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绪论
1、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功能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可分为植物生理学和动物生理学。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骨干理论课程。
2、生理学的研究水平分为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
3、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①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②兴奋性(a、兴奋:机体或细胞受刺激后发生的反应。b、兴奋性:机体或细胞受刺激后发生反应的能力。)
4、刺激:能被机体、组织、细胞所感受的生存环境的变化,称之为刺激。(刺激三要素:a足够的刺激强度、b足够的刺激持续时间和一定的强度c时间变化率)反应:机体对外界环境的改变或刺激产生的对应变化
5、内环境: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
6、神经调节: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包括五个基本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7、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激素、代谢产物等),经体液(血浆、组织液、淋巴)运输,到达全身的组织细胞或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通过作用于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对这些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
8、阈值:阈值又叫临界值,是指一个效应能够产生的最低值或最高值。【绝对阈值:
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人的感觉。这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值(absolute sensory threshold)。】
9、正反馈:指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息,其方向与控制信息一致,可以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在正反馈情况下,反馈控制系统处于再生状态。体内常见的正反馈现象:排便,排尿,分娩,凝血,射精等。】
10、负反馈:将一个系统的输出信号的一部分或全部以一定方式和路径送回到系统的输入端作为输入信号的一部分的过程。【负反馈在生物当中尤其是在酶的作用机制当中是指:一种代谢反应被其反应产物所抑制的现象,称为负反馈,是调节细胞代谢最主要的机制。例如,当细胞中的ATP供过于求时,ATP 本身就是一种非竞争抑制剂,它是干扰ATP合酶(即ATP酶)的作用。】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1、被动转运:指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其特点是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包括简单扩散、滤过和易化扩散三种。
2、主动转运:以细胞膜特异载体蛋白携带下,通过细胞膜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的跨膜转运。【意义:主动转运这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能够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呼吸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除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此外,主动转运也是维持细胞内正常的生命活动,神经冲动的传递、细胞的渗透平衡以及恒定细胞体积的重要保障。】
3、钠-钾泵:又称钠泵或钠钾ATP酶,它会使细胞外的NA+浓度高于细胞内,当NA+顺着浓度差进入细胞时,会经由本体蛋白质的运载体将不易通过细胞膜的物质以共同运输的方式带入细胞。每消耗一个ATP分子,逆电化学梯度泵出三个钠离子和泵入两个钾离子。保持膜内高钾膜外高钠的不均匀离子分布。【经科学研究,发现Na+-K+泵在人体的正常代谢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一些疾病的发生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脑水肿、白内障、囊纤维化、癫痫、偏头痛、高血压等。另外最近的研究表明:Na+-K+泵还与减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4、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了一套充满科幻色彩的技术--可以将大脑神经系统产生的电脉冲转换为声音信号。研究人员借助植入大脑中的电极已经能够将人意识中出现的单个元音字母转换为声音。他们认为,今后,这项技术将可以使那些全身瘫痪的人与其他人进行正常交流。】
5、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它是一切生物电产生和变化的基础。
6、动作电位: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
7、骨骼肌的收缩机制【肌丝滑动原理(sliding filament mechanism)。其过程大致如下:①运动神经末梢将神经冲动传递给肌膜;②肌膜的兴奋经横小管迅速传向终池;③肌浆网膜上的钙泵活动,将大量Ca2+转运到肌浆内;④肌原蛋白TnC与Ca2+结合后,发生构型改变,进而使原肌球蛋白位置也随之变化;⑤原来被掩盖的肌动蛋白位点暴露,迅即与肌球蛋白头接触;⑥肌球蛋白头ATP酶被激活,分解了ATP并释放能量;⑦肌球蛋白的头及杆发生屈曲转动,将肌动蛋白拉向M线;⑧细肌丝向A带内滑入,I带变窄,A
带长度不变,但H带因细肌丝的插入可消失,由于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向M线滑动,肌节缩短,肌纤维收缩;⑨收缩完毕,肌浆内Ca2+被泵入肌浆网内,肌浆内Ca2+浓度降低,肌原蛋白恢复原来构型,原肌球蛋白恢复原位又掩盖肌动蛋白位点,肌球蛋白头与肌动蛋白脱离接触,肌则处于松弛状态。】
8、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以膜的电位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的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联系起来的过程。其包括三个步骤: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导到肌细胞深处;肌质网对钙离子的释放和再摄取;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9、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肌肉承受的负荷有两种:一种是前负荷,它是肌肉收缩前就加在肌肉上的负荷;另一种是后负荷,它是肌肉开始收缩时才遇到的负荷或阻力。
10、单收缩和强直收缩:当肌肉接受一连串彼此间隔时间很短的连续兴奋冲动时,由于各个刺激间的时间间隔很短,后一个刺激都落在由前一刺激所引起的收缩尚未结束之前,就又引起下一次收缩,因而在一连串的刺激过程中,肌肉得不到充分时间进行完全的宽息,而一直维持在缩短状态中。肌肉因这种成串刺激而发生的持续性缩短状态,称强直收缩。肌组织对于一个短促的阈上强度的刺激,先是发生一次动作电位,紧接着出现一次肌肉机械收缩,称为单收缩。
第三章 血液
1、血液的组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一升血浆中含有900—910克的水,65—85克的蛋白质和20克的低分子物质,低分子物质中有多种电解质和有机化合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和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类细胞。红细胞平均寿命为120天,白细胞寿命为9—
13天,血小板寿命为8—9天。一般情况下,每人每天都有40ml的血细胞衰老死亡。同时,也有相应数量的细胞新生。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遗传物质(染色体和基因)。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如无机盐、氧以及细胞代谢产物、激素、酶和抗体等。
2、等渗溶液,指的是渗透量相当于血浆渗透量的溶液。如0.9%NaCl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低于血浆渗透量的溶液称为低渗溶液,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可发生水肿,甚至破裂。高于血浆渗透量的溶液称为高渗溶液,细胞在高渗溶液可发生脱水而皱缩。【临床中人们习惯把水盐紊乱形式以渗透压的变化来表示。例如,失水大于失盐,引起血钠浓度高于150mmol/L时,血浆渗透压>310mOsm/L,称为高渗性脱水;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 < 135mmol/L ,血浆渗透压 < 280mmol/L。 称为低渗性脱水;血钠浓度介于130~150mmol/L时,称为等渗性脱水。】
3、红细胞:红细胞也称红血球,在常规化验英文常缩写成RBC,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同时也是脊椎动物体内通过血液运送氧气的最主要的媒介,同时还具有免疫功能。【红细胞减少 ①红细胞生成减少 ,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 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4、白细胞:白细胞旧称白血球。血液中的一类细胞。白细胞也通常被称为免疫细胞。人体和动物血液及组织中的无色细胞。有细胞核,能作变形运动。白细胞一般有活跃的移动能力,它们可以从血管内迁移到血管外,或从血管外组织迁移到血管内。因此,白细胞除存在于血液和淋巴中外,也广泛存在于血管、淋巴管以外的组织中。【白细胞减少症者应忌食生萝卜、萝卜缨、地骷髅、苦瓜、金橘等耗气伤正之品;也忌食胡椒、辣椒、桂皮、食茱萸、草豆蔻、荜澄茄等辛辣温燥伤阴的刺激性食物;还忌食生瓜、茼蒿(蓬蒿)、香蕉、螃蟹、蚌肉、田螺等寒凉损阳、生冷伤脾食品。】
5、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体积小,无细胞核,呈双面微凸的圆盘状,(100~300)×10^9个/L,直径为2-3微米。【病毒感染急性血小板减少症,病毒血症可引起血小板凝集和破坏而数量减少,并非免疫机制引起。特点是血小板减少发生在感染初期,减少程度与感染轻重成正比,随感染好转而血小板上升。PA-IgG不增高。这些可与ITP鉴别。】
6、生理性止血:指小血管损伤,血液从血管内流出数分钟后出血自行停止的现象。用出血时间表示,反映生理止血功能的状态。其方法是用一个采血针刺破耳垂或指尖使血液流出,然后测定出血延续时间。生理性止血是由血管、血小板、血液凝固系统、抗凝系统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共同完成的。
7、纤维蛋白溶解:指由于某些原因,纤溶酶原被激活为纤溶酶或纤溶酶抑制物减少引起高纤溶酶血症,继后降解纤维蛋白原水解其他血浆凝血因子,造成以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为主的低凝状态,临床表现为各种部位的严重出血。【防治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的重要措施是治疗促发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的疾病例如外科手术过程中尽可能避免挤捏组织减少组织损伤这是防止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的重要措施临床应对本病高度警惕一旦发生及时作好与DIC的鉴别诊断及时治疗这对防止发生严重后果很重要原纤诊断一旦明确应立即应用纤溶抑制剂】
8、输血:指将血液通过静脉输注给病人的一种治疗方法【最早的输血是在1667年,一个法国贵族将280ml的小牛血输给了一个精神失常的流浪汉,企图治疗他的精神问题。这位倒霉的患者在经历了严重的免疫反应、在鬼门关徘徊数次之后,居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并且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平静,因而输血疗法被一些有创新想法的医生所接受。】
9、血型:指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蛋白)表面的抗原类型。
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类型,而与临床关系最密切,人们所熟知的是红细胞ABO血型系统及Rh血型系统。【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抗原A与抗原B而将血液分成4种血型。红细胞上仅有抗原A为A型,只有抗原B为B型,若同时存在A和B抗原则为AB型,这两种抗原俱无的为O型。不同血型的人血清中含有不同的抗体,但不含有对抗自身红细胞抗原的抗体。如:在A型血血清中只含有抗B抗体。我国各族人民中A型、B型及O型血各占约30%,AB型仅占10%左右。】
10、Rh血型系统:当一个人的红细胞上存在一种D血型物质(抗原)时,则称为Rh阳性,用Rh(+)表示;当缺乏D抗原时即为Rh阴性,用Rh(-)表示。大部分人都为阳性,Rh系统可能是红细胞血型中最复杂的一个系统,其重要性仅次于ABO系统。【Rh阴性的人如果首次输入Rh阳性血,在Rh抗原刺激下,血清内出现抗Rh抗体,以后再次输入Rh阳性血时就必产生输血反应,与怀孕有关,Rh阴性妇女如果怀了Rh阳性胎儿,由于孕妇与胎儿血型不合母体产生了与胎儿红细胞血型抗原相对应的抗体,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溶血。因此如果妇女多次怀死胎,多次婴儿死于黄疸,则应考虑Rh血型不合之可能。】
第四章 血液循环
1、心动周期与心率:心动周期,是指心脏收缩和舒张完成一次射血的全过程。即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正常人平均大约是0.8秒。所以决定了正常人的心率也大约是75次/分钟。心率与心动周期的关系是:心率越快,心动周期时间就缩短;反之就延长。
2、心脏射血与充盈的过程: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舒张前期→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心房收缩期
3、每搏输出量:指一次心搏,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简称搏出量。射血分数:指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心指数是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心力储备:指心脏在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下,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心输出量的能力。心力贮备可用最大心输出量与安静时的心输出量之差值表示。
4、影响心泵血功能的因素:①、每搏出量:(1)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前负荷)增大—收缩能力增强—每搏出量增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等于回心血量+余血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回心血量取决于回心血量的速度和心室舒张时程。(2)动脉血压(后负荷)增高—每搏出量降低。(3)心肌收缩能力(性能)增高—每搏出量增高。②、心率:在一定范围内(180次/分),心率越快,心输出量越多。
5、心音:指由心肌收缩、心脏瓣膜关闭和血液撞击心室壁、大动脉壁等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它可在胸壁一定部位用听诊器听取,也可用换能器等仪器记录心音的机械振动,称为心音图。【正常心音图有时可见四个心音,听诊一般只听到S1及S2,儿童及青年可听到生理性S3,S4多听不到。】
6、心肌细胞生物电现象【与骨骼肌相比,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在波形上和形成机制上要复杂得多;不但如此,上述不同类型的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图4-5),不仅幅度和持续时间各不相同,而且波形和形成的离子基础也有一定的差别;各类心肌细胞电活动的不一致性,是心脏兴奋的产生以及兴奋向整个心脏传播过程中表现出特殊规律的原因。】
7、心肌生理特性: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
8、各类血管功能特点:
①.弹性贮器血管——大动脉,包括主动脉、肺动脉及其最大分支。
作用:缓冲收缩压、维持舒张压、减小脉压差。
②.阻力血管——小动脉、微动脉、微静脉。
作用:构成主要的外周阻力,维持动脉血压。
③.交换血管——真毛细血管。
作用: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部位。
④.容量血管——静脉。
作用:容纳60%~70%的循环血量。
9、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①.搏出量 ②.心率 ③.外周阻力 ④.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 ⑤.大动脉管壁的弹性
10、微循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微循环的基本功能是进行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正常情况下,微循环的血流量与组织器官的代谢水平相适应,保证各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量并调节回心血量。如果微循环发生障碍,将会直接影响各器官的生理功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