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生态文明的内涵

2023-10-09 来源:榕意旅游网
生态文明的内涵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和意义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就,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就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记。

《周易》里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唐朝孔颖达注疏《尚书》时将“文明”解说为:“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 ”“经天纬地”意为改造自然,属物质文明; “照临四方”意为驱走愚笨,属精神文明。在西方语言系统中,“文明”一词根源于古希腊“城邦”的代称。

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文明。约在石器时代,人们一定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生计,物质生产活动主要靠简单的采集渔猎,为时上百万年。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铁器的出现令人改变自然的

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腾,为时一万年。第三阶段是工业文明。 18 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生活,为时三百年。从因素上分,文明的主

体是人,表现为改造自然和反省自己,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时间上分,文明拥有阶段性,如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从空间上分,文明拥有多元性,如非洲文明与印度文明。

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点。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极致;一系列全世界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连续发展。需要创始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连续人类的生

存,这就是生态文明。假如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 ,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 。

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互相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类规律的作用条件,把自然生态归入到人类能够改造的范围以内,这就形成了文明。

生态文明, 是指人类按照人、自然、社会和睦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获得的物质与精神成就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睦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连续繁华为基本主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按照人与自然和睦发展规律,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获得的物质与精神成就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和睦共生、全面发展、连续繁华为基本主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是对人类长久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省,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其内涵详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与自然和睦的文化价值观。建立切合自然生态法例的文化价值需求,体悟自然是人类生命的依靠,自然的消亡必定致令人类生命系统的消亡,尊再生命、爱惜生命其实不是人类对其余生命存在物的恩赐,而是人类自己进步的需要,把对自然的爱惜提高为一种不一样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宇宙情怀和内在精神信念。

1

1 / 8

生态文明的内涵

二是生态系统可连续前提下的生产观。按照生态系统是有限的、有弹性的和不行完整展望的原则,人类的生产劳动要节俭和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形成生态化的家产系统,使生态家产成为经济增加的主要源泉。物质产品的生产,在原料开采、制造、使用至荒弃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资源和能源的耗费最少、对环境影响最小、再生循环利用率最高。

三是知足自己需要又不伤害自然的花费观。倡议“有限福祉”的生活方式。人们的追求不再是对物质财产的过分享受,而是一种既知足自己需要、又不伤害自然,既知足今世人的需要、又不伤害后辈人需要的生活。这类公正和共享的道德,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睦发展的规范。

生态文明的产生鉴于人类关于长久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省,自然资料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物质财产的有限性,人类一定从追求物质财产的单调性中解脱出来,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无疑将令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第一是伦理价值观的转变。 西方传统哲学认为,只有人是主体,其余生命和自然界是人的对象;因此只有人有价值,其余生命和自然界没有价值;所以只好对人讲道德,无需对其余生命和自然界讲道德。这是工业文明人统治自然的哲学基础。生态文明认为,不单人是主体,自然也是主体;不单人有价值,自然也有价值;不单人有主动性,自然也有主动性;不单人依靠自然,全部生命都依靠自然。因此人类要尊再生命

和自然界,人与其余生命共享一个地球。 不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仍是西方的可连续发展,都说明生态文

明是一个人性与生态性全面一致的社会形态。这类一致不是人性听从于生态性,也不是生态性听从于人性。用今日的话说,以人为本的生态和睦原则即是每个人全面发展的前提。

其次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工业文明的生产方式,从原想到产品到荒弃物,是一个非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以物质主义为原则,以高花费为特点,认为更多地花费资源就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生态文明却致力于结构一个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连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的环境友善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双赢,重点在于人的主动性。人的生活方式就应主动以适用节俭为原则,以适量花费为特点,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知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

生态文明既然是世界新潮流,按理应在发达国家第一盛行,因为在那边第一迸发生态危机。但一是因为西方强盛的技术资本使本国生态危机得以缓解;二是因为西方工业文明的巨大惯性还要连续相当一段时间;

2

2 / 8

生态文明的内涵

三是因为西方资本主义不停向不发达地域转移生态成本,西方失掉了发展生态文明的时机。西方失掉时机,就为中华民族的超越式发展供应了时机。

二、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

文明的转型决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改革。农业文明带动了封建主义的产生,工业文明推动了资本主义的盛行,而生态文明将促使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超越,包含着对工业文明的反省,进而使生态文明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乞降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恩格斯说:“人们会从头感觉到,并且也认识到自己和自然界的一致,而那种把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对峙起来的荒唐的、反自然的看法,也就愈不行能存在了。可是要推行这类调理,单是依靠认识是不够的。这还需要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类生产方式连在一同的我们今日的整个社会制度推行完整的改革。 ”

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完整改革的必定结果就是成立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两大和解”的生态文明社会。马克思指出: “共产主义,作为达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达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实解决,是存在和实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定、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实解决。 ”

生态文明表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根源则。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第一重申以人为根源则,同时反对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与极端生态中心主义。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制造了严重的人类生计危机;极端生态中心主义却过分强

调人类社会一定停止改造自然的活动。 生态文明则认为人是价值的中心,但不是自然的主宰,人的全面发展一定促令人与自然和睦。此外,在可

连续发展与公正公正方面,生态文明也与今世社会主义原则基本一致。

生态文明应成为社会主义文明系统的基础 。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优秀的生态条件,人不行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己就会堕入不行逆转的生计危机。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前提。

生态文明也只好是社会主义的。 生态文明作为对工业文明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对资本主义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美好的社会和睦理想。二者内在的一致性使得它们能够互为基础,互为发展。生态文明为各派社会主义理论在更高层次的交融供应了发展空间,社会主义为生态文明的实现供应了制度保障。

资本主义令人们挣脱封建枷锁和宗教监禁的同时,却带来新的盘剥和压迫,这使社会主义应运而生。社会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存在着革命与改进两种选择。不论是科学社会主义仍是民主社会主义,都要研究资

3 / 8

生态文明的内涵

3

4 / 8

生态文明的内涵

本主义自我发展的丰富活力,都要思虑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给全人类带来的诸多利害。针对全世界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难题,比如生态问题,生态社会主义等新式社会主义派别的探究,不单在学术上对社会主义进行了理论创新,也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与今世全世界问题详细联合起来。固然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仍旧单薄,仍拥有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但确为社会主义回应全世界性问题供应了想象空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完美,因为今世生产力的飞快发展,使得社会主义不可以只研究工业文明基础上的阶级关系,还一定研究人与自然的文化伦理。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正在于此。

对中国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生态和睦观,为实现生态文明

供应了深沉的哲学基础与思想源泉。 今日,中国共产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睦社会 (包含环境友善型社会) 等一系列新的政治理念,完整能够与生态社会主义、世界可连续发展理念、中国传统文化互相借

鉴。它们之间的交融,必促成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促成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兴,必促成全世界可连续发展的新潮流,必促成社会主义真实取代资本主义,必促成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和睦。对此,中国义不容辞。

三、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境地

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史。太古时代,人类爬行在自然的脚下。跟着历史的发展,人类渐渐获取了必定的改造自然的能力,并经过这类改造累积了大批的物质和精神的财产,这些财产被称之为“文明”。从渔猎时代开始,经过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人类对自然改造的能力愈来愈强,自然日趋“爬行”在了人类的脚下。特别是进入工业文明此后,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提高,经过对资源的获取创建了巨大的物质财产,极大地推动了物质文明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对自然无克制地掠夺也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耗竭,长此过去,势必难认为继。人类面对新的决断:是连续过去的思路,抑或是追求一条新的道路,从头定位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促令人与自然和睦,进而实现人类的可连续发展?生态文明的提出,是走向现代化的中国的回答。

生态文明是对既往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的反省。 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是在人类与自然力量对照处于劣势下发展起来的,它们拥有物质、理

性与攻击性的特点。与之不一样,生态文明是在人类拥有强盛改造自然的能力以后,思虑怎样合理运用自己能力的文明,重申感性、均衡、协调与稳固。生态文明用生态系统看法代替了人类中心主义,否认工业文明以来形成的物质享福主义和对自然的打劫。

4

5 / 8

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也是对现有文明的整合与重塑 。就文明的发展阶段来看,生态文明是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 从狭义的角度讲,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是并列的文明形式,是协调

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在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物质文明 ,将致力于除去经济活动对大自然自己稳固与和睦组成的威迫,逐渐形成与生态相协调的生

产生活与花费方式;生态文明下的精神文明 ,更倡议尊敬自然、认知自然价值,成立人自己全面发展的文化与气氛,进而转移人们对物欲的过分重申与关注;生态文明下的政治文明 ,尊厚利益和需求多元化,着重均衡各样关系 ,防止因为资源分派不公、人或人群的斗争以及权利的滥用而造成对生态的损坏。生态文明是对现有文明的超越,它将引领人类放弃工业文明期间形成的重功利、重物欲的享福主义,挣脱生态与人类两败俱伤的惨剧。

与长久以来所倡议的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洁净生产等看法对比,生态文明看法拥有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塑拥有更鲜亮、更宽泛的导向性。经过改革经济领域的生产、花费、贸易方式,转变精神领域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创新政治领域权利运作方式,生态文明将多层次、多角度地引导中国实现发展方式的历史性转变,这势必推动和睦社会的建设,促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方向

生态文明是个动向看法,也是个时代看法。生态文明是鉴于生态危

机、反省传统发展看法而进行的理性选择。 当工业文明进入 20 世纪后半叶时,全世界性的生态危机令人类面对着亘古未有的挑战。现代大规模的

工业化生产带来的对全世界性自然资源的打劫性开发,造成了大批不行再生自然资源的欠缺和枯竭。据统计,占世界人口 26%的发达国家,不单耗费着世界 75%以上的能源和 80%以上的资源,并且还利用其在资源耗费方面的优势,对本国自然资源推行保护,对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进行打劫性开发,进而加剧了资源的欠缺和生态的损坏。

我国的生态局势也十分严重。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经济建设获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一定清醒地看到,我们的经济增加是成立在能源耗费较高、生态环境损坏较大的基础之上的。不论是维系人们基本生计的耕地、淡水,仍是支撑经济连续增加的能源和矿产资源都相对欠缺,如人均矿物质源只有世界均匀水平的 58%,淡水资源是世界均匀水

5

6 / 8

生态文明的内涵

平的 25%,耕地资源也只有世界均匀水平的 40%,且生态环境十分柔弱。这一矛盾在此后一个期间将会更为突出。所以,我们不可以连续走大批消

耗费源能源的传统工业化道路, 而一定从头审察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1. 成立全民生态文明观。生态文明 最重点的看法,是人和自然不是对峙的两方,是和睦相处的一致

体。第一,人是自然的产物,是自然之

子。由自然孕育、培育了人类,令人类得以产生和发展。第二,发展令人类变得不停强盛,强盛又令人类自我意识膨胀,使自然之子自认为是自然的主人,向自然讨取没有限制,损坏生态均衡没有限制,因此引起生态恶化。第三,人类需要从头审察自己,人类不单要利用自然、开发自然,更要爱惜自然、尊敬自然,既要考虑自己生计、发展的需要,更要考虑其余物种生计、发展的需要,人类和自然要协调发展。第四,成立崭新的生态文明看法,不单科学家要高度重视,并且政治家、公司家及全体公民都要高度重视,站在自然之子的角度,人类应该拘束自己,摆正自己在自然界中的地点,关注自然的存在价值。人是自然物,是自然界的一分子,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要把自己的活动限制在保证自然

界生态系统稳固均衡的限度以内,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睦共生、 协调发展。

2. 成立法律和伦理保障。 健全的生态法律制度不单是生态文明的标记,并且是生态保护的最后屏障。

法律制度是文明的产物,它标示着文

明进步的程度,其作用在于用刚性的制度拘束人类的不文明行为,处罚损坏文明的行为。从我国的状况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拟订并实行二十多年,已有必定的立法、执法实践。当前的事不宜迟是要严格落实环境责任追查制度,特别是刑事责任的追查制度,加大对违纪超标排污公司的处分力度,严惩环境违纪行为。同时,要赶快增补订正《环境保护法》,明确界定环境产权,并成立独立的不受行政区划限制的特意环境资源管理机构,战胜生态治理中的“地方保护主义”行为。要加速成立健全生态法律制度系统,以制度规范人与自然的和睦关系,进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连续发展。在国际上,跟着《京都议定书》有效限期的停止,要踊跃推动接续条约的达成与签署。与此同时,踊跃成立生态伦理,倡议人与自然和睦发展。 人是自然之子,不是自然的主人。人类受惠于自然,一定向自然反哺。 要成立一种广泛的道德自律,就是从每个人做起,阻挡自然进一步恶化的脚步,国际上发达国家一定肩负更大的责任,国内排污大户一定肩负更大的责任,一定将环境污染和向自然讨取限制在科学容忍的范围内,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对自然推行赔偿,每个人都要为保护自然做出贡献,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自然的优化发展。

6

7 / 8

生态文明的内涵

3. 成立文明的生产方式。 传统的生产方式对能源和资料的利用是粗放式的,是资源―产品―废物―排放

单向度的线性发展模式,经过把资源变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增加。这是一种“高投入、高耗费、高排放、不协调”的生产方式。而资源供应能力、环境自净能力和自然承载能力

倒是有限的,若不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发展与环境的矛盾将会激化,生态危机将会加剧。所以,生产方式一定向“原料和能源低投入、产品高产出、环境低污染”转变,发展循环经济,使原资料在生产链条中多次、频频、循环利用,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动,进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资源的耗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4. 成立文明的生活方式。 文明的生活方式就是生态化的生活方式,生态化的生活方式的中心内容是生

态花费方式。所谓生态花费,又称生态文明花费或绿色文明花费,是指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均衡为前提,在知足人的基本生计和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的适量的、绿色的、全面的、

可连续的花费。 踊跃倡议花费者的循环再利用, 引领生态化的生产方式,进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能源的耗费和对环境的损坏。 同时,重申每个人对环境保护贡献力量,从小事做起,比方踊跃除去白色污染,出门旅行

主动采集垃圾,不穿皮毛衣服,不吃野生动物。 还要成立开发环境的赔偿体制,谁损坏,谁赔偿;谁污染,谁治理。这样坚持下去,环境就会一每日优化起来。

7

8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