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闻学概论——精选推荐

2021-11-16 来源:榕意旅游网
新闻学概论

绪论 节三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1)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干涉。

 报刊与政府的关系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中的关键性问题。 

报刊是独立自主的,只对法律和社会负责,政府不得采取任

何措施来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国家第四势力或第四种权力。

(3)“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

让人民群众、让各党各派都利用报刊充分地、自由地表达各

种意见。让真理同错误在公开的较量中是真理更加显明。 (4)对事实的信念。

反对向公众灌输某种标准的观点,而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

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把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新闻报道

的最高标准和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客观性报道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和历史的局限性,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从其一开始就带有片面性和空想成分。基本问题就是:支配着西方报刊的,不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设计者们理想中的理性至上,而是利润至上、金钱至上。

2.社会责任论

(1)就当日事件在赋予其意义的情景中的真实、全面和智慧的报道。

 新闻必须真实、全面。 

新闻报道必须理智。

新闻要做出合乎真实的解释,即把每一项重大事件放在特定

社会背景,各种事物的联系中分析其产生原因、社会影响、后果。

(2)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 要求报刊担负起社会成员之间交流思想观点的责任。 (3)供社会各群体互相传递意见和态度的工具。

要求报刊对社会各集团、各种族、各阶层、各区域作出合乎

实际的正确描述,彼此了解、理解,避免因误解而引起冲突。

(4)呈现与阐明社会目标与价值观的方法。

大众传播媒介必须承担起教育和宣传的职责。

(5)将新闻界提供的信息流,思想流和感情流送达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途径。

 这是对新闻完整性的要求。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核心是反对政府对报刊活动的任何干

预。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报刊不能真正实行自律,公众对报刊的不负责任又无能为力,社会责任论者只能求助于政府来管束和制约新闻媒介。社会责任论的提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西方新闻媒介和公众、政府之间的矛盾。

3.发展新闻学(发展传播学)

国家的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经济发展。 4.党报理论

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即宣传工具,必须无条件地宣

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令。

章一 节二 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他们必须随时随地了解

外界的变化,并且相互传递情况,以便商量对策,协调一致,采取行动。在原始社会新闻活动纯粹服务于人类的生存斗争。 

社会新闻活动的产生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客观世界

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和社会性的生活决定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其目的是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章一 节三 变动产生新闻 关系决定需要

 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

社会条件的改变,引起人类社会交往密切程度的提高,整个

社会各个阶层对新闻需求量增加,促进新闻活动规模和内容的增加、扩大,以及新闻传递手段的创新。 

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直接决定了新闻活动的规模、方式和内

容。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又是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章一 节四 新闻活动的渠道 1.亲身传播

言语传播、文字传播、体态语言传播、信号传播。 特点:信息传播有明确的对象,属于定向传播。

优点: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快,可以迅速调整传播内容和方法。

缺点:传播面窄,传播速度慢,保真度差。

2.大众传播

报纸、广播、电视、(杂志、书籍、电影、)网络媒体。 特点: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所以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优点: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保真度好。 缺点:反馈很慢,互动性差。

3.群体传播

集会、发布会、讲座、报告会、讨论会。

特点:既属于无定向传播又属定向,长处和不足介于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之间。

章二 节一 新闻的基本特点

新闻与生俱来的基本特点是两个:一是真实,二是新鲜,由此而延伸出新闻报道上迅速及时的要求。传播公开。

章二 节二 两种新闻定义

1.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形式) 2.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实质)

章二 节三 新闻本源

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记者不仅仅要从事实出发找新闻,而且必须从事实的变动中着手找新闻。变动产生新闻,变动是新闻之母。

章二 节四 新闻要素

新闻五要素(“5W”)是指:发生新闻的主角(谁/who)、发生的事情(什么/what)、发生的时间(when)、发生的地点(where)、发生的原因(why)。事情经过(how)。

章二 节五 新闻类别 1.以新闻的内容来分类:

政法新闻、经济新闻(工交新闻、财经新闻)、文教卫生新

闻(包括文艺)、体育新闻、社会新闻。

2.以新闻的发生地来分类:

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

3.以新闻的时间性来分类:

 突发性新闻:是对出乎人们预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 

延缓性新闻:是对逐步发生变化的事情的报道。

4.以新闻与读者关系来分类:

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

(包括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改变,时局变化,

市场行情,股市涨落,银根松紧,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等等。)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它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尽可能地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使其

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或作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软新闻的发生往往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多属于延缓性新闻。软新闻的公开发表也没有时间的紧迫性,新闻很讲究写作技巧,须用生动活泼的文笔来写,写出情趣来,即人们常说的\"散文笔法\"。 

新闻媒介是以传播硬新闻作为生存、发展的基础的。严肃性

媒介以硬新闻为主,大众通俗化媒介更多以软新闻为主。

章三 节一 新闻与信息 广义信息:

是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的各自的属性。 狭义信息:

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章三 节二 新闻与宣传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新闻与宣传的基本区别: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

(1)出发点不同:

宣传的出发点是出于宣传者自身需要,他们把一定的观念传

播出去,让受众了解、理解、接受,从而争取受众的信任和支持。 

新闻的出发点是出于受众的需要。

(2)归宿点不同:

宣传是为了“收买人心”。 宣传者传播一定的观念,其最终目

的是要人们理解它、接受它、支持它。宣传者在宣传之前有自己的主观意图,通过宣传,力图影响人们的思想,让受众自觉自愿

地按照宣传者的意图去行动。 

新闻发布者(如果他们没有宣传意图的话)发布新闻,除了

以新闻谋利外,对新闻本身没有自己的主观意图,任凭新闻接受者自己去分析、判断,作出决策。

(3)传播的方式不同:

 信息的传播从来是一次性的。

宣传常常需要重复,以加深人们的印象,利于人们的了解和

理解,往往用同一形式或不同形式向人们重复地宣传一种观念。

(4)传播的要求不同:

信息沟通要求定量准确:

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准确。 

宣传要求定性准确,即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观点要求正确、

鲜明;材料要真实、典型,能够恰好说明观点的正确。

尽管新闻与宣传从定义、特点、职能出发均有原则性的区别,但在实际生活中,特别是在实际的新闻工作中,两者的关系又错综复杂,出现一定的特殊复合现象。 媒介的所有者(私人、集团、政党、阶级)或新闻工作者自身处于某种目的,自觉不自觉地利用新闻报道宣传一定的思想、观念,表达自己对新闻事实的理解和评价。 决定宣传效益的因素: (1)宣传者:

 宣传者不但是宣传活动的组织者,是一切宣传的信源,而且

宣传者的自身形象是决定宣传成败的重要因素,在有些情况下是决定性因素。信任度和宣传效益成正比。

(2)被宣传者:

宣传对象既是宣传效果承担者,也是宣传效果最后鉴定者。

(3)宣传内容:

在宣传效益中,起最后决定性作用的是宣传内容。

(4)宣传场合:

在封闭环境下,信息渠道单一,外界的干扰小,没有竞争性

或敌对性的信息、观点,宣传容易取得预期效果。在开放环境下,信息渠道多样,各种竞争性或敌对性的信息、观点都设法争取受众,受众的思想比较复杂,宣传要取得预期效果就比较困难。

(5)宣传时机:

宣传需要针对各个个体在不同时机的不同心理状态。

(6)宣传动机:

宣传要取得成功,动机必须纯正,就是要为人民利益而宣传。

(7)宣传方法:

这包括所采用的媒介、途径和宣传的手段、技巧。

章三 节三 新闻与舆论

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 1.反映并代表舆论。

新闻媒介鉴于其最直接、最经常、最普遍地反映公众意见的

舆论表达作用,从最单纯的表达渠道 \"晋升\"到了公众代言人、民意代表的地位,即\"拟态公众\"。

 新闻媒介在舆论领域同时扮演了公众论坛和公众代言人的

角色。它既是舆论的载体,又是舆论主体(公众)的影子。

2.引发舆论。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新闻媒介报道外界信息是经过仔细筛

选与过滤的,并采用种种手段把媒介认为重要的信息加以凸显,使之成为公众焦点,甚至进而引发公众舆论。

3.引导舆论。

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

认识,引导舆论。 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

新闻媒介的确与舆论密切相关。它反映、代表舆论,引发舆论,必要时主动引导舆论的方向。

章四 节三 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的产生

1.报纸:以刊登新闻为主的定期连续向大众发行的印刷品。

长处:(1) 记录性好,便于读者反复阅读,深入研究,并可作为资料长期保存。

(2) 选择性强,读者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和自由挑选内容来读。 (3) 材料运用自如,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便于深度报道。 缺点:(1)制作程序多而繁杂,故而新闻时效差。

(2)阅读报纸受文化水平限制,群众基础不及广播、电视广泛。 (3)文字远不及声音、图像那样真切、逼真,有感染力。

2.广播(广播电台):以无线电波(或导线)所传送的声音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

长处:(1)迅速及时,时效性强。(2)渗透性好。

(3)对象广泛,群众性强。(4)感染力强。 缺点:(1)一瞬即过,难以一边收听一边思考。 (2)节目顺序收听,不能自由选择。

3.电视:以无线电波(或导线)所传送的声音和图像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

长处:(1)强烈的现场感。(2)亲切感。(3)简洁明了。 缺点:(1)电视新闻的采访、制作有较高的物质技术要求,还受发射距离和收看设备的限制。

(2)电视的视觉性同时带来局限性,长于报道外在看得见的动态新闻,而对复杂体裁做深度报道比较困难。

4.互联网:

(1)传播上的快捷和时间上的自由性。 (2)传播的全球性和空间上的无限性。 (3)传播的多样性和沟通的交互性。

章六 节一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新闻体制 1.从新闻媒介的所有制性质来看: (1)私营媒介:

董事会为实际上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媒介的财政预决算,

任命媒介的负责人,确定媒介的基本方针;依托财团;以盈利为目的;广告是主要收入来源;迎合受众;监督政府有一定力度。

(2) 公营媒介:

 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半官方机构;以视听费为主要收入来

源;强调对公众负责;不播广告。

(3) 国营媒介:

完全依赖政府;政府宣传机构;节目严肃但呆板。

2. 从国家制度上看:

(1) 以中国等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

新闻媒介作为关系国计民生、攸关国家安危的部门,一般都

属国家所有,不容许出现私人垄断、敌对阶级分子办新闻媒介。  新闻媒介以有利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为最高宗旨。  新闻媒介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党委确立具体编辑方针。 

党和国家从多方面支持、扶植新闻媒介。

(2) 西方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新闻媒介:

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政党(无论是在台上的执政党还是在台

下的反对党)和政府,基本上没有自己直接控制的新闻媒介。 

除美国以私营独占媒体外,其他发达国家都存在存在公营、

私营并存的格局。新闻媒介私营的比例在上升。 

在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报纸杂志可以自由创办。电台、

电视台的创办却往往需经严格审核。

(3)除中国之外的 其他发展中国家:

一般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新闻媒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

而且除少数国家外,多数国家随着政府更迭,不同政府实行不同的新闻政策,新闻媒介的所有制也处于不断变动之中。  新闻媒介大多数有一定的政府或政党背景。

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发展成为最优先目标。

章七 节二 新闻媒体的双重属性

新闻媒体具有双重属性,即新闻媒体具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属性和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 。

确立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极大地解放了新闻媒介生产力,给新闻媒介带许多积极变化。

 新闻媒介形成了积极竞争的态势。  新闻媒介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和设备更新。  新闻媒介更加注重受众的反馈。

新闻媒介更加重视自身管理,重视投入产出的效益。

章七 节三 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性

新闻是新闻工作者同受众交换而生产的,具有交换价值。新闻以信息满足人们的需求,具有使用价值。

新闻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以意识形态为主的商品,是一种以信息服务为主要功能的商品。

章七 节四 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

新闻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 基本性质决定了我国新闻媒体的宗旨、格局、宏观管理模式和运行模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体系。 (1)中国新闻事业的最高宗旨是: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群众,促进现代化建设。

(2)自觉地接受共产党领导,无条件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国家的法律法令。

(3)新闻媒体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工作路线。 (4)以党报为核心的多品种、多层次媒介并存的格局。 (5)新闻事业属于国有资产,为全民所有。

(6)新闻事业基本实行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运行方式。

章八 节一 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 1.沟通情况,提供信息

人们接触新闻媒体,第一目的是为获得有用信息,了解客观

世界变动。不给社会提供有用信息,新闻媒体就没有存在理由。 

新闻媒体向社会提供信息,最主要是两方面:一是世界的最

新变化,二是公众最关心的社会现象。 

新闻事业发挥沟通情况、提供信息的作用,不但通过大量刊

登的新闻,而且还通过评论和广告。 2. 进行宣传,整合社会

新闻媒介强大的宣传作用是通过反映、影响、引导社会舆论

来实施的。 新闻事业的宣传通过社会舆论获取力量,又通过宣传来形成新的社会舆论,从而来影响、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3.实施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的范围是广泛的。它监督法律条文的制定和政府重

大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使其符合法定的程序;监督国家法令和政府纲领的执行、实施;监督国家所有公务员遵纪守法、廉政勤政;监督市场运行的公开、公正、公平。同时,它也监督社会的正常秩序,扶正祛邪,惩恶扬善。

4. 传播知识,提供娱乐

新闻媒介所传播的知识,主要是和人们当前的生产、生活、

工作有密切关系的,以及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创造,社会科学的新探索、新观点、新材料,使之不断了解社会科学文化发展。 

新闻媒介还传播许多奇闻轶事、各地风土人情、文娱节目等

趣味性内容,让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得到高尚情趣的享受,培养、提高人们的欣赏兴趣和水平,满足人们正当好奇心理的追求。

5.作为企业,赢得利润

章八 节二 新闻媒介的正效应和负效应

1.新闻媒介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但新闻失实、信息污染干扰误导受众。

新闻媒介的传播超越时间和空间,把地球上每日每时发生的

重大事件迅速地传遍世界各地,把环球各国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风土人情形象逼真地显示在人们面前。可以说,我们对当今世界的了解,绝大多数来自新闻媒介,个人的亲身经历或人们口口相传是极其有限的。但正因为我们对新闻媒介的极度依赖、信赖,往往使我们轻信新闻媒介,甚至上当受骗。

2.新闻媒介连接了世界,却淡漠了人际关系。

新闻媒介把个人和世界联系起来,增强了各国、各地区人民

的彼此了解和交流。构成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之间却封闭起来。而在家庭内部,媒介有时也成为拆散家庭的分离器。人与人之间的亲身交往被人与机之间的交流取代,人际交往日益淡漠。

3.丰富了知识,却降低了思考能力。

 新闻媒介确实是知识的百宝箱,大大丰富了人们的见闻。但除了正规的电视教学课程外,广播电视所传播的知识毕竟是零碎而不系统、肤浅而不深刻的。加上许多哗众取宠的知识节目,给人们的往往是良莠不分、模糊不清的陈年旧货。 

广播电视的特点就是受众必须始终追随节目。电视以其形

象、逼真、保真性能好赢得了很高的可信度,这就使受众轻易地相信它们所传播的内容都是真实可靠的。这就是说,电视控制了受众的思想,这就可能使受众的思想趋于简单化。

4.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却诱发了个人无限的欲望。

新闻媒介所带给人们不安于现状的强烈愿望,既可以变成改

革现状、造福社会的力量,也可以诱发个人不切实际的求名、求利、求享乐的欲望。

5.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却污染了社会空气。

新闻媒介源源不断地向人们输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沟

通国内外的联系,促进了上下左右的交流,这大大加快了社会民主化的进程,加强了经济的横向联系。同样显而易见的是,新闻媒介尤其是广播电视的不少节目污染了社会空气。

章十 节一 新闻自由的含义 新闻自由包括:

不受批准自由出版报刊,即不必向政府申请营业执照或支付保证金,在政治上、经济上不受限制,人人拥有出版权;不受任何形式的事先审查,可以发布任何新闻和发表任何意见(事后的追惩在任何国家都存在,即不容许报刊自由

地损害国家、社会、个人);不受限制自由接近新闻源。 简要地,新闻自由就是公民拥有出版权、采访权、发布权。

章十 节三 新闻法规

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正规途径:

司法控制、行政控制、资本控制、媒体的自律。 国家安全法 :新闻媒介不得以任何形式危害国家安全。 诽谤法:报道是否真实;是否有借机诽谤诋毁的内容。 隐私权:隐私是与社会无关不愿让他人知晓的事情。

章十四 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

坚持新闻真实性、指导性、群众性、战斗性和党性原则。

新闻指导性就是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宣传一定的观点,

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

对我国新闻事业来说,新闻指导性就是新闻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党的方针、政策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和行动,帮助受众明白形势,明辨是非,明辨利弊,引导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共图改革开放大业。 

新闻事业的群众性:

在内容上:新闻业应该尽量满足群众的需要;

在形式上:新闻、评论的表现形式应该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在工作路线上:走群众路线,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

新闻事业的战斗性:

为捍卫党和人民的利益无所畏惧的斗争,为传播真理不倦探讨。

 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党的任何新闻媒介必须无条件的服从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领导, 无条件的执行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决议、决定。

章十四 节一 新闻真实性 新闻真实性:

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情(what)、原因(why)和经过(how)够经的起核对。

新闻失实主要表现: (1)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2)添枝加叶,层层拔高。

大量表现在追忆杰出人物、先进典型的报道里。

(3)要件残缺,隐瞒事实。

在一个完整的事件中抽去部分事实,给读者造成假象。

(4)偷梁换柱,移花接木。

在新闻中,把过去发生的事情,写成是现在出现的;把众人

共同努力的成果说成个人的成绩;把别人做的事说成某人做的。

(5)因果不符。

新闻指出的事件所发生的原因不符合实际情况,或把事件发

生的多种原因说成只有一个原因,或者风马牛不相及。

章十五 节三 新闻选择和新闻选择的标准

新闻选择:

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这是新闻选择。新闻选择仅仅是对事实的选择。

新闻价值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 共同兴趣是新闻要反映社会大众关心而不是个别人关心的事实。

(1)时新性

时间是新近发生的而且是社会大众所不知道的,即时间近、

内容新。事件发生里公开报道的时间越短,新闻价值就越高。

(2)重要性

事件和当前社会生活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密切

关系,势必引起人们的关心。

(3)接近性

地理上接近——读者首先要知道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因为

本地发生的事情,对他们的生活有更直接的关系。 

心理上接近——有些事情虽然发生在远方,但由于经济上、

文化上、人事上有密切联系,远方发生的事情会引起公众感情上、心理上的共鸣。

(4)显著性

 名人、胜地和著名团体、单位的动态往往为世人所瞩目。 

名人+普通的事=新闻;普通的人+不寻常的事=新闻。

(5)趣味性

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奇事趣闻,富有人情味和高尚的生活情

趣,能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

一个事件只要具备了时新性再加其他任意一性,就有成为新闻的

可能;一个事实具备的这些素质越多,其新闻价值就越高。

章十六 节二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1.职业理念:

涉及新闻业的宗旨和“为什么”、“为谁”从事新闻工作 。

2.职业态度:

 新闻工作必须严肃、严谨、认真、踏实。 3.职业纪律 :

 

只用公平的方法获得新闻、照片和资料。 对秘密获得的新闻来源,将保守职业秘密。

4.职业责任:

竭尽一切努力,确保新闻的真实、全面、客观、公正。

章十六 节三 中国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1.热爱党和人民,热爱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有在新闻岗位上为宣传真理、捍卫真理、为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忘我奋斗的献身的精神。

2.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十分熟悉党的方针政策。 3.乐于深入实际,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 4.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和一定的专业知识。 5.有熟练的新闻业务才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