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班中考复习专用 姓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 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
C.词的上下阕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现了一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
D.“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醉里挑灯看剑”塑造了一个怀才不遇的壮士形象。你看他以酒浇愁而醉,醉眼朦胧中还不忘把灯挑亮,仔细端详手中报国杀敌的宝剑。
B.“梦回吹角连营”和“八百里分麾下炙”写一望无际的军营连着军营,处处
炊烟烤牛肉,极言兵力的强大,军威大振。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战斗的速战速决,表现出义军的所向披靡。
D.“可怜白发生”从梦中回到现实,与前面九句形成强烈地对比,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的矛盾和作者痛苦无奈的感情。
行路难 唐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三、四句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在酒宴时,即将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依恋之情,连平时号称“酒仙”的他难以豪饮而醉。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巧用典故“吕尚垂钓”“伊尹乘舟日边”表明自己虽然有着决意和无奈,但并没有就此消沉,想到政治上也曾尽坎坷的吕尚和伊尹,他们的经历又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D.这首诗跳荡纵横,一波三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苦闷彷徨,抑郁不安,但又不甘寂寞,通往直前的起伏变化的思想历程,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倔强、自信,执著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二句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极言宴席的华美。
B.三、四句一连使用“停”“投”“拔”“顾”四个动词,生动刻画出诗人既悲愤郁闷又竭力从苦闷中挣扎出来的自我形象,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消极处世的态度。
C.五、六句用冰塞黄河,雪满太行两个比喻,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因其带有浓厚的夸饰色彩使这两句诗颇具豪放的气势。 D.诗的最后两句,诗人是那么信心满怀,在他眼前仿佛已经出现了生命之舟正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的辉煌图景。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的精美食物,却因心中难以排解的烦恼,无法下咽。“停”“投”“拔”“顾”四字,写出了诗人的苦闷抑郁。
B.中间四句把诗人心中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交替地表现出来,传达出诗人复杂的心理。
C.“行路难!行路难!”这感情迸发的咏叹,语气是那么急促,显示出诗人内心的急切不安。“多歧路,今安在?”前途渺茫,莫在所从,心情万分沉重。 D.诗歌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不可抑制的愤激情绪,但仍盼望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现实主义的情调。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 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是韩愈写给自己的侄孙韩湘的,诗题中“左迁”一词是“降职、贬官”之意。
B.“圣明”在这里指皇帝,与圣上、陛下、天子等词意义相同。 C.“家何在”“马不前”,表明作者感到回朝廷无望和前途渺茫。 D.“肯将衰朽惜残年”,传递出作者由于年老而不得不屈服的悲愤之情。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直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与“夕”,“九重天”与“路八千”,让人深切感受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
B.三、四两句进而表明自己的心迹。“圣明”而有“弊事”,相对成趣。 C.五、六两句即景抒情,情悲且壮。“马不前”流露出英雄失路之悲。“横”“拥”两字 形容物态都很精当,且有气势。
D.结尾两句沉痛而从容。诗人向侄孙交待后事,语义紧扣第四句,进而吐露出积极向上的情怀。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用“朝奏”与“夕贬”相呼应,表明意外获罪之迅速,被贬之遥远。 B.颔联申诉了诗人因忠获罪、非罪而远贬的无限伤心与愤慨。
C.颈联即景抒怀,大雪封山,有家难归,表现了英雄穷途末路的悲戚。 D.结联情调凄楚,以收埋尸骨的后事相托,蕴含着诗人难以言喻的愤激情怀。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早晨向朝廷上一封奏章,晚上就被贬官到八千里外的潮州。为谏宪宗“迎佛骨入大内”,竟遭获严惩,真令人怨悔。
B.自己所做是想为皇帝清除弊政,是正确的,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也在所不惜。可见诗人的刚直不阿和老而弥坚。
C.浮云遮蔽艳阳,阴云遮蔽秦岭,不见家,也不见长安,家、国在哪里?大雪阻塞蓝关,马也不肯前行,英雄失路,前途渺茫。
D.知道你远道而来会有自己的想法,正好在瘴气弥漫的岭南山水间收敛我的尸骨。沉痛而稳重的结语,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咏煤炭 明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以“乌金”称煤炭,再以“阳和”借指煤炭,足见诗人对所咏之物之喜爱,并极言其埋藏之深,储藏热量之大。
B.颔联形容煤炭燃烧后给人带来温暖,就像春回大地一般,写出了炉火火势之大能够冲破沉沉的黑夜,显示了大手笔的大气势。
C.颈联象征意义丰富,寓意甘于为国家利益而自我牺牲的人,乃国之根本,民之福星,这两句诗中体现了诗人牺牲自我为人民大众的精神。 D.尾联诗人直接表达了为了老百姓能享温饱,愿意像“出山林”的“乌金”一样熊熊燃烧 自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至死也要为国家出力的丹心。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及甘愿为国为民出力献身的高风亮节。
B.首联以“乌金”称煤炭,再以“阳和”借指煤炭,足见诗人对所咏物之喜爱。
C.尾联从煤炭进一步生发而来,与杜甫的“广厦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之意有异曲同工之妙,表达了诗人爱国忧民的思想及甘愿为民出力献身的心迹。 D.全诗表达了这样的志向:“铁石”虽然坚硬,但依然存有为国为民造福之心,即使力尽千辛万苦,他也痴心不改,不畏艰难,舍身为国为民效力。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A.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画词人悲恨相续的心理活动。
B.“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后主李煜完全以一个失国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国之恨,表现出后主任情纵性、无所顾忌的个性,和他那种纯情而深挚的感情。
C.“又东风”点明后主李煜降宋后又过一年。时光在不断消逝,引起他无限感慨。
D.词中以“春花秋月”的无休无尽与人世间多少“往事”的短暂无常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的现实与“朱颜改”的幻想相对比,折射出词人面临国破家亡时的痛苦、无奈。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春花秋月”,人多以为美好,可是,过着囚徒般生活的后主李煜,见了反而心烦,他劈头怨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
候才能完了呢?
B.夜阑人静,幽囚在小楼中的词人,倚栏远望,对着那一片沉浸在银光中的大地,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了心头,不忍回首,也不堪回首。 C.“只是朱颜改”中一个“改”字突出表现了词人只要宫殿还在,颜色变了何妨的心理。
D.“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作者以比喻的修辞把亡国之愁苦,写得具体形象,从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A.“春花秋月”,人多以为美好,可是,过着囚徒般生活的后主李煜,见了反而心烦,他劈头怨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呢?
B.夜阑人静,幽囚在小楼中的后主,倚栏远望,对着那一片沉浸在银光中的大地,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了心头,不忍回首,也不堪回首。 C.遥望南国,“雕栏”“玉砌”也许还在吧,只是当年曾在栏边砌下流连欢乐的有情之人,已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了;只是昔日宫殿已斑驳褪色,面目全非了。表现了作者只要宫殿还在,颜色改变了也没关系的心理。 D.词人满腔幽愤,对人生发出彻底的彻底的究诘: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么?
参考答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1、C(不符合原意,词人亲自领兵上阵杀敌。是词人描绘的一个幻想中雄壮兵
营的生活画面。)
2、A(“秋”字给整个场面增添了肃杀之气。) 3.B
行路难(唐 李白)
1、A(“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依恋之情”应为“生动刻画出诗人既悲愤郁闷又
竭力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自我形象。”) 2、B(没有表现“诗人的消极处世的态度”) 3.D(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调)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D(表现诗人不因年老爱惜自己,而是为国家利益甘愿献身。老而弥坚,刚
正不阿)
2、D(没有吐露出积极向上的情怀)
3、C(并非是归家路上,而是诗人在被贬路上大雪封山,前路艰危,表现了英
雄穷途末路的悲戚) 4.A(虽遭获严惩亦无怨悔)
咏煤炭(明 于谦)
1、D(“直接表达”应为“借所咏物表达”) 2、A(“热爱祖国河山”应为“爱国忧民”)
虞美人(李煜)
1、D(“雕栏玉砌应犹在”的幻想与“朱颜改”的现实相对比) 2、C(突出了亡国之君对故国的无限留恋)
3.C(突出了亡国之君对故国的无限留恋。或: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惆怅之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