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古典园林在当代建筑中的继承与发展

2020-02-21 来源:榕意旅游网


古典园林在当代建筑中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天天论文网 日期:2016-4-25 17:50:37 点击:0

摘要:古典园林在中国建筑史上留下了辉煌的过去,由于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已经无法适应这个社会,但古典园林中独特的东方文化却是我们应当继承发展的。本文通过对一部分古典园林不再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原因进行反思,得出一些使古典园林能在当代社会中重聚活力的方法。

关键词:古典园林、传承、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不仅历史悠久,其中所蕴含的文化追求更是博大精深,对韩国和日本以及18 世纪欧洲园林的发展起到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1 古典园林的形式已不适用于现代社会随着时代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古典园林的空间确实已经不适合现代人的日常活动。第一,古典园林体系基本上是在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基础上发展完善的。但是,这2 种园林形式对其使用的人群有极其严苛的针对性,皇家园林主要面对皇室成员以及达官显贵而开放,而私家园林则仅仅针对家族内部而开放。所以,园林有一定的内向约束性,在古代娱乐生活不丰富的情况下,错落有致的园林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休闲娱乐场所,人们有充裕的时间在其中品山论水。反观现代快速的生活节奏以及丰富的娱乐休闲形式,古典园林已无法提供大部分人的精神需求。第二,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闭关锁国的中国在20 世纪被强迫打开了国门,国力日渐衰弱,国人眼睁睁的看着西方的坚船利炮在中国的领土上横行无忌,最终从接受西方的先进科技到向往甚至盲目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国的古典建筑存在一个断裂发展。从亭台楼阁的传统中式一下跨越到钢铁玻璃的先进西式,中国的古典建筑、古典园林失去了发展的土壤,

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成为了历史。等人们突然意识到西方建筑并不适合在中国的土地上生长,文化才是兴国安邦根本的力量,回头来找寻传统建筑和古典园林时,却发现本应由我们一直传承着的瑰宝已不适合这个时代。第三,古典园林的兴起与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提供一个微缩的山水空间。让人们在交通极其不便利的古代,足不出户也能欣赏到自然的美景。现代社会交通条件的极度发达,使人们游览自然山水变得十分便利,想看自然界中真山真水,也就不必在围墙中去享受山林之乐。第四,现代的建筑在前期设计规划时,要考虑到对周围环境甚至整个城市的影响,但古典园林相对内向封闭,只营造出小的环境,却对大的城市环境无法顾及,放到现代社会中,也难免遭到摒弃。

2 古典园林思想应在当代建筑中得到继承与发展“过去也可能是未来”,古典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也是古典文化随时代变化的一种有机更新,我们要做的已经不止于了解传统,需要构建一个传统与当代的结合点,以现代的眼光审视传统,将传统的深刻内涵与现代建筑的环境、功能、形式、材料、技术等因素相结合,使传统中的构成要素能够得到传承,继续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其积极作用,不再流于表面的形式工程,让传统在当代也发出无穷的魅力。

园林的魅力并不局限于导游口中的“步移景异”、“曲径通幽”,它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神韵。然而,关于古典园林在现代建筑中的传承与发展的课题实践,却总是“言知之易,行之难”。园林的造园造景手法有很多,许多写园林的书中都有归纳,但这些手法并不能随便运用,每个设计师对其的理解都不一样,因而造出的园林也就完全不同。但真正理解了园林大师设计出的园林空间,却总有一种相似的韵味。这种韵味,是无法模仿与总结归纳的,我国的许多传统,妙就妙在那种不可言说的韵味中。这种神韵体现的都是内涵与意境,一旦不是由心而发便显得生涩而做作,就好像是在描书法,初看形是不错,然而细看之下,形之外的部分都是生搬硬套而来。所以,想要将园林元素与当代建筑相结合,需要做的功课不仅仅是了解园林,更应深入理解园林的内涵,运用巧妙地造景手法,于咫

尺之内再造乾坤,取法自然,却又超越自然。园林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众多种类中艺术水平最高的一个门类来说,园林营造出的空间可赏、可居、可游,追求与自然和谐。园林处处透露出这些信息,与中国人一直追求的“天人合一”和尊重自然的理念不谋而合,即使时代如何发展,世事如何变迁,这种传统理念都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根深蒂固,因此,古典园林应当在当代建筑中得到传承与发展。

3 现代建筑中应体现古典园林内涵的思考在学习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常常听到我国当代的建筑师呼吁:要做有生命力的建筑,要做有精神内涵的建筑以及好的建筑应该在土地上能够生长,并融入这片土地。当代的建筑简单来说就是一堆钢筋和混凝土的构筑物,如何让这些冰冷的现代材料具有设计师所倡导的生命力?在后来对一些建筑大师所设计的建筑进行游览、学习和思考中,才深有体会,被大众所认可的建筑是会与人对话的:它会告诉你它存在的意义、告诉你它想要营造的环境氛围以及告诉你它的出现对周围的环境甚至整个城市做出了怎样的改变……而其中为数不多的几个结合了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建筑,蓬勃的生命力诉说着过去与现在,那些婉约内在的美被传承下来,悄然融入现代建筑中,在现代建筑中继续努力的生长。

由于中国的建筑发展经历过一次较为严重的断裂,导致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发扬受到了较大的阻碍。当代的建筑师也才刚刚开始将精力关注于传统,并没有丰富的经验,不妨借鉴一些日本建筑师的做法。日本的园林以及古典建筑长期受到中国的影响,但并不是盲目照搬,也经历了一段从模仿到创造独立风格的过程,但首先应注意到的是,这种学习最开始是从学习意识形态开始,他们学到了中国古建以及园林的精髓部分,能够在园林中直面人生。创造出独树一帜的枯山水形式,几块石头,却表达着“天、地、人”的关系,以极端的感情力表现于极端的纯粹形式上,非常简单。抛开这些古典的建筑形式,日本的许多当代建筑师的作品也提供了一些方向和经验供我们学习,例如,矶崎新在上海做的喜马拉雅中心。

喜马拉雅中心从外型上无疑是一个极具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作品,中间体量巨大的异形广场,更加彰显着它的当代气息。但就是这样一个后现代的建筑,当你亲自站在它那巨大的异形广场中间时,却恍若置身于一片体量巨大的“林”中,粗壮的枝干和随意生长的枝条,诉说着人类的渺小,在现代建筑中融入了自然的因素,企图告诉人们建筑始终应算作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们站在这样钢铁的丛林中的独特感受,使它无形之中提出一种向往:想要站在真正的林木之中做一次比较。喜马拉雅中心的其它部分,也处处彰显着一种具有现代气息的东方文明,2 座方形的楼体下侧,以杂乱的文字笔画作为立面的主体,企图传递一种传统东方的现代氛围。这样的空间并没有采用直接照搬或者嫁接中国传统元素,而是全部采用了现代的设计手法,但却给人一种极具东方韵味的感觉。古典园林的时代已经一去复返,生硬的照搬只会让我们的传统失去更多生长的土壤。

园林作为空间来讲,并非是一种固定的模式,现代的设计师在面对着这些文化的传承时,总想找到一条捷径,找到某些切入点,总结出一些共性(如园林就应体现出曲折多变的空间,假山就应是错落有致才会充满趣味等),但这样的想法反而可能会让我们离真正的古典园林内涵走得更远。现代人的生活并不是已经不需要那些追求自然,畅享山林之乐的空间,只是这种空间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与过去文人雅士所热爱的古典园林形式与功能大不相同,作为当代的建筑师,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去思考、找寻这种新需求空间的落脚点。

4 结语建筑师王澍曾说:\"' 一无例外,几乎所有第三世界国家都痛恨自己的文化',就是在谈园林、谈传统、谈文化的时候,其实你是在痛恨着自己的文化的状态下,有人试着重新谈它。第二句“他们在谈论时,几乎完全遗忘了自己的语言”。传承和创新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可是不论多远,多难,我们都因该坚定的走下去。

参考文献

1 童明,董豫赣,葛明.园林与建筑[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2 王其钧.中国园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 吴家骅.景观形态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 罗荩.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创新[J].中外建筑,2004(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