进.

(2)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粉末状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极易溶于水的氨气,选择的装置是 AD .组装仪器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随后加入固体药品,具体操作是 把试管倾斜,用药匙取一定量的固体粉末小心地送到试管底部,然后把试管直立 .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2H2O+O2↑ ;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b

【分析】(1)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并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氧气密度比水小,所以应从短管进气,长管便于排水;

(2)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粉末状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所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组装仪器后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并据固体药品的取用解答.

【解答】解:(1)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反应方程式是:2H2O2

2H2O+O2↑;氧气密度比水小,所以应从短管进气,长管便于排水;

(2)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粉末状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所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组装仪器后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加入固体药品的具体操作是:把试管倾斜,用药匙取一定量的固体粉末小心地送到试管底部,然后把试管直立; 故答案为:(1)BC(或BE、BF);2H2O2

2H2O+O2↑;b;

(2)A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把试管倾斜,用药匙取一定量的固体粉末小心地送到试管底部,然后把试管直立.

17.铜火锅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产品.但铜制品放置较长时间表面会形成一种绿色有毒的物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其成分,从一个久置的废弃铜火锅上去下一些绿色固体进行实验.

【提出问题】绿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1)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是绿色固体,受热分解生成三种物质. (2)过氧化铜为砖红色. 【进行实验】

(1)取少量绿色固体于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如图.加热后,观察到试管口有小液滴出现,说明反应后有水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后生成 二氧化碳 ;同时观察到试管中绿色固体变为黑色.

(2)为了探究黑色固体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实验,操作是 取少量黑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现象是 固体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化学方程式为 CuO+H2SO4=CuSO4+H2O .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结合资料分析可知绿色固体是碱式碳酸铜. 【表达交流】

结合铁生锈的条件,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铜制品锈蚀的原因可能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以及 二氧化碳和水 接触反应的结果.大家认为防止金属锈蚀可采取的措施有 涂油漆和保持干燥等 (写出一条即可)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分析】【进行实验】(1)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 (2)根据炭粉和氧化铜都是黑色固体,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进行分析; 【表达交流】根据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以及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解答】解: 【进行实验】

(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实验时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

(2)炭粉和氧化铜都是黑色固体,所以小明从反应物分析,因为生成物是黑色固体,因此他猜想黑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铜或者炭粉,或者是二者的混合物;

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以取少量黑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固体溶解,溶液变成蓝色,证明只有氧化铜,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 【表达交流】

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碱式碳酸铜中含有碳、氢、氧、铜元素,所以铜生锈是铜与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针对金属生锈的原因可知,防止金属锈蚀可采取的措施有涂油漆和保持干燥等.

故答案为: 【设计实验】 (1)二氧化碳;

(2)取少量黑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固体溶解,溶液变成蓝色;CuO+H2SO4=CuSO4+H2O;

【表达交流】二氧化碳和水;涂油漆和保持干燥等.

六、计算题:7分

1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包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碳酸钠固体,取出14.7g固体,溶解于水配制成40g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某浓度的盐酸,当加入盐酸27.6g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待生成的气体全部逸散后,称得溶液质量是63.2g. 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氯化钠不能和盐酸反应,氯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氯化钠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设碳酸钠质量为x,

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14.7g+40g+27.6g﹣63.2g=4.4g, 设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 x y 4.4g

x=10.6g,y=11.7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答:(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

×100%=25%

2016年4月12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