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4.3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
年级: 八 学科: 物理 主备人:刘二林 授课者姓名:
个人初备案 课时 课题 授课类型 课时2 4.3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新授 【知识与技能】 (1)分析学生第一节课的实验数据,归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归纳出物距变化时,像的大小不一及像距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归纳探究的过程。 (2)经历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规律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物理规律的和谐统一美。 (2)感受探究过程的开放性与协调性。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时安排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难点】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有关问题。 讲授、实验 ppt课件、相关实验器材 1 第二课时 一、【知识回顾】 1、 到 的距离叫做物距; 到 的距离叫做像距。 2、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教学过程 像的性质 物距 像距 放大或缩小 倒立或正立 实像或虚像 观察光屏 有清晰像 像与物 在镜的 u>2f u=2f 2f>u>2f>v>f v=2f v>2f 1
f u=f f>u 3、 二倍焦距处(即2f 点)是 像和 的分界点 一倍焦距处(即焦点处)是 像和 的分界点。 二、拓展延伸: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小明用一支长为5cm的蜡烛和焦距f=10的凸透镜,研究蜡烛成像随物距变化的规律,得到了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f=10cm u/cm 60 40 20 16 13 v/cm 12 15 20 30 40 像长/ cm 1 3 5 7 10 / / 不成像 (2)当物距逐渐增大时,物体经凸透镜成的像逐渐 ;像距也逐渐 。 [变式1]如图所示,F、F'到凸透镜的距离均等于焦距,P、P'到凸透镜 的距离均为2倍焦距。那么,烛焰在光屏上成的应是倒立、_______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把蜡烛移到P与F之间, 调整光屏后,在光屏上得到的像将会_______ (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a d b c F 2f [变式2]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与光屏分置于 凸透镜两侧,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如图 所示的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 (1)当蜡烛位于______点时,屏上出现放大的像; (2)当蜡烛位于______点时,屏上出现缩小的像; (3)当蜡烛位于______点时,屏上出现等大的像; (4)当蜡烛位于______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 2、如图12,实验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保持透镜位置不变。 (1)当蜡烛在15厘米刻度处时,为了在光屏的中心找到像,应调整光屏的 ;由图示可知物距是 厘米。
2
(2)要使得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方向移动(选填“远离透镜”或“靠近透镜”)。此时蜡烛成像的特点是 。 (3)如果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光屏会呈现像吗?如果有像呈现,那么是 ,你的依据是 。 [变式3]一支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位置后,在光屏上呈现放大、倒立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 ) A.无法成像 B.呈现放大、正立的像 C.呈现放大、倒立的像 D.呈现缩小、倒立的像 3、小明和小刚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在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于燃烧会逐渐变短,则蜡烛成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将会 。(选填:“操持不变”、“逐渐上移”、“逐渐下移”。) (2)小明和小刚在实验过程中突发奇想:“假如用手将凸透镜遮挡一半,还会成完整像吗?” 小明:“不能成完整的像,因为透镜被手挡住了一半。” 小刚:“能成完整的像,但是像的亮度将变暗一些。” 请你仔细分析一下,你支持 的观点,理由 是 。 (3)如果实验过程中,有一只飞蛾落在凸透镜上,蜡烛能成完整像吗?光屏是否会出现飞蛾的像?为什么? [变式3]如图:大写英文字母“F”在凸透镜中成的像是( ) A B C D [变式4]用凸透镜在屏上已得到了烛焰所成的像,现用一块圆形黑纸糊上凸透镜中间部分如图所示,那么在屏上所成的像( ) A.像没有了 B.像的中间看不见了 C.像比原来变暗,大小不变 D.成的像与原来没有变化 4、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在光具座上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按顺序放好,然后移动光屏,但无论如何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请你分析一下光屏上接收不到像的原因: (1) ; (2) ;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