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论》读后感
以前就接触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初学时,我以为那矛盾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短”的自相矛盾。最近在老师的带领下又通读了一遍毛泽东同志著的《矛盾论》,才开始对矛盾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系统地阐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哲学专著,毛泽东同志巧妙地将论述紧密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不仅为中共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阅读此著作之前,我先大概了解了一遍毛泽东同志在创作时的历史背景。抗战之际,毛泽东同志为了纠正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思想,统一全党思想,争取抗战的胜利而著写了《矛盾论》。当时,共产党在经过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成败经验,加上抗战时的延安相对远离战火,使得毛泽东有条件完成这样的哲学总结。《矛盾论》的发表,使全党从哲学的高度认识了当时的革命形势,即抗日压倒一切,成为主要任务。也为延安整风运动作了理论上的准备,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首先,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同志阐明了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宇宙观的对立。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就本身意义而言,唯物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通过书中的阐述,不难发现形而上学的宇宙观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及其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而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与此相反,它则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不断运动且变化发展的。“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为我们揭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指出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
其次,毛泽东同志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其特殊性之中,而特殊性也存在于其普
通性之中,故,两者是必然相互联系的。对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毛泽东认为,“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而矛盾的特殊性则有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同一事物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不一样的矛盾。所以,在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时既要分析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和同一发展过程不同阶段的矛盾的特殊性,又要分析不同事物的矛盾和与之相联系的矛盾。
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差异就是矛盾。事物普遍联系着,矛盾普遍存在于任何联系当中。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里,小至日常生活,大至国家大事。对个体生命而言,矛盾可谓无处不在。比如说,夫妻本身就是一对典型的矛盾,夫妻吵架是矛盾的体现,也是矛盾的普遍性。而他们在生了孩子之后便有了矛盾的发展变化,这便是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所产生不同的矛盾,即矛盾的特殊性。
然后,毛泽东同志论证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原理。事物发展过程中包含的各种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并且,矛盾的双方其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所以,要区分其矛盾是主要的还是次要的显得尤为重要。“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分清事物的主要和次要,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要一个人的优点是主要的,就要肯定他,向他学习;即使有人有比较严重的缺点,也不能因此否定他,而是要帮助他。只有这样,才能正确人还是和处理好生活中的矛盾问题。
“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针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问题,毛泽东同志这样指出。
最后,毛泽东同志对全文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他强调,“事物矛盾的法则就是对立统一的法则。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并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
^
就我而言,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应正确对待生活和学习中的矛盾。首先要用矛盾的观点来看待生活和学习。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在这些选择面前也就是矛盾面前要用从容冷静的高角度分析问题,用矛盾的观点看待生活和学习遇到的困难。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围绕此便可以把一切问题轻松地解决了。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而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矛盾发展变化的过程。成功与失败、贫穷与富有、得意与失意、健康与病痛、生老与病死,这些都与矛盾观有必然联系因此。懂得人生矛盾运动发展规律,这并不表示我们应该在人生矛盾运动中无所作为,应积极向上对待。毛泽东同志的这篇《矛盾论》蕴含着丰富的道理,值得我们所有人认真品读与学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