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水平定向钻穿越过程中泥浆压力与土体变形的控制

2020-03-22 来源:榕意旅游网
第5期 非开挖技术 No.5 2011年10月 China Trenchless Technology 0ct..2011 水平定向钻穿越过程中泥浆压力与土体变形的控制 汪敏 (辽宁山盟管道工程有限公司,辽宁沈阳) 摘要l本文从泥浆的作用、功能和特性的角度,探讨水平定向钻穿越过程中粘土层和非粘土层泥浆配 比的要求。并通过对地下泥浆压力的分析,导出输出的最小泥浆压力(钻压),从而为控制土体变形提供了相 应的依据。 关键词:地层、泥浆、泥浆压力、管道穿越 1水平定向钻穿越简介 2泥浆的作用 在石油天然气及其它管道和管网建设中,经常 泥浆是水平定向钻穿越工程的“血液”,伴随水 发生管线与公路、河流的交叉穿越问题。而传统的 平定向钻穿越施工过程的始终。泥浆的基本功能就 大开挖穿越方法对原地基土的整体性可能会造成 是置换并取代孔洞中原有的填充物(土体),防止并 永久性的破坏(如公路、河底的塌陷或隆起),所以 控制地表或河底的下沉变形,然后,利用泥浆的流 早已被廿世纪末迅速兴起的非开挖穿越方法所代 动性,被最终的替代物穿越管线所取代。泥浆在取 替。尽管先进的施工手段已经显示了它非凡的优越 代和被取代过程中,始终发挥着“血液”的作用:对 性。但是,土体变形仍然存在,只是对地表或河底层 地下钻具具有冷却、润滑和清理的作用,对孑L壁具 的影响小了很多。 有修复、保护的作用,高压泥浆也是驱动泥浆马达 水平定向钻穿越公路或河流与传统的大开挖 的动力,并且具有剪切岩土的功能。 方法截然不同,它利用特殊的手段,打通一条环形 本文将重点探讨水平定向钻穿越过程中,如何 的通道来实现管线敷设的目的。这个环形通道在重 调整泥浆配比和泥浆压力来控制和减少土体的变 力或泥浆压力的作用下,可能会引起地表或河底的 形问题。因此,泥浆的流动性、絮凝性、降滤失性、防 下沉变形,也可能会引起地表或河底的隆起变形。 塌性等对粘土层和非粘土层的影响作用,将是本文 变形的原因较为复杂,一般地,变形易发生在土质 重点涉及的内容。泥浆的配比应考虑地层的特性, 疏松的回填土地段、土体不连续地段、地质不均匀 地层的特性是指岩土的力学性质、含水量、密度 分布的地段等。 等。水平定向钻穿越施工,应在敷设地下管线之 水平定向钻在钻导向孔、预扩孔和敷设穿越管 前,配制的泥浆已将孔洞中的岩土置换,然后,利用 线过程中,需要借助于专门配制的泥浆来维持孔洞 泥浆的流动性,将穿越管线回拖至充满泥浆保护的 的稳定。泥浆(水基泥浆)是以水为基础,添加一定 孔洞中。 比例的膨润土和高分子聚合物,然后通过搅拌、溶 合、水化后打人孔洞,泥浆的配方取决于穿越的地 3泥浆的特性 质和地层,泥浆的比重范围较大,一般大于水15% 如果泥浆已将孔洞中的岩土置换,那么泥浆必 —60%。由于驱动地下钻具和维持孔洞稳定的需要, 须具有足够的携带能力和流动能力,才能将岩土钻 泥浆进入钻管时需要增加一定的压力,压力范围一 屑携带至孔洞外。泥浆的携带能力是指泥浆在非流 般不超过12.5MPa。 动状态下,使钻屑悬浮的能力,这种能力与泥浆的 2 非开挖技术 China Trenchless Technology 201 1年10月 粘度有关,称之为泥浆的胶结力。泥浆的胶结力越 高,携带能力越强,能携带的岩土颗粒就越大。但 改性剂、聚阴离子纤维素等降滤失剂,PA/D一42、 Hydraul—EZ、Super—pac、Suspend—It等具备悬浮携带 能力的高分子聚合物。 是,泥浆的粘性会影响泥浆的流动性,粘度越低,其 流动性越好。随着钻孔距离和钻孔深度的增加,携 带钻屑的难度也逐渐增加,要保持或增加泥浆的携 6泥浆压力 泥浆的配制需要综合考虑地层的复杂特性:岩 带能力和流动能力,就必须提高泥浆的压力,用以 克服增加的流动阻力。 如果是在钻杆接续、更换钻头或钻进停止时, 悬浮在泥浆中的钻屑沉入孔洞底部,将钻孔堵塞, 这将是很危险的事情。然而,泥浆的变性特征会在 一定时间内将这种危险回避(一般不超过6个小 时):泥浆的粘度随着流速的降低而增加,泥浆停止 流动后,会形成一种粘稠的絮凝体,这种絮凝体可 使钻屑在一定时间内始终悬浮在其中,防止钻屑沉 入孔洞底部,当泥浆开始旋转流动时,粘稠的絮凝 体就会变得稀薄,并且恢复到原来的形态。 4粘性土层的泥浆配比 粘性土本身就具有良好的水化性,它在钻具和 泥浆的切削搅拌下,自然会形成浆状物体,其携带 能力完全取决于泥浆的流动性,那么,在粘土层中 配制的泥浆应满足冷却、润滑、清理钻具、抑制土体 膨胀的作用即可。在粘土层中搞定向穿越可以适当 的降低膨润土的比例,添加一些润滑剂和稳定剂。 例如表面活性剂、乙二醇、季铵盐类改性剂、粘土稳 定剂、Hydraul—EZ等。 5非粘性土层的泥浆配比 定向钻在非粘性土层中施工,泥浆配比主要应 当满足:携带砂砾、岩屑的能力,护壁、防止塌陷、阻 滞渗漏的能力。携带能力要求:一方面钻屑在孔洞 中呈悬浮状态;另一方面泥浆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利用泥浆的变性特征原理,确定配制的泥浆具备足 够的携带砂砾、岩屑能力下,适当的增加泥浆压力, 就可能达到要求的流动性。非粘土层地质结构松 散,渗透性强,需要提高泥浆的护壁性能和阻滞渗 漏能力,可以适当的调整一下泥浆的配比:提高一 点膨润土的比例,添加一些长链高分子聚合物,促 使泥浆在孔洞中旋转时,在向心力的作用下,部分 固相物质吸附在孔壁上,形成保护层。例如滤饼剂、 土的力学性质、密度、含水量、水质,以及机械功率 因素:钻压、转速、马达的功率和泥浆的排量等。满 足上述条件的泥浆经过高压泥浆泵增压,输送到泥 浆马达后开始发挥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泥浆压力不 仅传输泥浆,促使泥浆流动,而且为泥浆剪切岩土 提供动力。在穿越施工过程中,要求的泥浆的压力 至少能驱动泥浆马达的转动和钻头的钻进切削,也 是带动孔洞中泥浆旋转流动的基本条件。 假设泥浆在孔洞中是静止的,那么,该点的静 液压力为:叮1=P gh 其中:p一泥浆密度;g__重力加速度;h一泥浆 垂直方向的高度差。 若泥浆是在层流状态下,泥浆的流出压力为 13" ,则流动的泥浆在水头点的压力为:盯= +叮 根据液体压强传递原理,如果,水头点孔壁的 应力小于地层压力,要维持孔壁的稳定,那么,这种 补偿就只能依靠泥浆的压力盯 来提供,因为叮 是间断的不连续的。 叮 的大小取决于泥浆垂直方向的高度差和泥 浆配比中加重剂的比例。假设 补偿了孔壁需要 的应力,孔壁就不会发生缩径和塌陷,此时,叮 只 需驱动泥浆马达的转动切削和维持孔洞中泥浆的 携带流动即可。 仃 的压力强度与机械作用有关,是泥浆的喷 射和旋转的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压力。这种机械作用 的根本,来源于对泥浆的增压。经过机械增压的泥 浆会产生物理变形(分子间的密度增大,相互作用 增强,泥浆体积减小),泥浆的这种物理变形会在满 足叮 >叮 的泥浆条件空间得到释放。 那么盯:应当比仃 大多少,其实盯:与钻进的 深度和距离有关:首先,根据静液压力公式,在泥浆 比重p不变的情况下,仃 的压力是由钻进的深度 h决定的,一般地,水平定向钻穿越工程的最大地下 埋深不超过25m,那么其静水压力应当小于或等于 第5期 汪敏:水平定向钻穿越过程中泥浆压力与土体变形的控制 3 2.5MPa;其次,钻进的距离越大,其流体阻力也越 大,克服流体阻力的手段就是增加 的压力,目前 水平定向钻穿越的最大距离是2308m(浙江钱塘江 穿越2002年管道局穿越公司)。如果在导向孔钻进 时,能实现入钻口返浆,这是对泥浆压力的最低要 比例。另一方,由于泥浆压力原因,可能会发生冒 浆、失浆、地表或河底隆起等土体变形现象,这种现 象同样是由两种原因导致:一种是因为管线覆盖较 小或土体不连续或地质分布不均匀导致的;另一种 是因为泥浆压力太大导致的。所以,在设计和施工 中保证穿越管线的足够深度,同时认真研究地质勘 查报告,对于一项水平定向穿越工程来说是不容忽 求,但是,这个最低要求能否驱动泥浆马达做功就 要看马达的级数和扭矩了,一个4级泥浆马达做功 需要3.2MPa的泥浆压力。如果在预扩孔(暂时不考 虑岩石层)或者管线回拖时,一般情况下,泥浆压力 维持在2MPa左右即可保证泥浆的携带和流动功能 的实现。 若泥浆压力超过孔壁土体及泥浆护壁层允许 的最大剪力时,孔壁土体将会失稳变形,出现泥浆 泄露或地面、河底隆起。当然,这种情况在埋深过 浅、土体不连续、地质分布不均匀状态下都有可能 发生。 7土体变形的控制 一般地,一项水平定向穿越工程在孔洞形成过 程中:一方面,由于重力原因,可能会发生缩径、塌 陷、地表或河底沉降等土体变形现象,这种现象是 由两种原因导致:一种是因为泥浆失水渗漏造成土 体膨胀导致的;另一种是因为泥浆压力不足导致 的。避免泥浆失水,应增加泥浆的粘度,适当的添加 一些润滑剂来保持泥浆的液相,泥浆在孔洞中旋转 过程中,靠固压差的作用,促使泥浆中的长链聚合 物在孔壁上形成泥饼环,阻止泥浆中的水分向孔壁 土体渗透;弥补泥浆压力,可以增加一些加重剂的 视的;在定向穿越过程中科学的控制泥浆压力是非 常重要的。 另外,应当注意和避免由于穿越管线埋深不符 合设计要求或孔径过小或曲率半径不足而导致管 线在回拖过程中出现的地表或河底隆起变形。 8结束语 由于水平定向穿越地质的复杂性,决定了土体 失稳与泥浆压力之间的复杂关系。在水平定向钻穿 越过程中,合理的调配泥浆,控制使用泥浆压力,对 保护孔壁,防止土体失稳是至关重要的。在驱动泥 浆马达工作并保证泥浆携带流动功能的前提下,尽 量降低泥浆压力是钻孔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许有志:钻井液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石油钻探 技术》,2010。 [2]王中华:超高温钻井液体系研究——抗高温钻井 液处理剂设计思路,《石油钻探技术))2009。 【3】张克勤、何纶、安淑芬:国外高性能水基钻井液介 绍,钻井液与完井液,20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