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桩注浆加固隧道地基技术
2021-02-01
来源:榕意旅游网
・68・ I。J 材 S}chu叭Build Matert口ts 2010年第3期 第36卷总第155期 2010年6月 钢管桩注浆加固隧道地基技术 李开军 (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河北涿州摘要:本文通过与传统隧道软弱地基处理方法相对 照,着重介绍了隧道软弱地基加固的新工艺——注浆加固, 072750) 2钢管布置参数的选择及注浆钢管加工 (1)地基加固参数选择与地基地质情况有关,清水隧 通过地基钢管桩注浆,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地基下沉和围岩 变形,突出了其优越性,同时简述了地基加固施工工艺流 道围岩孔隙率较大和地下水较发育,扩散半径相应较大, 程及工程应用等。 关键词:地基;钢管桩;加固 中图分类号:TU473.1 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011(2010)03—0068—02 O前言 清水隧道位于洛湛铁路永岑段第YQ9标段,起止里程 为:DK439+346~DK442+782,全长3 436 m,是洛湛铁 路永岑段的控制性工程之一,工程地质为:上覆土层为第 四系冲洪积,坡洪积,坡残积,粉质粘土及软粉质粘土; 下伏地层为奥陶系中统缩尾岭群,石英砂岩夹页岩。地表 水及地下水发育,风化带较厚,对隧道施工有一定影响, 工程地质条件较差,设计文件中Ⅲ级围岩2 270 m,IV级围 岩390 m,V级围岩776 nl,施工难度较大。 当隧道通过通过DK439+346一+437软弱围岩时,由 于隧道基底围岩软弱、破碎,地下水发育,全风化明显等 原因,实测隧道地基承载力小于设计0.2 MPa,需要对隧道 基底进行处理,消除隧道变形、下沉、边墙挤压等隐患。 传统隧道软弱地基处理方法是:先进行上断面开挖支 护,拉开一段距离后,再进行隧道边墙开挖支护,随后分 段挖除隧道底部软弱围岩,回填片石混凝土,地基承载力 一般均能达到设计要求。但是该方法存在很多弊病:施工 安全环境差,清除软弱围岩后,边墙拱脚出现“悬空”现 象,严重影响施工安全;对周边围岩干扰严重,遇到地下 水丰富地段,开挖后周边围岩随地下水流出形成边墙空腔, 进而边墙滑落引起较大变形或坍塌;处理效果不理想,在 旱季处理的地基到雨季后,由于地下水干扰,往往引起地 基不同程度的下沉,影响运营安全。基于清水隧道的实际 地基情况,采用隧道地基钢管桩注浆加固技术较为合理: 按1 m x1 HI梅花型布置中75 mm注浆钢管,通过注浆机对 隧道地基围岩注入水泥浆液,固化围岩,提高围岩强度。 1 清水隧道地基加固工艺流程 (1)按设计做好隧道上、下断面的开挖及支护。 (2)注浆准备,包括调试注浆机、配置浆液等。 (3)隧道底部按2 m分段开挖至仰拱底部。 (4)抽除地下水后立即施作仰拱,然后施作仰拱填充。 (5)当填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50%后,按1 in ×1 m梅花型布置注浆钢管。 (6)计算理论注浆量,然后对注浆钢管间隔注浆,达 到理论用量后再持续注浆1分钟即可。 (7)采用高一等级砂浆对注浆孔封闭,防止浆液和地 下水渗出。 (8)进人下一循环作业,见图1。 施工中我们选用的参数为:1 m×1 m梅花型布置,具体布 置见图2。 (2)注浆钢管加工。注浆钢管周边设置注浆孔,注浆 孔直径2 Cm,每环布置3个注浆孔,纵向间距40锄,梅花 型布置,具体设置见图3。 开挖、支护边墙 I 注浆准备 { 分段开挖隧道基底 I 施作仰拱及填充 ‘ 钻 L布置注浆钢管 I 注入理论浆液 I 封闭注浆孔 I 进入下一循环作业 图1 清水隧道地基加固 图2清水隧道地基加固钢 工艺流程 管桩布置图 图3 清水隧道地基加固钢管桩加工示意图 3注浆量理论计算 注浆前,首先应该从理论上计算单根钢管的注浆量, 这样第一可以避免材料浪费,第二防止注浆量过多引起压 力过大,进而影响地基结构。 计算理论注浆量,首先取隧道底部原状围岩,进行孔 隙率测定,经测定清水隧道进口软弱段B=O.15,其他参 数为:I m×I in梅花型布置,钢管桩内径=65 Inln,外径 D =75 mm,单根长5 m,扩散半径为r=0.5 m。浆液分为 两部分组成:钢管内残留量和围岩内渗透量。 残留量V1=订×(Dl/2) ×1=丌×(0.032 5) ×1 =0.003 m ; 钢管体V2=订x(D2/2) x1=盯x(0.0375) ×1 、 , =0.004m : 渗透量=p X(盯×r2 x1一V2)=0.15 x(1T x(0.5) ×1 —0.004):0.117m ; 每米理论注浆量V=V1+V3=0.12 In ; 单根注浆钢管注浆量为:V4=0.12×5=0.6 m 。 2010年第3期 第36卷总第155期 I。』 材 fch“口n Buildin  ̄^ 纪 ・69・ 2OlO年6月 4注浆压力及顺序控制 清水隧道地基加固注浆压力设计要求控制在0.5 MPa~ 1 MPa,开始施作注浆时,由于注浆时问没有硬性控制指 标,只靠压力表来确定是否注浆完成,当注浆压力达到0.8 MPa时,引起仰拱填充出现明显裂纹,我部立即停止注浆, 分析原因如下: 注浆量V=0.12×5=0.6 m ,通过控制注浆量和采用间隔 注浆来避免仰拱及填充变形,当注浆量达到0.6m 时,注 浆压力约为0.4 MPa。除注意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外,注浆过 程中要合理安排注浆顺序,采取先中问、后两边的间隔注浆 顺序,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理想的挤压地下软弱围岩向两 边“流动”,使注浆获得比较好的效果。二是尽量减少注浆压 力扩散面,减少对仰拱及填充的挠动,具体顺序见图4。 隧 道 由 隧道基底地下水较为发育,也就形成了仰拱下相对连 通的流体围岩,虽然注浆钢管内径仅为75 mm,根据连通 器原理,地下注浆所影响面的压强基本和压力表显示相近, 我们以注浆压力P=0.3 MPa为例,假如影响半径为3 In, 根据压力计算公式F=P×S计算注浆引起向上压力取为: F=300 kPa×竹×9 m =8 482 kN 心 线 ④ ③ ③ ② ① ② ② ③ ③ ④ ③ ② ③ ④ ③ ③ ② ① ② ② ③ ③ ③ ④ 抵抗来至基底压力的结构主要是三部分构成: ③ ② (1)混凝土自重:按填充50 cm厚计算,该范围填充 混凝土重量为: W1=竹×9 in ×0.5 m×2 200 kg/m ×9.8 N/kg =305 kN 图4钢管桩注浆顺序示意图 5结束语 随着我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为了确保工程质量,确 保运营安全,对隧道软弱地基的处理要求将会更加严格, 因隧道地基钢管桩注浆加固在施工中有着诸多优点,应用 将会更加广泛。在清水隧道进口段钢管桩注浆加固的施工 中,经过以上过程的控制,通过地基承载力检测和围岩量 (2)钢筋受拉所承受的力:钢筋设计规范,单根+18钢 筋抗拉力为: 490 000 kPa×叮T×0.009 m =125 kN 按单边3 m布置6榀×4根/榀=24根计算,钢筋所能 承受的拉力W2=24×125=3 000 kN (3)?昆凝土自身抗拉强度所承受的力: 单边抗折面积S=3m×0.5m=1.5m C20混凝土轴心极限抗拉强度P=1.72 kPa W3=P×S=1.72×1.5=2 580 kN 测,地基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可以得出:隧道地基钢管 桩注浆加固主要从围岩孔隙率和地下水发育情况着手,计 算理论注浆量,通过控制注浆量和注浆顺序,来避免出现 因压力过大引起仰拱变形的情况。 参考文献: [ID:5880] 单边所能承受的压力W=W1+W2+W3=305+3 000 +2 580=5 885 kN 由上面计算得出:在地下水发育情况下,注浆压力达 到0.3 kPa时引起的压力F:8 482 kN>W=5 885 kN,单边 受拉过大时,可以对仰拱及填充造成一定的破坏,甚至引 起仰拱及填充变形、断裂。通过分析,我部先计算出理论 [1]隧道设计规范. [2]洛湛铁路专用图. [3] 铁路工程混凝土设计规范. [4] 铁路桥梁工程混凝土设计规范 (上接第67页) (2)确保了砂浆强度。在前期施工中,因施工单位偷 工减料,影响了砂浆的强度;砂浆试块的制作和养护方法 7不均匀沉降危害综合处理措施成效及经济效益 前期工程由于施工单位的疏忽和缺少一定的预防措施, 也不当,不到养护期就提前使用。在后期施工中,加强了 原材料的进场验收,严禁将不合格的材料用于建筑工程上。 对计量器具也进行了检测,并对计量工作派专人监控。 (3)确保了砖的强度,砌体组砌形式采用了一顺一丁, 上下顺砖错缝的砌筑法,大大提高了砌筑墙体的整体性, 当利用半砖时,将半砖分散砌于墙中。 6.2.4沉降检测 造成了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给工厂带来了重大的损失,针 对前期工程的补救措施使注塑一车间停止了继续沉降,让 工厂及时止损。而在后期工程中,对工程的各个方面均布 设了较为严密周到的预防措施,利用较少的资金投入取得 了良好的建筑成效,也给工厂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 益。后期工程于2006年3月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至今没 有出现明显的沉降危害,这有力说明了预防措施得力是保 证建筑质量和使用安全的有效途径。然后业主投入大量资 金对建筑物之问的空地进行了园林式的绿化,使工厂环境 在后期工程施工期间,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 规范标准埋设了专用水准点和沉降观测点。主体结构施工 阶段,每结构层沉降观测不少于一次;主体结构封顶后, 优化;业主重视产品质量,使该厂的产品质量达到了国际 化水准,吸引了大量的外商,工厂运营情况良好。 [iO:5766] 参考文献 沉降观测2个月不少于一次。监理单位也进行了检查复测, 并将资料列入了工程质量评估内容中。 6.2.5地下水观测 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工厂在运行期注塑车间冷却 水采取循环用水,并用地表渗透方式进行人工地下水回灌, [1] 江见鲸,龚晓南,王元清,等.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曾国熙.地基处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3]阎明礼.地基处理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1998. 保证了地下水水位的长期稳定,并设立观测井进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