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标准

2021-05-22 来源:榕意旅游网
SGBZ-0109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标准

依据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地下连续墙基坑工程。

地下连续墙是在地面上采用一种挖槽机械,沿着深开挖工程的周边轴线,在泥浆护壁条件下,开挖出一条狭长的深槽,清槽后,在槽内吊放钢筋笼,然后用导管法灌筑水下混凝土筑成一个单元槽段,如此逐段进行,在地下筑成一道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壁,作为截水、防渗、承重、挡水结构。本法特点是:施工振动小,墙体刚度大,整体性好,施工速度快,可省土石方,可用于密集建筑群中建造深基坑支护及进行逆作法施工,可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下,包括砂性土层、粒径50mm以下的砂砾层中施工等。适用于建造建筑物的地下室、地下商场、停车场、地下油库、挡土墙、高层建筑的深基础、逆作法施工围护结构,工业建筑的深池、坑;竖井等。

2、施工准备

2.1材料要求 2.1.1水泥

用32.5号或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要求新鲜无结块。 2.1.2砂

宜用粒度良好的中、粗砂,含泥量小于5%。 2.1.3石子

宜采用卵石,如使用碎石,应适当增加水泥用量及砂率,以保证坍落度及和易性的要求。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导管内径的1/6和钢筋最小间距的1/4,且不大于40mm。含泥量小于2%。

2.1.4外加剂

可根据需要掺加减水剂、缓凝剂等外加剂,掺入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2.1.5钢筋

按设计要求选用,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并应取试样作机械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1.6泥浆材料

泥浆系由土料、水和掺合物组成。拌制泥浆使用膨润土,细度应为200~250目,膨润率5~10倍,使用前应取样进行泥浆配合比试验。如采取粘土制浆时,应进行物理、化学分析和矿物鉴定,其粘粒含量应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0,含砂量小于5%,二氧化硅与三氧化铝含量的比值宜为3~4。掺合物有分散剂、增粘剂(CMC)等。外加剂的选择和配方需经试验确定,制备泥浆用水应不含杂质,pH值为7~9。

2.2主要机具设备 2.2.1成槽设备

有多头钻成槽机、抓斗式成槽机、冲击钻、砂泵或空气吸泥机(包括空压机)、轨道转盘等∥ 2.2.2混凝土浇灌机具

有混凝土搅拌机、浇灌架(包括储料斗、吊车或卷扬机)、金属导管和运输设备等。 2.2.3制浆机具

有泥浆搅拌机、泥浆泵、空压机、水泵、软轴搅拌器、旋流器、振动筛、泥浆比重秤、漏斗粘度计、秒表、量筒或量杯、失水量仪、静切力计、含砂量测定器、pH试纸等。

2.2.4槽段接头设备

有金属接头管、履带或轮胎式起重机、顶升架(包括支承架、大行程千斤顶和油泵等)或振动拔管机等。

2.2.5其他机具设备

有钢筋对焊机,弯曲机,切断机,交、直流电焊机,大、小平锹,各种扳手等。 2.3作业条件、

2.3.1在工程范围内钻探,查明地质、地层、土质以及水文情况,为选择挖槽机具、泥浆循环工艺、槽段长度等提供可靠的技术数据.。同时进行钻探,摸清地下连续墙部位的地下障碍物情况。

2.3.2按设计地面标高进行场地平整,拆迁施工区域内的房屋、通讯、电力设施以及上下水管道等障碍物,挖除工程部位地面以下m内的地下障碍物。施工场地周围设置排水系统。

2.3.3根据工程结构、地质情况及施工条件制定施工方案,选定并准备机具设备,进行施工部署、平面规划、劳动配备及划分槽段;确定泥浆配合比、配制及处理方法,编制材料、施工机具需用量计划及技术培训计划,提出保证质量、安全及节约等的技术措施。

2.3.4按平面及工艺要求设置临时设施,修筑道路,在施工区域设置导墙;安装挖槽、泥浆制配、处理、钢筋加工机具设备;安装水电线路;进行试通水、通电、试运转、试挖槽、混凝土

试浇灌。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图3.1)

图3.1多头钻施工及泥浆循环工艺 3.2导墙设置

3.2.1在槽段开挖前,沿连续墙纵向轴线位置构筑导墙,采用现浇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浇 3.2.2导墙深度一般为1~2m,其顶面略高于地面50~100mm,以防止地表水流入导沟。导墙的厚度一般为100~200mm,内墙面应垂直,内壁净距应为连续墙设计厚度加施工余量(一般为40~60mm)。墙面与纵轴线距离的允许偏差为±10mm,内外导墙间距允许偏盖±5mm,导墙顶面应保持水平。

3.2.3导墙宜筑于密实的粘性土地基上。墙背宜以土壁代模,以防止槽外地表水渗入槽内。如果墙背侧需回填土时,应用粘性土分层夯实,以免漏浆。每个槽段内的导墙应设一溢浆孔。

3.2.4导墙顶面应高出地下水位1m以上,以保证槽内泥浆液面高于地下水位0.5m以上,且不低于导墙顶面0.3m。

3.2.5导墙混凝土强度应达到70%以上方可拆模。拆模后,应立即将导墙间加木支撑至槽段开挖拆除。严禁重型机械通过、停置或作业,以防导墙开裂或变形。

3.3泥浆制备和使用

3.3.1泥浆的性能和技术指标,应根据成槽方法和地质情况而定,一般可按表3.3.1采用。

泥浆性能指标表3.3.1

项目 密度 粘度 胶体率 稳定性 失水量 pH值 泥皮厚度 静切力(1min) 含砂量 性能指标 一般地层 1.04~1.25kg/L 18~22s >95% 3<0.05g/cm <30mL/30min <10 1.5—3.0mm/30min 210~20mg/cm <4%~8% 软弱土层 检查方法 1.05~1.30kg/L 泥浆密度秤 19~25s 500~700mL漏斗法 >98% 100mL量杯法 3<0.02g/cm 500mL量筒或稳定计 <20mL/30min 失水量仪 8~9 pH试纸 1.0~1.5mm/30min 失水量仪 220~50mg/cm 静切力计 <4% 含砂量测定器 注:1.密度:表中上限为新制泥浆,下限为循环泥浆。一般采用膨润土泥浆时,新浆密度控制在1.04~1.05;循环程中的泥浆控制在1.25~1.30;对于松散易坍地层,密度可适当加大。浇灌混凝土前槽内泥浆控制在1.15~1.25,视土质情况而定;

2.成槽时,泥浆主要起护壁作用,在一般情况下可只考虑密度、粘度、胶体率三项指标;

3.当存在易塌方土层(如砂层或地下水位下的粉砂层等)或采用产生冲击、冲刷的掘削机械时,应适当考虑,泥浆粘度,宜用25~30s。

3.3.2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检查和控制泥浆的性能,定时对泥浆性能进行测试,随时调泥浆配合比,做好泥浆质量检测记录。一般作法是:在新浆拌制后静止24h,测一次全项(含砂量除外);在成槽过程中,一般每进尺1~5m或每4h测定一次泥浆密度和粘度。在槽结束前测一次密度、粘度;浇灌混凝土前测一次密度。两次取样位置均应在槽底以上200mm处。失水量和pH值,应在每槽孔的中部和底部各测一次。含砂量可根据实际情况测定。稳定性和胶体率一般在循环泥浆中不测定。

3.3.3泥浆必须经过充分搅拌,常用方法有:低速卧式搅拌机搅拌;螺旋桨式搅拌机搅拌;压缩空气搅拌;离心泵重复循环。泥浆搅拌后应在储浆池内静置24h以上,或加分散剂膨润土或粘土充分水化后方可使用。

3.3.4通过沟槽循环或混凝土换置排出的泥浆,如重复使用,必须进行净化再生处理。一般采用重力沉降处理,它是利用泥浆和土渣的密度差,使土渣沉淀,沉淀后的泥浆进入贮浆池,贮浆池的容积一般为一个单元槽段挖掘量及泥浆槽总体积的2倍以上。沉淀池和贮浆池设在地上或地下均可,但要视现场条件和工艺要求合理配置。如采用原土造浆循环时,应将高压水通过导管

从钻头孔射出,不得将水直接注入槽孔中。

3.3.5在容易产生泥浆渗漏的土层施工时,应适当提高泥浆粘度和增加储备量,并备堵漏材料。如发生泥浆渗漏,应及时补浆和堵漏,使槽内泥浆保持正常。

3.4槽段开挖

3.4.1挖槽施工前应预先将连续墙划分为若干个单元槽段,其长度一般为4~7m。每个单元槽段由若干个开挖段组成。在导墙顶面划好槽段的控制标记,如有封闭槽段时,必须采用两段式成槽,以免导致最后一个槽段无法钻进。

3.4.2成槽前对钻机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各部件必须连接可靠,特别是钻头连接螺栓不得有松脱现象。

3.4.3为保证机械运行和工作平稳,轨道铺设应牢固可靠,道碴应铺填密实。轨道宽度允许误差为±5mm,轨道标高允许误差±10mm。连续墙钻机就位后应使机架平稳,并使悬挂中心点和槽段中心一致。钻机调好后,应用夹轨器固定牢靠。

3.4.4挖槽过程中,应保持槽内始终充满泥浆,以保持槽壁稳定。成槽时,依排渣和泥浆循环方式分为正循环和反循环。当采用砂泵排渣时,依砂泵是否潜入泥浆中,又分为泵举式和泵吸式。一般采用泵举式反循环方式排渣,操作简便,排泥效率高,但开始钻进须先用正循环方式,待潜水砂泵电机潜入泥浆中后,再改用反循环排泥。

3.4.5当遇到坚硬地层或遇到局部岩层无法钻进时,可辅以采用冲击钻将其破碎,用空气吸泥机或砂泵将土渣吸出地面。

3.4.6成槽时要随时掌握槽孔的垂直精度,应利用钻机的测斜装置经常观测偏斜情况,不断调整钻机操作,并利用纠偏装置来调整下钻偏斜。

3.4.7挖槽时应加强观测,如槽壁发生较严重的局部坍落时,应及时回填并妥善处理。槽段开挖结束后,应检查槽位、槽深、槽宽及槽壁垂直度等项目,合格后方可进行清槽换浆。在挖槽过程中应作好施工记录。

3.5清槽

3.5.1当挖槽达到设计深度后,应停止钻进,仅使钻头空转而不进尺,将槽底残留的土打成小颗粒,然后开启砂泵,利用反循环抽浆,持续吸渣10~15min,将槽底钻渣清除干净。也可用空气吸泥机进行清槽。

3.5.2当采用正循环清槽时,将钻头提高槽底100~200mm,空转并保持泥浆正常循环,以中速压入泥浆,把槽孔内的浮渣置换出来。

3.5.3对采用原土造浆的槽孔,成槽后可使钻头空转不进尺,同时射水,待排出泥浆密度降

到1.1左右,即认为清槽合格。但当清槽后至浇灌混凝土间隔时间较长时,为防止泥浆沉淀和保证槽壁稳定,应用符合要求的新泥浆将槽孔的泥浆全部置换出来。

3.5.4清理槽底和置换泥浆结束1h后,槽底沉渣厚度不得大于200mm;浇混凝土前槽底沉渣厚度不得大于300mm,槽内泥浆密度为1.1~1.25、粘度为18~22s、含砂量应小于8%。

3.6钢筋笼制作及安放

3.6.1钢筋笼的加工制作,要求主筋净保护层为70~80mm。为防止在插入钢筋笼时擦伤槽面,并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宜在钢筋笼上设置定位钢筋环、混凝土垫块。纵向钢筋底端距槽底的距离应有100~200mm,当采用接头管时,水平钢筋的端部至接头管或混凝土及接头面应留有100~150mm间隙。纵向钢筋应布置在水平钢筋的内侧。为便于插入槽内,利钢筋底端宜稍向内弯折。钢筋笼的内空尺寸,应比导管连接处的外径大100mm以上。

3.6.2为了保证钢筋笼的几何尺寸和相对位置准确,钢筋笼宜在制作平台上成型。钢筋笼每棱边(横向及竖向)钢筋的交点处应全部点焊,其余交点处采用交错点焊。对成型时临时扎结的铁丝,宜将线头弯向钢筋笼内侧。为保证钢筋笼在安装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刚度,除结构受力要求外,尚应考虑增设斜拉补强钢筋,将纵向钢筋形成骨架并加适当附加钢筋。斜拉筋与附加钢筋必须与设计主筋焊牢固。钢筋笼的接头当采用搭接时,为使接头能够承受吊入时的下段钢筋自重,部分接头应焊牢固。

3.6.3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值为:主筋间距±l0mm;箍筋间距±20mm;钢筋笼厚度和宽目±l0mm;钢筋笼总长度±50mm。

3.6.4钢筋笼吊放应使用起吊架,采用双索或四索起吊,以防起吊时因钢索的收紧力而目起钢筋笼变形。同时要注意在起吊时不得拖拉钢筋笼,以免造成弯曲变形。为避免钢筋吊起后在空中摆动,应在钢筋笼下端系上溜绳,用人力加以控制。

3.6.5钢筋笼需要分段吊入接长时,应注意不得使钢筋笼产生变形。下段钢筋笼入槽后.临时穿钢管搁置在导墙上,再焊接接长上段钢筋笼。钢筋笼吊入槽内时,吊点中心必须对准槽段中心,竖直缓慢放至设计标高,再用吊筋穿管搁置在导墙上。如果钢筋笼不能顺利地摄入槽内,应重新吊出,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不得强行插入。

3.6.6所有用于内部结构连续的预埋件、预埋钢筋等,应与钢筋笼焊牢固。 3.7浇注水下混凝土。

3.7.1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要求:混凝土的实际配制强度等级应比设计强度等级高一级;水泥用量不宜少于370kg/m;水灰比不应大于0.6;坍落度宜为18~20cm,并应有一定的流动度保持率;坍落度降低至15cm的时间,一般不宜小于lh;扩散度宜为34~38cm;凝土拌合物的

3

含砂率不小于45%;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应能满足混凝土浇灌和接头施工工艺要求,一般不宜低于3~4h。

3.7.2接头管和钢筋就位后,应检查沉渣厚度并在4h以内浇灌混凝土。浇灌混凝土必使用导管,其内径一般选用250mm,每节长度一般为2.0~2.5m。导管要求连接牢靠,接头用橡胶圈密封,防止漏水。导管接头若用法兰连接,应设锥形法兰罩,以防拔管时挂住钢筋。导管在使用前要注意认真检查和清理,使用后要立即将粘附在导管上的混凝土清除干净。。

3.7.3在单元槽段较长时,应使用多根导管浇灌,导管内径与导管间距的关系一般是:导管内径为150mm,200mm,250mm时,其间距分别为2m、3m、3~4m,且距槽段端部均不得超过1.5m。为防止泥浆卷入导管内,导管在混凝土内必须保持适宜的埋置深度,一般应控制在2~4m为宜。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1.5m或大于6m。,

3.7.4导管下口与槽底的间距,以能放出隔水栓和混凝土为度,一般比栓长100~200mm。隔水栓应放在泥浆液面上。为防止粗骨料卡住隔水栓,在浇注混凝土前宜先灌入适量的水泥砂浆。隔水栓用铁丝吊住,待导管上口贮斗内混凝土的存量满足首次浇筑,导管底端能埋入混凝土中0.8~1.2m时,才能剪断铁丝,继续浇筑。

3.7.5混凝土浇灌应连续进行,槽内混凝土面上升速度一般不宜小于2m/h,中途不得间歇。当混凝土不能畅通时,应将导管上下提动,慢提快放,但不宜超过300mm。导管不能作横向移动。提升导管应避免碰挂钢筋笼。

3.7.6随着混凝土的上升,要适时提升和拆卸导管,导管底端埋入混凝土面以下一般保持2~4m。不宜大于6m,并不小于1m,严禁把导管底端提出混凝土上面。

3.7.7在一个槽段内同时使用两根导管灌注混凝土时,其间距不应大于3.0m,导管距槽段端头不宜大于1.5m,混凝土应均匀上升,各导管处的混凝土表面的高差不宜大于0.3m,混凝土浇筑完毕,终浇混凝土面高程应高于设计要求0.3~0.5m,此部分浮浆层以后凿去。

3.7.8在浇灌过程中应随时掌握混凝土浇灌量,应有专人每30min测量一次导管埋深和管外混凝土标高。测定应取三个以上测点,用平均值确定混凝土上升状况,以决定导管的提拔长度。

3.8接头施工

3.8.1连续墙各单元槽段间的接头型式,一般常用的为半圆形接头型式。方法是在未开挖一侧的槽段端部先放置接头管,后放入钢筋笼,浇灌混凝土,根据混凝土的凝结硬化速度,徐徐将接头管拔出,最后在浇灌段的端面形成半圆形的接合面,在浇筑下段混凝土前,应用特制的钢丝刷子沿接头处上下往复移动数次,刷去接头处的残留泥浆,以利新旧混凝土的结合。

3.8.2接头管一般用10mm厚钢板卷成。槽孔较深时,做成分节拼装式组合管,各单节长度

为6m、4m、2m不等,便于根据槽深接成合适的长度。外径比槽孔宽度小10~20mm,直径误差在±3mm以内。接头管表面要求平整光滑,连接紧密可靠,一般采用承插式销接。各单节组装好后,要求上下垂直。

3.8.3接头管一般用起重机组装、吊放。吊放时要紧贴单元槽段的端部和对准槽段中心,保持接头管垂直并缓慢地插入槽内。下端放至槽底,上端固定在导墙或顶升架上。

3.8.4提拔接头管宜使用顶升架(或较大吨位吊车),顶升架上安装有大行程(1~2m)、起重量较大(50~100t)的液压千斤顶两台,配有专用高压油泵。

3.8.5提拔接头管必须掌握好混凝土的浇灌时间、浇灌高度、混凝土的凝固硬化速度,不失时机地提动和拔出,不能过早、过快和过迟、过缓。如过早、过快,则会造成混凝土壁塌落;过迟、过缓,则由于混凝土强度增长,摩阻力增大,造成提拔不动和埋管事故。一般宜在混凝土开始浇灌后2~3h即开始提动接头管,然后使管子回落。以后每隔15~20min提动一次,每次提起100~200mm,使管子在自重下回落,说明混凝土尚处于塑性状态。如管子不回落,管内又没有涌浆等异常现象,宜每隔20~30mm拔出0.5~1.0m,如此重复。在混凝土浇灌结束后5~8h内将接头管全部拔出。

4、质量标准

4.1地下连续墙均应设置导墙,导墙形式有预制及现浇两种,现浇导墙形状有“L”型或倒“L”型,可根据不同土质选用。

4.2地下墙施工前宜先试成槽,以检验泥浆的配比、成槽机的选型并可复核地质资料。 4.3作为永久结构的地下连续墙,其抗渗质量标准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执行。

4.4地下墙槽段间的连接接头形式,应根据地下墙的使用要求选用,且应考虑施工单位的经验,无论选用何种接头,在浇注混凝土前,接头处必须刷洗干净,不留任何泥砂或污物。

4.5地下墙与地下室结构顶板、楼板、底板及梁之间连接可预埋钢筋或接驳器(锥螺纹或直螺纹),对接驳器也应按原材料检验要求,抽样复验。数量每500套为一个检验批,每批应抽查3件,复验内容为外观、尺寸、抗拉试验等。

4.6施工前应检验进场的钢材、电焊条。己完工的导墙应检查其净空尺寸,墙面平整度与垂直度。检查泥浆用的仪器、泥浆循环系统应完好。地下连续墙应用商品混凝土。

4.7施工中应检查成槽的垂直度、槽底的淤积物厚度、泥浆比重、钢筋笼尺寸、浇注导管位置、混凝土上升速度、浇注面标高、地下墙连接面的清洗程度、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锁口管或

接头箱的拔出时间及速度等。

4.8成槽结束后应对成槽的宽度、深度及倾斜度进行检验,重要结构每段槽段都应检查,一般结构可抽查总槽段数的20%,每槽段应抽查1个段面。

4.9永久性结构的地下墙,在钢筋笼沉放后,应做二次清孔,沉渣厚度应符合要求。 4.10每50m地下墙应做1组试件,每幅槽段不得少于1组,在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开挖土方。

4.11作为永久性结构的地下连续墙,土方开挖后应进行逐段检查,钢筋混凝土底板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

4.12地下连续墙的钢筋笼检验标准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表5.6.4.1的规定。其他标准应符合表4.12的规定。

地下连续墙的钢筋笼检验标准 表4.12

项目 序号 1 2 检查项目 墙体强度 垂直度:永久结构 临时结构 宽度 墙面平整度 导墙平面位置 mm mm mm mm mm mm mm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单位 数值 检查方法 查试件记录或取芯试压 测声波测槽仪或成槽机上的监测系统 用钢尺量,形为地下墙 设计厚度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重锤测或沉积物测定仪测 重锤测 坍落度测定器 见GB50202-2002表5.6.4.1 此为均匀粘土层,松散 及易坍土层由设计决定 用钢尺量 水准仪 3

主控 项目 设计要求 1/300 1/150 W+40 <5 ±1O ≤100 4200 +100 180,一220 1 导墙尺寸 2 一般 项目 3 4 5 沉渣厚度:永久结构 临时结构 槽深 混凝土坍落度 钢筋笼尺寸 永久结构 临时结构 插入式结构 水平向 垂直向 见GB50202-2002表5.6.4.1 mm mm mm mm mm <100 <150 <20 ≤10 ≤20 地下墙表面平6 整度 7 永久结构时的 预埋件位置 5、成品保护 5.1钢筋笼制作、运输和吊放过程中,应采取技术措施,防止变形。吊放入槽时,不得擦伤槽壁。

2.挖槽完毕,应尽快清槽、换浆、下钢筋笼,并在4h内浇筑混凝土。在灌注过程中,应固

定钢筋笼和导管位置,并采取措施防止泥浆污染。

3.注意保护外露的主筋和预埋件不受损坏。

4.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现场的轴线桩和水准基点桩,不变形、不位移。

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地下连续墙施工,应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挖槽工艺方法、施工程序和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挖槽时,应加强监测,确保槽位、槽深、槽宽和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遇有槽壁坍塌的事故,应及时分析原因,妥善处理。

6.2钢筋笼加工尺寸,应考虑结构要求、单元槽段、接头型式、长度、加工场地、现场起吊能力等情况,采取整体式分节制作,同时应具有必要的刚度,以保证在吊放时不致变形或散架,一般应适当加设斜撑和横撑补强。钢筋笼的吊点位置、起吊方式和固定方法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在吊放钢筋笼时,应对准槽段中心,并注意不要碰伤槽壁壁面,不能强行插入钢筋笼,以免造成槽壁坍塌。

6.3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证护壁泥浆的质量,彻底进行清底换浆,严格按规定灌注水下混凝土,以确保墙体混凝土的质量。

7、质量记录

7.1原材料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7.2槽段开挖记录。

7.3钢筋笼制作安装检验记录。 7.4砼施工记录。 7.5砼试块试验报告。

8、安全标准

1.施工前,做好地质勘察和调查研究,掌握地质和地下埋设物情况,清除3.0m以内削地下障碍物、电缆、管线等,以保证安全操作。

2.操作人员应熟悉成槽机械设备性能和工艺要求,严格执行各专用设备使用规定和朔作规程。

3.潜水钻机等水下用电设备,应有安全保险装置,严防漏电;电缆收放要与钻进同步进行,防止拉断电缆,造成事故;应控制钻进速度和电流大小,严禁超负荷钻进。

4.成槽施工中要严格控制泥浆密度,防止漏浆、泥浆液面下降、地下水位上升过快、jI面水流入槽内、泥浆变质等情况的发生,使槽壁面坍塌,而造成槽多头钻机埋在槽内,或造成地面

下陷,导致机架倾覆,或对邻近建筑物或地下埋设物造成损坏。

5.钻机成孔时,如被塌方或孤石卡住,应边缓慢旋转,边提钻,不可强行拔出,以免损坏钻机和机架,造成安全事故。

6.钢筋笼吊放,要加固,并使用铁扁担均匀起吊,缓慢下放,使其在空中不晃动,以避免钢筋笼变形、脱落。

7.槽孔完成后,应立即下钢筋笼灌筑混凝土,如有间歇,槽孔应用跳板覆盖。

8.所有成孔机械设备必须有专人操作,实行专人专机,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机具保养制度,发现故障和异常现象时,应及时排除,并通知有关专业人员维修和处理。

9、环保措施

9.1设置储浆池和沉淀池,避免施工泥浆污染环境。 9.2砼搅拌、浇注过程中避免污染环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