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信息化加速农业现代化步伐

2020-05-19 来源:榕意旅游网
信息化加速农业现代化步伐

作者:暂无

来源:《计算机世界》 2013年第1期

当前,中国耕地和水资源短缺约束增强,农产品有效供给难度加大,城乡一体化发展任重道远。大力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将是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战略任务。

赵春江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新“四化”同步发展战略的提出,表明信息化不再只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种方式,而是作为一种新型生产力,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核心要素之一,农业农村信息化由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发展机遇。可以断言,2013 年将是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新起点和转折点。

发展基础明显改善

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截至2012年12 月, 互联网接入基本实现了“ 乡乡能上网”, 中国能上网的乡镇比例达到了100%, 其中能宽带上网的比例达到了98%。电信网覆盖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国家信息中心2012 年12 月发布的在吉林、山东、贵州等三省做的调查研究报告显示,60% 以上的行政村拥有互联网接入场所。信息服务方式实现多样化。目前, 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和县级政府“ 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建立,多种特色农村信息服务模式应用深入。据初步统计,12316“三农”服务热线每年咨询人数达上千万人次,惠及全国1/3 以上农户,帮助农民增收和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亿元;浙江利用“农民信箱”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形式多样的信息发布、农产品产销对接等服务,实名制用户已达236 万;上海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农民一点通”平台使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信息化服务;甘肃的“金塔模式”,云南的“数字乡村”等都成功地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地的农业信息服务新模式。

信息技术已逐步融入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以“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管理系统”、“土壤墒情监测预警系统”和“植保病虫测报系统”等为代表的农技信息系统得到广泛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农业机器人等现代信息技术与装备在黑龙江农垦、北京、江苏无锡等地的大田种植、设施园艺、养殖等领域应用效果初显,如江苏宜兴水产物联网应用系统和黑龙江水稻智能催芽系统等,深受到农业企业和农户的欢迎。3G、移动计算等现代农业技术与装备,正在促进农技推广方式由“一张嘴,两条腿”的传统农技推广模式向以信息和装备为支撑的新型现代化的推广方式转变。ERP、CRM 等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推广,使农产品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如深圳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了电子结算、监控及信息发布系统;上海市“菜管家”电子商务平台,可提供1800 多种农产品在线订购。

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农业与农村信息化相关政策和规划连续出台。继连续6 年一号文件关注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工作之后,2012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将生产经营信息化列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将信息技术、精准农业等列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将现代信息技术列为改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的重要手段,对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2 年3 月,科技部、农业部、教育部等13 部委

联合发布了《“十二五”农业与农村科技发展规划》,其中将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列为重点发展的八个领域之一,此后,科技部又针对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出台了《农村与农业信息化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这些规划的出台,为科技工作者指明了方向,必将加速我国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进程。

各部委积极推进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工作。继2011 年批复山东和湖南两个省开展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之后,2012 年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又相继批复了安徽、湖北、广东、重庆、河南等五个省、直辖市的试点工作,使国家农村信息化省试点建设的省份扩大到7 个,并将视前期建设情况逐步扩大,重点任务是搭建“三网融合”的信息服务快速通道,构建“资源整合、统一接入、实时互动、专业服务”的省级综合服务平台和服务模式。2012 年,农业部全面推进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工作,重点支持农业物联网、精准农业、农业信息服务等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和农技推广等领域的大面积应用,在积极推进“金农工程”和“科技惠农工程”的基础上,选择天津、上海、安徽三个试点省,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

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发展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12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种新型的农业经营体系,一方面可以降低信息技术与装备应用的成本,另一方面也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以提高生产经营管理的科学化和高效化,必将为农业与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动力。

2013 年发展趋势展望

“十一五”以来,中国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中国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原始创新能力亟待加强,城乡“数字鸿沟”依然存在并呈扩大化趋势,信息技术与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的深度融合需要进一步加强。2013 年中国农业与农村信息化技术发展趋势如下:

农业与农村信息化科技研发体系将转向协同创新。2012 年9 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对农业科技发展提出了“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 有效整合农业相关科技资源”要求。今后, 农业农村信息技术研发体系将转向以需求为导向的多主体协同创新,大学和科研院所重点突破农业信息化关键技术,越来越多的II 企业将以产品为目标参与农业信息科技创新。

农业与农村信息技术研发的重点将转向农业生产经营。2012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召开,意味着从2013 年起,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将转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今后一段时间内,传统农户将逐步走向农业龙头企业、大型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信息技术的研发和服务的重点将转向农业组织化经营过程中的农业资源管理、大规模农情监测与生产决策、精准农业与智能作业装备、农产品物流与电子商务、农业企业(合作社)生产经营信息化管理、农业信息服务等方向。预期发展的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包括:农业物联网技术与装备。农业专用传感器、农业传感网、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等共性关键技术与产品;构建物联网技术在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农业生产精细化管理和农产品与食品安全等领域的集成应用系统,如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农业墒情监测系统、农业节水自动化控制系统、温室智能控制系统;精准农业技术与装备。重点是研发先进实用的农情精准监测、土地精细整理、精量播种、变量施肥、精准灌溉、精准喷药等农业生产过程精准化管理的关键技术装备;面向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开展设施农业、大田作物、果园生产、畜禽水产精准农业技术集成应用,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精准化、智能化;农业经营信息化管理技术。农业企业(合作社)信息化管理技术;农村土地资源管理与流转信息化技术及应用;农业科技园区网联技术;农业资源综合管理与决策;农业交互式培训与定向信息服务技术及应用;农产品冷链物流与电子商务。农产品价格采集与预测技术;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溯源技术;农产品快

速无损检测技术装备;农村移动互联与云服务技术。针对我国农村地域广、生产类型多、个性化需求强的特点,研发适合农村特点的即时通信、移动搜索、专题查询等移动互联技术与低成本信息服务终端产品。开发面向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管理的典型云服务业务应用平台。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中国以服务型企业为代表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壮大,随着2012 年中央农村工会议的召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将发生重大变革,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对象将重点转向企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对农技推广服务效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以信息技术与智能装备为支撑的新型推广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农技推广网络,实现农业信息服务的远程可视化、个性化和交互式将成为新的发展重点。

作者简介

赵春江,博士,研究员,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农业信息化学会理事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