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初探
内容提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也是创新的时机。培养创新人才应具有的创新素质是时代赋予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语文教师也应努力致力于培养和发展青少年学生的创造力。本文结合近年的教学实践,就初中语文教学创新阅读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探,归纳出“问题法”、“体验法”“画图法““迁延法”等几种创新阅读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
创新 语文阅读 教学方法 创造性思维 创造力
随着二十一世纪脚步声的日益临近,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初见端倪,人们的“跨世纪思考”也越来越具象、越来越现实了。百虑而一致,殊途而同归,集思广益的结果,使得一个词汇在世纪之交变得非常抢眼,这个词汇就是“创新”。
创新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进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创新在经济、商业、技术、社会学以及建筑学这些领域的研
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在中国大陆,经常用创新一词表示改革的结果,既然改革被视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促进创新的因素也被视为至关重要。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教育改革,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人满越来越意识到旧的教育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弊端日益显露出来。教育是使人们了解知识,了解社会,成为人才的过程。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育已经变成了一种产业经济。
第二:只有奴才教育,没有人才教育。
第三:只有应试教育,没有素质教育。
第四:只有专业教育,没有通才教育。
第六:只有精英教育,没有平民教育。
第七:只有思想教育,没有伦理教育。
第八、只有短视教育,没有战略教育。第八、只有短视教育,没有战略教育。第九:只有阶级教育,没有和谐教育。今天中国的教育制度是问题多多,困难重重,许多的利益群体牵扯到里面去,用牵一发动全身可是相当确切啊啊。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教育制度可谓是十人评价九人摇头啊,我们天天要求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可是,看看我们的高中教育,无不是只重视升学率,每年一个学校能考上多少个清华、北大,整天学生是埋首于纸堆之间,做题、做题、还是做题。只要高考资源不能在全国各地相对平均的分配,这个问题就很难解决。
我们的教育是一种系统化的残害青少年的制度。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么糟糕的教育?关键在高考,高考是传统科举考试在当代的一个延续。而科举的源头在哪里?在我们的儒家思想。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的目的是培养奴才。儒家思想始终是把封建社会秩序的稳定放在第一位的,它是从来不鼓励个性发展,也不注重社会进步。几千年来,儒家教育的目的只是“明人伦”。“明人伦”的意义就在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以这个宗旨培养出来的人,只会有对上司的唯唯诺诺,而不会有对社会进步的追求。今天的高考制度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封建科举制度,但显而易见,它受到了封建科举制度很大的影响。它的主旨首先不是求真知,它的主旨首先是要求学生做一个顺从的人。这样的教育目标,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系列难以改变的问题。
现在所学的知识绝大多数对我们来说都是废物,都是在今后的工作中再也用不着的东西,教学方法又那么刻板,不能激发人们探索的欲望,我们学它只是为了拿到一块敲门砖。中国的教育是极为刻板的,因为在中国教育首先意味着对权威的顺从。在中国的这种教育制度下,是怎么也出不了爱因斯坦这样的人的,因为中国的学生只敢去想老师教过的知识,老师没教过的知识,那是从来不敢想的。如果你自己有了什么新的想法,一定想在试卷上显摆一下,马上就会被打上一个红红的大叉。在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中,有许许多多的大笑话。比如中学的现代文阅读,有一位作家(好像是余华)他的一篇文章被选做了现代文阅读题的材料,他的儿子被题目难住了,就让爸爸帮着做,结果爸爸全做错了!如果去弄一份高考的试卷,把现代文阅读做一下,凭什么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的,全部叫你人仰马翻!老师的答案是不容争辩的。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之下,我们怎么能出什么诺贝尔奖?怎么能出“帅才”呢?除了教出一大批亦步亦趋的蠢货之外,这样的教育还能干什么?这一切的根源有在哪里?
根源就是当代的教育制度,中国教育已经病入膏肓了,最荒唐的是他们把几千年的腐朽教育方式,当“传统的教育模式”延续着,什么应试教育,还适用于当今社会吗?如此
封建的教育体制还夹着环环相扣的利润链,害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高考于八股文有什么不同?我看没有!都是在压制人性,束缚思想!中国教育的弊端已经暴露成这样,我们还熟视无睹,不去改革,长此以往,国家将无人才可讲!
那么,教育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
(一)转变思想观念,明确教育目的
(二)加大教育投入,合理配置资源
(三)改革教育费用制度,力惩教育腐败
(四)改革教育入学体制,实现入学机会平等
(五)创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培养素质人才。
科技进步促发“学习的革命”,知识经济催化“教育的改革”。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系统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开展创新教育正是实现这种转轨的关键所在。众所周知,“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之一就是将孩子们与生俱来的个性和创造潜质扼杀殆尽,它使我国的基础教育之路越走越窄。要想从“应试教育” 的误区中突围出来,就必须寻找其薄弱处下手。而这个薄弱处正是长期被忽略和冷落的创新教育。只有从这里突出重围,才能进入“素质教育”的广阔天地。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教育既是冲出“应试教育”怪圈的突破口,也是转向“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创新教育本来就是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创新教育追求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扬和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知识,创造性地
用知识,而不是使学生成为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地存贮知识的“记忆仓库”。培根有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其实更准确地说应该是:知识只有创造性地运用才是力量,知识只有不断创新才永远是力量。
培养创新人才应具有的创新素质是时代赋予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语文教师也应努力致力于培养和发展青少年学生的创造力。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也在于使学生树立创造志向,训练创造性思维,增长创造才干,开发创造力,成为各种层次的、未来的、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
一、一、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基础是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创新 现在语文教育的缺失,实际上是结构性的缺失。随着新世纪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语文教材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教材应该根据新时期的新要求,修订语文教学大纲、配套教材和教学辅导资料,建设一套自成体系、特色鲜明、涵盖面广、兼容性强而又具有权威性的规范大纲、经典教材、科学教辅资料系列,为未来的语文教学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教学大纲必须创新,应使语文具有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的文学知识,了解中国文学的简单架构,将新老知识系统化;传播中华人文精神,使学生在古今文化精品的熏陶下,促成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文不选空洞说教的文章,应选优秀的文学精品,应是中国文学精华的荟萃;要具有开放性,要把外国经典文学名著列入其中,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 语文教材要精选优秀的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同时,对外国文学作品则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对中外文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每个小单元以一两个作家为重点,选择他们的几篇代表作作为详讲内容,在附录中又精选他们的其他代表作,从而做到以一两篇带数篇并进而知其全人。语文教材内容上需要交错,每个小单元的主要课文按时间顺序编排的同时,附编的内容要按题材的专题跨时间编排,使学生读完本书后对一些重要题材文学作品的历史概貌有较全面的了解,并提高其人文精神。同时,语文教材内容信息量要大,选编篇目要多,古文部分总量应超过中小学已学篇目之和。同时,要全面、
系统地介绍各种应用文的格式要求、文体风格特点,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交际、表达能力,力争做到“万事不求人”。语文教学辅导资料应针对学生由知识型向技能型、研究型学习转变的特点,充分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将文字、图片、音像、声音、视频有机地结合,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中国文学、诗歌的赏析。语文的文字教材和音像资料配合使用,应有利于老师“教”和学生“学”。
二、二、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重点是教学手段的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越来越不适应语文教学的需要。为了搞好语文教学,应该大胆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创新教学主体,做到以学生为本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一言堂”,学生围绕教师转,结果学生学习被动,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果不佳。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本身定位于课堂教学与课后自学相结合的特点为转变教学主体提供了方便,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材方便自学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特点。每节课均布置学生预习和自学的任务,每节课也首先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提出本课的一些难点,然后教师将其有计划地分布到整个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必须掌握的东西一定弄懂、记住。变换教学主体,让学生集体唱主角,让学生多讲、多回答,允许和鼓励有不同的观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创新。老师尽量不去讲学生能讲的内容,尽量以“点拨”代替满堂灌,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讲得少了、精了,难度反而大了。教材许多难懂之处,教师满堂灌时不难回避,让学生提问,则不能再一问三不知,这对老师大大提高了要求。
2.优化教学手段,贴近学术前沿 要及时更新教学设备,至少要有满足正常教学的
多媒体教室,一套齐全的多媒体设备,大量的教学光盘和优秀的教学课件;教师根据实际需要自制课件,以便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当与时俱进,积极关心文学研究动态,及时把自己和同人文学研究的新成果补充到教学中去。对于许多文学疑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也可以让学生去图书馆查阅大量的资料,写学习笔记,各抒己见。同时需要重视方法教育,教育学生把新老知识融会贯通,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时时自觉坚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难能可贵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3.重视写作教学,加强应用训练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课件,在写作课教学上要创新其方法,让学生有许多练笔的机会,可以选择若干创作点,与散文结合写议论文,与诗词结合写赏析文章,与戏剧小说结合写人物分析或读后感。语文教学一定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加强应用文体写作的训练。可采取定时间、定地点、定训练项目、定检查标准等办法,为确保训练效果,完全可以采用“一票否决”的措施,即:每次训练必须做到人人过关,没有过关的直至过关为止。所有应用文训练项目中有一项没有过关的则视为语文这门功课不及格。只有通过严格的训练,严格的考查,才能确保学生应用能力的达标。
4.搞好延伸教学,提高综合能力 教好语文仅靠小课堂不行,仅靠几十节课也不行,还应与“大课堂”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如可以精心组织名家报告会以及文学讲座等,使学生经常享受新鲜的“高能营养”;要与校园文化节活动结合起来。每年定时定期组织校园文化节,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语言艺术赛、语文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要与学生的社团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参加文学社,创办文学刊物等等,给学生一片自己的园地;要与有关文学期刊合作,开展采风、暑期实践等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多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5.改革考查办法,促进良性循环 语文考查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做出对学生学业成绩的科学判断。学校和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建评价、考查体系,并事先告知学生,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考查办法要力求做到全面、科学、客观、公正,应采取平时考查、期中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办法。考查的面要广,既要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又要考查学生能力的发展;既要考查学生的阅读面,又要考查学生的写作量;既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又要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估。考查的方法要多样,既要笔试,考查学生综合理解和运用汉语的能力;又要口试,考查经典名篇的阅读、识记和背诵情况。要坚决杜绝以往部分学校、部分教师仅仅以一篇论文作为依据的片面的考查方法,更要杜绝考前明显的或变相的泄露题目的走过场的考察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学校、教师对语文教学和考查是严肃认真的,是科学规范的,从而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投入学习。 三、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关键是思想观念的创新
语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我们立国立人的依靠。语文教育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它既可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竞争打下安身立命的精神基础,也可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和延续民族精神文化的桥梁,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以及感悟能力等都有直接的推动作用。世界文化格局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在未来的世界文化格局中,汉语言以及汉语所负载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新文化将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应该把这样的敏锐意识及时传达给我们的学生,特别是把语文教育中篇、章、字、词、句的重复提升到传承传统文化、交汇中外文化的意识层面来操作。语文教育正处于时代转型之中,为了搞好语文教学,应成立全国性的协会,创办语文教学专刊,团结和组织全国各地从事语文教学的广大教职员工,给教师提供发表论文、交流经验的舞台,推动语文教育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要重视语文,在制定规划时,增加语文的学时,增加语文的学分权重,提高语文教师的学术待遇和经济待遇。 参考文献 杨建波,语文的文化育人作用.光明日报,2005-5-12. 邓星明,王青.语文教学思考与教法革新,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张冬
梅.语文教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学习吸收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造就创造性人才。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我国创新教育的先驱者之一,他曾设立“育才创造奖金”,并发表了著名的“创造宣言”:“处处是创造之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先生的“创造宣言”永远不会过时,在21世纪这个创新的世纪,让我们做一个创新型教师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而不断探索、努力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