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医改解读

2022-10-30 来源:榕意旅游网


解读新医改:

链接地址: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8198/57482/

总体目标: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近期目标】2011年: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

·2011年基本医保制度覆盖城乡居民

·基本医疗卫生可及性和服务水平提高

·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

【远期目标】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

·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2009年到2011年抓好5项改革: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新医改大事记

·2003年:非典型性肺炎暴露出中国公共卫生体系的薄弱环节,学术界开始反思1997年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报告称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总体上讲是不成功的”,引起强烈反响。

·2006年:6月,国务院筹划启动新一轮医改;9月,16个部委组成的医改协调小组成立;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强化政府责任。

·2007年:医改协调小组委托包括北京大学、世界卫生组织等在内的多家海内外机构提交、讨论医改方案。

·2008年:温家宝总理在4月与9月两次主持召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向社会征求意见;10月,《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共收到反馈意见3.5万余条。

· 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新一轮医改方案正式出台。

医改历程

·第一阶段:1980年代 给政策不给钱 卫生部等三部委出台《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

·第二阶段:1990年代 大争论 围绕“医院是不是掉到钱眼里”、围绕政府主导还是市场改革,两种思路开始针锋相对。

·第三阶段:2000年 产权改革的号角 改革指导意见确定了实行医药分业等几项原则。在江苏的宿迁掀开了一个在以后被冠以完全“市场化”的医院改制:卖医院……

·第四阶段:2005年 医改突然变奏 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称“市场化非医改方向”

·第五阶段:2006年 医改再见曙光 医改基调已定 政府将承担基本医疗;年底出台新方案

·第六阶段:2007年至今 医改进入最后冲刺 2007年,陈竺表示,“到2010年,在全国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2008年10月14日,《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布,并公开征求意见。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通过医改方案。

国务院医改办就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办医意见答问

链接地址:http://www.gov.cn/gzdt/2010-12/03/content_1759123.htm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财政部、商务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以下简称《社会办医》)。就此,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

问:为什么要出台《社会办医》?

非公立医疗机构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立医疗机构不断发展壮大。2009年,私营医疗机构数占医疗机构总数的36.06%,但床位数仅占床位总数的5.19%,而且非公立医疗机构仍然以小规模经营为主。社会资本举办发展医疗机构普遍面临准入门槛高、经营压力大、发展空间小、技术人才缺乏、监管机制不健全、社会氛围不佳等困难和问题。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确定的基本原则和重要内容,有利于增加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扩大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需求;有利于建立竞争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形成公立医疗机构和非公立医疗机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问:《社会办医》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社会办医》的总体考虑是:一方面,着力消除阻碍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政策障碍,非公立医疗机构在准入和执业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一视同仁、同等待遇;另一方面,加强监管、扶优扶强,引导非公立医疗机构规范执业,培育社会责任和信誉口碑,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针对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社会办医》从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执业、发展等方面,明确相关政策措施,放宽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进一步改善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执业环境,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健康持续发展,围绕机构设立、经营性质、执业范围、外资办医、税收价格政策、医保定点、用人和学术环境、设备配置等社会

资本举办发展医疗机构的各个环节和突出问题,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问:《社会办医》提出放宽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具体包括哪些措施?

准入是社会资本举办发展医疗机构的第一个环节,针对目前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进入难、限制多的问题,《社会办医》提出了6条措施放宽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

一是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各类医疗机构,社会资本可按照经营目的,自主申办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依法登记,分类管理。

二是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优先考虑社会资本,制定和调整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其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规划时,要给非公立医疗机构留有合理空间。需要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时,在符合准入标准的条件下,优先考虑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

三是合理确定非公立医疗机构执业范围,确保非公立医疗机构执业范围与其具备的服务能力相适应。

四是鼓励社会资本规范参与公立医院改制。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公立医院改革,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非公立医疗机构,适度降低公立医院的比重。

五是进一步扩大医疗机构对外开放,将境外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由目前的限制类调整为允许类外商投资项目,逐步取消对境外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股比限制,对外商独资医疗机构先行试点、逐步放开。

六是简化并规范外资办医的审批程序,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设立审批权限由国

家下放到省一级。外商独资医疗机构的设立由卫生部和商务部审批。

问: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享有哪些优惠政策?

为了进一步改善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执业环境,《社会办医》提出11条措施,重点包括:

一是按照经营性质落实非公立医疗机构价格和税收政策,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享受与公立医疗机构相同的税收和价格政策;营利性医疗机构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二是将符合条件的非公立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非公立医疗机构凡执行政府规定的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策,符合医保定点等相关规定,有关部门将其纳入定点服务范围,并执行与公立医疗机构相同的支付或报销政策,不得将投资主体性质作为医疗机构申请成为医保定点机构的审核条件。

三是健全非公立医疗机构用人环境和学术环境。鼓励医务人员在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间合理流动,医务人员的学术地位、职称评定等不受工作单位变化的影响。非公立医疗机构在技术职称考评,科研课题招标及成果鉴定,临床重点学科、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等资格认定方面享有与公立医疗机构平等待遇。各医学类行业协会、学术组织和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要平等吸纳非公立医疗机构参与。

四是对非公立医疗机构配置大型设备给予支持,各地制定和调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应充分考虑当地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需要,合理预留配备空间。卫生行政部门在审批非公立医疗机构及其开设的诊疗科目时,对其配备的大型医疗设备一并审批,凡符合配置

标准和使用资质的不得限制其配备。

同时,《社会办医》还提出鼓励政府购买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等社会力量对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进行捐赠。

问:如何引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技术和信誉,需要长期积累。为了引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健康发展,《社会办医》制定了一系列政策:

一是加强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将非医疗机构纳入行业培训等日常指导范围。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技能人才执业技术培训、全科医生培养培训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方面,充分考虑到非公立医疗机构的人才需求,统筹安排。

二是提高非公立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推行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聘用职业院长负责医院管理,聘请或委托具备医疗机构管理经验的专业机构参与医院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三是鼓励有条件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做大做强。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和发展具有一定规模、有特色的医疗机构,引导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向高水平、高技术含量的大型医疗集团发展,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树立良好的社会信誉和口碑。

四是培育和增强非公立医疗机构的社会责任感,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采用按规定设立救助基金,开展义诊等多种方式回报社会。

《社会办医》还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鼓励和引导社会

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重要意义。抓紧清理和修改涉及非公立医疗机构准入、执业、监管等方面的文件,尽快消除阻碍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政策障碍;同时,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发展医疗机构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文件,进一步落实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的扶持政策,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问:为什么要强调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加强监管?具体有哪些措施?

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健康安全,必须鼓励与监管并重,两手都要硬,这样才能促使其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目前,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社会认知度和信任度不高。出现这种现象,原因之一是政府部门重准入、轻管理,对非公立医疗机构日常行为尚未形成连续、动态监管,不利于非公立医疗机构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社会办医》把加强监管作为引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制定了相关政策。

在执业行为上,引导非公立医疗机构规范执业。非公立医疗机构要执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等法规和相关规定,提供医疗服务要获得相应许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把非公立医疗机构纳入医疗质量控制评价体系,通过日常监督管理、医疗机构校验和医师定期考核等手段,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执业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和审核。严禁非公立医疗机构超范围服务,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活动和医疗欺诈行为。规范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广告发布行为,严禁发布虚假、违法医疗广告。

在经营上,要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守法诚信经营。非公立医疗机构要使用税务部门监制的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票据,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必须按照非营利性的经营目的和宗旨从事医疗服务活动。营利性医疗机构所得收益可用于投资者经济回报,但必须按照

临床必需的基本原则为患者提供适当的服务,严禁诱导医疗和过度医疗。

同时,要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将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纳入对非公立医疗机构日常监管范围。发挥医疗保险对医保定点机构的激励约束作用,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

问: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明确的“四分开”之一,《社会办医》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分别有哪些政策?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主要根据经营目的进行划分。过去,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主要由政府举办,社会举办的医疗机构通常定位为营利性。这次医改方案提出,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这是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重大创新。首先,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决定了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主体地位,在这方面要以政府为主导,同时也要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其次,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高端的服务需求,主要依靠市场的力量,发展营利性医疗机构。

为了落实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社会办医》明确提出,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支持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社会资本可按照经营目的,自主申办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卫生等相关部门分类管理,主要体现在税收价格等方面。

对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一视同仁,同等待遇。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和药品要执行政府规定的相关价格政策,按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公立医疗机构同价。在接受捐赠、土地使用等方面也执行与公立医疗机构相同的政策。同时,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也要按照非

营利性的经营目的和宗旨从事医疗服务活动,收入除规定的合理支出外只能用于医疗机构的继续发展,原则上不允许转变为营利性医疗机构,确需转变的需经原审批部门批准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从国际经验看,随着社会财富的积累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或个人把举办医疗机构作为回馈社会、发展慈善事业的重要手段,社会力量举办发展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营利性医疗机构按国家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提供的医疗服务实行自主定价,免征营业税。

新医改掀投资热 跨国医药巨头中国忙圈地

链接地址:

http://www.compete.org.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5484&ArticlePage=3

来源:中国企业报

国际金融危机阴云笼罩,在对全球医药行业形成严峻挑战的大环境下,中国医药市场仍然稳定增长,尤其是根据新医改方案,中国各级政府在未来3年将投入8500亿元人民币完善医疗保障体系,这对于中外医药制造企业来说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跨国医药巨头们也梦想在这场盛宴中分得一杯羹。那么在新医改方案正式公布、众多配套文件即将不断浮出水面的情况下———

2009年4月6日,新医改方案正式对外公布,根据该方案2009年至2011年,中国各级政府将斥资人民币8500亿元推动医疗体系改革。这对于中外医疗器械、医药行业来说无疑是块诱人的大蛋糕。在经历了一段短暂的沉寂期后,有关医改进程的消息又有

了新眉目,日前发改委正在协调相关部委,争取在6月陆续出台医改配套文件。此次医改配套文件最终锁定为21个,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针对五项重点改革出台的操作性文件;另一类是围绕改革体制机制的文件,主要包括改革药品和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等。新医改对整个医药及医疗器械行业而言,是一场值得欢庆的“盛宴”,但如何应对市场新的变化也是企业关注的焦点,新医改到底将为行业带来什么影响,长袖善舞的跨国药企在这样的背景下又将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新医改掀起投资热潮

新医改所带来的市场机遇对于很多药企来说,无疑是座巨大的金矿。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对于医疗投入的不断增加,人们对疾病的认知和对医学的需求也不断提高,这些因素从不同层面加速了中国医药市场的增长,而新医改的推出,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医疗领域的投入,未来的医药市场发展将会有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快的增长。专家认为,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将给中国医药市场带来上亿元规模的扩容,为此,许多跨国药企对医改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甚至开始部署各自的技术合作和营销队伍。

据全球领先的医药咨询公司IMSHealth统计,即使在金融危机下,跨国药企仍纷纷加大在中国的投资。今年前5个月平均每一个月就有一家跨国药企宣布在华增资,其频繁程度可见一斑。

最先掀起2009年投资热的跨国药企是拜耳医药保健旗下的拜耳先灵医药,2月份拜耳先灵医药宣布将投入1亿欧元在北京建立全球研发中心,使该中心成为拜耳医药保健的全球第四大研发基地。

新医改也让礼来公司欢欣鼓舞。中国在礼来的全球布局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礼来公司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李励达博士在接受采访时称,“新医改方案对在中国市场上发展与经营的外国药企无疑是非常有利的信息,礼来将大幅增加在中国市场的投入。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很多企业都在收缩战线,减少投资,但是这一原则似乎不适用面临重大机遇的中国医药市场。”

3月19日,礼来旗下的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也宣布斥资逾4200万美元对现有的苏州工厂进行扩建。礼来公司还迅速调整了其战略来顺应医改,比如,增加人手以增加覆盖面,大部分的销售人员都来自大城市的大医院,未来还会增加对中小城市和农村的覆盖等。

同时为更好地通过药物创新满足病人的需求,礼来公司在开展自己的技术合作上也不遗余力,其在中国的研发模式不是简单地在中国成立自己的研发中心,而是通过研发外包、风险与利益共享以及风险投资的不同方式,与中国本土企业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

4月21日来访中国的赛诺菲-安万特首席执行官魏巴赫也表达了赛诺菲-安万特集团对于参与中国新医改的愿望:“医疗服务的普及,使得民众对药品的需求提高,对于我们公司而言,这确实存在着许多机会,因此我们希望能够参与到中国的医改之中。同时,我们将会和中国相关的部门进行多方面的合作。比如我们有很好的有关预防疾病的培训项目,可以投资对大众进行健康教育,这都有助于帮助患者降低整体的治病成本。”而就在他的这次中国之行,赛诺菲-安万特集团宣布将增加9000万美元投资金额,用于扩建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来得时(甘精胰岛素)预填充SoloSTAR预灌装生产线;同时斥资人民币2.7亿元在杭州滨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新的生产基地,以代替现位于杭州市区的工厂。

可以说,在国内企业都在期待从新医改方案中受益的同时,跨国公司也希望从这巨

大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其投资、增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

医疗器械企业群雄逐鹿

不仅是制药企业,医疗器械企业更是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兴奋。

此次新医改方案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而国家对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首先惠及的就是医疗器械。业内分析师也认为,医疗器械市场将迎来一个难得的机遇。虽然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医疗器械市场是美国、欧盟、日本,但中国市场的潜力更大。根据数据统计,在发达国家医疗设备和器械产业与制药产业的产值比例为1:1.9,在中国这个比例仅为1:5。随着医疗机构不断淘汰老旧残次医疗器械、更新设备,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潜力将不可估量,目前,有近2万家城市医院需要进行设备更新,多达30万家农村医院要进行设备添加,同时新一轮的医疗体制改革方案出台,更促使这一市场的进一步扩容。

而普华永道最新发布的题为《中国医药行业展望》的报告中也显示,医疗器械将是中国医药和生命行业中发展最为迅猛的板块,并将为国内外医药公司提供清晰的发展机会。

虽然客场作战,对市场的熟悉程度远远不及本土企业,但跨国医疗器械巨头仍表现出不容小觑的实力,它们凭借技术优势,占据了中国近70%的医疗器械市场,且均是高端市场;省市级医院除了一些常规消耗性产品外,主要医疗器械均是外资品牌;县区级医院有2/3的医疗器械采用外资品牌;只有乡镇、街道医院才多用国产品牌。而它们也读懂新医改的含义,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圈地”。锐珂医疗、西门子等跨国医疗器械企业推出的新产品都更具针对性,目标就是新医改潜在的市场机会。“新医改无疑将为业内带来机会,

我们也在积极解读政策,同时也将配合政府,将新医改的设想变成现实。”锐珂医疗大中华区总裁刘杰如是指出。

而除了锐珂医疗、西门子外,一些传统的医疗电子巨头,如GE、飞利浦等也大规模参与进来,而像佳能、索尼、奥林巴斯等传统消费电子类企业也凭借自身在半导体制造和影像技术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加速进军中国,期望在新医改中分得一杯羹。不仅如此,英特尔、微软、IBM等IT巨头也不断推出“数字化医疗”等概念。一场因新医改而诱发的争夺医械市场商机的“战役”正在上演。

索尼最新发布的一款专为基层市场设计的医疗超声打印机便是着眼于新医改带来的市场机遇。“随着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和国家新医改政策的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市场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副总裁裴健表示,2009年正式推出的医疗改革计划证实了中国政府在基础医疗改革方面的决心,而这些转变带来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对于基础医疗设备的需求,例如超声、X线机、生化仪和心电图仪这类归于“基础设备”的设备将会是中国政府集中采购的重点。

跨国巨头的“新圈地”运动

一直以来,跨国医药公司市场重点定位在一、二类城市的三甲医院,它们凭借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在高端市场具有绝对的优势。但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尤其此次医改将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个改革重点,基层医疗市场的潜力开始苏醒,这使很多企业摩拳擦掌,一向驻足高端市场的跨国医药公司也开始跑马圈地,更多地将目光集中到社区和农村医药市场。

拜耳就是这些敏感的跨国医药企业中的一员。早在新医改方案出台前,拜耳就不断

调整战略,向中国农村以及西部市场布局,拜耳医药保健中国公司2008年实现了47%的高增长,成为在华跨国制药企业的“老大”。而这一业绩正是得益于其将业务扩展到我国的农村和西部市场。事实上,早在2007年9月卫生部与拜耳医药保健就曾共同发起“走进西部”万名县级医院医生培训项目;2008年拜耳先灵首次通过合作关系开展项目培训,为中国的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医疗保健和健康知识的培训;从2008年开始的HOME项目,将投入1000万元人民币针对城市的慢性疾病管理建立档案库和开展健康教育。

而医疗器械企业也迅速捕捉到这一信号,并开始积极布局市场,向基层医疗市场深入,以期抢占市场先机。

2007年中央财政开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镇卫生院的设备更新和添置时,西门子就认识到这一政策导向,发起了为期5年的农村医疗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000万美元。2008年10月,西门子又与卫生部合作在陕西洛川建起了“西门子新农村医疗示范中心”,借此在中国农村推广其“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设备解决方案和医疗服务模式”。

像西门子这样关注低端市场的跨国医疗器械企业并不在少数。2008年末,GE医疗集团宣布,将通过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与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中外合资公司,致力于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基础医疗市场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普及型医疗科技产品。而更早在2004年6月,飞利浦公司就与东软集团合资成立医疗设备研发与生产机构,主要面对中国内地市场。

梦想实现仍面临多重挑战

虽然新医改对于整个医药行业来说,充满巨大的机遇,很多业内人士也纷纷看好这一政策对于企业利好影响,但并非所有的医药制造企业都会受益。在面对机遇的同时,企

业仍面临着行业调整甚至洗牌的巨大挑战,很多资金、技术实力薄弱的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即使是对于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来说,也并非全面利好,它们亦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

首先,按照医改意见,我国将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由国家统一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虽然目录出台时间一拖再拖,围绕着基本药物目录的各方博弈还在继续,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全部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国家对基本药物目录品种的定价不会太高。这意味着更具价格竞争力的本土医药品牌将迎来发展良机,而药品价格远远高于国内品牌的跨国制药企业遭遇尴尬局面,它们希望产品以目前的价格进入基本药物目录是很困难的。

同时,跨国医药企业一直以来都倚重专利药的生产和研发,而目前新医改在某些具体政策方面尚不明朗,比如基本药物制度的具体细节以及专利药的定价等问题,都是跨国医药企业迫切关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是跨国医药企业希望在新医改中分得一杯羹的梦想能否实现的关键。

对于绝大多数跨国医药企业来说,他们目前所希望的是政府在制定新的医改政策时营造一个鼓励制药行业不断创新的政策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创造良好的外部投资环境,鼓励药品研制与开发企业在华贸易、投资与发展。

而勃林格殷格翰中国区总裁庞纳博总结认为,外资企业能否在此市场发展大潮中分到一杯羹,取决于几个因素:政府对创新药物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创新药物市场准入机制、医保报销目录的更新实施情况、设立国际标准的药品质量标准以及当前争议中药品定价政策改革。如果以上因素不能找到恰当的解决途径,专注于专利药品研发的跨国药企市场份额将会缩小,与本土仿制药企业的市场份额差也将拉大。

关于新医改方案

2009年1月21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已经酝酿3年之久的“医改方案”获得原则通过。有别于始自1997年、全面启动于2000年的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人们把这一轮改革称为“新医改”。

2009年4月6日,新医改方案正式公布,明确2009—2011年,国家将出资8500亿元推动医疗体系改革。新医改将重点进行五项改革,分别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整体而言,医改方案仍是框架性的方案,尚待操作细则的出台。然而医改大的方向,包括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全民医保、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改革等是非常明确的。

基本药物制度是世界上比较普遍的形式,对于降低药价、保障基本药物的供应有重要作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国家药物政策的核心。其遴选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是针对主要疾病医疗所需而制定的。基本药物是初级医疗卫生所需的最基本且必须的药物。为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需制定国家药品处方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临床诊疗指南。据悉,卫生部已组织医药学有关专家逐一制定这些政策与技术规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新版即将公布;国家药品处方集已启动制定。

新医改方案在医疗卫生体系建设领域明确提出“加强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据了解,国家2008—2010年将加大这方面的建设力度,投资总额达到265亿元,其中设备购置费用在82亿元左右,假设分3年逐步投入,则该部分就能保证市场每年12%的增长,同时该部分投资将直接拉动中低端医疗器械的发展,直接惠及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新医改特别强调“坚持中西医并重”,把中医药作为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

分。中医药走上规范和创新之路是产业发展的必然。

除了关注农村,针对城市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也成为下一步改革的重点。中国提出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要覆盖全部城乡居民,包括国有关闭破产企业、困难企业等职工和退休人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城市老人、残疾人和儿童。

中国政府之所以如此重视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即从中长期看,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中国经济社会现代化转型必须要迈过的一个“坎”;而从短期看,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消除百姓的后顾之忧,从而为促进内需做出巨大贡献。

面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一世界性难题,中国政府看到了改革的艰巨性。尽管近年来政府卫生投入不断增长,但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仍然很低。

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明确方向和框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

IBM与多方携手推动信息技术在新医改中发展

链接地址:http://dealer.yesky.com/software/469/8755969.shtml

IBM与多方携手共同推动信息技术在新医改中的发展

在中国,IBM一直致力于成为中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创新合作伙伴,并积极参与到区域医疗卫生改革的信息化建设方面。在医疗IT解决方案方面,IBM有长期的积累和研究,致

力于推动以更好的技术,更低的成本,为更广泛的人群提供更加可及的医疗服务。今天,在新医改这一新形势下,IBM更乐于与业界专家、社会力量和合作伙伴合作来推动信息技术在医疗中的发展。

IBM拥有业界非常优秀的技术,比如临床的数据资料管理,我们的网格化医疗档案的解决方案(GMAX),能够产生整个医院层面上的影像和医疗档案共享的环境。IBM的Unix服务器,因为它的稳定性、可靠性能够保障医院安全、稳定运行;IBM的中间件、软件、SOA架构,能够让医院的信息平台更开放和更规范,而不是走到一个闭塞的,彼此之间难以连接的地步。

在IBM完成对普华永道的收购之后,今天IBM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管理咨询组织之一。IBM业务咨询服务部在全球超过160个国家拥有60,000名咨询顾问,为全球20多个行业的企业、各国政府机构和非赢利性组织提供全方位的管理咨询服务,其解决方案涵盖战略变革、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技术咨询和集成服务。IBM业务咨询服务部凭借深厚的行业经验,丰富的项目经验和完善的实施方法给客户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在2005年收购了美国最大的医院管理咨询公司HealthLink,使IBM在医疗行业的服务能力更加强大。IBM不仅为国外著名医院、卫生管理行政部门提供过实施和咨询服务,也为国内多所医院提供过成功的咨询和集成实施服务,包括基础设施服务、临床服务路线优化、数字化医院服务等。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在1962年曾经说过:\"我们选择去月球...和做其他事情,不是因为它们容易,而是因为它们艰难。因为实现这一目标将有助于组织和衡量我们的最佳力量和技能。这是个挑战,我们愿意接受,我们不愿推迟,我们要赢\"。\"在今天,这番话对于解读新医改则具有特殊的含义。我们肩负着新医改任重道远的使命,我们也看到在信息化建设中价值与挑战并重,IBM将会更积极的参与到其中,并与社会各界携手推进。

新医改相关动向新闻:

2011年 中央财政已累计预拨医改补助资金906亿元

链接地址: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13943439.html

人民网北京2月16日电 (记者李丽辉)近日,财政部会同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预拨2011年医改补助资金371亿元,用于支持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已累计预拨2011年医改补助资金906亿元。

中国新医改向民资及外资抛出\"橄榄枝\"

链接地址: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13441153.html

明天到哪儿去看病?今天,中国人也许会不假思索地说出一家公立医院的名字。然而再过几年,答案也许会发生变化——中国人将在公立医院、“洋医院”和私立医院之间作出选择。

近日中国出台的一项鼓励包括外资在内的社会资本兴办医院的政策,将有望打破目前中国公立医院“一家独大”的医疗格局。观察家指出,通过引入外资和民资医院,一直困扰中国民众的“看病难”问题有望得以缓解,也有助产生“鲶鱼效应”,促使公立医院改善服务。

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上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各类医疗机构并参与公立医院改制,允许境

外资本兴办医疗机构。

“目前我国在医疗服务方面的供不应求状况依然非常严重。根本原因是存在着妨碍充分动员资源进入医疗服务的体制障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9日说。

这位一直关注中国医改、疾呼放宽医院准入的专家对新华社记者说,中国向民间资本以及外资敞开大门,可以把广泛的医疗资源动员起来,满足工业化、城市化加速背景下城乡居民对医疗服务日益多层次的需求。

他指出,这一举措还将刺激医改难点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鼓励社会资本包括外资进入,增加医疗服务产权和组织的多样性,有助于公立医院在竞争、比较、学习中加快改革,提升我国医疗服务的现代化水平。”周其仁说。

新出台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对境外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由目前的“限制类”调整为“允许类”,意味着外资在中国医疗领域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为中国政府鼓励更多外资进入医疗领域的这一举措高声喝彩。”北京和睦家医院掌门人李碧菁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兴奋地说,“对国外投资者来说,这一政策意味着极大的机遇。目前和睦家医院正规划在中国更多城市建立医疗机构。”

由李碧菁在13年前一手创办的北京和睦家医院是中国第一家外资私立医院。无论是软件管理还是硬件设计,和睦家几乎完全照搬了美国医院的模式,而中英双语工作环境更是让其成为众多驻京外籍人士寻医问诊的首选之地。

厦门长庚医院则是中国大陆首家台资医院。开业两年来,厦门长庚医院在当地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与公立医院比,形成了自己的竞争优势。

医院董事长特别助理何国豪对新华社记者说,他仔细研究了新出台的《意见》,发现里面至少有23处与以往的提法有所不同,“这体现了政府此次改革的决心和力度之大”。

他举例说,以前政府对私立医院购买大型医疗设备实行准入制,把关很严;现在则放宽了准入限制。“这样我们私立医院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更加灵活的购买设备。”何国豪说。

此外,私立医院在土地使用、税收减免以及学术科研等方面也取得了和公立医院基本等同的待遇。

何国豪认为,新的政策创造了一个“双赢”的局面:对民众来说,医疗保障又多了一个生力军;对投资者而言,这一政策为社会资金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有着58年涉外医疗服务历史的北京友谊医院同样对政府的新政策表示欢迎。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李昂认为,如果将来优秀的外资及民办医院能被纳入医疗保障体系,将有助于缓解目前中国大城市公立医院“一号难求”、床位紧张的难题。

不过,李昂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高水平的医护人员受到外资医院高薪待遇的吸引,公立医院可能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

尽管社会资本及外资的进入有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但专家还指出,开放医疗体系是一把双刃剑,放宽准入的同时,政府的监管不能缺位。

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分会会长于宗河认为,目前国内的民营医疗机构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虚假违法广告泛滥,违规过度“包装”医生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政府加强监管。

北京市卫生局的统计显示,近年北京每年约有100件医疗纠纷,其中90%以上来自民营医疗机构。

何国豪也承认,私立医院在民众中的口碑不好,很大程度上是私立医院自身的原因,“民间资本要抓住这一契机,重塑自身形象,重新取得民众的信任”。

于宗河认为,由于医院具备公益特性,办医院不是单纯的做生意,还需要考量医院管理者及医务人员的“医德”。

“如果一味扩大非公立医院的比例和规模,而在医疗资质方面不严格把关,造成民营医院良莠不齐,最终受害的还是老百姓。”于宗河说。(记者 孙伟丽 石寿河 李亚红)(参与采写记者:李慧颖郑茜)

16城市试点公立医院改革

链接地址:http://news.sina.com.cn/c/2010-02-24/025917117593s.shtml

卫生部长陈竺:

在新的医疗体制改革中公立医院必须保证公益性。

据新华社电针对公立医院管理多头现象,指导意见提出,我国将实行公立医院统一管理和全行业监管。

指导意见明确,要按照医疗服务监管职能与医疗机构举办职能分开的原则,推进政府卫生及其他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院的属地化管理,逐步实现公立医院统一管理。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和医院主要负责人的聘任,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指导意见同时提出,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卫生行政(含中医药管理)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人、统一监管。

北京煤炭总医院院长王明晓告诉记者,医院的统一管理和全行业监管,是世界各地的主要做法,是符合规律的。医院的多头管理存在诸多不便,非典时期因此而导致病人数量难以准确统计,因此公立医院“八路大军”的现象有必要改变。

“统一管理、资源整合,便于公立医院发挥优势。这个方向是对的,但实施过程中需要科学推动,避免造成医疗服务的‘真空’。”王明晓指出,行业医院有行业医院的特点,以煤炭总医院为例,除承担日常基本医疗服务外,还有矿难救护任务。如何在实行统一管理过程,又不失去特色,这是今后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卫生部等五部委23日联合发布《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试点的九项主要内容。根据指导意见,我国选出16个城市作为国家联系指导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

据了解,此次确定的16个国家试点城市分别是:东部6个,包括辽宁鞍山、上海、江苏镇江、福建厦门、山东潍坊、广东深圳;中部6个,包括黑龙江七台河、安徽芜湖和马鞍山、河南洛阳、湖北鄂州、湖南株洲;西部4个,包括贵州遵义、云南昆明、陕西宝鸡、青海西宁。要“试”出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指导意见指出,试点要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努力让群众看好病。要按照“适度规模、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统筹配置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医疗资源,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指导意见指出,试点的总体目标是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为全面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奠定基础。

试点的九项主要内容:

一是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加强公立医院规划和调控,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建立公立医院之间、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

二是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职责,积极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逐步实现公立医院统一管理,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三是改革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明确政府办医主体,科学界定所有者和管理者责权,探索建立以理事会等为核心的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制定公立医院院长任职资格、选拔任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医院院长激励约束机制;

四是改革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医院内部决策执行机制和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分配激励机制;

五是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合理调整医药价格,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加大政府投人,实现由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补偿,完善医疗保障支付制度;

六是加强公立医院管理,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院服务;

七是改革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安全质量监管和经济运行监管,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对公立医院的监督作用;

八是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九是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院。

明确各级政府办医院的职责

指导意见指出,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原则是要坚持公平和效率的统一、政府主导和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同时鼓励多元化办医、推动不同所有制和经营性质医院协调发展。

各级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职责进一步明确,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负责举办承担疑难、危重病症诊治,医学科研和教学综合功能的国家级或省级医学中心,县级人民政府主要举办县级公立医院,其他公立医院均由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举办。

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增设药事服务费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增设药事服务费,该项费用纳人医保。改革

“以药补医”机制,对公立医院由此而减少的合理收人,采取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等措施,通过医疗保障基金支付和增加政府投人等途径予以补偿,药事服务费纳人基本医疗保障报销范围。

规范各级公立医院配备国家基本药物的比例,逐步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公立医院采取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综合新华社、中新社

卫生部2010年2月4日发出《关于改进公立医院服务管理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将改革医疗收费服务管理与医保结算服务管理,逐步实现患者先诊疗后结算。

意见强调,公立医院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改革服务管理,方便群众看病就医。

对于医疗收费和医保结算的相关服务,卫生部要求,要改革公立医院收费服务管理,减少患者医药费用预付,方便参保参合患者就医。

同时,与医疗保障管理机构协作配合,探索实施总额预付、单病种付费(收费),与预约诊疗措施相结合,识别患者医保身份,逐步实现患者先诊疗后结算。

意见提出,将逐步推行持卡就诊实时结算,患者在定点医院就诊发生的医疗费用,除个人应缴的部分外,其余均由医疗机构和基本医疗保险、商业保险和各种结算制度、经办机构直接进行结算。

据新华社电为严厉打击“医闹”行为,解决医患纠纷,指导意见提出了建立医患纠纷

第三方协调机制,发展医疗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责任保险的新举措。

据了解,目前我国医患纠纷解决途径主要包括医院与患者双方协商解决,通过医疗事故鉴定渠道调解解决和法院诉讼解决等。但实际操作中,这些途径仍存在不足。

为更好地解决医患纠纷,天津、江苏、宁波等地探索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70%以上的医疗纠纷通过人民调解得到了妥善处理。

有关专家指出,医患纠纷第三方协调机制为破解医患纠纷难题提供了新思路。这一机制为医患双方搭建起一个中立、公正的沟通协商平台,在医患双方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地带,避免了纠纷的激化升级。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则指出,建立医疗责任保险机制,可以将人民调解的赔付责任落到实处,提高人民调解的效果和成功率。

中国医院协会秘书长李月东说,患者发生的医疗损害包括医疗过错和非医疗过错两种,其中非医疗过错引发的纠纷占医疗损害事故总量的40%到60%。患者出现这类损害,没有地方给予补偿或救济,患者只能向医疗机构索赔,而院方又认为不是自己的过错,由此导致冲突无法解决。因此,发展医疗意外伤害保险对减少医患纠纷也有着重要意义。

指导意见要求公立医院规范临床护理服务,减少并逐步取消患者家属陪护。

《意见》要求,公立医院要规范临床护理服务,落实护理人员配置标准,健全护理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与之相适应的护理服务,确保基础护理与分级

护理措施落实到位。

《意见》特别提出,临床护理要注重人文关怀,实施整体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等多方面需求的人性化护理服务,减少并逐步取消患者家属陪护。

同时,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认真听取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选择了市场化、商业化导向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由于政府投入不足,药品费用上涨过快,医疗资源向大城市和大医院集中,中国基层医疗机构资源匮乏、技术薄弱,“看病难、看病贵”成为困扰城乡居民的社会问题。

自2006年开始,中国正式启动新医改的准备工作。为集思广益,提高医改方案决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2007年,中国政府委托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等研究机构为中国医改提出总体思路和框架设计。2008年,中国又根据社会各界意见对新医改方案草稿作了190多处改动。

2009年4月6日,新华社受权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摈弃了此前改革过度市场化的做法,承诺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不断增加投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据新华网

据新华社电指导意见提出,逐步探索建立符合医学人才成长规律、适应我国国情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把住院医师培训作为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培训的必经环节。

指导意见指出,通过试点,探索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制度模式、规范标准、体制机制和配套政策,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完善编制管理、岗位设置、人员聘用和工资保障等人事保障机制和其他相关政策。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乃至许多发展中国家均已建立了政府主导的、较为成熟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有效地保证了临床医疗质量。

指导意见还指出,为县级医院培养专科方向的住院医师,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全科方向的临床医师,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期间的重点。

有关专家表示,更多在大医院经过正规培训的医学毕业生下到基层,将对提高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新医改将利好民营医院

链接地址:http://www.hxyjw.com/info/yigai/2010022667857.shtml

新医改对公立医院提出六个主要任务:强化区域卫生规划、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健全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昨日,爱尔眼科董秘兼财务总监韩忠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事实上,新医改在改革公立医院的同时有利于私立医院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医疗资源绝大部分由公立医疗机构所垄断,全国公立医院占医院总数的

90%,社会资本所办医院仅占10%不到。

民族证券认为,新医改将利好民营医院。“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到医疗服务领域这个政策,意味着未来将降低公立医院的比例,从而带来大量可以收购的医疗资源。同时,民营医院在医保补助方面会获得比原来更好的竞争待遇。

据此,本报采访了爱尔眼科的董秘韩忠。韩忠认为:“私立医院比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体系方面是有优势的,如非盈利医院对VIP高端病房及特需门诊等特需服务在比例上面是有限制的,而私立医院则没有这方面的限制。”

但是在另一些方面,公立医院则更有优势,比如在人才引进方面。一些专家提出,民营医院的发展需要解决人才引进的问题。韩忠表示,新医改提出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要同等待遇,就有利于私立医院引进人才。

新医改规定鼓励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韩忠认为,这将有利于医疗人才得到充分利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