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2022-09-13 来源:榕意旅游网


《国际金融》自主—合作项目

2010 级

对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组 长 吴京京 小组成员 吴京京(33) 胡沛芳(14)

范晶晶(10) 蒋金彤(15)

孟 冰(23) 蔡旦洪(01)

专业班级 国际经济与贸易1003班 指导教师 黄关华 完成日期 2012年11月

对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摘 要

本文主要根据我国近10年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相关数据,分析我国国际收支整体对我国造成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其结论是:我国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说明我国既能保持在贸易往来中的主动地位,又能有效吸引国外资金,这是经济极具扩张力的表现,但同时外汇储备持续增加,给人民币带来巨大的升值压力。从长远看应注意对外汇储备的有效利用。巨额的双顺差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关键词 国际收支失衡;双顺差;外需拉动;内外需均衡拉动

1

CHINA'S 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S

SITUATION ANALYSIS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according to our country nearly 10 years the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 of related data, this paper analyzes China's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to the impact of the whole China and measures. The conclusion is: the current account and capital and financial projects double surplus, it is illustrated that China can not only keep the initiative in trade, and can effectively attract foreign funds, this is most economic KuoZhangLi performance, but at the same time,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increase, to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RMB bring huge pressure. In the long run,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effective use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Huge double surplu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is a double-edged sword,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side.

KEY WORDS The imbalance in international payments;Double surplus;External demand;Internal and external balance pull

2

目 录

摘 要............................................................. 1 ABSTRACT............................................................ 2 前言................................................................ 4 1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特点 .......................................... 4

1.1近10年以来的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 4 1.2“十一五”期间我国国际收支的特点 ............................. 5 2国际收支失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 7

2.1对人民币的影响............................................... 7 2.2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8 2.3对储备资产的影响............................................. 8 3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 ........................... 8

3.1国际收支状况有所改善......................................... 8 3.2国际收支运行波动加剧........................................ 10 3.3国际收支逆转风险较低........................................ 10 4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的演进趋势 ................................. 10 5造成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 11

5.1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增强,扩大了经常账户净余额................ 11 5.2国内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国际投资呈上升趋势.................... 11 5.3我国一直存在的“重出口.轻进口”的思想观念的影响............ 12 5.4国内企业“走出去”战略尚处于幼稚阶段........................ 12 6 我国应对国际收支失衡的对策建议................................... 12

6.1转变观念,提高对国际收支均衡重要性的认识.................... 12 6.2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12 6.3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继续支持出口的同时增加进口............ 13 6.4加强对资本流入的管制,由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 13 6.5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加汇率弹性............................ 13 参考文献........................................................... 14

3

前言

国际收支是衡量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关系的重要指标,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一国国际收支状况对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更加重要。自我国2001 年加入WTO以来, 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格局基本形成, 2007 年这一格局快速扩大,对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提出了一定挑战, 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十一五”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时间是从2006~2010年。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因此, 分析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影响我国国际收支变动的特点 对判断我国国际收支发展趋势, 确定调控国际收支的基本政策提供思路。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存在明显的“双顺差”,持续的“双顺差”在给我们带来有利影响的同时,也表现出很多不利影响:外汇储备增加导致外汇占款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出口成本增大影响产品的竞争力,增加了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成本和难度;累积的巨额外汇储备蕴含着较大的金融风险;有可能制约我国经济结构调节和可持续发展;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造成了一定的通货膨胀压力。

1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特点

1.1近10年以来的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

国际收支是由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以及储备资产组成的。近十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没有改变。2007年经常项目顺差同比均增长46.8%, 达到3,532亿美元,2008年最高为4,206亿美元,到2010年有所下降但仍达到2,378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波动依然很大, 2006 年为493亿美元, 2007年又增长2倍,达到942亿美元。但是,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2008 年双顺差增幅放缓,2009年经常项目差额为2,433亿美元,同比下降了42.2%。2008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401亿美元, 增幅同比下降57.4% ; 当年储备资产增长放缓, 绝对额为4795 亿美元, 增幅同比下降3.9%。截至2010年末,外汇储备逆差已达到4696亿美元。

4

表1-1 2002年—2011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汇总表 2002年-2011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单位:亿美元) 项目 /年份 2002 2003 431 358 444 -85 -102 174 549 0 549 494 0 2004 689 512 590 -78 -51 229 1,082 -1 1,082 601 -20 2005 1,324 1,246 1,342 -96 -161 239 953 41 912 904 -137 2006 2,318 2,089 2,177 -88 -51 281 493 40 453 1,001 -239 2007 3,532 3,080 3,159 -79 80 371 942 31 911 1,391 -172 2008 4,206 3,488 3,606 -118 286 432 401 31 371 1,148 -567 2009 2,433 2,201 2,495 -294 -85 317 1,985 39 1,945 872 -439 2010 2,378 2,230 2,542 -312 -259 407 2,869 46 2,822 1,857 -580 2011 2,017 1,883 2,435 -552 -119 253 2,211 54 2,156 1,704 -497 一.经常帐户差额 354 A.货物和服务差额 374 a.货物差额 b.服务差额 B.收益差额 C.经常转移差额 二.资本和金融帐户差额 A.资本帐户差额 B.金融帐户差额 1.直接投资差额 1.1我国在外直接投资差额 1.2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差额 2.证券投资差额 2.2负债差额 3.其它投资差额 3.1资产差额 3.2负债差额 三.储备资产变动额 -755 -1,061 0 -1 -1,901 0 -2 -2,506 0 0 -2,848 0 2 -4,607 0 -1 -4,795 0 0 -4,003 -49 -111 -4,717 0 -1 -3,878 0 5 493 -103 18 -41 -31 -10 495 114 84 -60 -180 120 621 197 132 283 -61 345 1,041 -47 214 56 -447 502 1,241 -684 429 136 -319 455 1,562 164 210 -644 -1,548 904 1,715 349 97 -1,126 -976 -150 1,311 271 296 803 184 619 2,437 240 317 724 -1,163 1,887 2,201 196 134 255 -1,668 1,923 -25 323 0 323 468 442 -68 -149 130 3.1货币黄金差额 0 3.2特别提款权差额 3.3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差额 -11 -1 -1 -1,060 0 82 5 -1,904 0 130 19 -2,526 0 229 3 -2,853 0 36 2 -4,609 0 133 -12 -4,783 0 188 -23 -3,821 0 -414 -21 -4,696 0 -529 -34 -3,848 0 -350 3.4外汇储备差额 -742 3.5其它债权差额 0 四.净误差与遗漏 78 1.2“十一五”期间我国国际收支的特点

(1)经常项目保持顺差趋势,货物贸易顺差是经常项目顺差持续扩大的主要来源。

我国经常账户项目的顺差主要来源是货物和服务项目,从图1、图2中可看出,在这两个项目中,货物项目是顺差,服务项目是逆差,服务贸易的逆差对整个经常项目的顺差影响较小。这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主要依靠实际货物

5

的出口来获取顺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于2008年下半年开始调整政策,连续7次提高出口退税率,降低出口信保费率,所以货物出口受到危机的影响不是很明显。

表1-2“十一五期间”(2006年—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汇总表

2006年—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 单位:亿美元 ) 项目/年份 经常帐户差额 A.货物和服务差额 a.货物差额 b.服务差额 B.收益差额 C.经常转移差额 资本和金融帐户差额 A.资本帐户差额 B.金融帐户差额 1.直接投资差额 1.1我国在外直接投资差额 1.2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差额 2.证券投资差额 2.1资产差额 2.2负债差额 3.其它投资差额 储备资产变动额 A货币黄金差额 B特别提款权差额 C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差额 D外汇储备差额 E其它债权差额 净误差与遗漏

2006 2,318 2,089 2,177 -88 -51 281 493 40 453 1,001 -239 1,241 -684 429 136 0 2 3 0 36 2007 3,532 3,080 3,159 -79 80 371 942 31 911 1,391 -172 1,562 164 210 -644 0 -1 2 0 133 2008 4,206 3,488 3,606 -118 286 432 401 31 371 1,148 -567 1,715 349 252 97 2009 2,433 2,201 2,495 -294 -85 317 1,985 39 1,945 872 -439 1,311 271 -25 296 2010 2,378 2,230 2,542 -312 -259 407 2,869 46 2,822 1,857 -580 2,437 240 -76 317 724 0 -1 -21 0 -529 -1,113 -45 -1,126 803 0 0 -12 0 188 -49 -111 -23 0 -414 -2,848 -4,607 -4,795 -4,003 -4,717 -2,853 -4,609 -4,783 -3,821 -4,696 (2)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持续增加。

资本和金融账户与经常账户相对应, 在国际收支上表示本国与外国之间资本流动的记录,反映本国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情况, 包括贷款和投资相关的资本流动。资本和金融项目由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组成。金融项目差额一方面表现为直接投资差额、证券投资差额和其他投资差额之和; 另一方面表现为外国在华投资净增加额与我国在外投资净增加额之差。国际收支持续顺差, 资本和金融项目在国际收支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十一五”期间,我国资本项目差额明显增大, 但相对于金融项目差额来说,

6

所占比重仍然不高,从长期来看, 我国金融项目差额一般来说都要高于资本项目差额, 对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有决定性的影响。从上述中可看出金融项目差额一直明显高于资本项目差额, 虽然资本项目差额有所提高提高, 2006达到了40亿美元,2007 年和2008年为31亿美元,2009年为39亿美元,2010年达到了46亿美元,但是金融项目差额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改目差额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改变,金融项目差额仍然要高出资本项目差额10倍以上。

(3)资本和金融项目中的直接投资以外国在华投资为主

从表中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直接投资顺差主要取决于外国在华投资的顺差,这反映了我国吸引外资从事直接生产的政策和对外国资本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监管状况。因为中国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是很大,所以自2009年以后大量的外国资本流入我国。

(4)外汇储备增长过快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投资环境不断改善, 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逐年增加。每隔十年我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都迈上新的台阶。随着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状况的不断持续和扩大, 使国际储备资产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外汇储备呈快速增长趋势。2006年年底外汇储备突破万亿美元大关, 达到10663 亿美元, 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2008 年年末, 外汇储备资产较上年末大幅增加了4178 亿美元, 达到19460 亿美元, 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2009 年上半年, 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我国进出口贸易以及利用外资方面出现了就较大波动, 但外汇储备资产较2008 年末仍然增加了1856 亿美元,达到21316 亿美元, 规模继续高居世界第一。

2国际收支失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2.1对人民币的影响

美元汇率波动和阶段性贬值仍然会成为调整过程中的主要特征。但同时,美

国贸易逆差的调整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和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提供了契机。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调整对外经济政策,是我国应对国际压力、克服外部不平衡以及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最佳选择。由于美元贬值,对于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来说,将遭受一定价值损失,外汇储备大幅度地转换持币结构又会加速美元的贬值,使储备资产净值减少。

7

2.2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对美的贸易顺差是中国获得整体贸易顺差和维持贸易平衡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国只有与美国保持贸易顺差才能实现总体上的贸易平衡。同样,美国即使对中国保持逆差仍然能实现总体上的贸易平衡。而且,美国贸易逆差的调整对中国贸易的影响要弱于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其他亚洲国家的对外贸易的影响。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好事,但是另一方面,使得中美贸易特别容易成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攻击的对象。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和人民币的汇率政策也特别容易受到美国关注的原因。因此,中美之间的经济摩擦也会更加频繁与剧烈。

2.3对储备资产的影响

外汇储备过多导致银行存款过多,当外汇占款是在中央银行的控制之下,其市场上新增的外汇占款不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但是当外汇占款超过一定的数额时,这时中央银行发行基础货币带有较大的波动性,因为市场上多余的外汇必须由中央银行购买。

储备资产总量平稳增长,但储备资产净值减少。由于美元贬值,对于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来说,势必遭受一定的价值损失。同时,外汇储备大幅度地转换持币结构又会加速美元的贬值。因而对储备资产的处理显得比较尴尬。需要认识到的是,这种损失是必然要发生的,也是中国维持宏观稳定的一种必然的代价。

3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

3.1国际收支状况有所改善

2008年,我国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为4.5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增幅较2007年回落25个百分点。其中,货物贸易(若非特别指出,本文货物贸易均为国际收支口径,下同)进出口总额增长18%,增幅较上年回落9个百分点。国际收支继续\"双顺差\",其中,经常项目顺差4261亿美元,增长15%,增幅较上年下降32个百分点;资本项目顺差190亿美元,较上年下降74%(2007年较上年增长近10倍)。

2008年,货物贸易顺差3154亿美元,增长14%,增速较上年下降31个百

分点。经常项目顺差规模虽有所上升,但由于受名义GDP较快增长和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因素的影响,经常项目顺差相当于GDP的比重由上年的13%降至9.8%,为

8

2002年以来首次下降,显示我国经济增长对外需拉动的依赖性进一步减弱。\"引进来\"与\"走出去\"开放步伐更加协调,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1478亿美元,增长8%,增幅下降70个百分点;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556亿美元,增长2.2倍(2007年较上年下降20%);直接投资项下净流入943亿美元,下降22%(2007年较上年增长113%)。截至2008年末,外债余额为3747亿美元,较上年增加10.4亿美元,增长0.3%,增速同比回落15.7个百分点,其中短期外债占外债总额的56.3%,占比较上年回落2.7个百分点,外债期限结构有所好转。

当前统计数据表明, 2007年3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利用外资的项目数量增长开始出现下滑趋势(见图3)。

9

3.2国际收支运行波动加剧

一是2008年上半年我国出口有所放缓,进口迅速增加,货物贸易顺差比上

年同期下降2%;下半年,受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全面下滑以及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急剧下跌影响,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速放缓,其中进口增速下降更为显著,货物贸易顺差止跌回升,增长27%。2009年第一季度,海关统计的进出口总额为4287亿美元,同比下降25%;外贸顺差623亿美元,增长51%。二是2008年上半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719亿美元,下半年由于经济增长前景不确定性增强,大量国际资本为求自保,纷纷投向安全性相对较高的金融资产或在去杠杆化过程中向母国加速回流,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逆差529亿美元。

3.3国际收支逆转风险较低

2008年,我国其他投资逆差12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受上半年人民银行将商业银行以外汇缴存的存款准备金汇往境外投资,以及境内银行减少证券投资规模、增加对境外的存放和拆放业务等影响,其他投资资产项下净流出1061亿美元,下降30%。随着全球金融去杠杆化进程加快,我国贸易信贷负债开始减少,新借国外贷款下降较快,其他投资负债项下净流出150亿美元,上年为净流入818亿美元。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显著的现象之一。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国或地区经济若要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壮大,必然要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经济往来,而不能孤立的独自发展。随着经济交往的深入,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融合的程度越来越深,形成了相互交错交织的经济网络,其中任何一环出现波动,都会对其他经济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4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的演进趋势

从全球经济失衡的机理上,可以判断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演进的趋势。全球经济失衡不可持续性及其调整的必然性决定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不可持续性。首先,双顺差不断积累带来外汇储备的不断积累,最终会对外汇市场和国内货币市场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其次,为平衡经常项目,贸易顺差必须保持相当高的增长速度以平衡迅速增长的投资收益汇出,二者很可能是未来国际环境所不能容许的。我们论证了本次金融危机爆发从源头上来看是全球经济失衡急速调整的必然结果,表面上看危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金融部门

10

的直接冲击及对我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生产部门的间接冲击。而深入分析发现危机对全球失衡结构产生巨大冲击,以美国货币霸权主导的全球经济失衡将不可长期持续,而在全球失衡背景下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必将发生根本性改变,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必将发生改变。从政策建议上,我们提出当前中国可以采取外需与内需同时兼顾的“双依靠”经济增长策略。由于我国经济对外部需求长期的路径依赖,短时期内完全摒弃对外部需求的依赖是不现实的,启动以内需为主经济增长模式也非短期之事。以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基础的低成本劳动优势还将长期存在,从而保证我国的制造业仍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所以,在启动内需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依赖外需应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两全之策。

5造成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5.1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增强,扩大了经常账户净余额

1994年我国工业制成品的贸易竞争指数首次由负变正,继而持续增长,2002年为0.0942,表明我国工业制成品逐渐呈现竞争优势。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玩具,服装,鞋等)和低技术产品(如收音机,家电设备等)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使得与世界贸易成员国的贸易趋向自由贸易,欧美国家逐渐取消了对我国进口的配额限制;同时,我国的一些技术密集型产品也正从比较劣势向比较优势转变。我国贸易竞争优势的提高,促进了出口的增长,导致经常项目顺差。

5.2国内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国际投资呈上升趋势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稳定,经济增长保持着强劲的势头,GDP每年以高于7%的速度增长,同时,国家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包括改善基础设施,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吸引了大批的国际投资者进入国内进行直接投资。直接投资如果是以实物资源的形式进入我国,自然形成了国内资源,使得我国的生产能力提高,国际经济竞争力上升;如果直接投资以货币形式在周内购买物质资源等进行生产,等同是外国资本在利用我国的资源进行牟利,造成的结果是我国资源的加速消耗,更加增加了我国的出口能力,从而对国际收支顺差带来正面的影响。但是,如果直接投资于国内的货币资本从事生产的资源需要从国外进口,则对我国的国际收支具有平衡的效果。

11

5.3我国一直存在的“重出口.轻进口”的思想观念的影响

由于受传统贸易理论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重出口、轻进口的贸易格局。早期重商主义者认为一切进口都会减少本国货币,而货币的减少对本国的经济发展是有害的,对外应该少买或根本不买;同时他们主张鼓励出口,而且认为出口越多越好。晚期重商主义者主张“奖出限入”,保持有利的贸易顺差,扩大农产品和工业品的出口,减少外国产品的进口。贸易乘数理论也认为出口具有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进口则是抵消这种作用的因素,是贸易乘数中的一个减项因子,因此提倡一国尽可能地去追求贸易顺差。

5.4国内企业“走出去”战略尚处于幼稚阶段

近年,我国逐渐从单纯地吸引外资,转变为“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国外投资。截至2011年5月底,我国已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设立非金融类企业7252家,投资金额超过220.9亿美元。但是“走出去”的步伐明显缓慢。据美国经济学家维农的研究:一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平均比例,发展中国家为l:0.13。按此比例测算,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应有450亿美元以上,而实际情况却与此相差其远。“走出去”还存在着企业本身及政府在配套法规、支持和保障政策措施等多方面的问题。

6 我国应对国际收支失衡的对策建议

6.1转变观念,提高对国际收支均衡重要性的认识

转变国际收支顺差越多越好的观念将单纯创汇目标转变为实现内外部资源的总体和最优配置。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和内外部均衡的总体目标制定长期、稳定的外贸、外资及国际收支平衡战略保持对外贸易总额和利用外资的合理增量和增长速度实现国际收支总量平衡略有顺差避免国际收支长期失衡现象。

6.2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由比较优势战略转为竞争优势战略,提升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链上的层次。提高核心竞争力,由单一的产品制造和加工向自主开发创新转化,掌握研发环节和营销渠道,拥有更多地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产品标准、研发能力、品牌

12

价值,以自主产品和技术满足内需甚至外需。在投资领域、税收政策等方面扶持民营资本,使其成为中国自主技术创新和自有品牌建设的支撑力量。发展稳定有效的金融市场,在促进中国高额储蓄有效转化成产业资本形成的同时,确保民营资本投资能力的可持续性。

6.3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继续支持出口的同时增加进口

促进外贸平衡发展,改变单纯依靠要素投入和低廉价格追求数量型的增长方式,提高对外经济贸易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继续调整出口退税等出口导向的优惠政策,严格控制搞耗能、高污染和资源型产品出口,鼓励节约型、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推进资源型产品价格的改革,适当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要扩大进口,特别是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零部件、国内短缺资源、原材料及自成品的进口,发挥进口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加进口可以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有利于引进人才和管理经验,提高国民福利和生活素质。在继续支持出口的同时增加进口、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促进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6.4加强对资本流入的管制,由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地区发展战略,加强对外资引导,规范招商引资行为,避免各地为争相引入外资而进行的恶性竞争,适当提高劳动力权益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调整,调整资源和环境成本格局,要严格控制技术档次低,土地资源占用多,高耗能高污染的外资项目,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同时积极贯彻和落实国家走出去的发展战略,鼓励境内主体对外投资,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从根本上改善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角色和地位。

6.5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加汇率弹性

核力调控货币供应总量,在当前流动性偏多的形势下,坚持稳中适度从紧,一是继续整合央行票据和特别国债发行,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货币供应和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相适应,二是灵活运用利率调整手段,逐步实现正的实际利率,三是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13

参考文献

[1]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 于文涛.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影响分析及政策建议[J].北方经济,2006(12):13-13. [3] 杨胜刚.国际金融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

[4]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2008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R],2009. [5]陈雨露,涂永红.国际收支均衡分析[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12-20. [6]张生玲,和晋予,.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与前景[N].国际贸易,2009,第12期:20-25. [7]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M].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8]朱孟楠.国际金融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

[9]徐宪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收支情况分析[J].统计研究,2009.第26卷第一期. [10]舒芳.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状况及其原因探析[J].宏观经济. [11]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Z]. [12]赵付云,马斌,肖祖鹏.中国国际收支失衡可持续性初探[J].大众商务,2010.

[13]何帆,王世华.寻求治理中国经济内外部失衡的政策组合[J].中国金融,2006,16:53-54. [14]舒芳.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状况及其原因探析[J].宏观经济.

[15]徐宪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收支情况分析[J].统计研究,2009.第26卷第一期. [16]卢 锋.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研究:对中国外汇储备突破万亿美元的理论思考[J].世界经济, 2007, (11).

[17]余永定,覃东海.中国的双顺差:性质、根源和解决办法[J].世界经济, 2006, (3). [18] ]Kindleberger, CharlesP. and PeterH. Lindert. Inernation-alEconomy [M].Homewood, R.D. Irwin, 1953.

[19] ]Hussain . The Balance - of - Payments Constraint andGrowth Rate Differences amongAfrican and EastAsian E2 conomies[J] .African DevelopmentReview, 1999, (11).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