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日报/2015年/9月/21日/第002版 综合新闻
带动培养中医人才 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
——专访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
本报记者 张俊瑛
初秋的河东大地,花果飘香、硕果累累。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我市中医药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9月6日,“石学敏院士工作站”在市中医医院正式揭牌成立。这将为带动、培养我市中医人才,振兴、发展我市中医药事业起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使运城乃至黄河金三角区域的群众都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中医医疗服务。日前,记者专访了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誉院长石学敏。 记者:院士您好,“石学敏院士工作站”落户运城,对运城中医药事业发展将起到积极助推作用。请问,您及您的专家团队与运城市中医医院开展合作,有什么样的背景条件吗?
石学敏:我们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于1954年,是天津开设最早、建设规模最大的中医医疗机构,也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针灸康复治疗是我院的一大特色,光这个科室就有1000张床位。中国针灸中心就设在我们医院。由我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作为科技部惠民计划已在全国推广。我院能与运城市中医医院开展合作,也是得益于一个机缘,这要感谢运城市委统战部。今年春节期间,运城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李新潮由于左臂患疾来我院求诊,治疗后效果很好。该同志即多次向我们的卞金玲主任提出,想请我到运城来,与运城市中医医院合作,为运城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住院期间,他就打电话请运城市中医医院院长李祥林来我院考察洽谈。运城市委、市政府领导对这件事很重视也很支持。今年6月,运城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荆青莲又亲自带队到我院对接洽谈,给我介绍了运城的市情优势,这种为民解忧的迫切心情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也确实感动了我。在运城设立工作站,目的是与运城市中医医院加强交流合作,共同为中医药事业发展作贡献。 记者:“石学敏院士工作站”在运城市中医医院设立后,将如何开展工作?
石学敏:我们院士工作专家团将定期到运城市中医医院坐诊,为疑难病人进行诊断,确立治疗方案后,再由专家团或针灸科医生进行治疗。另外,这次我到运城收了3名针灸科医生为徒,将我的针灸治疗法传授给他们。这种方式是现代的中医传承模式,与传统的中医传承模式不同,这种方法更加高效便捷。由于现代中医传承对象大都是经过国家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他们不仅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具有扎实的临床经验。因此,在传授过程中,他们就能够快速地掌握这种治疗方法,这是我们中医传承的一种重要途径。除此之外,这次在运城还举办了《针药并用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研究》专题讲座,重点介绍了中风病的并发症治疗原则,以及“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研究成果等。200多名听讲者都是来自运城各县(市、区)基层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他们求知若渴、认真听讲的精神很令我感动,所以也就讲得多了些。今后,我将尽全力把自己在中医学方面的经验传授给运城同行,这些包括专题学术报告、国家确定的传播项目等,将来还有更多的知识想跟大家进行交流,这是我们中医工作者的责任,希望能够为运城中医事业发展多做工作。
记者:设立院士工作站对于发展中医事业有什么意义?对运城中医药事业发展,您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
石学敏:中医药学是我国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医药学仍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屹立在世界医学之林。
第1页 共2页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发展中医,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医学术,让中医学术的精髓传承下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中医工作者的共同心愿。我们的专家团队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在学术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有义务将自己的经验传予后学,造福子孙后代。
运城中医医院近年来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培养了多名优秀的中医专家,在医学康复、针灸临床专业工作方面具有一定经验。但是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与发达地区、先进医院相比,还有明显的提升空间。希望今后通过院士专家团队的技术指导和帮助,运城市中医医院在医疗水平、科研教学、人才梯队建设上有更好更快的发展。要组织开展专业技术创新指导培训,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强科研项目申报与课题研究;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以增强科研实力和竞争力,力争在针灸临床、医学康复、教学科研等方面有新的突破,为传承中医药事业、造福广大患者作出更多贡献。
第2页 共2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