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
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旅游产业对社会经济作用的带动进一步加强,《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旅游业三大市场实现全面恢复并较快增长,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 2011年全国旅游业的预期目标为:旅游业总收入1.72万亿元,增长11%。旅游相关产业投资规模的大幅度增长,直接带动了旅游投资的快速增长,各地旅游投资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 键 词:旅游业 旅游投资 趋势及对策
1
一、 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旅游业自古以来就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山川秀丽;进入21世纪,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亚冬会等;加之全国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的形成趋势,新形势的出境旅游、工业,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等等,必将给我国旅游业带来蓬勃发展。下面先看看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一)旅游规划的城市化现状
对商业利益的过多追求使得中国众多风景区内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现象时有发生,由于错位的风景区规划人为加重风景区城市化的现象也不鲜见。早在90年代初期就有学者指出不少地区存在城市化的旅游规划现象,将旅游目的地的开发规划等同于城市建设规划。而今,十多年过去了,这股城市化的旅游规划势头在某些地方依旧蔓延滋长,例如:电影《少林寺》放映后,少林寺名扬天下,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旅游业的发展使得部分当地村民受眼前经济利益的驱动,乱搭、乱建、乱采、乱挖现象严重,从景区入口处到少林寺山门前不到2公里的街道旁,搭建的商店、饭店多达数百家。为解决愈来愈突出的商业化、人工化、城市化问题,2003年3月,登封市聘请规划专家编制《嵩山少林寺景区规划》,按此规划,少林寺景区进行拆迁和新建的总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涉及到200多家商业网点、10多家武术学校及400多家农户的搬迁。然而如果该规划实施后却会使景区形成典型的城市格局,淹没原有景观意境,造成一种新的人为化的建设性破坏。
(二)从旅游消费方式、水平和客源看现状
从旅游消费方式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特色旅游较少。从消费水平来看,我国人均收入用于旅游的开支依旧很少,每年仅为30美元,而世界平均水平为100美元,欧美国家的平均水平更是高出好几倍。从长期来看,旅游消费升级趋势已经形成,人均旅游消费有望继续提高。 同时我们注意到,2000年
2
以来,农村居民旅游人均消费的增长速度缓慢,从2000-2010年,人均消费基本保持在320元左右,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人均消费呈下降趋势,与城乡居民旅游消费支出差距逐年拉大。按照中国8亿农村居民计算,农村居民旅游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的提高将意味着我国旅游行业真正腾飞。
从旅游人员构成来看,公费旅游占有很大比重。目前国内旅游人员的构成大体是: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外出旅游,离退休干部的疗养旅游,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教师学生的度假旅游以及各种公务旅游。虽然随着消费观点的改变和经济收入的提高,社会各阶层、各行业都有相当数量的人加入自费旅游队伍的行列,但是,公费旅游仍占主要地位。
(三)从旅游地域性看现状
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北京、江浙泸、广东等地,象敦煌、九寨沟、西双版纳、黄果树瀑布等风景点由于交通不便相对处于温冷点。从距离上看,一般以中近距离旅游为主,远距离旅游为辅。如桂林主要以粤湘鄂的旅游者为主。从客源分布来看,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为主,内地县镇为辅。旅游者停留时间较短,一般在2. 5天~3. 5天,“一日游”也占有很大比重。
(四)从旅游服务看现状
所谓旅游业,实际包括住、吃、行、游、娱、购六要素。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由于我国对上述旅游服务设施仅有少量直接投资,而在利用外资方面,因有的项目开放,有的不开放,以致服务设施不配套。从总体上看,外资主要局限于饭店宾馆,其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如交通、商业购物尽管也都涉及,但比重很小,投资十分有限。对景点建设,除国家指定的度假区外,外资不能插足,因而景点内设施落后,其中突出的是卫生条件差。目前,旅游服务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国内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障碍。国家旅游局也己经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明确地指出了服务质量和市场秩序依然是制约当前旅游市场恢复与振兴的重要因素,并把“以人为本”的旅游服务和规范的市场秩序作为我国旅游市场恢复与振兴的重要推动。
3
由此可以看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
4
二、 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1993年国务院转发了《国家旅游局关于积极发展国内旅游的意见》的文件,从“不支持,不提倡,不反对”的“三不”方针到“因地制宜、积极引导、稳步发展”到今天的“积极发展”的转变,我国的国内旅游业将愈来愈受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带薪假期的普遍实行,旅游条件的改观,国际旅游业的深入开展对国内旅游业的影响,人民的旅游热情将进一步焕发。21世纪我国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前景广阔,需求潜力大,我国的国内旅游将维持高速稳定增长的局面,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过渡。国内旅游的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将进一步的发展,基本上符合国内旅游的发展步伐。
(一)旅游消费水平向高级发展
我国旅游消费水平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旅游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状态,逐步向发达国家的旅游消费结构靠拢。尽管我国人均GDP仍位世界100位以后,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但近年来,我国人均GDP出现快速增长格局。2003年我国人均GDP一举突破1000美元大关,2006年则越过了2000美元的关口,而去年人均GDP突破了3000美元。经济的逐渐宽裕使得人们将会产生普遍的旅游动机,加上旅游设施的供给水平的提高,人们出门旅游将要求吃得好、住得好、行的方便舒适,由基本满足型向舒适型、享受型过渡。
当前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中食住行的比重较大,达到65%-75%,游购娱占35%-25%。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和香港,旅游消费中游览购物娱乐支出占60%以上。我国旅游消费资料中显示,物质消费资料多,精神消费资料少。随着我国旅游产品生产开发的多样化、系列化和旅游配套设施投资结构的进一步改现,今后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中旅游购物娱乐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精神消费的比重也将上升。
5
(二)旅游人数稳步增长,有组织的团体将逐步增多
目前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年平均增长率在10%以上,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旅游人数将继续增长,并维持高速局面。由于负责接待国内旅游者的旅行社增长速度过慢以及经营中的不正之风,服务质量的低劣造成目前国内旅游者多以散客出现。随着旅行社的发展及服务质量的改观,可提供价格优惠,安全更有保障,并且日程、线路、所住旅馆、参观节目都按计划进行,收费比单独出游为低,尤其去某些语言有隔阂的国家和地区,团队派有导游,是颇受旅客欢迎的。这些将会使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旅行社旅游。
(三)旅行路线由短途到长途发展
随着交通的越来越便利,人们将不满足家门口的短距离式旅游,而是向中长途涉足。旅游的区域扩大,热点仍热,温点和冷点将随着国内旅游的发展而逐步升温。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和人们的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的眼光逐步投向外面的世界,南方人想领略一下冰城风光,北方人向往亚热带气氛,内陆人憧憬大海的辽阔,沿海人想探寻奇峰异谷的神秘。
(四)旅游方式多样化
旅游方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目前人们的旅游方式了般为观光旅游型,活动内容贫乏单一,有人概括为“白天看庙,夜晚睡觉,白天疲劳,夜晚无聊”。随着人们生活内容的多样化,同样要求旅游内容的多样化,人们要体验更多的美好经历。初级的游山玩水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专题和特种形式的旅游日益增加,享受性和游乐性的旅游内容会大大增强,今后人们的旅游方式由观光型为主,发展到度假旅游,探险旅游,科学考察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保健康复旅游,文学旅游,美食家旅游等等百花齐放的局面,并且国内旅游正一步步向国际旅游延伸。
6
(五)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很快,绝大多数省、市、区已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和先导产业。它就地利用风景,提供服务产品,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创汇迅速等特点,即使是一些不具备产业优势的地区也可借此兴旺发达。旅游业本身包括“行、游、住、吃、购、娱”六大要素,它所需要的硬件装备,所消耗的食物、饮料和日用品,以及一部分游览内容,都为其它产品开辟和提供了新的市场,为社会增加了就业机会,并大大改善了城乡面貌。国内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将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它的发展,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7
三、发展国内旅游业的对策
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之后,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又再次提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旅游业的战略思路。在这些变化的背景下,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也将进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在新变化与新机遇面前,为了发挥综合带动作用,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下面谈点本人对发展旅游业方面的几点建议:
(一)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体现关心
一个旅游景点能否受到游客的好评,除了旅游景点的自然因素外,在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基础设施建设是否以人为本,是否能竭尽所能为游客着想、为游客服务。比如说,在建宾馆时,就应尽量多建双人间,少建三人间、四人间。因为一个房间若住的人太多,会令游客有种不安全感,而若都是单人间,又会使携家人出游的游客深感不便。综合而言,双人间令各类游客的满意度相对要高一些。又比如,在予人方便方面,旅游点应尽可能根据旅游线路的长短和旅游景点的特色,因地制宜地建造几个方便游客的停车场、厕所、凉亭、餐馆、宾馆等附属设施,以此为游客的游玩创造一个好心情、好条件。再比如,在交通保障方面,要力争做到路好、车好、方便、快捷,使游客不仅坐得舒适,还可以减少在等车、转车方面浪费时间。还比如,在保障游客的安全方面,要想得细、想得全,努力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在旅客容易误入危险区的地段,一定要设好警示牌,以防出现意外;在人员混杂的地方,要加强管理和监控,以防游客财物丢失。
(二)加大旅游人才培养,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截止到2010年底,国民旅游占我国三大旅游市场的比重已经超过90%,旅游已
经成为中国居民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人员的素质如何,对旅游点的长远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服务人员的素质高,可以在很多方面弥补旅游点的不足;而服务人员的素质低,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旅游点的形象、声誉。因此要加快实现旅游行政管理人员从接待服务型向专业型的转变,以及旅游从业人员从讲解型、接待型服务向
8
文化型、专业型服务的转变。要从多角度、多层面采取措施,提高导游队伍的综合素质。其一,要通过等级考试改善导游队伍的结构。作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该提高对导游等级制度重要性的认识,组织导游参加等级考试,激励和引导导游人员不断学习提高。其二,通过学历教育提高导游的文化层次。受文化水平的限制,许多导游人员提供的讲解服务达不到游客的期望,有必要在适当时机提高导游入门的门槛,并对在职导游进行学历教育。
(三)健全协调机制、监督机制,保障旅游者的正当权益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充分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旅游市场的宏观调控。由于国内旅游业涉及到交通、饮食、娱乐、园林、商业、文化等部门,如果没有“一盘棋”的观念,就会使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步履维艰。为了使这些部门相互衔接,融为一体地为国内旅游业服务,国家必须加强宏观管理和协调;其次要建立监督机制,利用法律手段,打击不法经营,维护旅游者的正当权益。应加强旅游业管理,实行旅游合同价格透明制,规范旅游广告宣传,重点查处驾驶员、导游、私拿回扣、欺客宰客、强制消费等现象,严厉打击非法从事导游活动和非法经营旅行社业务的\"黑导\"、\"黑社\"、\"黑店\"、\"黑车\",净化旅游市场,改善经营秩序,维护旅游者的正当权益。旅游主管部门要在法律指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出旅游业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实施细则及配套措施,并不折不扣地贯彻。利用国家颁布的法规如《旅游法》、《保护消费者权益法》,加强对国内旅游业的管理,改善国内旅游业的经营秩序,使国内旅游业健康发展。
(四)在旅游点的宣传方面,要体现精心
旅游点的宣传,是扩大旅游点的知名度、提升旅游点的综合效益的有效手段。
为此,我们要精心筹划、认真实施。在景点的宣传上,一是要有新意。要吸引游客的眼球,更要吸引游客的思想。要让游客看了后,能产生很多美好的想象,从而产生前往游玩的冲动。二是要有特色。要通过宣传让游客感受到景点的与众不同之处,要通过突出其特色而做强、做大景点的旅游。三是要有广度。要尽可能利用多种手段扩大宣传面,以提升景点的知名度。
9
(五)促进产业融合,提高综合竞争力
据统计,与旅游业直接或间接相关联的行业或产业多达109个,一方面,这些产业在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基础和支撑的同时,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也为这些产业的发展创造和拓展了广阔市场需求空间。因此,需要放大旅游产业的横向关联与带动作用,打破行业管理的局限性,依托林业、农业、水利、文化等资源进行旅游产品和项目开发,探索旅游资源(产品)一体化管理和经营的有效手段和对策机制,提高相关产业生产的附加值;同时向下游的交通、银行、保险等相关产业进行延伸,在提高服务便捷性的同时,推进服务业集聚高效发展,提高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
(六)放大社会功能,保障和改善民生
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全球每10个就业岗位就有1个与旅游业有关。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数字也显示,通过发展旅游业直接受益的我国贫困人口有6000万至8000万,相当于全国就业总数的7.8%,占全部贫困人口的1/4到1/3。进一步放大旅游业的社会功能,通过发展旅游业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实现人民能力和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强化旅游业对于边远、贫穷、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就业的作用,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重点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民俗旅游等产品和项目,在促进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同时,提升社会精神文明程度,促进和谐与稳定。
(七)发挥地方优势特色,促进区域平衡发展
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各区域旅游产业规模和产业素质都有了显著提升,但东部地区同时作为客源地和目的地的比重日益加大,中西部地区的比重则不断减小,区域之间的不平衡性呈现逐渐加大的趋势;同时,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善、产品结构也逐渐趋向于合理,但与此对应,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和经营仍处于粗放型阶段,基础设施不完善、产品体系不合理,之间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结构。发挥地方优势特色,加大中西部地区市场和产品的开发培育力度,以旅游主体功能区建设为手段,注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区域旅游平衡发展。
10
(八)突出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作用,注重发展方式转变
着力提升旅游业与现代科技的嵌入与衔接,加大旅游电子商务、虚拟旅游、3D技术等在旅游结算、旅游规划等工作中的应用能力,着力提高旅游经济运行各个环节的技术含量。注重发展方式转变,依据减量投入、重复利用和再循环使用的原则利用资源和环境,探索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与对环境损害最小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大对低碳旅游、环保旅游项目的培育和倾斜,在星级酒店、A级景区评定中强化对发展方式转变等指标的约束作用,实现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数量扩张型向素质提升型的转变。
四、 结束语
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
11
长,居民旅游消费需求潜力依然巨大。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但我们应该看到我国旅游业的发现还具很多的不足性。政府要大力发挥其协调推动作用,把我国的旅游业推向高潮。使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使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对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
参考文献
[1] 吴必虎、宋子千:《旅游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
12
[2] 李天元:《旅游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3] 赵贤松、王书宽:《旅游经济学》,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4] 于学谦:《现代旅游市场经营学》,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5] 杨桂华、钟林生:《生态旅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6] 吴璇欧、 张岩岩于学谦:《旅游方针政策与法规》,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7] 杨振之:《旅游资源开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致 谢
毕业论文暂告收尾,这也意味着我在XXXXXXXXXX的四年的学习生活既将结束。回首既往,自己一生最宝贵的时光能于这样的校园之中,能在众多学富五车、才华横溢的老师们的熏陶下度过,实是荣幸之极。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
13
都受益匪浅。这除了自身努力外,与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论文的写作是枯燥艰辛而又富有挑战的。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是国内一直探讨的热门话题,所以讨论《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分析》很具有实际意义。老师的谆谆教导、同学的出谋划策及家长的支持鼓励,是我坚持完成论文的动力源泉。在此,我特别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周爱梅老师。从论文的选题、框架的设计、结构的布局、每句的斟酌到最终的论文定稿,从内容到格式,从标题到标点,她都费尽心血。没有周老师的辛勤修改和孜孜教诲,就没有我论文的顺利完成。
感谢旅游英语班的各位同学,与他们的交流使我受益颇多。最后要感谢我的家人以及我的朋友们对我的理解、支持、鼓励和帮助,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所做的一切才更有意义;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才有了追求进步的勇气和信心。
由于时间的仓促以及自身专业水平的不足,整篇论文肯定存在尚未发现的缺点和错误。恳请阅读此篇论文的老师、同学们多予指正,不胜感激!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