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2022-01-24
来源:榕意旅游网
科技信息 音体美 高校社会傩胄董业学生实践鹾力培荠路径研究 西安石油大学体育系 董守伟 [摘要]发展学生实践能力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但现实却存在着大量学生实践能力低效或无效培养的事实。目 前对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将关注学生实践能力何以能发展、怎样发展,学校提供怎样的实践活动,能有效的培养学 生实践能力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提升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社会适应性。 [关键词]社会体育专业 实践能力 创新路径 社会实践是在校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必经之 路;是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 矢地学习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立健全高校课余体育俱乐部 是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实践现状的分析 对高校的社会体育业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现状 1.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的形式、时间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时间和学分比例 (周数占总教学周数)较少,缺乏分阶段合理安排,其周数普遍只占总教 学周数的10%左右。其中专业实习时间和毕业论文(设计)各占一半左 右,与实际工作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培养时间不少于15%~20%明显不 够,同时在时空纵向上多数是集中安排在第8学期进行,在横向上缺乏 分阶段分学期分类型进行培养锻炼的系统性与合理布局。 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的组织方式体现了高校的教学实践模式, 通过查阅的资料显示,我国高校的教学实践组织方式主要为在固定的时 期内,集中实习、分散实习、定向实习、委托实习四种,但是在实习的过 程中,具体的实习内容和实习的形式却比较单一。 2.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的基地类型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学实践主要包括主干课程教学实 践、见习、实训、专业实习四大环节。 (1)社会体育专业实习地点和内容选择面窄,缺乏专业方向选择和 分类指导 绝大多数选择实习地点和内容,都以学校实习为主体,而与专业密 切相关的体育健身俱乐部、街道社区活动场所较少。不能体现和满足学 生从事专业应用指导能力的培养锻炼与需求。 (2)专业实习基地建设薄弱,缺乏有效投入与合作机制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虽都建立了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但多数院校对 实践基地的管理与运行模式,还缺乏实质性的研究与合作。校内实验实 习场所条件有限,硬件设施和经费投入不足;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科学分 析论证和保障监控体系很不完善,实习基地的功能作用还未得到有效 的开发和利用,导致实习效果不够理想。 (3)实习基地不固定 突出表现为实习基地不成型,缺乏实习指导老师,更没有固定的实 习基地和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信息反馈。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 会体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提高。 3.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的指导教师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实习实践能力评价标准和管理办法过于笼统,缺乏“双师型”指导 教师,目前高校对社会体育专业实习实践能力培养与评价标准及其管 理办法,大多是制定印发《条例》或《管理办法》。但多数过于笼统,泛泛 要求,而对不同专业方向和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个性才能等方面 缺乏分类指导。其中实习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本身缺乏经历和经验,往往 使实习实践锻炼指导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导致评价简单笼统而不规 范。 二、提升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与路径 1.实行“导师制”保障学生课余学习专项技术的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使学生能掌握好l~2项运动技术,具 有一技之长,在竞争和考核的基础上,选聘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能 为人师表、具有较深的理论根底和全面技术、乐于奉献的教师担任学生 专项技术指导的导师,实行由导师全面负责专项技术的“导师制”教学 模式。 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制定详细、科学的教学计划,全面负责学生 的培养。可采用技术课和理论课教学、训练、指导课外体育活动、助教、 调查研究等形式,使学生掌握坚实的专项基本技术、基本理论,具有较 好的专项技术示范、教学和指导能力,培养适应性强、实践操作能力好、 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2.充分挖掘高校自身的实践机会 ’ 综合性大学丰富多彩的课余体育活动和形式多种多样的竞赛活 动,为体育专业学生提供了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提供了参与社会实践 的广阔平台。专业学生可以尽早地接触到高校体育的各个方面的工作, 参与校内外各种体育竞赛的组织、裁判工作,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组 织、管理、辅导工作,了解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环节,提高实际工作能 力,积累经验。可以及时调整、修订学生的学习目的、目标,做到有的放 学生的需求催生了高校健身俱乐部的诞生,俱乐部建设的充裕程 度直接关系到校健身俱乐部受益人群的覆盖面。充足而熟悉的教学和 指导环境让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游刃有余的发挥自我的特 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策划、宣传、组织俱乐部的日常管理事宜,这 使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在与俱乐部成员沟通的过程中,实现了所学知识 转化的平台,提升了个人知识的实践水平和应用能力,同时建立了稳定 的校内实习基地,拓展和丰富了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和形式。 筹践 匡垂重量亘 = 臣 \ 反馈 / 匡 要 高校课余体育俱乐邵与学生靛力,社会体育的互动关系 4_力Ⅱ强社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学校应加强与社会体育企事业单位的密切合作,除健身会馆或健 身俱乐部等综合性实习基地外,也可以挂牌、挂靠各类运动单项俱乐 部、协会式健身中心,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双方受益。建立稳 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一方面可以为学生的实习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也可 以获得大量反馈信息,从而推动社会体育专业各方面的改革。 5.适应社会需求,编写实习教材 市场需求为实践的导向,编写合适的教材,规范实训教学内容,才 能保证教学质量,这也是社会体育专业教育实习的基础性建设。在内容 结构和特色上,突破传统模式,突出素质和能力教育,突出实践能力训 练,适应社会上行业的要求,在实习教材内容上以实践能力训练为主, 分列不同模块内容,介绍不同的实践方式;结构上按实际操作步骤进行 使实习容易高于或接近实际,及时增加超前或新潮的实践训练内容;以 实际案例或实际操作分析为实习教材的特色部分,编写教材时吸收体 育经纪人、健身教练、体育商务活动职业经理人、俱乐部等企业人员参 加,使实训教材与行业同步发展。 6-力日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教师自身一定要有实践经验和能力,这样才 能更好的组织、指导学生实践。因此必须强化教师的业务能力培养,提 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在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可以 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一方面选派部分接受能力、教学能力强 的年轻教师,外出学习新兴运动项目,并接受社会体育的实践能力锻 炼。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可以通过“专兼”结合的方式聘请 有专业背景的体育职业经理人、健美健身教练、保健按摩师、棋牌教练、 俱乐部经理等社会体育界资深人士或掌握新兴运动技术的社会人员到 学校做兼职教师,充实师资队伍,构建一支“双师型”教师为主的师资队 伍,拉近社会体育专业与社会的距离,同时也给学生的实习、实践创造 条件。 三、结语 社会实践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我们要不断发挥专业优势,要不 断创新实践的内容和形式,适应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要不断深化 社会实践的成果,提升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还要不断探索市场介入的 有效途径,拓宽社会实践的多种渠道。只有这样,社会实践才能赢得学生 的挚爱,社会的关注,才能充满生机,永葆活力。 参考文献 [1]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2]王凯珍.社会体育一单位体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司编.中国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 设置大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曲宗湖主编.体育产业学导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5]王启明.体育教育实习[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2 [6]赵桂银,王正鸥.体育人才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4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