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教材,充分发挥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牛雪萍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4年第10期
摘 要: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知道怎么研读教材,怎么有效使用教材,怎么灵活设计课堂教学。为了使教师有效把握和使用教材,结合教学经验,提炼概括“通读、细读、精读、深读、活读、多角度读以及研读”,帮助教师“学习、学会、学懂、学深、学透、学活”教材,并将教材对课标呈现的目标灵活地设计入课堂教学中去,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目标。 关键词:研读教材;设计方案;高效课堂;有效教学
课程标准是有效实施教学的前提,也是指导教师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的依据。而教材是实现课标要求的载体,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资源。所以,教师要实施好课堂教学,不仅要认真研读课标,更要深刻学习教材,还要精心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那么教师如何把握和使用教材,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提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商榷。 一、通读教材,把教材读薄
通读教材也叫泛读教材,就是教师拿到教材,就像看小说一样,通览教材,从目录、章节到每一个材料呈现,快速阅读,并整理出教材编写框架,目标是从整体上宏观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通读教材,形成教材的提纲挈领、编排框架,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明确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得教材精练呈现,从整体上宏观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目标是把教材读薄。 二、细读教材,把教材读厚
细读教材是指教师可以结合教师教学用书,仔细阅读课本中的每一段文字、每一幅图、每一段对话、每一道习题,读出编者的意思。往往实践中特别容易忽视的是写在教师教学参考用书前的“教材使用说明”“教材整体介绍”“写给教师”等栏目,这些恰好是帮助我们细读的工具性文字。特别值得注意的还有各单元、章节的教学建议,更值得教师去细细品读。通过细读,真正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切实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明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把握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
三、精读教材,挖掘教学内容的内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精读教材是指我们教师在通读和细读的基础上,感悟教材背后所蕴涵的特定意图,挖掘教学内容的内涵是指教师在理清教材整体编写思路的基础上,深刻理解每节课教学内容所蕴涵的知识、技能、学科思想、活动经验等层面上的深刻含义和要求。 四、深读教材,把教材读透
深读教材是指反复阅读教材,时时刻刻思考教材,从不同角度理解教材。要求教师达到基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对教材所呈现的知识技能方法进行整合,灵活处理,重新设计,以符合学生实际,符合课堂教学要求,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 五、活读教材,把教材读活
活读教材指结合学科间的联系,根据所带学生的知识现状、学习习惯等,读出适合教师自己、适合本班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比如,对“百分数的意义”的教学,让学生根据“百发百中、百里挑一、十拿九稳”这三个成语,说出百分数;对“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让学生从字母中、汉字中、国旗中、交通标志中找轴对称图形等。这样,既加强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得了很好的落实。 六、多角度读教材,把教材读宽
多角度读教材指教师从“教师教”的角度,“学生学”的角度,“编写者编”的角度,“不同版本教材对比”的角度等进行研读。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的目标,所以,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研读教材,教给学生方法是最根本的目标。 七、研读教材,把教材读深
作为一名教师要轻松自然地上好每一堂课,首先要做的就是研读教材,领会教材内涵,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教师只有对教材有了深入的研究,驾驭课堂才能游刃有余,才能做到尊重教材和灵活处理教材,才能做到重新设计教材,乃至编写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最大作用。 如,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四边形中的长方形的周长,练习让孩子们测量课本长、宽并计算周长。我们知道课本的长大概在20厘米左右,宽在15厘米左右,那么要计算周长,学生用很简单的方法(20+15)×2=70厘米。教材中很多求周长的计算要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这部分内容教材安排在第六单元。对这部分内容教学,没吃透教材的教师就会按教材安排进行,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效果还很不理想。
有位研究型教师对教材进行了这样处理:将这个单元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先教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内容,再回头教第三单元四边形。这样学生对周长的计算就会顺理成章地完成。如按原教学顺序,掌握周长计算公式是新知识点,计算也是新知识点,两个新知识点同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进行教学,学生如何消化的了。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教材,尽量将教材作适当的、合理的调整,以适合学生的实际,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总之,教师一定要进行教材研读,在教学中突破传统的教“教材”,真正实现“用教材”教的目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经历“常读—会读—广读”的过程,达到“读懂—读深—读透”的目标,要在研读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教育智慧。教师只有认真研读教材、感悟教材、领会教材,挖掘教材资源的深层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功能,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从而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郭九胜.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师如何把握和使用教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0(11). 编辑 谢尾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