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工科教育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2023-04-07 来源:榕意旅游网
总第467期2019年8月(中)TheScienceEducationArticleCollects

Total.467

August2019(B)

新工科教育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策

研究

郑开启

李国芬

江苏·南京

210037)

(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摘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71/j.cnki.kjwhb.2019.08.032

的研究点并提出深刻的见解,甚至能很快成为某一特定研究方向的学术权威。青年教师的这些特点能够间接地激发青年教师的教学兴趣,提升其自我教学认同感,但也容易使得青年教师在教学时陷入“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境。青年教师往往会习惯于从其个人专业知识和研究经验去开展教学,而难以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学科背景去阐述和解释教学内容。

学科固有思维的存在让青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分关注于自身教学内容的讲授,而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能否达成课程学习目标,课程考试内容能否满足大纲要求,后续学生听课后的反馈信息等都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这些信息的缺乏会使得青年教师在进行“新工科”课程教学时,缺乏宏观引导和教学把控能力,导致教学内容要么是回归为“老工科”教学内容的简单拼凑,要么是跑偏到某一较窄的学科知识领域。

1.2青年教师导师制带来的教学“八股文”效应

年轻化是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的另一个特点,青年教师多是由博士毕业直接到大学任教,期间缺乏过渡。由学生角色直接转变为教师角色,使得青年教师在教学中难以迅速适应角色,造成教学能力与其突出的科研能力的不匹配。为此,许多高校为新进青年教师专门配备了教学导师,以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学内容,掌握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3]。近年来的高校实践经验表明,教学导师制是培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一项非常有效的举措,能够极大地提高青年教师的成材速度,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而“新工科”建设的需求进一步放大了这些问题。

首先,由于“重科研,轻教育”的固有思想的影响,教学导师制很容易被误解、误用。教学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只重视科研培养,忽略教学培养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青年教师也误以为教学就是不用动脑力的复制,简单照抄教学导师的教案、讲稿,照搬教学案例、考试试卷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其教学能力没有得到本质提高。其次,教学导师一般在教学上有较高的造诣,有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具有较好的

新工科建设是我国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

革,实现“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对高校工程教育的必然需求。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当前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不足,并给出了提升教学能力的若干建设性对策。关键词

教师培养

青年教师

教学能力

新工科

CountermeasuresofImprovingtheTeachingAbilityofYoungCollegeTeachersundertheBackgroundofE原mergingEngineeringEducation//ZhengKaiqi,LiGuofenAbstractTorespondtothenewroundof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revolutionandindustrialtransformation,andtorealizethe\"ChinaManufacturing2025\"andothermajorstrategies,thecon-structionofemergingengineeringistheinevitabledemandofChinacollegeengineeringeducation.Underthebackgroundofe-mergingengineeringconstruction,thispaperanalyzestheshort-comingsintheyoungcollegeteachertraining,andgivessomeconstructivesuggestionstoimprovetheirteachingability.Keywordsteachertraining;youngteachers;teachingability;e-mergingengineering

为了响应我国应对全球经济和新型产业变革,满足我国综合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人才需求,教育部提出在大学高等工程教育中建设“新工科”。“新工科”以培养新工科领

[1-2]

域内复合交叉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为我国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发展需要输送新鲜血液。“新工科”建设对我国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需求,这就需要对其培养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1新工科背景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1青年教师教学时往往过于专注于某一学科或领域

当前高校新引进的青年教师人才具有高学历、海外背景、学术能力强等特点,在科学研究方面具有先天的突出优势。青年教师能够专注于某一学术领域或科学问题,探索新

基金项目:南京林业大学青年科技创新基金(CX2017028)。

作者简介:郑开启(1986—),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

71

教改教法

教学效果,青年教师如果刻意模仿导师的教学方法反而容易导致相反的效果,造出“四不像”。再者,与其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类似,教学导师的教学方法也早就形成了其特定的“八股文”套路。如果青年教师在向导师学习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像科研那样与导师保持完全一致,就很难避开“八股文”效应的影响。青年教师想靠照搬导师教学资料的方式在“新工科”课程教学取得成功是非常困难的。

1.3青年教师任教初期容易“因循守旧”,怯于变革与创新

青年教师相比于老教师,在教学上是初学者,害怕出错。因此,青年教师的工作重心仍然是科研,只把教学当作应付考核的手段,教学不求有功、但求无过[4]。以上顾虑使得青年教师在其教学早期倾向于在教学上采用“老方法”“老教案”,并怯于提出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或许,对于传统工科来说,“因循守旧”或许在短期内是行得通的方法。但对于“新工科”来说,这种守旧思维就会导致青年教师在教学上困难重重。这主要是“新工科”的特点决定的,一是教学内容上需要随时更新且注重多学科交叉,二是难以寻找可供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害怕教学上出现失误,害怕造成教学事故,是青年教师在教学上怯于变革与创新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青年教师难以把握“新工科”课程建设的方向,找不准教学切入点,也是其不敢“吃螃蟹”的又一原因。“新工科”建设是一项近两年来逐步列入国家级策略的新型行动计划,具有时代特征鲜明、内涵新且丰富、多学科交融、多主体参与、涉及面广等特点。青年教师要想尽快吃准“新工科”的内涵和教学要求,还需要在理论上多学习,多参与教育研究,多参与“新工科”相关工程实践,以积累变革与创新的经验和信心。

2新工科背景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策与建议

2.1建立跨学科交流与跨学科授课机制

多提倡学校学院相近学科组老师之间在教学上的定期交流。不同教师承担的课程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整个课程知识体系,只有加强整个课程体系间教学上的无障碍沟通,才能确保教学链条不脱节、不重叠。多鼓励青年教师在任教初期进行跨学科授课,加强其对临近学科知识的了解,加快其对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帮助其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提升其综合转换能力。多关注收集学生学习的反馈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并在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针对以上内容,可以从提高跨学科授课课时系数、优先保证跨学科课程立项建设等方面来引导青年教师积极互动交流,相互学习经验,快速补充知识短板,实现对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教学。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教学是青年教师参与“新工科”课程内容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能力的最基本要求。

2.2实行交叉学科教学导师小组制

对于当前教学导师制存在的一些不足,应基于“新工科”课程特点和教学需求进行针对性调整,以满足“新工科”

72

教育背景下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要求。高等教育应以教学为本,过分强调科研在教学导师制中的比重不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教育部门应该摈弃“重科研、轻教学”的错误理解,让教学导师制回归初心,即以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为重心。

在此基础上,“交叉学科教学导师小组”制是新工科青年教师培养的一个较好的方案。一个方面,交叉学科提倡青年教师在教学思路和理念上多向不同风格教学导师学习,而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准备上尽量避免“拿来主义”。另一方面,教学导师小组能够更好地从多角度帮助青年教师发现授课过程中存在的能力短板,从而进行针对性的补强,有利于青年教师知识综合能力和教学把控能力的提高。2.3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新工科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研究

新工科强调学科交叉和融合创新,应当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知识更新快、接受能力强、创造力旺盛的特点,去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新工科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研究。新工科专业的培养方案直接确定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根据毕业要求又可具体分解到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当中。因此,参与到新工科课程体系的建设可以使青年教师充分理解课程体系的逻辑关系,确定承担课程在课程体系链条中的位置和作用。只有这样,青年教师才能合理地制定教学大纲,分解教学目标,明确课程任务,完善教学方法。

当然,要想青年教师能够大胆参与新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也需要学校在相关政策方面给青年教师一定的试错空间和激励机制[5]。只有解决了其后顾之忧,青年教师敢拼敢闯的冲劲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这样既为新工科建设注入了活力,又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宝贵机会。

3总结

工科高校青年教师是新工科建设的主力军,其教学能力直接决定了能否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输送高素质、宽口径的创新型复合人才。基于“新工科”建设的背景,积极发现与总结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通过学校的多重举措为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发展提供助力,是当前高等工程教育应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参考文献

[1]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3):1-6.

[2]林健.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7,38(2):26-35.

[3]汪金英.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

论坛,2016(4):25-26.

[4]赖松林.浅谈工程教育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师角色的转变[J].高

教学刊,2019(3):141-143.

[5]张宇庆.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D].北京:北

京工业大学,2014.

编辑李金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