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行企业文化层次的思考
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魏杰先生在《企业文化塑造》一书中,给企业文化下了一个定义: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就是企业文化。因此我们说的企业文化,不是脱离企业的社会文化或一般文化,从内容上看,它是反映企业现实运行过程的理念,它是企业经营管理战略选择在价值观念上的表现;从性质上讲,它不是一般的信奉和倡导的价值理念,而是必须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从作用上看,它注重解决企业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用来规范企业的行为和员工的行为。随着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当前金融竞争的重点由产品、网点、手段等外延性竞争逐步转向人才、服务等深层次竞争的情况下,构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已成为农业银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选择。
一,企业文化层次
区分企业文化层次,它可以使我们全面掌握企业文化的结构,协调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一个有层次性结构的理论体系。具体地说它是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次相成的,每个层次又相互差别又紧密相联,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这三个层次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倘若只求其一或其二,都会失之偏颇,造成企业文化发展的失衡。
(一)企业文化的第一个层次是物质层次,这一层主要是通过物质形态来表现出来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企业文化,它包括生产资料、生产经营场所、运输工具、科学实验资料、厂区环境、文化体育设施等。物质是人与自然进行交换的手段。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被人们有意识地改造成为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的产品,创造出企业文化结构的第一个层次。企业物质文化体现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水平。比如企业的生产资料、厂房设备、物质产品等这些纯物质的存在物,既体现了企业的物质生产水平,又体现了人加工改造自然物质能力——即人们改造世界的水平。一般地说,企业物质文化水准较高,企业就具备较高的生产水平。反之,亦然。这是因为文化实质上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的
概括。当企业人的认识能力与改造能力与物质生产工具结合的好,就能充分物化为企业的物质生产力。所以,建设合乎企业自身文化特色的企业物质外壳是企业构建企业文化的重要外在因素。
企业物质文化的特点表现在时代性,不同经济时期,人们都追求着具有时代特性的物质文化,从而为企业创造不同的物质文化提供了机会和可能,同时,不同的经济时期企业具备不同的物质生产水平,具备创造不同物质文化的实际能力,促使企业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物质文化。
(二)企业文化的第二个层次是制度文化,它是指企业处理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组织、个体与个体之间关系所形成的一套规章制度,以及实施这些规章制度的各种具有物质载体的机构设施等。首先是人际关系文化,企业是生产力的基础,人又是其中晟活跃的因素。人际关系的问题,即一个 “情”的问题.感情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其次是企业智能文化,即包括企业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过程所创造的产品工艺、经验、技能等。企业在产品的设计上,应尽力使之有强烈的艺术感和创新感。这些都凝聚着企业的智能,显示着企业特有的氛围和文化环境。三是企业人的观念意识,如物质利益观念,法律道德观念等。
制度文化的特点集中表现在它的人文性。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文化,就是研究人的品性、情感、理智、尊严、价值观等。现代企业管理只有树立正确的主体价值观,并把这种价值观渗透到每个员工的心里、创造出目标一致,上下和亲、互相合作、融为一体的心态环境,并且尊重人的自主性,重视和满足人的精神文化追求,才能有效调动人的热情,充分调动企业的物质因素创造出企业发展的动力。
(三)企业文化的第三个层次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指企业人的文化心态及其在观念形态上的对象化,即企业职工各种意识形成的总和。这是意识形态的范畴,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体现的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群体意识和价值观。企业精神是企业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企业赖以生存的自上而下的精神支柱,是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结合体,是“企业之魂”,它从根本上支配企业及职工的行为取向,并决定着企业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
企业精神文化的特点体现在:一是差异性,每一个企业有着自身的生产力状况和文化氛围,并且不同的企业管理者也有各自的性格特点,崇尚不同的心理和
道德伦理,倡导不同的企业精神。企业心理和企业意识的产生和形成并不能脱离企业自身的内在因素。即使是生产力状况相似的两个企业,由于各自的活动方式不同、各自心态不同,培育精神文化的方法和途径各不相同,因而形成的企业精神文化就各不相同。每一个企业的精神文化都具有自身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二是辩证统一性,由于精神文化的培育是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每个阶段既体现了历史性,又体现了时代性。每一阶段的精神文化所达到的水平与当时企业的外部条件和内部因素相适应。随着企业内外因素的变迁,精神文化也随之变化。精神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吸收企业内部的养份,另一方面吸收外部的养份,使精神文化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既达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又充满着时代的气息。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下铸造企业灵魂的工程,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农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显得至关重要。
(一)企业文化具有团队精神建设的凝聚功能,有利于培养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要想把农行的员工队伍建设成一个协调一致,上下同心的团队,单靠物刺激和管理制度很难做到,而文化具有较强凝聚力,是一种“强力黏合剂”,它可以把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人都团结在本业文化周围,从而产生一种凝聚力。在精神上把自己与农行连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从而自愿、自觉的献身于共同的金融事业。
(二)可以加强管理,激发员工创新热情,增进员工之间彼此信任,相互合作,驱动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尊重知识、鼓励知识共享与创新的文化:在这种文化氛围下,积极创新、富于奉献精神者将被视为企业的功臣、员工的楷模。如海尔集团提出的“人人是人才”的理念。
(三)企业文化具有行为规范内在的约束功能。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必须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对所有员工行为进行规范这种强制性的硬约束,是外在约束。但我们知道。人是有思想的。人的行为受思想的支配。思想是人的内在软约束,这种软约束就是员工在认同企业价值理念的前提下内在约束自己行为的自我约束。只有软硬结合,才能排除企业制度管理上的潜在障碍。
(四)具有美化农行企业形象的辐射功能。企业形象也是企业文化塑造的组成部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就是指企业内在精神素质和外部形象美化是相
辅相成的。企业文化通过塑造企业产品形象、员工形象、企业家形象、企业环境形象来确立自己的美好形象,从而形成一种形象感染力,产生辐射作用,扩大企业知名度,提高企业信誉度。
三,当前农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不足之处
由于企业文化建设未从根本上得到重视,缺乏系统的规划和安排等因素,农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尚处于一个低层次阶段。
(一)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狭义化,把企业文化某一方面的内容或某一方面活动的开展当作是企业文化的全部和企业文化的构建。将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文体活动的开展,等同于思想政治文化的学习。亦或等同于对外宣传做营销广告。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偏离了商业银行文化建设的基点,割裂和肢解了企业文化。
(二)对与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全面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普遍模糊不清而且幼稚,重“行”而轻“实”,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放到硬件的建设,职工的文娱活动上。
(三)企业文化建设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整体安排。工作缺乏计划性和前瞻性,而是表现在盲目性和随意性。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短期行为,无法深入进行,缺乏一种常抓不懈的机制。缺乏一种持久的动力和发展后劲。
(四)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形成合力,整体配合不够。职工的参与度不高,特别是基层的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内涵掌握不准,理解不深。各级员工之间的上下不能连贯呼应,左右间难以协调配合,营造整体氛围。
四,提升企业文化层次的途径
建设有农行特色的企业文化是一项涉及内容多,覆盖范围广,实施工期长且有着巨大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需要全行作出不懈的努力,追求卓越,追求一流,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提升农行的企业文化层次。
(一)汲取古今中外优秀企业文化的精华,从我国实际出发,结合金融企业的特点,建设与时代特征相适现代企业文化。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企业文化必须要建立在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取中华文化中的积极的思想,如“人本思想”、“开源节流”、“与人为善”、“大行德广”、“艰苦奋斗”等等企业文化正是以我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强调“和”、“善 、“仁”等。在引进发达国家企业文化概念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学习西方国家企
业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选择符合的并能体现农行个性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二)注重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即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广大员工认同并自觉遵从的由企业领导体制、组织、形态和经营管理形态构成的外显文化,是一种约束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规范性文化。它包括领导体制、人际关系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等,是企业文化的中坚和桥梁,可以促进正确的企业经营理念和员工价值的形成,又可以促进制度的贯彻执行,使员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要建立“制定、颁布制度的制度”,以保证制定、颁布制度行为的规范化,体现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建立内部业务活动约束机制,对各项业务活动建立系统规范的行为规则,实行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动作,强化风险控制能力;要建立以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相结合的监督机制,进一步规范经营管理行为;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权力资源配置制度,对权力资源进行规范和约束;要建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和量化考核指标体系。
(三)双向沟通,变员工“被动服从”为“主动参与”。企业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员工互通信息。如果上层推出一次活动或一种金融产品,员工是从报纸上了解的,而非从企业内部沟通渠道获知,那么参与的积极性必然会下降。任何一件事情,只有亲身参与了,员工才会有责任感,“事不关己”就会“高高挂起”。企业要在员工参与的过程中,让员工分别体会到成就感、温暖感和压力感等不同的感受,然后,通过交流和融合,培养出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同样,当员工对业务经营或管理提出建议、要求时,上层无论认同与否都应及时给予答复。这样才能促进上下级之间的双向沟通,使员工真正成为企业的参与者。
(四)换位思考,变“观念碰撞”为“同一目标”。我们经常以换位思考的观点来反省我们服务大众的态度。其实在企业文化中,上层更要以换位思考的观念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我们时常听到上层要求如何让员工努力工作,但很少听到上层认真研究他们如何实现对员工所承担义务的承诺。“客户是上帝”这句话也不能以偏概全,在企业内部,领导层应该树立起“员工是上帝”的理念,切实维护好员工的尊严和荣誉。如此,员工才能真正践行“客户是上帝”。领导与员工正因为所处地位的不同,所产生的观念也不同,作为员工不会只努力工作而不问报酬和环境,作为领导不会只关心员工报酬而不问企业业绩和管理,但这之
间是绝对矛盾的吗?显然不是,只要员工努力工作,企业经营业绩上去了,员工的薪酬自然会提高,反过来员工的积极性会进一步得到提高。如此,就会产生良性循环。问题的关键,还是要进行换位思考,通过沟通和理解来解决双方观念的碰撞,促进双方目标的实现。
(五)设计员工的职业生涯,变“庸庸碌碌”为“岗位成才”。在收入呈上升趋势时,为何员工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会日益低下?其实与金融业工作枯燥有关,首先表现为工作岗位流动性不强,其次是重复劳动使人心生疲意,再次是切合个人实际需要的业务培训少,最后是单纯的任务分配。而要改变以上状况设计员工职业生涯至关重要,这是稳定员工队伍,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锐利武器,要给予更多的机会让员工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员工自身特点和个人奋斗目标,设计不同的职业生涯,这也是在现实世界实现“个人发展”理想的微观制度安排,有利于把企业和员工的长期利益和彼此发展结合起来,促进共同的发展。
(六)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被称为21世纪管理的新模式,也已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着力点之一。建设学习型组织要强调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体学习。一种先进的企业文化。必须同时也是一种学习文化,注重学习应该成为一种基本的管理理念和员工队伍建设的指导原则。在这种持续不断的学习中,不仅使领导层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用更先进的管理科学指导自己的管理行为能使员工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境界和职业品位。
(七)加强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文化的深层次表现。职业道德的培养要经过职业道德教育,形成职业道德观念,再上升到职业道德信念,从而养成自觉讲职业道德的惯,使企业精神更显闪光点,文明服务更扎实,企业文化内涵更丰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做到“两个结合”,即领导和职工相结合。要从有利于建立规范化、现代化企业出发制定和完善全体员工的职业道德规范,要具针对性、操作性、让每个员工都能熟记和明确自己岗位的职责和要求;职业道德建设和弘扬企业精神相结合。要教育员工牢记“大行德广,伴你成长”,强化质量、服务意识,树立敬业爱行和无私奉献的观念,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全行上下真正形成一种“农行兴亡,匹夫有责”的氛围。
(八)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注重与全面的业务经营活动相结合。农行企业文化建设不能游离于本行的经营活动之外,而应融合于本行的经营活动之中;与深化农行股份制改革相结合。当前农行开展的股份制改革,有利于良好企业文化的积淀和构建,而良好的企业文化反过来又能在较深的层面上支持和推动改革;与市场营销相结合。农行的市场营销应逐渐由产品营销服务向品牌营销服务递升,把市场营销看作是企业文化输出的一种手段和途径。通过市场营销,大量来自于市场的需求和信息,又刺激和推动着企业文化的建设,为企业文化构建过程中的原创性文化提供丰富的养料,使农行更具有生气和活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