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裂缝的分析及防治措施
摘要:墙体裂缝是常见建筑工程量化的既直观又首要的质量衡量标准。在面临众多因墙体裂缝产生的纠纷甚至官司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从根本上解决墙体裂缝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由于设计不当造成的墙体裂缝又具有根源性,并且可以通过预防而避免的,因此,对于此类问题的分析及防治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关键词:基础设计;墙体裂缝;防治措施
一、设计缺陷产生墙体裂缝的各种因素以及分析
墙体裂缝的主要因素:承重墙体的材料设计强度不足,在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应力裂缝;后填充起围护结构的非承重墙体,在墙体过长、过高时,未采取加强构造措施,而产生裂缝;门窗洞及预留洞得四角处于应力集中区,未采取合理连接构造措施而产生裂缝。
荷载裂缝
砖砌体墙垛或柱子,由于轴向力或偏心受压,其受压承载力不足,易产生轴向裂缝;由于偏心受压或弯曲,其受拉承载力不足,易产生水平裂缝。有些建筑物,在承重墙的中间部位出现竖向裂缝,上宽下窄,这是砌体承受负弯矩作用所致。
砌体裂缝
在房屋两端的顶层和次顶层,尤其是顶层,在窗口对角、窗间墙、窗台墙、外墙以及内墙都可能产生斜裂缝(或有水平裂缝)。大多数情况下,顶层纵向墙两端部或第一个门窗口出现裂缝的概率高,裂缝往往通过窗口的两对角,且在窗口处缝宽较大,向两边逐渐缩小,缝宽通常在0.2MM以上。顶层外纵墙,或者在室内的横隔墙和山墙上的斜裂缝,呈正八字形,这时屋面板热胀冷缩引起的。
在个别的建筑物上,也发现过倒八字形裂缝。这是因为,构件受热后,笔试膨胀变形,是缩短,而引起倒八字形裂痕。研究表明,热膨胀及收缩都有一个时间问题,收缩作用是一个延续时间较长的过程,当受热或由于混凝土材质不良,养护条件不利时,都会加大收缩变形。所以,如遇温差较小,膨胀变形不大,收缩变形就可能超过膨胀变形。也可能瞬时受热膨胀,引起墙体正八字形裂缝,后期逐渐收缩使约束应力松弛,如果进一步收缩,就能引起倒八字形裂缝。实践表明,温差往往是可逆的,而收缩是不可逆的。
窗台裂缝
这种裂缝常出现在窗台强中间位置处,或窗孔的两个下角处,上宽下窄,竖向。多数窗台缝出现在底层,个别工程向上层延伸,有的甚至延伸至四、五层窗台上。
过梁端(板端)墙裂缝
砖混结构的门窗洞口上,常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等构件,在梁端部的墙体上,常出现局部竖向或稍倾斜的裂缝。裂缝中间宽,上、下端小,有的还通到窗口下角附近。当过梁不明露(暗梁)时,裂缝细微或不易发现。过梁外露时,裂缝都很明显。过梁越大,裂缝越较宽、较长。
沉降裂缝
地基差异沉降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不均匀地基,地基土为软土、填土、冲沟、古河道、暗渠等;二是地基均匀,但荷载差别过大,结构物刚度差别悬殊时,必然引起地基变形;三是旧建筑物旁边建设体量大的新建筑物,因新建筑物沉降远大于旧建筑物,致使旧建筑物地基不均匀沉降;四是工程附近有深基坑开挖、井点降水、大面积堆料、填土和打桩等,这些因素对工程产生附加沉降和水平位移,特别是在软土条件下;五是地基处理和结构造型不当。
二 防治措施及要求
砌筑工程所用的材料要有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检测报告,砌块、水泥、黄砂、钢筋等要有进场复检报告。合格的材料才可能砌筑出符合设计质量要求的工程。
砌筑砂浆应采用机械搅拌,并充分搅拌均匀,砂浆要随伴随用,常温下,一般在搅拌成后3至4小时之内使用完。此外,在满足墙体抗震强度和抗压强度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低标号的砂浆,或砂浆标号要与砌块得强度标号相适应。
砌块早期的收缩速度较快,出窑后需存放28天后,方能用于砌筑。所以砌块使用前要检查出窑时间。常温下,普通砖、空心砖需要提前1到2天浇水湿润,以免砌块过多吸走砂浆中的水分而影响粘结力,但是含水率应控制在10%至15%的范围内。若浇水过多,则会产生跑浆现象,使砌体走样或滑动。
增强建筑物结构强度与刚度,使之整体坚固、抵抗外力,即使有外力作用也应控制其应力,通过结构徐变,达到应力尽可能消除,使墙体因外力产生的应力在墙体材料允许应力范围内或是因应力松驰使产生裂缝闭合,然后修复。重点解决非均匀沉降产生的应力和温度变形引起的变形应力。增强底层结构强度与刚度,抵抗沉降变形应力,重点解决山墙端头两个单元窗周45度斜裂缝,建议
窗台处设置通长(60厚×墙体宽度)抗裂变形钢筋混凝土梁,此梁通长至两端框架柱或者构造柱,配筋为4Φ8分布筋为Φ6@250或2Φ8通长钢筋网片。
增强顶层结构强度与刚度,抵抗温度变形应力,重点解决山墙端头两个单元窗周45度斜裂缝。建议窗顶过梁拉通伸至两框架柱或构造柱内。或者窗洞两侧加构造柱。
基础受力应均匀,建筑物重心和基础形心应重合。桩基每根桩受力应一致。地质水文条件和周边环境应调查研究透,基础形式和结构形式要合理。
为保证砌体质量,砌筑工程要在地基基础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对高低台阶式基础,要从低处开始施工,并由高台阶向地台阶搭接,基础搭接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基础工程验收后应及时回填,以防雨水灌入基础,引起地基变形。分段砌筑时,砌体相邻施工段的高差不得超过一层,且不得大于4M。此外,控制不均匀沉降的措施还有:一是砖混结构在窗台下设置钢筋混凝土连梁,以抵御窗角处集中应力的影响;二是墙体每日砌筑高度不得超过1.8米,雨水时不应超过1.2M,以减少灰缝变形引起砌体沉降;三是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的空隙,待填充墙砌筑完并应至少间隔7天后,再将其补砌挤紧。
砌筑质量是影响砌体质量的主要因素,砌体工程必须有良好的砌筑质量,以保证砌体具有良好的整体稳定性和良好的受力性能。
温度变形和材料收缩是造成墙体早期开裂的主要原因,可以采取加设拉结钢筋和安装钢丝网片的措施进行控制。
在多层砌体房屋底层为通道时,可以有两种做法:一是设沉降缝,将建筑物以通道为界,将基础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部分,通道以上结构以简支联系,上部荷载按结构实际布置形式将荷载传至离岸边的纵横墙上以及洞边柱上。二是在通道及紧邻通道两边跨的基础中设基础反梁,利用基础反梁传递基地附加压力,以使土中附加应力在基础的各断面上趋于均匀,即可减小基础不均匀沉降量[1]。
较大出入口的洞口处:由于此处墙体不连续,洞口较大,房屋刚度低,抵抗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差,所以在较大出入口的洞口处基础应连续布置,不得断开或缺省,以保证基础的整体性,而基础整体性好,协同作用大,抵抗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就大。洞口处基础中也同样必须设基础反梁,保证洞口上部荷载顺利地传至条基各个部位[1]。
规范施工、科学管理是预控墙体开裂的有力保障。施工时,一定要规范操作,严格工序要求,提高质量意识。各工种之间应相互配合,要加大管理力度,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检查。设计要求的洞口、管道、沟槽等要在砌筑时正确留出预埋。严禁在已砌筑号的墙体上开凿水平沟槽。安装完毕后的管道、沟槽四周用细石砼灌实,并安装钢丝网片,以弥补墙体削弱部位的强度。
结语:消除墙体裂缝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有高标准的设计,高质量的施工、高水平的管理作保证,一定要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责任体系,这时解决墙体裂缝的根本途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