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联觉,是指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是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联觉最常见的现象时通过温度、形状、气味、声音或味道感知色彩。比如,红、橙、黄。类似于太阳和烈火的颜色,往往引起温暖感,是一种暖色。蓝、青、紫,类似于碧空和寒水的颜色 ,常常引起寒冷感,是一种冷色。前者是进色,给人向前方突出的感觉;后者是退色,给人向后方退让的感觉。色调的浓淡也使人产生远近之感:深色调使人感到近些,浅色调让人感到远些。
联觉是一种真实稳定的感受。最初,人们认为联觉不过是对儿时的认知记忆和联想。也有人认为,当一个人说数字5是红色、数字6是绿色的时候,这种联觉描述是一种比喻形式。但是,都无法解释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拥有联觉能力。于是,科学家开始提出也许这种现象可以从生物学上得到解释。有研究者认为,这种紊乱现象是由大脑中最原始的边缘系统,或者说主管情绪的大脑区域造成的异常活动。这是一种所有人都会产生的现象,只不过一些人对此有意识。西班牙实验心理学研究员阿莉西亚•卡列哈斯说:“建立在客观数据基础上的所有理论都认为,联觉现象是因大脑不同区域之间存在额外联系而造成的。
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似乎可以证实以下的假设:对于正常人来说,当看到数字和字母是,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平层区域就会被激活。但如果是一位拥有联觉恩呢管理的人,除了上述区域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科学家们认为,联觉者的大脑区域间可能存在更加广泛的联系,毗邻区域间的互相沟通比正常人更加活跃。这种互相联系可能存在于所有人的大脑中,但只有联觉者的被激活。
人们普遍存在一种疑问,即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会发生连觉现象。一些人用问题。有研究者已经注意到,如果一个家族中有一人具有联觉能力,那么很可能会出现更多这样的人。研究结果显示,42%的联觉者在家谱的同一等级种有一位亲属具有同样能力。
科学研究指出,联觉现象大多出现在教学较差的人身上,此外,左撇子、方向感较差以及有过预知经历的人也通常会出现联觉现象。也有人认为,联觉你呢管理与一个人的创造力有关,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和艺术家都具备联觉能力。
联觉现象对于人类认识和意识行为的研究,具有特殊意义。许多专家指出,使声音和物体形状之间建立联系的能力可以成为语言和抽象思维发展的一粒种子。 1.下列关于“联觉”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联觉是一种人人都会产生的紊乱现象,它是大脑中最原始的边缘系统和主管情绪的大脑区域造成
1
的异常活动。
B.联觉现象因大脑不同区域之间存在额外联系而造成,联觉者的大脑区域间存在广泛的联系,毗邻区域间的互相沟通比正常人更加活跃。
C.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已经证实: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看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会被激活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
D.联觉是许多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有的能力,左撇子、方向感较差以及有过预知经历者也通常会出现联觉现象。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联觉作为一种感官混合现象可以表现为:声音能够“看”到,色彩能够“触摸”到,形状能够“嗅”到,等等。
B.颜色感觉极易产生联觉,色调的浓淡往往使人产生远近之感。“近山浓抹,远树轻描”的画法,就是;利用这种心理效应。
C.联觉现象只在一部分人中出现。研究结果显示,联觉者的同辈亲属中,有42%的人具备同样能力。 D.联觉现象的研究对探索人类认知和意识行为,找到比喻和预言能力的神经学基础具有积极意义。 3.根据文意,下列诗文中,不含“联觉现象”的一项是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B.清香落在人的心灵上比秋雨还要阴冷。(牛汉《吊念一刻枫树》) C.歌台暖向,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D.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何?(吕本中《采桑子》)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暠,淮安王神通玄孙,清河王孝节孙也。暠少孤,事母甚谨。睿宗时,累转卫尉少卿。丁忧去职,..在丧柴毁,家人密亲未尝窥其言笑。开元初授汝州刺史为政严简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往来微行州人不之觉其清慎如此。俄入授太常少卿,三迁黄门侍郎,兼太原尹,仍充太原已北诸军节度使。太原旧俗,有僧徒以习禅为业,及死不殓,但以尸送近郊以饲鸟兽。如是积年,土人号其地为“黄坑”。侧有饿狗千数,食死人肉,因侵害幼弱,远近患之,前后官吏不能禁止。暠到官,申明礼宪,期不再犯,发兵捕杀群狗,其风遂革。久之,转太常卿,旬日,拜工部尚书、东都留守。
开元二十一年正月,制曰:“继好之义,虽属边鄙;受命以出,必在亲贤。事欲重于当时,礼故崇于....殊俗,选众之举,无出宗英。工部尚书李暠,体含柔嘉,识致明允,为公族之领袖,是朝廷之羽仪。金城公主既在蕃中,汉庭公卿非无专对,有怀于远,夫岂能忘,宜持节充入吐蕃使,准式发遣。”以国信物一万匹、私觌物二千匹,皆杂以五彩遣之。及还,金城公主上言,请以今年九月一日树碑于赤岭,定蕃、汉界。树碑之日,诏张守珪、李行袆与吐蕃使莽布支同往观焉。既而吐蕃遣其臣随汉使分往剑南及河西、碛西,历告边州曰:“两国和好,无相侵掠。”汉使告亦如之。以暠奉使称职,转吏部尚书。时吏部告身印与..
2
曹印文同,行用参杂,难以区分,暠奏请准司勋兵部印文例,加“官告”两字,至今行之。
暠风仪秀整,所历皆以威重见称,朝廷称其有宰相之望。累封武都县伯,俄为太子少傅。病卒,年六十余,赠益州大都督。 ——《旧唐书·李暠传》 4.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元初授汝州刺史 /为政严 /简州境肃然 /与兄昇弟晕尤相笃 /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 /暠往来微行州 /人不之觉 /其清慎如此
B.开元初 /授汝州刺史 /为政严简 /州境肃然 /与兄昇弟晕 /尤相笃睦 /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 /往来微行 /州人不之觉 /其清慎如此
C.开元初授汝州刺史 /为政严简 /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 /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 /往来微行 /州人不之觉 /其清慎如此
D.开元初 /授汝州刺史为政 /严简州境 /肃然与兄昇弟晕 /尤相笃睦昇 /等每月自东都省暠 /往来微行州 /人不之觉其清 /慎如此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丁忧”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居丧守制。“丁,当也。”是遭逢、遇到的意思。“忧,居丧也。” B.“开元”是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我国古代常用干支纪年、帝王纪年、岁星纪年等方式。 C.“继好之义”是指继承唐代以来的和亲政策。和亲政策最早始于唐代,是统治阶级的一种外交工具。尽管有其局限性,但作为安边政策,为唐朝的稳定和繁荣起了较大的作用。
D.“告身”也称告身状,是委任官职的诏告公文。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发达的文官制度。“以文书治天下”是中国古代官制的重要特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暠作为人子,非常孝道,在他的母亲去世的时候,因居丧过哀而骨瘦如柴。
B.文章描写了李暠的兄弟每次从东都洛阳来探访他,来往之间,州中百姓都不知道,从而侧面描写了李暠的清廉谨慎。
C.唐玄宗认为出使吐蕃,本应选派皇室中才能杰出的人去。但李暠作为朝廷大臣的表率,出任使节时能独自随机应答,所以派其出使。
D.李暠出使吐蕃,与吐蕃约定将赤岭作为两国的边界,双方和好,互不侵掠,为唐王朝与吐蕃边境的安宁作出了重要贡献。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僧徒以习禅为业,及死不殓,但以尸送近郊以饲鸟兽。如是积年。
(2)暠风仪秀整,所历皆以威重见称,朝廷称其有宰相之望。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旅夜怀远客 许 浑
3
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 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独此一长啸,故人天际行。 8.“竟晓月空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何作用?(5分)
9.请结含诗句简要分析“异乡多远情”中的“情”包括哪些方面。(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 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曾在举杯劝酒时用到了两个比喻句,以彰显生命的短暂与渺小,这两行文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分)
草原上的河流 刘庆邦
我多次看过大江、大海、大河,却一直没有看过草原上的河流。我只在电影、电视和画报上看见过草原之河,那些景象多是远景,或鸟瞰之景。在我的印象里,草原上的河流蜿蜒飘逸,犹如在绿色的草原上随意挥舞的银绸,煞是漂亮动人。这样的印象,是别人经过加工后传递给我的,它不断提示着我对草原河流的向往。
机会来了,夏天,我来到呼伦贝尔大草原,终于见到了流淌在草原上的河流。那里的主要河流有伊敏河、海拉尔河等。更多的是分布在草原各处名不见经传的支流。如同人体上的毛细血管,草原铺展到哪里,哪里就有流淌不息的支流。与南方的河流相比,草原上的河流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自由。左手一指是河流,右手一指是河流,它随心所欲,我行我素,想流到哪里都可以。我看见一条河流,河面闪着鳞片样的光点,正淙淙地从眼前流过。我刚要和它打一个招呼,说一声再见,它有些调皮似的,绕一个弯子,又调头回来了。它仿佛眨着眼睛对我说:朋友,我没有走,我在这儿呢!
在河流臂弯环绕的地方,是一片片绿洲。由于河水的滋润,明水的衬托,绿洲上的草长得更茂盛,绿得更深沉。有羊群涉过水流,到洲子上吃草去了。白色的羊群对绿洲有所点化似的,使绿洲好像顿时变成了一幅生动的油画。
而南方的河流被高高的堤坝规约着,只能在固定的河道里流淌。洪水袭来,它一旦溃堤,就会造成灾难。草原是不怕的,草原随时敞开辽阔的胸怀,不管有多少水,它都可以接纳。水大的时候,顶多把草原淹没就是了。但水一退下去,草原很快就会恢复它绿的本色。绿色的草原上除了会增加一些水流,还会留
4
下一些湖泊和众多的水泡子。从高处往下看,那些湖泊和水泡子宛如散落在草原上的颗颗明珠。 在一处坐落着被称为亚洲第一敖包的草原上,我见几个牧民坐在河边的草坡上喝酒,走过去和他们攀谈了几句。他们四个是一家人,父亲和儿子,婆婆和儿媳。在羊圈里剪羊毛告一段落,他们就带上羊肉和酒,坐在松软的草地上喝酒。他们没有带酒杯,就那么人嘴对着瓶嘴喝。他们四个都会喝,父亲喝一口,把酒瓶递给儿子;婆婆喝一口,把酒瓶递给儿媳。他们邀我也喝一点,我说谢谢,我们一会儿到蒙古包里去喝。我问他们河水深不深,能不能下水游泳?小伙子答话,说水不深,天热时可以到河里游一游。正说着,我看见三匹马从对岸走来,轻车熟路般地下到河里。马儿下到河里并不是都喝水,有的在河里走来走去,像是把河水当成了镜子,在对着“镜子”把自己的面容照一照。我又问他们,河里有没有鱼?小伙子说:鱼当然有,河里有鲫鱼、鲇鱼、鲤子,还有当地特有的老头儿鱼。老头儿鱼最好吃。那么,月光下的河流是什么样子呢?小伙子笑了,说月亮一出来,满河都是月亮,可以在漂满月亮的河边唱长调。 又来到一条小河边,我看见河两边的湿地上开着一簇簇白色的花朵。草原上的野花自然很多,数不胜数。红色的是萨日朗,紫色的是野苜蓿„„。这种白色的花朵是什么花呢?我正要趋近观察一番,不对呀,花朵怎么会飞呢?再一看,原来不是花朵,是聚集在一起的蝴蝶。蝴蝶是乳白色,翅膀上长着黑色的条纹,一片蝴蝶至少有上百只。这么多蝴蝶聚在一起干什么呢?同行的朋友们纷纷做出猜测,有人说蝴蝶在开会,有人说蝴蝶在谈恋爱,还有人说蝴蝶在产卵。蝴蝶们不说话,它们旁若无人似的,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我想和蝴蝶做一点游戏,往蝴蝶群中撩了一点水。水珠落在蝴蝶身上,蝴蝶像是有些吃惊,纷纷飞扬起来。一时间,纷飞的蝴蝶显得有些缭乱,水边犹如开满了长翅膀的白花。蝶纷纷,“花”纷纷,人也纷纷,朋友们纷纷拿出手机,拍下这难得的画面。
我该怎样描绘草原上的河流呢?我拿什么升华它呢?我感到有些无能,甚至有些发愁。直到有一天晚上,我们来到被誉为长调之乡的新巴尔虎左旗,听了蒙古长调歌手的演唱,感动得热泪盈眶之余,我才突然想到,有了,我终于找到和草原上的河流相对应的东西了,这就是悠远、自由、苍茫、忧伤的蒙古长调啊!长调的婉转对应河流的蜿蜒,长调的起伏对应河流的波浪,长调的悠远对应河流的不息,长调的颤音对应河流的浪花„„我不知道是草原上的河流孕育了蒙古长调,还是蒙古长调升华了河流,反正从此之后,不管在哪里,只要一听到动人情肠的蒙古长调,我都会想起草原上的河流。 (1)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首段表现了“我”对草原上河流的向往,为下文写“我”亲见草原上的河流埋下伏笔。 B.文章首段突出了草原上的河流的美丽,而这种经过加工后的河流的印象又与“我”亲见的草原上的河流相互映衬。
C.文章说小伙子对草原河流里的鱼的种类非常熟悉,并且认为老头儿鱼最好吃,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牧民毫无节制地对草原的索取的不满。
D.“它们旁若无人似的,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草原上蝴蝶的自由自在,写出了草原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E.同行的朋友们纷纷做出猜测,这么多蝴蝶聚在一起干什么,这些描写呈现出朋友们的浅薄,通过对比,表现了我对草原上蝴蝶的欣赏、喜爱之情。
(2)作品在描写草原上的河流时,将其和南方河流进行了对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5
(3)作品为什么以“我”的感慨和发现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4)作品的重心是草原上的河流,但是又用了很多笔墨写草原上的一家人,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分)
铁血柔情林觉民
林觉民字意洞,号天外生。从小便被父亲过继给了他的叔父林孝颖。叔父对林觉民寄予厚望,希望他可以在仕途上达到自己无法企及的人生高度,为林家光宗耀祖。林觉民13岁那年,望子成龙的林孝颖把他送去参加科举童子试,厌恶科举的叛逆少年林觉民进了考场,竟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字后便转身大步离开了。
男儿有志不在年高。青涩年纪的林觉民早早就立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志向,大量阅读进步书刊,还给自己取了“抖飞”、“天外生”的号,从字义上可以看出,林觉民渴望做展翅高飞、打拼出一方天地的热血男儿。林孝颖看着爱子从懵懂少年成长为进步青年,不免喜忧参半,甚至可以说忧大于喜。他担心儿子在这条路上走得太决绝,更担心有朝一日白发人送黑发人„„当这样的担心越来越多的时候,他作出了一个决定——让林觉民娶妻成家。
1905年,18岁的林觉民迎娶了比他小一岁的陈意映。陈意映出身名门,不仅知书达理,还通晓文墨。林觉民与陈意映可谓“一见钟情,爱由心生”,当时,他们的家非常清贫,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和两把椅子。但是陈意映并不在意,有林觉民这样英俊潇洒、才志冲天的男子做夫君,她心满意足。 1907年,林觉民与陈意映婚后仅两年,甜蜜的日子刚开个头,但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他毅然前往日本自费留学去了。林觉民到日本后不久,就加入了同盟会。林觉民对远离陈意映一直心怀歉意。留学日本后,他曾写有一篇记录两人缱绻情感生活的文章《原爱》,文中写道:“吾妻性癖好尚,与君绝同,天真浪漫真女子也。”从中可以看到林觉民对妻子的怜爱之情。
1911年春天,当林觉民以学校正在放樱花假为名,风尘仆仆从日本归来时,陈意映又惊又喜。关于丈夫此行的目的,陈意映是后来才知道的——当时黄兴在香港筹划广州起义,对林觉民委以重任。那些日子,林觉民异常忙碌,根本不能如陈意映所期望的那样朝夕相对。陈意映虽有不悦,可是并无怨言。对她来说,有理想有追求的林觉民才是她最爱的丈夫。
革命起义需要武器弹药,没有财政补贴,如何是好?林觉民就在西禅寺召集人马自己动手制造炸药。炸药准备妥当的时候,运输又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林觉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把炸药装进棺材,然后找一个女人装成寡妇护送棺材去香港。林觉民本想要自己的妻子来完成这一任务,可是当时陈意映已怀着他们的第二个孩子,无法成行。1911年4月的一天,林觉民对妻子说:“我去趟香港就回来。”陈意映料想不到,这一次的分离竟成永别。
广州起义的前三天,即1911年4月24日深夜,万籁俱寂。在临近江边的一栋小楼里,林觉民想
6
到尚未成功的革命,想到家中牵挂自己的妻儿和父亲,眼泪突然落了下来——他不是贪生怕死之人,但是他有太多的不舍和难过,于是提笔在两块方巾上写下了著名的《禀父书》和《与妻书》。林觉民写写停停,伤情处,曾几次“不能竟书而欲搁笔”,方巾上的字眼见越来越小,都小到蝇头了,林觉民还是不想停下来,他满腔的爱此时已浓稠到了极点。那一刻,林觉民非常希望手里的方巾大得没边儿,让他能够淋漓尽致地向陈意映表达他绵延不绝的爱。24岁的林觉民在月光下辗转难眠,不知不觉写到天已破晓,他把方巾折叠包好交给朋友,郑重嘱托道:“我死,幸为转达。”
广州起义失败后,两广总督张鸣岐与水师提督李准会审林觉民,惊见一个剪了短发的美少年“侃侃而谈,畅论世界大势”并表示“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安强,则吾死瞑目矣”,这个美少年就是林觉民。林觉民说到痛处,难以遏制激动的情绪,把身上的镣铐挥得哐哐作响。李准被打动了,命人把镣铐解开,允以纸笔。在林觉民口含血痰却含而不吐之时,李准更是亲手拿了痰钵,走到他身边。两广总督张鸣岐亦很动容,他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真算得上奇男子。”当时有人劝总督大人为国留才,而张鸣岐认为这种英雄人物万不可留给革命党,遂下令处死。死亡来临时,林觉民面容平静,甚至没有多眨一下眼睛,“吾辈此举,事必败、身必死,然吾辈身死之日距光复期必不远矣”。他用坚定的信念为革命殉情,豪气干云。 (删节自《名人传记》2011年第10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为了让林觉民能仕途腾达、光宗耀祖,林孝颖送子参加科举考试,并给儿子迎娶了满意的妻子,足见其拳拳爱子之心。
B.林觉民婚后两年便加入同盟会,并远赴日本寻找革命真理,但他也没有忘记心爱的妻子,这期间还写文章思念赞美妻子。
C.起义前夕的一天,林觉民彻夜未眠,在方巾上写下给父亲和妻子的信,并准备以此作为临上战场前与亲人的诀别之言。
D.本文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行文详略得当,感情饱满,并且语言生动形象,极富文学性。
E.本文通过对林觉民革命经历及情感生活的描写,把一个铁血柔情、豪气干云的革命英雄形象有血有肉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2:林觉民的“铁血”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传文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林觉民明知“此举必败”,却义无反顾的投身光复的事业,是为天下人谋福;但也有人认为,他置父亲的期望于不顾,抛下妻儿,连家人都不能感受幸福,何谈天下!对此,你怎么看?结合文本,说说理由。(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诸葛亮运筹于帷幄,他对曹魏的图谋________。因此,当吴蜀两国发生摩擦的时候,他所采取的完全是内部调和的策略;
②这档节目的参与者大多由相关网站推选,本期的男嘉宾可谓是_________,其中要数一位科学家和一位电子竞技职业玩家最惹眼。
③军地联手依法查处一起以网络谣言诋毁海军的恶劣事件,青岛网民祝某因在网上________,发布虚假信息,已被公安机关依法惩处。
A.洞若观火 百里挑一 信口雌黄 B.隔岸观火 百里挑一 信口开河 C.隔岸观火 凤毛麟角 信口开河 D.洞若观火 凤毛麟角 信口雌黄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中日是否会在钓鱼岛问题上“擦枪走火”,进而爆发一场局部战争?大多数人对此持否定态度,基本理由是:日本不敢打,中国不想打。
B.清华大学联合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低碳能大学联盟未交通研究中 心,他们试图寻找解决北京雾霾天出行困难的破解之道。
C.为了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中央要求各级干部切实改进作风,大力发扬勤俭节约,根本目的在于进
一步凝聚党心民心,实干兴邦。
D.为加强巡视队伍自身建设,中央对巡视组组长采取“一次一授权”的管理制度, 这种创新,相对减弱了巡视组组长自身发生腐败的风险系数。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总觉得,我们这个民族太虚伪了, 。 。 , 。 ?我觉得关键的一点是,他们的作家有忏悔意识,敢于面对真实的内心世界。 ①这是我们的作家最失败的地方
②我们的作家有一种“扬善”的美德,但也有一种“隐恶”的劣性 ③俄罗斯为什么可以产生那么多一流的大作家 ④缺少一种真正的悲悯情怀和忏悔意识
⑤不敢叩问自己的灵魂,把自己的灵魂亮出来给人看
A.④②⑤①③ B.⑤②④①③ C.③②①④⑤ D.②⑤①④③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礼是对人的社会行为的规范,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① :一种是自然属性,一种是社会属性。作为自然属性的人,属于动物,只不过是高级动物而已;作为社会属性的人, ② 。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脱离了礼仪的规范,那么剩下的只是自然属性, ③ 。这个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就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
17、从下表中筛选有关信息,在后面的空格内填写三个结构相近的短语 。(6分)
某市小学五年级学生学习、生活情况调查表 调查项目 家庭作业情况 睡 眠 状 况 吃 早 餐 情况 体育锻炼情况 8
百分比 2小时以上 2小时以下 8小时以上 8小时以下 吃早餐 不吃早餐 1小时以上 1小时以下 84% 16% 27.5% 72.5% 70% 30% 21% 79%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该市小学五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着: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
18. 阅读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定位系统是以确定空间位置为目标而构成的相互关联的一个装置。借助它,可以引导飞机、船舶、车辆以及个人,安全、准确地沿着选定的路线,准时到达目的地; 导航系统是在操作终端上搜索你要去的具体位置的一款软件。它可以凭借语音导航向前行者提供相关信息,就像一个懂路的向导告诉你如何驾车去目的地一样。 当你没有按规划的线路行驶,或者走错路口时候,导航系统会根据你现在的位置,为你重新规划一条新的到达目的地的线路。
我们每一个人,都前行在生命的旅途中。以上两个系统,是否带给你诸多思考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9
高二语文月考参考答案
1.答案:B(A、第二段“都无法解释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拥有联觉能力”排除A项;C、原文“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似乎可以证实”而不是“已经”证实;D、信息区域在倒数第二自然段,“许多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有的能力”原文并没有提到。)
2.答案:C、(研究结果显示,“42%的联觉者在家谱的同一等级种有一位亲属具有同样能力”,是42%的“联觉者”而不是“亲属”。)
3.答案:D(“月”只是意象,没有通感。)
4. B;
5.C;和亲政策最早始于汉代; 6.D;“将赤岭作为两国的边界”是金城公主的建议。 7.(1)有僧人把修习佛法作为职业,等到死了的时候尸体不放入棺材,只是把尸体送到近郊用来饲养鸟兽。像这样很多年。(但:只是;以:介词,把;以:目的关系的连词,用来;积年:多年;各1分,句意1分)
(2)李暠风度仪容美好严谨,所到之处都被人称赞威严庄重,朝廷称赞他有宰相的声望。(所历:所到之处,名词性短语;见:表被动;伯:地方长官;俄:不久;各1分,句意1分)
李暠,淮安王神通的玄孙,清河王孝节的孙子。李暠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侍奉母亲非常谨慎。唐睿宗的时候,多次升迁转任卫尉少卿。母亲去世离职,居丧期间因为悲伤过度骨瘦如柴,家人及关系密切的亲属从不曾看见他说笑。开元初年,任汝州刺史,管理严格简朴,州县一派肃然。和他的哥哥李昇、弟弟李晕,感情尤其深厚。李昇等人每个月从东都洛阳来探访李暠,悄悄地往来,州中人都不知道,李暠像这样清廉谨慎。不久任太长少卿,三次升职后任黄门侍郎,兼任太原府尹,同时任太原以北各军节度使。太原过去有个习惯,有僧人把修习佛法作为职业,等到死了的时候尸体不放入棺材,只是把尸体送到近郊用来饲养鸟兽。像这样很多年,当地人称那些地方叫“黄坑”。黄坑旁边有上千条饥饿的狗,它们吃死人的肉,因为伤害小孩及体弱者,远近的人们为此很忧虑,前后官员都不能禁止。等李暠到任后,广泛告诉明了礼法制度,规定时间不准再犯,派兵捕杀群狗,太原旧俗于是得以革除。过了很久,转任太常卿,过了十五日,任工部尚书、东都留守。
开元二十一年正月,皇帝下令说:“继承唐代以来的和亲政策,虽然吐蕃地势偏远;受命出使的人,必然是皇帝的亲信贤明的人。在当时这件事情很重要,礼节要比吐蕃要高,选择出使的人,都是在皇室内部才能杰出的人。工部尚书李暠体态柔和美善,识见意趣严明恰当,作为朝廷大臣的表率,是朝廷的楷模。金城公主已经到吐蕃和亲,大汉王朝不是没有能独自随机应答的人,对远在吐蕃的金城公主十分怀想,怎么能忘记呢,应该派遣使者持节前往吐蕃,准许按照标准规定出使吐蕃。”把公开以使节身份携带的一万匹礼物,私下以臣子觐见的两千匹礼物都用五彩装饰之后派遣出发。等到李暠回到唐王朝,金城公主建议今年九月一日在赤岭设立界碑,确定吐蕃、唐朝边界。设立界碑的时候,皇帝下令张守珪、李行袆与吐蕃使莽布支一同前往观看。不久,吐蕃派遣大臣跟随唐朝使者分别前往剑南和及河西、碛西,告诉边境州县:“两国和好,无相侵掠。”唐朝使者也像这样告诉边境州县。因为李暠出使完成使命,转任吏部尚书。当时吏部的委任文书印鉴与朝廷一般官衙的印鉴相同,使用起来很混杂,难以区分,李暠奏请依准司勋兵部印文例的时候,加上“官告”两个字,到现在依然这样运用。
李暠风度仪容美好严谨,所到之处都被人称赞威严庄重,朝廷称赞他有宰相的声望,多次受封后作为武都县的地方长官,不久拜为太子少傅。因病去世,时年六十多岁,赠益州大都督。
8.这句诗的意思是:直到天亮,都只有月色“空明”,无人欣赏。(2分)(“竟晓”一词遥承“梦断”,)暗示诗人(梦醒之后,)辗转无眠,直到天明。(1分)这一句寓情于景,皓月当空本是极美的景致,但诗人无心欣赏,含蓄地表现了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人的思念。(2分)
9.“情”包括:①客居异乡的孤独飘零之感。“异乡”言其飘零,“梦断”言其孤独难眠,乡梦难成。②对贫病交加的境遇的喟叹。爱书成癖却因病不能读,心生愧意,有嗜酒之名却家贫无钱沽酒,这种境
10
况令人感慨无奈。③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暮春时节花自飘零,“过”字写春天已逝,暗寓时光易逝的感慨。④对远方故人的思念。想着故人远行天际,自己思念故人却不得相见,只能把思念化作一声长啸。[6分;答出一点给2分(概括和分析各1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10.( 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1.(1)B,3分;D,2分;A,1分,“埋下伏笔”应为“做铺垫”
(2)①将草原上的河流和南方的河流进行对比,易于表现草原上河流的“自由”和草原上的“辽阔”胸怀。②将草原上的河流和南方的河流进行对比,对于大多数没有去过草原的人来说,可以借助南方河流去理解草原及其河流的特点。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视野。(每点2分)
(3)①内容上,由前文的直接描写到这里的别后抒情,耐人寻味;②思想情感上,这样的结尾升华了“我”对草原上的河流的认识,表现了“我”对草原上的河流的深情。③艺术结构上,首尾照应,使整篇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每点2分)
(4)写草原上生活的一家人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是为了表现草原上的河流。①正因为河流的滋润,他们一家人才会生活得这么幸福。②这一家人喝酒时随意快乐的生活状态,与草原上的河流自由、不受拘束的特点是一致的。③他们请我喝酒,表现了草原人的热情,这与草原上的河流的宽广胸怀相似。④小伙子和“我”的交流,丰富了草原上的河流的内涵,这是“我”不能直接由河流感受到的。(每点2分) 12
(1):E项3分, C项2分,B项1分(A项“给儿子迎娶了满意的妻子”并非为了让林觉民能仕途腾达、光宗耀祖,且“满意”是婚后才感觉到的;B项加入同盟会是在去日本之后;D项没有“说明”这种表达方式)
(2):①加入同盟会,不惜牺牲亲情,为革命积极奔走;②怀着杀身成仁的决心,参加广州起义;③面对敌人的审讯大义凛然,侃侃而谈,畅论世界大势,从容赴死。
(3):①正面写出了传主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高大形象。②侧面烘托,敌人都为之折服,使传主形象更加高大丰满; ③表达了作者对林觉民的崇敬、赞美、惋惜之情,增强了传文的艺术感染力。 (4):观点一:林觉民为天下人谋福,无私无畏,令人崇敬。
①林觉民的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心怀天下,自然无法全面顾及自己的亲人;②林觉民一腔柔情,倾注到《禀父书》和《如妻书》中,光复的事业正是为了父亲和妻儿这样的全天下的人;③正是无数革命先烈的这种献身精神,推动了反封建的进程,没有个体的牺牲就没有整个民族的进步,林觉民是为天下人谋福。 观点二:林觉民斗争方式值得商榷。
①林觉民才华横溢,心怀治国理想,年纪轻轻就献出生命,实在令人惋惜,如果能改变斗争方式,应可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②林觉民父亲对他寄予厚望,妻子对他一往情深,他执着事业却让亲人蒙受痛苦,的确令人叹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自己的老幼尚不能得到照顾,革命成功又如何;③面对强大的封建保守势力,个体的牺牲只能让家人蒙受痛苦,对于整个的光复事业意义极其有限,只不过增加了一个伤亡数字罢了。
(观点不囿于以上两个,观点明确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6分。)
13.A(洞若观火:清楚得就像看火一样,形容看得清楚明白。隔岸观火:站在对岸看火。比喻见人有危难不加帮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百里挑一:形容十分出众。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信口雌黄:不顾事实,随口乱说。信口开河:随口乱说一气。)
14. A(3分)【解析】B结构混乱,“寻找解决„„破解之道”杂糅。应为“寻找解决„„的办法”或者“寻找„„破解之道” C“发扬”缺少宾语,应在“勤俭节约”加精神。 D“减弱”与风险系数不搭配,应改成“降低”等词。 15.答案:A.
16.答案:①人具有两重属性;②必须接受礼仪的规范;③这就与禽兽无异了。 (答对一处1分,两处3
11
分,三处5分。)
17. ①课业负担过重 ②睡眠时间不足 ③体育锻炼不够
(该表格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提供了四种情况,却只能填三个短语,解题时要注意抓住答案前的“普遍存在着”,排除并非普遍存在的“吃早餐情况”,就可得到正确答案。一点2分) 18立意:
(1) 杂念不除,天地虽大,无可逃遁;被喧嚣的世界裹挟,心灵难以真正的宁静;更重要的是宁静内
心的回归,而非仅仅外部环境的回归
(2) 自然不是逃避心灵喧嚣的圣地,心远地自偏;自然不是治疗心灵狂躁的万能药 (3) 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过程(结果)与初衷的背离
(4) 科技(现代网络的社交方式)已经对人类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这些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如何既充分利用现代发达的社交模式,又保持一种警惕或审视。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