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与改革开放同步进行的。本文针对现阶段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存在的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员工素质普遍不高、金融环境不健康三个主要不良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措施建议:建立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基层行的素质;加大力度培养和吸收高级金融人才;加快法治社会建设,加强诚信制度建设;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金融腐败体系。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 员工素质 金融环境
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不良因素分析
在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我国的商业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打破了原有的分领域经营的界限。一方面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不断增加,营业网点迅速扩张,产品数量和服务意识等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不良资产居高不下,自有资本严重不足,金融案件频繁发生的危机。客观地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既有内部管理方面的原因,也有宏观经济环境和外部监管方面的原因。
1、治理结构不健全
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一样,存在产权界定不清、产权约束弱化的现象,并直接导致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监督约束机制弱化的银行治理状况。在公司治理不健全的情况下,银行经营具有明显的“超经济”特征,具体表现在两方面。
(1)“所有者缺位”。政府常常以行政性目标直接干预银行的正常经营,银行也常常将满足政府的政策偏好作为其经营目标,银行真正所有权的行使实际处于虚置。
(2)“内部人控制”。银行管理者拥有许多重要事项的决策权,利润最大化的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严重缺失。尤其是国家几乎承担无限责任的情况下,银行无倒闭的可能,经营过程中风险意识淡化也就在所难免。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也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风险控制、财务管理、人事激励、业务流程、信息科技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但由于没有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机制,没有真正从权、责、利明晰的角度去约束银行所有者和经营者,改革的效果难免不尽如人意。
2、员工的整体素质不高
困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根源在于员工素质低,真正的金融管理人才奇缺。经过几年的人员机构修整,实施了加强培训以提高员工自身素质,广招硕士博士等高学历的人事改革措施,各行实现了人员零增长甚至负增长。但是,改革背后存在的问题也不断突显出来,人员的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并不代表国有商业银行的机构实现了高效率的精简,相当一批有才识的员工放弃了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潜力,而投身于竞争更加激烈效率更高的外资金融机构或者民营银行,造成了人才的流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员工素质普遍不高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如何广招贤才并提高现有员工的素质成为当务之急。
3、缺少一个健康的金融环境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健全的诚信体系,信用中介服务行业发展严重滞后,未能及时公布信用信息;已建立的信用中介机构所建的信用数据库规模普遍偏小,缺乏同业、各业信用记录的联合,无法对市场主体的信用级别做出公正、客观、真实的评估;再加上各家银行各自为政,一家企业虽然被某银行淘汰后仍可以成为另外一家银行的优良客户,造成社会经济的畸形发展。此外,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尚未正确看待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主体地位。当政府的社会目标与国有资本经营相冲突时,往往以牺牲国有资本为代价换取社会目标的实现,产生大量政府逃废债务的问题,极大的增加了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
一个地区的金融环境状况决定着该地区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金融环境好就会吸引金融机构大量进驻,资金大量流入,地方经济就可以较快发展,经济金融就会步入良性互动快速发展的轨道。反之则投资环境恶化,不良资产大量增加,金融业发展就面临更多的困难,不仅吸引不到资金反而会引起资金外逃,地方经济发展将会受到极大制约。
二、措施建议
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看来,改革获取的仅仅是一个形似神不似的股份制国有商业银行。与国外的国际大银行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本文提出以下六个措施建议。
1、建立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商业银行的体制包括体制基础、基础体制和其他体制三个层面。
(1)体制基础,主要指所有权制度。在体制基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应按有关法律要求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公平、公正地选择境内外战略投资者,改变单
一的股权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2)基础体制,主要指所有权制度改革后“三会”制度的建立和有效运行。国有商业银行应建立起规范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制度。
(3)其他体制,主要指业务流程、财务会计、信息科技、人力资源、公共关系等方面的管理体制。国有商业银行应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指定清晰明确的发展战略,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按照集约化经营原则,实行机构扁平化,整合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按照现代金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深化劳动用工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审慎的会计制度和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信息科技建设,全面提高综合管理与服务功能;发挥中介机构的专业优势,加大培训力度等。
2、提高基层行的素质
(1)基层行行长的素质应得到切实保障。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资源的竞争。员工整体素质满足商业银行的发展需要是基础,管理者尤其是基层管理者素质能够担当领头羊的作用,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所在,所以基层行行长的素质尤为关键。应通过多种渠道选择一批有时代思想、知识全面、有政治素质的青年干部去基层银行担当重任。
(2)奖惩结合,提高基层行员工素质。针对基层行人满为患又素质低下的情况,国有商业银行应加大力度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和职业培训,改变这些思想保守员工四平八稳的心理状态,使其积极投身于商业银行改革的浪潮中,对那些顽固不化并对银行产生不良影响的员工应加大惩罚力度,用有奖有罚的方式引导国有商业银行员工各方面素质的整体提高。
3、加大力度培养和吸收高级金融人才
加大对高级人才的培养和吸收力度是加快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基础。为了适应发展需要,我们要通过学历与技能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尽快培养一支熟练掌握计算机和外语的复合型金融业务人才队伍;并且要吸收金融界顶端的精英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智囊团,集思广益,从外部特别是从国际上选聘一些专业化的银行高级管理人才,使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从上到下都有坚强的人才砥柱,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加快法治社会建设,加强诚信制度建设
(1)金融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完善的法律环境能够有效遏制恶意信用欺诈和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的发生,有效的保护金融主体产权,因此,法律制度环境是影响金融环境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此外,还必须提高司法系统独立运作的能力,强化司法执法力度,这样才能切实保证债权人利益,维护金融秩序。
(2)社会信用体系、诚信环境、会计和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等内容是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诚信体系建设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顺利进行应积极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建设的主要方向应该有: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国统一的诚信数据库,开放并提供共享;健全会计财务信息披露标准;规范发展会计师事务所、评估机构等市场中介结构。提高其服务水平和诚信水平;努力培植诚信文化。
5、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转变政府职能
大力促进经济发展。改善金融环境,必须加快企业的市场化改革,使作为商业银行主要贷款客户的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建立起财务预算硬约束机制。必须着力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改变,依靠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做大做好地方经济,为金融环境建设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同时,改善金融环境必须提高金融部门的独立性,而这又有赖于切实转变地方政府职能,使其将主要职能转变到公共服务上来。
6、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金融腐败体系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银行政策执行不到位现象严重,一方面是受员工素质不高制约,另一方面是金融腐败造成。我国打击腐败的力度日渐加大,在以往的案例中金融腐败现象触目惊心。在反腐败微观机制中,纪委的独立性被视为首要问题,通过“反腐败保险个人账户”调整收入预期、高薪养廉,和允许风闻言事的举报制度同样重要,而金融反腐败的宏观机制设计至为重要。金融反腐败必须有宏观战略,即是把反腐败机制建设建立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大框架内的广义思路。
(1)不断深化改革,克服中间利益集团的阻力,把资源配置权进一步向市场分散。
(2)推行透明度建设是防范金融腐败的根本所在,把不必要集中的权力下放到市场中,才是治理腐败的釜底抽薪之计。
(3)必须通过外力强制推行改革,以抵制金融权利主体降低透明度的行为倾向。
【参考文献】
[1] 王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成效显著,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经济日报,2005-11-30。
[2] 南轲:完善治理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核心.金融时报,2005-3-30。
[3] 项志华:股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主题.经济参考报,2005-10-10。
[4] 唐双宁:关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几个问题.当代金融家,2005-11-28。
[5] 赵竞伟:阻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因素分析.审计署网站,2006-3-8。
[6] 周广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金融时报,2003-9-11。
[7] 李力:商业银行竞争中的几个热点问题.金融会计,2005-2-8。
[8] 汪宗俊:积极造好金融生态环境.证券时报,2006-4-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