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课堂教学中价值引导探析

2021-10-22 来源:榕意旅游网
・教育理论研究・

课堂教学中价值引导探析

湖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戴 玉

面对学生意见不一的情境时,教师通常有如下三种倾向:逃避、迎合、摘 要:课堂是一个充满价值冲突和矛盾的地方。

    武断,这三种倾向都不利于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引导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而如何进行价值观引导就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应着    重探究如何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引导,充分挖掘教学价值的多元价值。关键词:课堂 价值冲突 价值引导

DOI:10.16534/j.cnki.cn13-9000/g.2016.0881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5-0015

何为价值观?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做

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判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对于同一件事物,可能每个人的观点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同一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着不同的看法,面对这一情况时,教师应该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发展阶段,思想还很不成熟,心理状态也是不稳定的,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干扰,对于很多事情也还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是他们的可塑性很强。现阶段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推崇,在课堂上很多同学都开始会表达出自己的意见。面对这一情况,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该怎么做呢?

一、案例分析

某中学教师在教授《项链》这一课时,根据教科书上面的内容,告诫女学生们不要像这篇文章上的女主人公那样爱慕虚荣、贪图富贵。然而针对这种告诫,很多女同学并不认为这是正确的,有的据理力争,引证广州新春音乐会对观众服饰的要求,说明穿着得体、优雅的必要;有的则慷慨陈词,认为应学习女主人公身上诚实、善良、勤劳的品质。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因为多元文化的渗透,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性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开始质疑教师所传达的主流价值观,认为教师所讲的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所以在上面的案例中,当教师根据教科书提供的规范给学生以启示时,学生并没有认同老师的观点,而是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通常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般会有如下三种不恰当的表现。

1.逃避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提出的看法与教师不同时,教师一方面不得不拘泥于教材,另一方面又因为自身的原因不能运用知识和权威说服学生。当前的实际情况是,教师的权威地位被打破,他们在学生的眼里已经不是高高在上的,这时教师只好采取逃避的策略,对于学生提出的观点不予理睬。

2.迎合

当学生与教师、教材的价值观念不一致时,有些教师往往会因为过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只是一味地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吹捧。表面上看教师是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是课堂中出现的一些不同观念,如果教师放弃了引导的责任,一味叫好,迎合学生,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背离,课堂教学就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

3.武断

课堂教学中,当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见解时,教师为了维护自己的神圣的主导地位,通常会选择粗暴压制,用指令性的语言对待学生,彻底否定学生多元价值存在的合法性。这种情况下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他们高高在上,拥有绝对的权威,不容冒犯;学生唯上是从,主体性和话语权都被教师剥夺,学生在课堂上的任何行为都要受到控制,他们必须听从教师的教学安排,必须跟教科书一致,对于教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要服从。

逃避、武断和迎合是多元价值观念下课堂价值观冲突中教师的三种错误倾向。上述三种倾向的共同特点就是教师都没有充分发挥其引导者的作用。要么与文本相偏离,要么与学生相偏离,既没有很好地向学生传递社会主导价值观,又没有充分挖掘出具有教育意义的丰富多元的价值观念。这三种倾向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有不利的影响,长此以往,最终会导致学生价值观的偏离。

二、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价值引导

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不稳定状态,社会价值的多元化,让缺乏经验的学生一不小心就会选错价值方向,所以教师有责任对每个学生进行价值引导,教师的价值引导对于学生来说尤其重要,要帮助他们在多元价值观中学会正确选择,从而形成稳定的价值体系。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强迫-服从的师生关系,在这一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学生也只是被迫接受知识。这样长期的结果就是学生只知道跟着教师的节奏走,完全缺乏主动性、自主性和创新性。然而随着多元文化的渗透,教师根据教材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他们开始质疑教师的观点。这时,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就急需在教师和学生中间建立起来。在这种融洽的关系中,教师要把每个学生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提出来的不同观点,而不是利用自己的权威地位去限制他们的思维,在课堂上学生有权利表达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一致的,更是平等的,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真诚的交流,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照搬教科书上的价值观,要真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教师要营造一种愉悦、宽松、平等的教学氛围。在这一氛围中,教师应该满怀爱的情感,把学生当成朋友,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对他们进行指责、挖苦。这样学生才会信任自己的老师。

2.提供全面多元的价值选择

当前,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一种主要方式就是教师结合教科书上的知识内容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教师通常是在

(下转第14页)

・15・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部分在整体中占据的地位进行分析。对于教育来说,针对每个学生个体尽可能地实现个性化教育一直是教育的追求,大数据分析使得这个追求成为可能。了解了学生的思想特点分布,就可以对学生的特点充分把握,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授课,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宣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真正能够帮助到大学生。

3.大数据增强课堂教育互动性

课堂教育互动性降低是大学课堂难以回避的问题,在“不重要的科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上更是如此。针对这一点,大数据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及时的处理和分析,通过学生的反馈来确定今后授课的内容。建立有效持久的大数据体系,有利于对学生的课堂反应进行及时反馈。可以预见到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利用一种更加先进的方式进行课堂互动,像现在的综艺节目一样,学生手中持有投票和发表意见的终端,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课堂上的思想交流和畅所欲言。在不远的未来,这种授课模式完全可以通过手机APP来实现,其意义十分重大,会是互联网时代下大学教育的里程碑。

四、结束语

大数据的特点表明了未来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会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在教育的战场上,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增强、对学生思想的更加了解才能让教育更加深入人心。要做到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就要加大对于大数据技术的投入,以先锋者和探路者的精神大胆突入大数据领域,让授

课更加高效率,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更加密切,是一切教育技术都需要优先考虑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2]李怀杰,夏 虎.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

[3]刘爱楼.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诠释与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5

[4]梁家峰,亓振华.适应与创新: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2013

[5]王翠婷.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现状与思路创新[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5

(上接第15页)

上课之前会对教科书上的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然后把需要学生掌握的价值观念写在自己的教案中,之后再在课堂上通过传统的讲授向学生传递这些价值观。然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如今的社会已经是一个多元的社会,教科书上的价值观念已不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也不应该再局限于只传递教科书上的内容,应该要认识到一元价值观已经不适用于这个社会。

3.尊重学生的价值选择

自尊,是指人对自我行为的价值与能力被他人与社会承认或认可的一种主观需要,是人对自己尊严和价值的追求。自尊是人发展的根本动力,学生作为一个还没有发展成熟的个体,也渴望被尊重,而且他们也必须被尊重,如果有人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很有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这种情况也是不利于教师进行价值引导的。只有尊重学生,他们的自尊才有可能被激发出来,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他们的想法,并且在课堂上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元化的引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比如,在现实中教师开始尊重那些后进生的主体地位,他们内心的自尊和自信往往会被激发出来,这时候他们常常会对教师的价值引导欣然接受,最终也会取得巨大进步。

4.协商对话

价值观冲突是思维方面的冲突,如果没有协商和对话,就不会知道其他人的想法和观点,也解决不了价值观冲突。协商对话的一个前提就是要在一个民主平等的环境下进行,在这种情况下的对话才是有价值的,双方平等的协商对话往往能产生有效的双向交流。教师要意识到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权利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一定要尊重他们,还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要打破过去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情况,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同时,教师也要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多了解自己。然而实际情况是,很多老师认为自己跟学生

是处于不同地位的,是高高在上的,他们不会向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不会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这种情况下双方是一种不信任的状态,学生和教师之间是不会进行相互交流的。其实,如果教师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真诚地与他们交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价值观,这样既不会损害自己的地位,还会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从而有利于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对话能够使双方进行深入的交流,也有利于师生价值观冲突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孙 青.课堂中的价值冲突与协调[J].教育管理,2014[2]何 萍.文化研究与哲学创新[N].光明日报,2009

[3]张向葵,丛晓波.自尊的本质探寻与教育关怀[J].教育研究,2006

[4]符太胜.多元价值观下课堂价值观冲突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5]李红兰.人生价值引导:一种价值教育课程的内容构建[J].教育科学研究,2013

[6]姚林群.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