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病名 中医病名:肠痈病 西医病名:急性阑尾炎 二、 诊断 (一) 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 标准》(Z/T001.7-94 )。
(1) 主要症状:转移性右下腹痛。
(2) 次要症状:恶心、呕吐,有的病人伴腹泻、里急后重、腹胀、乏力、发 热等。
(3) 体征: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
(4)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第7版外科学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下腹痛。70-80%的•病人具有典型的转移性腹痛的特点。
(2) 胃肠道症状 恶心、呕吐,有的病人伴腹泻、里急后重、腹胀等。 (3) 全身症状 乏力、发热(达38度左右)、心率增快。发生门静脉炎时 可出现寒战、高热、和黄疸。
(4) 腹膜刺激征 腹痛转移至右下腹部后,右下腹有局限性压痛、反跳痛 及肌紧张。右下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点多在麦氏点 (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右下腹包块,提示阑尾脓肿形成。 (5) 病理体征 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腰大肌试验阳性、闭孔内肌试验阳性、 直肠指检示子宫直肠凹或膀胱直肠凹有触痛。
(6)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尿检查一般正 常,尿中少量红细胞提示阑尾与输尿管或膀胱靠近。 (7) .B超、CT影象学检查 (二) 证候诊断
1. 瘀滞化热:右下腹痛加剧,有明显反跳痛及肌紧张,发热口干,便秘溲 赤,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2. 热毒炽盛:腹痛剧烈,可遍及全腹,有弥漫性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 或有
1
TCD编码BWV020 ICD编码K35 。
(1) 转移性右下腹痛 初起上腹或脐周痛,数小时或 10余小时或转移到 右
可以发现肿大的阑尾或脓肿。
界限不清之包块,高热,舌质红绛而干,苔黄厚,干燥或黄厚腻,脉弦 滑数,或洪大而数。 三、治疗方案
(一)中医药综合治疗 1. 瘀滞化热证
治法:通腑泄热,解毒透脓。
推荐方药:红藤煎剂加减。红藤 30g,地丁 12g,连翘12g,大黄15g,生 甘草10g,丹皮15g,银花10g,败酱草30g,天花粉12g。 2. 热毒炽盛证 治法:清热解毒。
推荐方药:阑尾清解汤。银花 60g 蒲公英 30g 冬瓜仁 30g 大黄 20g 丹 皮 15g 木香 9g 川楝子 9g 生甘草 9g 败酱草 30g 赤芍 15g 桃仁 15g (二)特色疗法 1. 外治:患者已出现阑尾周围脓肿,可选用大蒜泥加芒硝,用醋调成糊状, 外敷右下腹。
2. 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未恢复,可应用中药治疗,加快肛门排便排气,可按原 证型辨证施治:通腑泄热,解毒透脓。用红藤煎剂加减,方药:红藤 30g,地 丁 12g,连翘12g,大黄15g,生甘草10g,丹皮15g,银花10g,败酱草30g, 天花粉12g。热毒炽盛型用阑尾清解汤。方药:银花 60g蒲公英30g冬瓜 仁 30g 大黄 20g 丹皮 15g 木香 9g 川楝子 9g 生甘草 9g 败酱草 30g 赤 芍15g桃仁15g 3. 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未恢复,亦可选用耳针、中药穴位贴敷、微波治疗,促 进胃肠功能恢复。耳针法取阑尾穴、大肠穴、小肠穴等,隔日一次,穴位贴 敷和灸法可取足三里、神阙、气海、关元等穴位,穴位贴敷每日一次,灸法 每日一次,每次 20~30 分钟。 (三)辨证调护
1. 瘀滞化热型 病人发病1〜2天后,阑尾梗阻发展为卡他性炎性期。本型 患者的特点为腹痛局限于右下腹,疼痛加重,发热,血象增高,排便异常。 护理措施要做好手术的准备,根据医嘱配合静脉输液。
2. 热毒炽盛型 病人因“热盛肉腐”、“化腐成脓”而表现为体温升高、汗 出、心慌、便秘,甚至有虚脱的可能。护理措施上要做好手术的准备。严密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腹部体征。发现突然高热、脉数、血压下降等早期休 克表现,要及时报告医生,腹胀、呕吐等麻痹性肠梗阻应禁食,配合给予胃 肠减压和静脉输液,记录和观察胃液性质和量。体位以绝对卧床休息,半卧 位,以防肠间脓肿或膈下脓肿的发生出现麻痹性肠梗阻。发现阑尾周围脓肿 及包块、盆腔感染或脓肿
2
时应及时处理。
3. 饮食调护:饮食除了热毒炽盛型外均应给病人一些清热解毒的流汁、软 食,恢复期用健脾益气之品,忌食辛辣油腻厚味,高热的病人多给高热量和 富于营养易消化的饮食。 (四) 基础治疗
(1)适应症:①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②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临床表现轻或腹 膜炎已有局限化;③阑尾炎性包块或脓肿;④伴存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有手 术禁忌者 。
( 2)主要措施包括短时禁食;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使用针对革兰阴 性杆菌和厌氧菌的抗生素如头孢三代 +甲(奥)硝唑等。 (五) 手术治疗
急性阑尾炎一旦确诊,均可早期行阑尾切除术。适应征: (1)单纯性阑 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 ( 2)阑尾穿孔并发弥漫性腹 膜炎及休克 ;(3)婴幼儿急性阑尾炎 ;(4)妊娠合并较重的阑尾炎; (5) 慢性阑尾炎反复发作 ;(6)阑尾蛔虫症。 四、难点分析
(一)中医治疗难点: 我科收治的肠痈病患者病情多样,轻重不一,保守治疗后易反复发作,大 部分患者,一旦确诊为肠痈病,均要求手术治疗,故采取中西医保守治疗不 易被患者接受。 (二)解决难点的思路和措施:
加强肠痈术后中医中药辩证施治, 减轻术后并发症, 尽早恢复患者进食及 排便情况、减轻术后腹胀、腹痛。 五、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 痊愈:腹胀腹痛消失,进食无特殊不适。
2. 显效:腹胀腹痛消失,食欲欠佳或腹胀腹痛明显缓解,进食无特殊不适。 3. 有效:腹胀腹痛减轻,食欲改善。
4. 无效:腹胀腹痛无明显改善,食欲无明显改善。
( 二 ) 评价方法 肠痈主要以转移性右下腹痛为主,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及反跳痛,部分病 人伴有恶心、呕吐、腹泻、里急后重、腹胀、乏力、发热等症。临床疗效的 评价方法主要以腹痛的程度、麦氏点压痛及反跳痛的程度为主要依据,术后 食欲及腹胀程度为次要依据。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作为参考。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