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SHUGUANXUEKANNO.10,20142014年第10期
·研究综述·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综述张小敏
(长江师范学院图书馆,重庆408000)
[摘
要]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成为研究热点,对用户信息行为理论模型、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
户信息需求行为、寻求行为、信息利用行为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研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以及信息服务的供应有所帮助。
[关键词]信息行为移动互联网[分类号]G252.8
移动阅读
移动设备
综述
1引言
用户是信息服务传递过程的能动中心,是永远的研究对
及环境背景之下,而且用户在信息查找行为过程中会遇到来自同样背景之下的不同障碍。该模型涉及心理学、决策学、交流问题、经济问题等学科领域知识,尤其引进了压力/适应理论、风险/报偿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等。该模型已经在国内外用户信息行为研究中得到广泛运用。2.2
科技接受模型
象。用户在信息行为中选择信息服务,其信息行为特征也在指导着信息服务供应。信息行为是信息资源需求、搜索、利用行为的总和,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信息查找和信息利用行为。也就是说,信息行为既包括面对面的交流,也包括没有任何获得信息意图的收看电视广告等被动的信息接受行为。具体说来,用户信息行为是在认知思维支配下对外部条件做出的反应,是建立在信息需求和思想动机基础上,历经信息查寻、选择、搜集各个过程,并为用户吸收、纳入用户思想库的连续、动态、逐渐深入的过程[1]。如用户对信息需求实质、信息系统的选择以及检索策略的制定等。因而,人们常把用户的信息行为分成对信息检索行为、信息选择行为以及信息利用行为进行研究。2013年12月,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大移动通讯运营商发放了度提升,将会大大降低移动通讯的资费,与此同时,大屏幕移动设备的价格也在不断下降,千元以下的大屏幕智能手机已经非常普遍。移动设备及移动通讯资费的下降,使得移动条件下上网被更多的人所接受。随着移动设备的发展、数字资源的建设,用户的信息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4G牌照,移动网络传输速率将达到100M/S[2]。移动网络的速
[4]
行为提出了科技接受模型(TAM)。TAM模型探讨用户对
Davis在其博士论文中针对信息系统的个人接受与采纳
信息产品的“感知有用性”“知觉易用程度”“使用态度”“行为意向”“实际系统的使用目标系统”5个方面之间的关系。TAM解释和预测系统由外部变量影响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两种结构方面使用。该模型已被许多学者用以研究对不同技术的接受。
出“事前感觉有用”和“事前感觉易用”作为网站使用者系统科技接受模型的外部变量,并提出信息系统质量是由信息质量、影响时间及系统取得能力3个方面组成,并探讨了这3个方面对于使用者对网站接受度的影响。2.3
计划行为理论
Lederer等通过研究WordWideWeb上使用者之应用,提
使用外部变量。而Lin和Lu(2000)则认为信息系统质量是
某项行为意愿最好的指标。由3个部分组成:对该行为所持的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其中,态度表示个人对行
Ajzen的计划行为理论发表于1985年,是预测个人从事
2用户信息行为理论
在信息行为理论研究方面,国外起步较早,而且形成了
为的态度,为个人的“行为信念”和“结果评估”的乘积函数总和;“主观规范”表示个人在采取行为时感受到的社会压力,为个人的“规范信念”和“顺从动机”的乘积函数总和;“知觉行为控制”表示个人在采取行为时,对资源和机会两个方面的控制能力。该理论假设多人行为越正面,感受到的压力就越大,实际控制越多,个人对该行为实施就越强烈。2.4
知识混沌理论
多种角度的理论模型。在借鉴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国外学者提出了许多信息行为理论、概念、框架结构及模型,而相关研究主要围绕着影响信息行为的要素展开。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信息查找行为理论
型[3],该模型认为:信息需求源于心理、认知和情感三方面的
1981年Wilson建立了一个关于用户信息查找行为的模
信息需求来源于个人模糊的知识状态,也就是说当个人知识
Belkin从认知学的角度提出了知识混沌理论。他认为
需求,并且其中每一种需求又处在不同的个人、社会角色以对处理突发情况缺乏时,就会相应地产生信息需求。信息寻
131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图书馆学刊
TUSHUGUANXUEKANNO.10,20142014年第10期
·研究综述·[9]
集中在信息用户的需求(情报用户的需求),研究的方法主
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他认为知识混沌理论是信息需求的支撑,同时知识混沌理论也是在问题阐述的过程中形成,现有的信息检索系统就应该建立在知识混沌理论的基础之上。该模型对于在信息搜索过程中获得更广的信息起到了信息桥梁的作用,也可用于跨越知识鸿沟。2.5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行为理论模型的发展
要是采取座谈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逐渐进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的专家率先对网络环境下用户需求以及用户信息查询的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方法,包括调查法、实验法、日志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高校图书馆读者的借阅行为分析以及OPAC检索行为分析。21世纪初,移动互联网一经推出,在线阅读成为了用户使用移动终端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10]。研究的主要内容大多基于威尔逊的信息行为理论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焦点小组法、实验法等方法,从用户对信息的需求、用户信息寻求,发展到用户对信息的利用3个方面进行研究。
3.2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现状王双2013年提出了移动图书馆用户接受模型[5]。它是
在计划行为理论(TPB)和科技接受模型(TAM)的基础上,结合移动图书馆的特性,引入感知娱乐和感知成本两个内部变量和信息质量、社会影响、自我效能、便利条件4个外部影响因子的基础上提出的。
刘鲁川、孙凯根据移动搜索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微观机理,提出了移动搜索用户持续使用理论模型[6]。该模型分析了移动搜索系统的系统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对用户的影响与用户自我功率、意图以及促成因素等对信息持续使用的影响。
笔者以“信息行为+移动互联网”作为主题在百链搜索,
共找到中文论文234篇,通过对论文题名、摘要、关键词进行分析,删除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无关的论文后,剩下213篇,统计如表1所示。表1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研究中文论文统计
2013
5123.95
年代2004200720082009201020112012数量(篇)1237743639比例(%)0.470.941.413.2934.7416.9018.31
3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现状
用户信息行为研究最早开始于1948年英国举行的皇家
3.1用户信息行为国内外研究现状
协会科学情报会议关于科学家文献利用行为研究的论文[7]。20世纪70年代以前用户信息行为研究主要是对用户文献情况的调研。其中典型代表是Garvey利用心理学领域知识进行信息利用状况的研究。较早对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始于Chennells和Foster对大学科研人员、政府机构行政人员利用因特网的行为进行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用户信息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广泛,研究者对网络用户的信息行为的研究也发生了变化,包括研究对象的职业、研究内容细化、研究方法等。最近几年,移动互联的发展,促使学者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VirpiPoto在第二届国际移动互联网用户体验研讨会上指出:移动搜索一般来讲服务于急需信息和享乐两类人。也就是说移动搜索将满足紧急情况下有信息需求的人或者是用来在空闲时间消磨时间的人。Taylor通过跟踪移动网络用户信息获取方式了解到:用户通过移动电话来获取信息的动机是随意的、动态的。另外Taylor指出了时间、地点、环境以及任务等因素对信息需求也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KarenChurch指出要了解用户的信息搜索行为,就必须要了解用户搜索的内容、搜索方法以及为什么搜索,来指导用户的搜索行为。Timothy通过对被调查者需求日志进行分析,了解移动搜索会利用自己的手机接入网络进行搜索;同时建议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移动设备。
在国内,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对用户信息行为进行初步研究。研究的方向也主要需求和移动搜索行为之间的关系,当用户产生信息需求时,
[8]
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起步较早,呈逐年上升的态势。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终端设备将会引发更大的研究热潮,涉及更多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
从目前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研究情况来看,大多数研究者根据威尔逊理论模型,按照信息需求行为、信息寻求行为以及信息利用行为3个方面来研究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3.2.1
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是广大学者研究用户信息行为的重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行为现状
点。随着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以及阅读软件功能日益强大,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阅读设备越来越被大众接受。利用手机等阅读设备对新闻、休闲娱乐、网络文学、期刊、科研数据等资源进行搜索与利用[11]。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规模庞大,以年轻人为主。年轻人利用移动设备不仅可以随时随地阅读,还可以从网络上下载自己想要的书籍、资料,充分满足个性化的阅读需要。随着移动设备阅读的需求不断增加,网络资源也在不断增加。例如:纽约公共图书馆和OverdriveDig⁃italMediaServices公司合作,为读者提供有声书、电子书等资源下载的服务;随着移动设备硬件技术的升级换代,移动移动设备将会更加普及。
3.2.2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信息寻求行为现状
与传统的互联网信息搜索一样,移动搜索行为也要受到设备的价格会越来越便宜,而移动设备的性能越来越先进,
用户主体因素、搜索环境因素的影响,与传统的互联网搜索
132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图书馆学刊
TUSHUGUANXUEKANNO.10,20142014年第10期
·研究综述·分析局限于通过对用户访问的文章、书籍、日记、点击率来分析用户的行为、态度和特征。而分析的数据获取方法也仅限于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主要采用两种形式:①纸质问卷调查。②在线问卷调查。而问卷调查法存在固有的缺点,它对用户的意图、动机以及思维过程不能准确把握,往往调查效果不佳。观察法是通过对移动用户访问日志进行分析。往往观察法受经费等原因限制,观察范围较小,样本较少,难以深入研究用户行为的心理。在今后的分析中,笔者认为会出现一些改变这种状况的方式,如:①实验法,通过实验法可以发现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产生的因果关系。②深入访谈法,访谈员与用户围绕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资料收集、检索、利用等方面自由交谈,获得重要的信息资源,研究者对获得定性资源采用主观的分析,归纳和概括出某种结论。4.2
加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用户信息行为理论研究
相比,移动搜索也有很多自身的特点。例如,手机在搜索过程中要考虑屏幕的大小、翻页、不支持滚动条、信息资费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总结移动搜索行为的影响因素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考虑到传统的因素,同时也要结合移动搜索自身的特点。如张瑞、水静在考虑移动设备性能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移动设备检索新技术的研究[12]。
国外学者对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主要是采取实时记录搜索需求的方式,通常会选定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对象作为样本,让他们随时记录自己的移动信息需求、产生移动信息需求的原因、实现移动搜索需求的方式和手段。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除了用户的知识外,用户的行为也是信息搜索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用户运用大量的搜索策略,来实现他的搜索任务。检索系统为了帮助用户轻松搜索,提供了基本搜索功能和高级搜索功能来改善搜索的结果。但对于消磨时间型的用户来说,他们一般采用基本搜索功能,而对于任务驱动型用户来说,他们会积极思考检索策略来获取更加快速有效的信息[15]。3.2.3
Bouazza认为信息行为就是信息利用,也就是利用信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信息利用行为现状
目前在国内外,用户信息行为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对
信息行为及其下的信息查寻行为的研究,包括Belkin的知识混沌说、泰勒的谈判模型、Dervin的意义建构模型、Wilson信息行为模型、Ellis信息寻求行为模型、Kuhlthau的信息寻求过程模型。这些模型都是建立在广义上的信息行为,而且年代比较久远,对于移动互联网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都有其自身的缺陷。因此呼吁图书馆情报学的研究者们,应该根据移动互联网环境的自身特点,建立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用户信息行为模型。在对移动用户信息行为的理论进行研究时,也要注重与实践相结合。4.3
网站应加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用户行为分析
来满足一个人的信息需求的行为[13]。LanRowlands等通过对Google搜索日志进行深度挖掘发现:人们很少关注通过Google搜索引擎搜索的文献内容,且不具备筛选分析结果的能力[14]。张岩在对大学生手机信息行为调查研究中发现:博士生在移动搜索信息利用上比本科生和硕士生高很多。而本科生和硕士生在信息利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15]。笔者通过搜索发现,无论是在网络环境下还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研究者基本上都只注重对信息需求及寻求的研究,很少有对信息利用的研究。
任何事物或现象都是由几个部分、方面和因素所组成
的,这些部分、方面和因素之间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联系,这种相对稳定的联系称为结果。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移动用户信息行为也具有一定的结构,因而各个网站有必要分析用户及其信息行为的结构及其各组成部分的联系,进而全面认识移动用户与信息间存在的关系。分析内容一般包括:①分析结构。如对移动用户信息行为及其影响要素的各个构成部分中,哪一部分构成起主要作用,哪一部分起将要的、协同的作用,通过分析以加深对移动用户行为的认识并确定对其施加影响的切入点。②分析内部联系。包括确定影响移动用户信息行为结构的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研究联系存在的条件,从而分析促使各要素之间发生相互影响和作用的方法,建立一种满足联系的机制。③分析外部作用。把移动用户需求放到整个移动互联网环境中,考察其对信息环境各市场组成的影响和作用。4.4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
4用户信息行为研究发展趋势
一个研究领域是否成熟很大程度上在于其研究视野是
否广阔以及研究是否多样化。伴随着日益强大的多媒体功能的手机的出现,移动互联网技术已经可以使用户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计算机进行资源共享,这充分利用了读者的时间片来增加知识。为了占领移动互联网的访问,服务提供商必须抓住用户需求的变化。另一方面,分析移动用户行为最重要的来源是移动的点击,移动点击是一个用户活动在移动互联网上的记录,包括每一个网站、每一页网页的访问,以及按照什么顺序的页面进行了访问。据CNNIC在2013年8月20日发布的《2013年中国网民搜索行为研究报告》指出,网民的搜索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方向,手机二维码扫描目前初见成效,已经成为重要的搜索入口[23]。
4.1多种角度分析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用户信息行为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设置一定的学习,从大量、不完
全、有噪声、模糊、随机的数据中,发现移动用户信息行为中潜在的规律,提取有用的知识。通过对用户移动网络环境访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的
133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图书馆学刊
TUSHUGUANXUEKANNO.10,20142014年第10期
·研究综述·(4):1-4.[10]
易观评论.在线阅读形式深受手机阅读用户推崇,阅读客户端软件黯然失色[OL].[2012-06-15].http://www.en⁃fodesk.com.
问数据的微观特征,从其中挖掘出表征的、普遍性的、较高层次概念的知识。数据挖掘作为一种技术,目前已经渗透到电信、零售、农业、网络等各个领域,在不久之后,数据挖掘技术将会逐步深入到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行为的研究。4.5用户知识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对用户搜索行为的影响
现,与专家用户查询相比,非专业用户的查询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来完成他们的查询任务,此外,与专家用户相比,非专业用户使用较少的查询条件完成查询任务[16]。用户知识对搜索行为的影响研究主要是用户对搜索主题的理解以及对搜索系统的理解两个部分的研究,搜索系统的理解关系到系统本身,例如如何使用该系统,如何进行查询,以及搜索系统工作原理等技术知识,这些知识都会推动用户有效地使用搜索系统。搜索行为是基于用户制定和查询操作共同作用的结果。4.6加强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信息利用的分析
2008年,White等人通过用户搜索系统的日志分析发
[11][12][13]
馆论坛,2013(3):97-102.
刘亚,蹇瑞卿.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的调查分析[J].图书张瑞,水静.基于移动设备的数字图书馆检索新技术研BeverleyCA,eta1.Cantwoestablishedinformationpairedpeopleseekinghealthandsocialcareinformation[J].
究[J].现代情报,2013(11):49-51.
modelsexplaintheinformationbehaviorofvisuallyim⁃JournalofDecumentatiort,2007(1):9-32.
[14]LanRowlands,DavidNicholas,PeterWilliams.The
searcherofthefuture[J].AslibProceedings,2008(4):[15][16]
张岩.移动搜索需求及行为模型的实证研究[J].数字图290-310.
Googlegeneration:theinformationbehaviorofthere⁃
目前,移动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的主要应用领域是对移动
用户的信息需求以及信息检索两个方面的分析,而对移动用户信息资源利用行为的分析涉及不够。当前数字资源已经成为移动用户获取资源的重要途径,加强对移动用户数字资源利用行为的分析,对提高数字资源建设、提升数字资源利用体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书馆论坛,2011(10):1-24.
tiseinfluenceswebsearchinteraction[J].Inproceedingof
White,RW,SDumaisandJTeevan.Howmedicalexper⁃
参考文献:
[1][2]
科技管理研究,2007(12):152-153.
熊菊敏,喻华林.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研究述略[J].搜狐.4G牌照发放:移动一张联通电信各两张[OL].65001.shtml.
(4):791-792.[17]
ResearchandDevelopmentinInformationRetrieval,2008Fidel,R.,Green,M..Themanyfaceofaccessibility:tionprocession&Management,2004(40):563-581.Engineers’perceptionofinformationsources[J].Informa⁃
the31stAnnualInternationalACMSIGIRConferenceon
[2013-12-04].http://business.sohu.com/20131204/n3912
[18]Bruce,H.etal.Acomparisonofthecollaborativeinfor⁃mationretrievalbehavioroftwodesignteams[J].TheNew153.
ReviewofInformationBehaviorResearch,2003(4):139-
[3][4]
DavisFD,BagozziRP,WarshawPR.Useracceplaceof(8):982-1003.
Science,2000(2):49-55.
T,D,Wilson.HumanInformationBehavior[J].Informing
[19][20][21][22][23]
compulertechnologymodels[J].ManagementScience,1978
书馆论坛,1996(6):7-9.
林平忠.论图书馆用户的信息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图
[5][6]
(4):39-44.
王双.移动图书馆用户接受模型研究[J].情报学报,2013
图书情报工作,2010(11):8-12.
徐恺英,等.基于移动学习的手机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J].T.D.Wilson.HumanInformationBehavior[J].Specialis⁃
刘鲁川,孙凯.基于扩展ECM-ISC的移动搜索用户持续148.
使用理论模型[J].图书情报工作,2011(20):134-137,T.D.Wilson.Theinformationuser:past,presentandfu⁃ture[J].JournalofInformationScience,2008(4):457-464.
IT社区.移动搜索的精彩未来[OL].[2011-04-05].http://CNNIC:2013年中国网民搜索行为研究报告[OL].[2013-08-www.donews.com.
sueoninformationbehavior,2000(3):50-55.
[7]
20].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ssbg/201308/
[8]FosterA.Anonlinearmodelofinformation—seekingbehav⁃ior[J].JournaloftheAmericanSocietyfor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2004(3):228-237.
胡昌平.情报用户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情报探索,1994
t20130820_41306.htm.
张小敏女,1978年生。学士,馆员。
(收稿日期:2014-06-20;责编:张欣。)
[9]
134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