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大学校训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2023-12-25 来源:榕意旅游网
教育与人才 论大学校训精神与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培育 牛文利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50) 【摘 要】培育和践#-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和重要使命。 通过大学校训精神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尝试。 从大学校训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与逻辑联系入手.透析大学校训精神涵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大学校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003-01 66(201 6)1 1-01 02-04 doi:10.3969/j.issn.1003—0166.2016.1 1.019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 对所认同价值观念和所遵循言行准则的概括表述。 取向 高等学校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不仅如此.校训是在办学之初或办学育人过程中逐 观的主阵地.肩负着用主流核心价值观武装青年学 步产生和形成的.与国家民族的历史命运、时代背 子头脑的重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础理论研 景以及社会环境紧密相连.是一所学校办学育人理 究层面已经有诸多成果.在实践层面特别是将中央 念的精炼与集中表达.是对学校所坚持的价值取向 要求和文件精神贯彻落实方面.让青年大学生从理 的凝练和浓缩。伴随着近代大学的建立和发展.大 想信念、价值追求上能够辨得清是非。在行为实践 学校训I应运 ̄i/生.现有大学校训一般诞生于晚清末 中经得起检验,还有很多探讨的空间,在具体操作 年和民国时期.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吸收 层面落小落细上.入脑人心还需要下更多功夫 本 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并经历了多次爱国运动的洗 文通过探讨大学校训在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礼 例如.我们所熟知的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 方面的具体途径和方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 厚德载物”.是1914年冬梁启超应邀演讲时激励清 高校的培育和践行更加生动具体.更加富有针对性 华学子发奋图强的用语,引自《周易》中关于“君W-” 和实效性 的卦辞.沿用至今: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 近思”校训。语出《论语.子张》,强调了学习要广博、 1大学校训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 坚定.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中山大学的校训是“博 联系 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十字训词原文出自 儒家经书《礼记・中庸》,原义体现修身为君子的五 第一。大学校训表达了进步观念和价值追求。 个环节.由孙中山于1924年倡议并题写。赋予其革 《说文》中解释说:“训,说教也。”所谓校训,即师生 命的内涵:天津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校训“实事 收稿日期:2016--09--06 作者简介:牛文利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02/未来与发展/2016/第1 1期 教 季与人才 求是”出于《汉书》;中南大学以宋明理学为基础的 “知行合一.经世致用”校训等等。这些校训无论是 发展演变过程.是对岳麓书院“通经致用…‘爱国务 实…‘重践履、务实学、通时务”精神的发展和延续, 直接援引自经典古籍.还是间接取自先哲思想言 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也有部分大学校训一经确 论.都体现出追求社会进步和培育人才的使命担 立就没有更改过,比如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 当.成为影响在校师生心理结构、思维方式、价值观 学等校训.但在适应不同社会发展阶段需要的情况 念以及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大学校训诞生于民族 -F.其内涵也在不断充实完善,历久弥新。以“实事 危难、救国图存的历史条件-F.根植于中国优秀的 求是”四字校训为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大 传统文化中.体现了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价值追 学天津大学(前身为北洋大学)的校训,由当时校长 求.与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属精神现象和文 赵天麟于建校20周年时(即1915年)确定的。“实 化范畴,在文化根基上同源,在血脉上相通相连,具 事求是”一词出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文中说刘 有共同的价值基础Il J践。人即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创造物。大学 德“修古好学.实事求是”。后来唐代学者颜师古将 即把它引申为一种值得提倡的务实求真的学风。延 第二.大学校训体现为师生知行合一的生动实 “实事求是”一词解释为“务得事务.每求真是也”, 校训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师生共同的 安时期,毛泽东曾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做了新的 生存环境,校训一经形成,融人大学发展的物质、制 度和精神层面.历经几十年上百年几代师生的共同 论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些事物.‘是’,就 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 培育,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学校教职员工 去研究 ”2O15年天津大学曾专门召开校训确立百 和受教育者在以校训为核心的知识训练、制度约束 年纪念大会。回顾历久弥新的校训精神 从最初提 以及校园文化熏陶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规范着自身 倡实证的治学态度和方法.到北洋政局动荡、风雨 的思想和行为.在发展智力、提升能力以及健全人 飘摇时期的追求真理.救国强国和民族复兴的自 格等方面打下校训的烙印 以中国农业大学“解民 觉.展望将来,天津大学将“实事求是”校训解读为 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为代表的校训,把国家、 一是淡泊名利、勤学苦干、踏实做事的敬业态度;二 社会、民族以及个人发展与学校的追求紧密联系起 是尊重事实、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实践精神;三是 来,统一起来.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社会责任感.不 兴学强国、达济天下、敢于担当的家国情怀。可见, 但提升了大学的品质和境界.也进一步升华了校训 以实事求是作为天津大学的基本办校精神.在不同 日.大学校训也需要站在时代前列。在历史内涵基 的实践价值。无论是学校培养的人才进入社会就 时代被赋予不同内涵.体现了强大生命力。时至今 业。还是大学教师直接服务社会发展.都会把校训 精神传播到社会.直接体现出校训的辐射功能和实 础上发掘时代精神.结合高校发展战略和高等教育 践价值。北京大学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校 训,凸显引领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感.不仅有以陈 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和民主 的历史责任.在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上需要紧密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充分发挥大学校训 的阐释空间 科学思想传播者.而且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 英才辈出.以无数爱国运动推动引领社会进步的实 2践生动地诠释了北大校训的核心要义 南开大学张 大学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关系 第一.大学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涵 伯苓老校长一生倡导和实践“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的校训.培养出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学子. 践行“公能”的社会责任与“家国天下”的情怀.使其 上处于不同层次。对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 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 凝练和定位.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体现着 “公能”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大学校训精神通过师生 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 活动和言行向社会传导,在实践中与国家、社会和 个人核心价值紧密联系.在校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之间搭建了互动桥梁 第三.大学校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阐释空 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道德准则.是对全体社会成员 理想道德的集中概括.体现了中国当代社会的最高 价值追求和全体社会成员的最大公约数 对核心价 间。校训作为~种文化现象,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 值观的认可与信仰.能够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下产生的.会随着办学实践和社会历史的变迁而不 断演进.如湖南大学等在不同历史时期就有不同的 最持久、最深层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大学校训 所体现的理想和价值追求.属于教育行业领域、教  校训.湖南大学校训最早来自岳麓书院.从岳麓书 育机构的核心价值观.属于具体价值信仰和追求,院到湖南大学,十余次办学体制改革。历经沧桑,湖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度上处于不同层次。社 南大学校训从“忠孝廉节”到“实事求是”.再到“忠 式确立新时期校训为“实事求是.敢为人先”.这一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至今最高的文化理 孝廉节、整齐严肃”,直到2001年12月湖南大学正 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在全社会价值观念中处 于统领地位.而包括城市价值观、行业精神以及大 1 03/未来与发展/2016/第1 1期 教育与人才 学校训在内的价值体系.体现了具体城市、行业以 易于达成感情上的认同和接受。被认为是承载以及 及大学的价值追求:大学校训是中国精神文化和价 传播价值观的有效路径 利用故事独特的传播优势 值取向的一个缩影.两者在内涵上属于整体与局部 和情感优势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突破 的关系.或者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培育社会主义核 IL-价值观的思维限制.拓展社会主 第二.大学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培 义核 C,-价值观培育空间.培育社会主义核 IL-价值观 育中相辅相成 无论处于最高地位的核心价值观 功能强大的隐性力量 /r ̄tJ.ll是一所大学的历史见证 还是以校训为标志的大学价值观.都包含着国家 民族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共同行为规则:可以 和文化积淀.背后承载了无数经典人物与故事.是 德育叙事得天独厚的资源库 每所大学校训的背后 说两者相通之处在于.大学校训体现了核,IL-价值 都有其独特的由来、演变的历程、丰富的内涵和有 观的某些方面,是其基本精神的延伸、具体化和专 趣的人文故事,以及杰出校长、校友的经典诠释与 门化 社会主义最高价值体系和道德规范需要在 践行,形成博大精深的校训文化和校训精神。比如 现实社会文化环境中落地.需要与具体价值观相 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与著名 联系才能落小落细.深入到每个具体人,IL-中 否 书画家启功先生,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 贝iJ.核 IL-价值观有可能停留在口头上和概念上,难 物”与梁启超之间的故事等 这些故事能够向校园 以和不同年龄、知识层次、具体行业的人紧密结合 学子和社会源源不断地传递出爱国、敬业、求真、务 起来 所以,要把弘扬校训精神同培养践行社会 实、自强不息等社会核心价值,调动和激发正能量。 主义核 IL.价值观结合起来.使校训所蕴含的中华 从学校角度.一方面要要充分挖掘体现校训精神的 传统优秀文化、时代精神、价值理念成为涵养社会 校史。对能够集中体现校训精神的大学校长、学术 主义核 C,-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高校大学生群体正 大师以及成功校友人物故事的发倔提炼.不断推出 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 图文并茂 可读性强的普及性读物,讲好校训故事: 不断培育.呵护其成长.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 二是充分发挥校史展览馆、纪念碑、博物馆等功能, 观.成为主流社会价值的捍卫者和实践者。 在增进学生对学校感情的同时.增强学生对校训的 第三.大学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统 认同和共鸣;三是充分利用新生入学教育、毕业典 一于健全人格 在当前强调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 礼、校庆纪念、校友纪念活动等仪式,营造良好校训 文化氛围 将核心价值观与大学校训精神紧密结 更加突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范围.绝不能限于书本教育、知识教育,而 合.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将核心价值意识  应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注重道德人格的熏陶和培 逐渐根植到师生思想意识的深处。需要注意的是.育.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人格所包含的 内容十分丰富.大到一个人的人生观-Fi' ̄观,中到 一不能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以故事为载体,挖 掘故事背后的文化属性和价值意蕴.传播社会主义 个人的道德能力.小到一个人的个性习惯.都是 核心价值的基本理念 由个人与其成长环境等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的,而 第二.做好校训整理研究和完善.充分发掘和 价值观对于健康人格的养成具有决定意义。因为人 阐释好校训所蕴含的价值观。校训的发展经历了比 格最终要通过个体的态度、情感、性格和行为习惯 较曲折的历史.直到20世纪90年代,一大批高校 等表现出来.而一个人态度的积极与消极、情感的 才开始恢复或重视校训文化建设,但总体而言。目 偏好以及性格特征.行为习惯又深受其所秉持价值 前还存在对校训意义认识不深、研究不够、宣传不 观的高度影,IN.是其价值取向的具体反映。校训文 多等问题.同样也存在有不少高校还没有确定校 化所营造的氛围,所表现出的感召力和渗透力,所 训.有一些高校校训缺乏特色、内容趋同等问题。所 激发的真挚情感,最终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健 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全面 全人格塑造.社会主义核一C,-价值观所倡导的内容也 梳理办学历史和文化特色.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校训 最终要通Zl:人格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所以两者都 也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在此过程中.要广 以人为根本对象.发生效用的原理具有一致性 任 泛发扬民主.动员广大师生包括社会校友积极参 何片面强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的养成,或 与.共同提炼和发展校训.保证校训的广泛群众基 者单独强调核 IL.价值观教育.都难以取得理想的实 践效果 础。2001年。湖南大学在全校深入开展了校风校训 和湖大精神大讨论.在原“实事求是的”校训基础上 增加了“敢为人先”:2014年,中南大学在制定大学 3发挥大学校训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 章程过程中.在校训“经世致用”基础上增加了“知 行合一”.都体现了对校训的重视。此外,还要做好 效途径 对校训历史和时代内涵的详细深入解读和阐释.特 第一。发挥好基于校训故事为载体的核 IL.价值 别是发掘与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结合不同学校 观传播路径。以讲故事为主要特征的“德育叙事”囝, 的校史校情.做出易于理解和认同的“校训表达”. 104/未来与发展/2016/第1 1期 教育与人才 使校训内涵在研究中传承,在探索中发展。成功的 公增能”辅学体系.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统筹起 校训.不仅能传递价值信念,还能够与时代精神高 来。还形成了体现度契合。体现出强大的阐释功能.参与和推动时代 “公能”要求、符合学生成长规律 的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把”公“细化为公之志向、 精神的塑造 张伯苓在1934年即建校30周年时提 公之操守、公之襟怀三个维度,把“能”细化为生活 炼总结出“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南开校训.高扬 “#- ̄tt”旗帜.将学校与家国天下紧密联系在一起。 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写作能力、审美能力五 个方面,每一年度开展自评。同学互评和辅导员点 张伯苓强调校训的“公”是大公.是爱国爱群之公 评。针对不同学生个体。分析探讨存在不足,给出努 德、为公牺牲的精神,“能”是服务社会之能力,以此 力方向.使“公能素质辅学体系”成为引导和激励学  作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重要标准。在大力培育 生成长的重要标杆 融人整个大学日常学习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公能”校训显示出强 大的阐释力圈。龚克校长在YF学典4L上。对新生提出 立公增能,树立为公之志向、奉公之操守、大公之襟 怀,能学习、能合作、能吃苦的要求。在毕业生典礼 I-_,向毕业生提出秉公尽能。永远向上。把“公”阐释 为在国家层面致力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 会层面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把“能”阐释为 在个人层面涵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品德,培 每年一度的反复强化.对于学生深刻领会感悟校训 精神以及其中所凝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 实实在在的作用。另一个方面,通过打造具有公能 素质的教职工队伍 在新教工人职教育过程中。强 化“公能”校训教育.在年度考核中对师德师风、学 术探究以及服务社会等方面做出要求.确保教职工 能够在一言一行,一点一滴中带头践行校训精神, 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引领带动青年学子认同和践 养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能力,使“公能”校训成为 行核心价值观。此外。以校训为基础的奖助学命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南开表达”.使南开精神和 或先进集体个人命名.开展校友寻访等实践活动. 核心价值观相通相连。易于入脑人心。 第三.搭建好校训强化平台。践行好核心价值 观。以校训为载体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需 都有助于校训和核一E,-价值观的传递 以校训实践承 载核心价值观。以核心价值观引领育人模式创新, 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和传播开辟了新的 要设计并不断完善实践路径.将24字核心价值观 途径。口 要求融入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避免以概念解读 概念,以抽象来阐释抽象,达到固化和习惯化的目 标 校训反映一所大学师生共同遵守的道德理想和 言行准则.也指导和规范着师生的行为。将校训细 [11徐愫芬.韩延明.校训文化:培育大学生核心6if- 参考文献 化.使之成为与大学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部分。 值观的精神宝藏13].山东高等教育,2014(10):41. 以南开大学为例.在国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 【2】陈建强.“公能”校训的“济世情怀”[N】.光明日 主题中.充分吸收公能教育的传统基因和特色.把 寺艮,2014~05—09(6). 校训精神和时代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制定了以“公 r3】付洪,栾淳钰.高校运用“德育叙事”培育社会主 能”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体系和实施纲要 以核 L-价 值观为指导.以“公能”校训为主线。开发制定了“立 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研究Ⅱ].未来与发展,2015 (12):93. The Motto of University Spirit an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Cultivation Niu Wenli (Nankai University Marxism C011ege,Tianjin 300350,China) Abstract:Cultivating and practic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the basic task and impo ̄ant miss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motto of university spirit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is an attempt to make the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and logical motto of university spirit an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the effective path of dialysis university motto spiritual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Keywords:university motto,socialist core values,cultivating path CLC number:D64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O:1003—0166(2016)1 1—0102—04 doi:1 0.3969d.issn.1 003——01 66.201 6.1 1.01 9 1 05/未来与发展/2016/第1 1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