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熹德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借鉴意义
2024-09-15
来源:榕意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期 2006年4月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nan r ̄stitute Jf Humanities,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2 Apt.,2506 论朱熹德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借鉴意义 邓和秋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工会,湖南娄底417000)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借鉴朱熹的德育思 想,把德育放在首位,全面地、系统地、循序渐进地防患于未然,以达到“究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之目的。 关键词:素质教育;朱熹;德育;借鉴 中国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712(2006)02—0139—02 On the Lessons of Present Education of Zhuxi’S Moral Education Thought DENG He—qiu (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Science and Technology,Loudi,41 7000,China) Abstract:Carrying out quality education must put morl educatiaon,intellectual education,physical education and art educa・ tion into diferent links of education activities.We can draw lessens from the moral ideas of Zhuxi.We must put moral education on the first position,prevent comprehensively and systematizely,follow proper sequence and make steady progress.In the end, we can know the reason and practice the truth. Key words:quality education;Zhuxi;moral education;draw on Iessons from 学校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 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作为为学的次序。并提出 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 “自修身以至处事接物,亦各有其要”;以“言、忠、信、行、笃 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早在封建时期,德育就已经被 敬”作为修身之要;以“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 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 社会所重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南宋著名教育家朱 劝”作为处事之要;以“己所不欲,熹,他一生热爱教育,先后做官不足十四年,但讲学却达五 求诸已”作为接物之要 J。可见朱熹所主张的教育目的与 十年之久,而且始终不倦。到了晚年,“虽疾病支离至诸生 教育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学校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教 问辨,则脱然沉疴之去休;一日不讲学,则惕然以为忧” J。 学生“明人伦”,使礼义能悦其心。他承袭了孔孟儒家的教 实为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罕见,堪称“宋代孔子”。他的《四 育方法,同时综合了宋儒名家主张,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 书集注》成了钦定的教科书和历代科举考试的标准。他的 又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对我们现在学校的德育工作确有借 教育思想对宋以后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他关于教育目的 鉴之处。举其要点,约有下列三项: 和教育方法的论述,对今天学校德育是有借鉴的。 在教育目的方面,他要求学校把德育放在首位。“学 一积极的教导与防治并重 朱熹认为,教导学生该从积极方面去指导、说服,少作 学者深明“义理”、“充长善端”而心悦 校之正、不患法制之不胜,而患理义不足悦其心。 ’要求 处理性的消极工作,其效果要比订立规章制度好得多。他又说:“尝谓学 学者立大声,做圣贤。他引用苟子的一句话“古之学者,始 诚服,不患法制之不立,而患理义之不足悦其心。夫理 乎为士、终乎为圣人”来策问学生。他认为教育学生自幼 校之政,必须从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开始,以修养其孝 义之不足以悦其主。而区区于法制之未以防之,……亦必 ”。学生的心中有了 悌忠信之道,然后再教以格物,致知和诚意、正心、修身、齐 不胜乎”(《同安县谕诸职事》)¨J(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其主要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明人 “理义”才能“立志”,志其心之所向,是为学的目的。目的 一切学业都无着力处。同时,他在《蒙童须知》和《训 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教育方法中,他用“博学之,审 不定,收稿日期:2005一o6—08. 作者简介:邓和秋(1955一 ),男,湖南双峰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党委委员,工会主席,副教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40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总第89翅 学斋规》中,对于学生在校,如何做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这与中小学的教育目标有关。中小学不能只重视课堂教 都详加标明,关于衣服冠履,语言步趋,洒扫清洁,读书写 学,更不能死记硬背,高分低能、以升学率作为唯一标准,字以及其他杂细事宜,也都有了严格的规定。他的主要目 把中小学办成“升学预备班”,以智育代德育。而应把德育 积小德成大善。 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在Et常生活中,依照这些细则而行动, 放在首要位置,引导学生积小善成大德,用“规矩”养成“方圆”,以表明深明“理义”。虽然朱熹所 主张的“理义”与现在学校德育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他对 三致知和践行结合 朱熹自己做学问,就在于“究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 ]f 。所以他教学生,也是从“穷理”与“笃行”人手。 学生积极教育与防治并重的做法却值得借鉴。当前在大 实”中学生中,不少学生缺乏理想,一切以个人为中心、以西方 “穷理”即穷知事君,事父兄等理,因而他主张的穷理分为 一是就书本上来穷理;二是就书本内外一切抽 为榜样;特另q令人触目惊心的是潜藏着信仰、信念、信任危 两个方面:机:爱国主义思想淡薄,民族虚无主义情绪滋长,“1989年 风波”以及风波后影响,都在说明这个问题。因此,学校德 育最重要的是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 使他们真 tb爱祖国、爱党,为崇高的事业而献身。 二循序渐进和积善成德 朱熹对学生一贯主张教育内容不但要有整体性,而且 要有系统性,要循序渐进。他主张学生从八岁起入学,受 小学教育,从十五岁起人大学,受“大人之学”的教育。他 认为小学是基础,基础不牢固到了大学再填补就比较困难 了。所以小学中要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书 数之习,并在实际练习中人手,以逐步培养其德性。反其 长大,进入大学,然后教以如何去做“致知…‘穷理”的工 夫,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以至于完善。 所以他特别重视小学教育的内容。中国古代教育史研究 表明,在朱子以前,小学没有书籍,是朱熹把古代贤人的所 谓“嘉言善行”汇集记录起来,编成《小学》,内分二篇,共 三百八十五章作为小学必读之书。此外还专为蒙童编写 《蒙童须知》,内容切实可行,有助于小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朱熹还主张小学以上所用教材的 次序是:“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 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 处”。读了“四书”再读其他经书。儒家学者把“四书”视 为学者必读之书,也实始于朱熹 J。可见他在对学生道理 思想教育方面,十分重视贯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下而 上达的原则。小学与大学的思想道德教育,应是整体的。 小学是大学的基础,大学是小学的扩充和深究。虽然程度 有深浅,但内容却是一贯的。既是循序渐进,又是连续一 贯,这样教育的效果就会显著提高。这些对我们今天学校 德育也是有借鉴的。从目前学校的德育看来,幼儿园、小 学、中学、大学德育内容衔接不够紧密。德育方法是“关、 管、灌”的铁三角。从大学生情况看来,有两方面表现较 差:一是缺乏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有的人连最起码的公 共道德、卫生常识都没有,志大才疏,大事做不来,小事又 不做,这点应引起注意。据报道有的大学设有七个部门管 理学生,还没有管理好,这是因为中小学生没有打好底子, 到了大学,还是抱着走。二是大学生的处世、办事能力差。 象的事情穷理。但他认为穷理仅仅只是完成了“博学”、 “慎思”、“审问 、“明辨”的功夫,知道事物的当然之理,这 是不够的。还必须进一步做躬行实践,以完成“笃行”的工 夫,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所谓“知而不行,则前所穷之 理,无所安顿,徒费讲学之功”(《白鹿洞书院教条》)。因 此,他认为“穷理”与“笃行”二者必须相合而不可分离。 他说:“读书穷理,当体之于身。”“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 礼义,须反来就自身上推究”,“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 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然欲行而未明于理,则所践履 者,又未知其果何事也。”(《签曹无可书》),所以说:“学之 之博未若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朱子语类辑略》)。 从这些言论中,可知他是非常重视知与行的结合、是有着 积极意义的,在今天学校德育中也应有借鉴之处。 躬行实践,这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中国人以德为首、以 才为辅、宁可有德无才,不可有才无德。“无德而有才,愈 是大才,愈足以济其轩,”…( 这就是知与行的问题。程 灏说:“未读《论语》是这样一个人,既读《论语》又是这样 一个人,这个人就算不中用了。”今天我们教书是为了育 人,读书是为了做人。现在学校经常把教书和育人说成两 码事,经常听到表扬某某老师“既教书又育人”,这种提法 是否对中国德育传统的“改革”?教书本来就是为了育人 的,把教书和育人分作两件事,我认为那是把“方圆”分成 两半了。 综上所述,朱熹的教育思想,对我国今天学校德育、教 育有很多有益的借鉴。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要吸取其精 华,不断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为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方饮荣.德育的认识[J].学术交流,2001,(3):14—16. [2]莫希礼.德育的工作方.去[J].学术月刊,2002,(1):18一l9. [3]王秉齐.朱熹的德育[J].东南学术。2004,(2):24—25. [4]张中强.德育在中国的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5]钟立.教育中的德育[J].高梗理论战线,2003,(2):19—21. [6]李长喜,卓晴君.德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2. [7】孙培青,李国钧.中国教育思想史【M].北京:中国文献出版社 】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