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哲学原理
1、两个基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它的总特征,辩证法的三大规律都是讲发展的,五大范畴都是讲联系的。
联系的观点P34:物质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发展的观点P36:物质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世界。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具有客观的和规律性。
2、三大规律
规律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对立统一规律P39:(1)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普遍存在,但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3)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质量互变规律P43: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P44:事物内部都存在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事物发展的辩证过程经过了第一次否定,是矛盾得到初步解决。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根本解决。否定之否定规律解释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3、五对范畴P38
五对范畴是对事物最普遍的辩证关系的概括和反映,是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原因与结果:揭示事物引起与被引起关系的一对范畴。在事物的确定关系中,因果区分是确定的,不能倒果为因,也不能倒因为果;但在事物发展的无线链条中,因果区分又是不确定的、相互转化的。方法论意义: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现象与本质:揭示事物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的一对范畴。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构成要素的内部联系。本质是现象的根据,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方法论意义:必须通过对事物现象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才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并不断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内容与形式:从构成要素和表现方式两个方面反映事物的一对范畴。内容是指构成事
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又对内容有反作用。方法论意义:在生活实践中,要根据内容决定形式,又要积极利用合适的形式去促进内容的发展。
必然性与偶然性:揭示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必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前途;偶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两者相互联结而存在,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住转化。方法论意义:必须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和发展趋势,但也绝不可忽略偶然性的作用,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现实性与可能性:反映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关系的一对范畴。现实性和可能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没有现实就没有可能,反过来,没有可能就没有新的现实。方法论意义: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逐一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