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视角下高校体育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潘媛媛/西安欧亚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教研室摘 要:本研究主要运用实地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研究内容和任务的需要,通过访谈专家学者进行了针对性的探讨、通过发放问卷数据的整理对高校体育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梳理与归因分析。为解决高校体育管理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供需错位”矛盾、高校培养体育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 体育经济与管理 人才培养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近年来,伴随着体育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体育管理人才的供需呈现出一种需求持续旺盛而供给乏力的局面。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追求的一种全新模式。本文从高校、企业合作的角度,为高校体育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构建适应教育规律和市场发展特征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率,从而推动体育行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研究内容
(一)高校体育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
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 200 份,回收 181份,有效问卷 169份,有效收回率为 93.4%,本问卷调查结果数据 Excel 做统计处理,并对统计结果进行了分析。
1、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对自身创新能力及创新创业认知
在问到“你认为什么是创新创业”问题时,30.2%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是创新性的研发一款产品,24%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就是开办一个公司,21%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是在公司开发一个新项目,24.8%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是管理、运营模式的创新。(见下表1)数据显示,受访学生对创新创业概念模糊、对创新创业所包含的内容也存在认知片面,也体现出体育管理专业在日常教学中并没有将创新创业意识、概念传授给学生。
表1 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概念认知调查表N=169
原因新产品新公司新项目新模式频率
51
413542百分比30.2%
24%
21%
24.8%
2、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动机及影响因素
由下表2可见,对于体育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原因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85%)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是实现收入增加的良好途径,也是最优先需要满足的一个要求,也从侧面体现大学生创新创业动机非常务实。除收入增加冬季外,有68%的同学希望通过创新创业来实现自身价值,渴望通过创新创业服务回馈社会,这与高校全人素质教育的培养有一定的关系;三成左右的学生还希望通过创新创业缓解就业压力、体验人生。可见大学生的动机是复杂且多样化的。
表2 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动机调查表N=169
原因就业压实现价增加收体验人力值入生频率6611514454百分比
39%
68%
85%
32%
(二)体育管理创新创业人才需
求现状分析
部分共调查了 12 家体育企业,区域分布比较广泛,调查的体育企业中,包括体育零售业、体育赛事公司、体育旅游公司、体育俱乐部等,这些企业当中,有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且大部分都是大中型企业,成立时间久,发展成熟,因此,对此次调查来说,其结果可信度很高。
表3 体育管理专业能力素质调查表
能力素质模型结构
权重胜任标准创新能力3.912.96诚信公正4.13.74人员成本的控制和
量化3.692.99信息化管理能力3.773.43理解愿景和凝聚力
3.892.89全局思维
4.04
2.76
由表3可见,体育企业在招聘时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从高到低依次是全局思维、诚信公正、创新能力、理解愿景。由此得知体育企业最为看重的是员工的除全局思维、诚信公正外,即是创新能力,体育企业的选择给了高校培养的方向,因此在体育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要以此为方向,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适应体育产业的发展。
三、结论
(一)高校体育管理专业学生对创新创业认知存在偏差
不论是学生对创新创业能力的认知、动机还是对创新创业概念的了解都存在着模糊不明晰的现象,大多数的学生对于自我创新创业的能力持消极态度、对创新创业是什么,回答内容也比较狭隘,简单理解为研发一个新产品或者是运营模式的创新改变等等,创新创业的动机多样,以务实的增加收入为主。通过调查结果的梳理,反映出高校对体育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不到位,忽视对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以及价值观念的塑造。
(二)企业对于高校体育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看重素质能力
通过本次对12家代表性体育企业调研,了解到企业在招聘时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最重要的三个能力是“全局思维”、“诚信公正”、“创新能力”、由此得知体育企业最为看重的是员工的除全局思维、诚信公正外,即是创新能力,市场的选择给了高校体育管理人次培养的方向,因此高校要以此为方向,在培养学生全局思维、公正诚信品德外,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以适应体育产业的发展。
四、建议
(一)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增加创新创业及相关领域实践课程
体育管理专业是应用型很强的专业,体育行业的从业人员除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必须走出教室、通过社会认知实践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对高校体育管理专业教师访谈过程中了解到,创新创业课程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占学分通常为0或1学分,
129
课程设计有限于学生打破学科界限,产生创新思维,从而难以实际推动创业的进程。因此,高校在设置课程时,一方面应该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并且与体育管理专业知识融合,另一方面,在体育管理专业课程的设计上加入更多的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增加第2课堂或创新创业兴趣小组、社团的组建,为体育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做铺垫。
(二)校企合作共同论证培养模式,协同育人
在调查的企业中,有不少体育企业已经与高校签订了战略合作企业,并互相授牌、建立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可见高校与企业有着相同的诉求,但截至目前,实际开展的合作项目还是少数,真正做到创新创业教育与体育管理专业深度融合,促进体育管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双方通力合作。合作企业可以更多的提供创新创业案例分享、参考文献:学生可以参与到真实的创新创业项目[1]雷媛媛,宋锦萍.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等支持,高校在企业、政府的支持下,积培养现状、问题探究——以辽宁省内高极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由教师校为例[J].现代交际,2018(02).组建创新创业团队,以提高创新创业[2]徐燕.基于协同理论的酒店管理专能力。业校企教学联合体探索[J].高教论坛,
五、结语2015(5).体育管理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教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安欧亚学院育联系起来是一个涉及面特别广泛的
校级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问题,论文在调查过程中采用的是问卷
2019XJSK04);2018年西安欧亚学院调查、实地访谈方法,调查对象有三类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人群,学生、教师与企业,在对教师的调
2018YB029)。查当中,由于人脉资源有限,难以真正
作者简介:潘媛媛(1992-),女,汉族,清楚了解到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西安人,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西安欧过程,所以数据不能完全代表高校,因
亚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教研室,助教,此对校企合作高校体育管理专业创新
研究方向:休闲体育、体育消费。创业人才培养的建议存在欠缺,需要
在今后研究中作进一步探索,完善其不足。
(上接24页)
对海量的信息资源具有选择自身感兴趣内容的权利,形成了读者的兴趣决定输出内容的局面,为了引起关注,就必须从标题入手。三是微信公众号数量庞大,竞争激烈。大量的平台加之海量的信息及人们短暂的浏览时间,要求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者必须打破原有模式,运用各种修辞方式来引起人们的好奇心。
三、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修辞方式的功能
(一)增强互动性
互动性是新媒体的重要特征之一,它突破了传统媒体单向、线性的传播方式,变为双向的。口语化句式的运用就是在增强互动性。当读者看到有情感共鸣的标题如:《我们为什么要努力赚钱》《你是什么人,就会遇见什么样的人》《不要把你的穷病传染给你的孩子》这类多用“你”、“我”以及“我们”的标题时,就会不自觉的把自己对标为互动的一方,从而作出点击阅读、留言等行为参与其中,完成信息流动的闭环。达到内容创作者期望的提高阅读量的需求。
(二)提升趣味性以“咪蒙”为代表性的微信公众号特别关注微信标题的趣味性,以此来吸引人们的眼球。在常规文章标题中很
少能见到音节停顿如此频繁的标题,但在“咪蒙”微信公众号文章的标题中却可以看到。如:《你。真。的。不。要。再。熬。夜。了。》《情!绪!是!会!影!响!智!商!的!》《放!下!你!的!手!机!》这类标题不但在内容上能抓住读者,而且在标题的形式结构上巧用心思,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三)引发好奇性数据显示,读者在浏览微信公众号标题时最多停留2秒就能判断出话题是否感兴趣。因此引发好奇通常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常用设问、反问的修辞方式提出读者经常困惑但又没有找到确切答案的问题,如《年终奖发这么少,老板你好意思吗?》《“你不就是嫌我穷吗?”“呵呵”》二是常用句型句式口语化的标题,这种标题往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特别关注的一类问题,如《你不是焦虑,你是急功近利》《所谓恩爱,就是能好好吵架》三是采用欲言又止的修辞方式如:《比财务自由更重的是……》为了探寻答案从而点击进入。
以上所列举的互动性、有趣性、引发好奇性,都是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创作的必备要素,文章标题之所以采用各种修辞方式,其目的就是希望文章标题具备这三种功能来达到高点击量。
四、结语
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修辞方式的
出奇、出新,其实是大众文化选择的一个缩影。大众文化的兴趣取向促使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乃至网络上其他文章标题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也逐渐渗透在人们选择大众文化的态度之中。因此,作为大众文化输出的各类微信公众号平台,还是需要保留自己的职业操守,尽量不要为了吸引读者眼球而不择手段。
参考文献:
[1]腾讯公布第二季度财报,微信月活跃用户数量破8亿[DB/OL].http://mt.sohu.com/20160817/n464715577.[2]刘晨红.新闻标题的互文研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6(3).[3]王希杰.汉语修辞学(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4]尹世超.标题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5]许忠宁.二元修辞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课题项目:新兴网络用语研究(项目编号:YCX19017)。作者简介:谢椿(1993-),女,汉族,宁夏银川人,硕士,北方民族大学,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