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 (题后含答案及
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5. 分析题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19世纪40年代以后,资本一帝国主义势力一次又一次地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妄图瓜分中国、灭亡中国。但是,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他们的这一图谋,其根本原因是
A.中西文化存在巨大差异 B.中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C.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D.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正确答案:D
解析: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帝国主义列强之所以没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而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2. 甲午战争后,维新运动迅速兴起,针对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的方针,维新派指出,体与用是不可分的。中学有中学的“体”与“用”,西学有西学的“体”与“用”,把中学之“体”与西学之“用”凑在一起,就如同让“牛体”产生“马用”一样荒谬。维新派与洋务派分歧的实质是
A.要不要社会革命
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C.要不要在中国兴办近代企业
D.要不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
正确答案:D 解析:维新派和洋务派的核心分歧就在于是否引入和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即是不是变革“根本”,这个根本就是皇族体制。A、B两项是维新派与革命派的分歧,维新派选择的是改良与渐变,革命派选择的是革命与突变。C项是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分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3. 近代中国,一些爱国人士提出过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并为此进行过努力,但这些主张并不能从根本上给濒临危亡的中国指明正确的出路,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
A.中国已经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中 B.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前提
C.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过时
D.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国家
正确答案:B 解析: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个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两大历史任务的主题、内容与实现方式都不一样,前一个任务是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后一个任务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发展生产力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近代中国一些爱国人士提出的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科技救国等主张,并没有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因此未能从根本上给濒临危亡的中国指明正确道路。所以B项符合题意。中国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被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中,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但是帝国主义列强不可能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帝国主义列强来中国是为了掠夺中国,发展它们的资本主义,因此排除A、C。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使得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并不是未能从根本上给濒临危亡的中国指明正确道路的原因之一,故排除D。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4. 毛泽东在谈到辛亥革命时指出,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毛泽东这里所说的“只把一个皇帝赶跑”是指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B.没有推翻帝制
C.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 D.孙中山没有继续革命
正确答案:A 解析:辛亥革命的失败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正因为如此,辛亥革命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即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却没能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政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所以A项正确,B项错误。C项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的一个表现,可直接排除。孙中山具有顽强的革命精神,不断摸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并始终坚持奋斗,但是并没有找到中国的真正出路,所以D项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5.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遭受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欺凌不断加深,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形势也日益严峻,中国“睡狮”在西方列强的隆隆炮声中逐渐苏醒。促使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的重大事件是
A.中法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正确答案:C
解析: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故C项正确。中法战争使得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故排除A;八国联军侵华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故排除B;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故排除D。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6. 1843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他在书中写道:“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所说的夷之“长技”主要是指西方的
A.民主和政治制度 B.军事和科学技术 C.教育和人才培养 D.宗教和思想文化
正确答案:B
解析: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在书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要求学习西方的民主和政治制度,故排除A。洋务派、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都要求学习西方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故排除C。D项属于干扰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7.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集中表现在
A.设立完全由外国人直接控制和统治的租界 B.竞相租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
C.外国资本在中国近代工业中争夺垄断地位
D.从侵略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
正确答案:B
解析: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德、俄、英、法、日等国于1898年至1899年竞相租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8.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其中,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最主要的矛盾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正确答案:D 解析:近代中国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故D项正确,C项错误。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地主阶级已被消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故A项错误。B项是封建社会的矛盾,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9.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洋务派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洋务派兴办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封建统治 B.发展资本主义 C.对抗顽固派 D.迎合帝国主义
正确答案:A
解析: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主要有: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因此,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主要目的是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维护封建统治,而非对抗顽同派。故A项正确,排除C。辛亥革命是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故排除B。虽然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兴办的企业一切仰赖外国,但仍然是希望通过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来达到维护和巩同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故排除D。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10. 由于民族危机越来越严重,在维新派的推动和策划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谕旨,宣布开始变法,并在此后的103天中,接连发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政令,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这是因为变法的政令
A.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诉求 B.带有彻底性和不妥协性 C.触及了封建制度的根本
D.采纳了维新派提出的开国会等政治主张
正确答案:A 解析: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百日维新”期间颁布的各项政令,旨在使资产阶级享受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故A项符合题意。维新派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
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思想上借古代圣贤之名“托古改制”;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戊戌维新运动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暴露了趑个阶级的软弱性。故排除B、C。在光绪皇帝颁布的新政诏令中,并没有采纳维新派多次提出的开国会等政治主张。故排除D。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1.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美、法趁火打劫,相继逼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
A.《虎门条约》 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 D.《天津条约》
正确答案:B,C
解析: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期,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法国等西方列强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844年7月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10月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虎门条约》是中英签订的,《天津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俄、美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故排除A、D。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C。
12.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部分人震惊于列强的“船坚炮利”,主张学习西方以求“自强”,洋务运动由此兴起。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创办新式学堂,主要有
A.翻译学堂 B.工艺学堂 C.军事学堂 D.法政学堂
正确答案:A,B,C 解析:兴办近代工业、训练新军,需要懂得西方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为此,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堂。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30多年间。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30多所。其按性质主要分为三种:一为翻译学堂,如京师同文馆,主要培养翻译人才:二为工艺学堂,培养电报、铁路、矿务、西医等专门人才;三为军事学堂,如船政学堂等,培养新式海军人才。在创办新式学堂的同时,还先后派遣赴美幼童及官费赴欧留学生200多人。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
13. 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毛泽东曾称赞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革命性、民主性”主要体现在
A.它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B.它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C.它不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它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正确答案:A,B,D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而“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增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内阁辅佐临时大总统,为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增设法院,行使司法权;参议院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参议院还有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的权利。《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出版、言论等自由,享有请愿、陈述、考试、选举与被选举等民主权利。这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就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南京临时政府的《告友邦书》中,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清政府所欠的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这是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之一,故C项不符合题干要求。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D。
14. 甲午,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具有特殊含义,在我国近代史上也具有特殊含义。1894年7月,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清朝在战争中战败。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有
A.台湾被日本侵占
B.中国人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觉醒 C.中国海关的行政权落入外国人手中 D.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正确答案:A,B,D
解析: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规定,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因此A项正确。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所以B项正确。英国人赫德自1863年任清朝总税务司开始,直到1908年回国,掌握中国海关大权达40年之久,所以C项不正确。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所以D项符合题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D。
15. 1898年的“百日维新”如昙花一现,只经历了103天就夭折了。谭嗣同在慷慨就义前仰天长叹:“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维新派“无力回天”的原因主要是
A.他们提倡全面学习“西学”,彻底否定“中学”
B.他们惧怕人民群众,把改革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C.他们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击和镇压 D.他们不敢触动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
正确答案:B,C,D 解析: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故C项正确。其失败的具体原因有:首先,民族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其次,维新派的局限性。一是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只是幻想依靠光绪皇帝,逐步实现君主立宪。在经济上,他们虽然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二是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三是惧怕人民群众。故B、D两项均正确。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他们大力传播“西学”也积极推动“中学”,故排除A。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CD。
16.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向封建主义思想文化发起了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表现在它
A.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 B.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C.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D.彻底否定了孔学的历史作用
正确答案:A,B,C 解析: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在社会上掀起的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解放的闸门,从而为外国各种思想流派传入中国敞开了大门。激励着人们去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故C项正确。正是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和影响下,中国涌现了一批青年革命民主主义者。其中的先进分子接受俄国的十月革命的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和文化的条件,故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家们对孔学的批判是充满理性的,批判孔学是为了反对孔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使人们敢于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所以,他们并没有彻底否定孔学的历史作用,故排除D。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
17.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不可能在独立的基础上与外国发生经济往来。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同中国发生经济关系,不是为了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控制中国的经济。列强控制中国经济的方式有
A.在中国设立出版机构宣传西学 B.在中国设立银行
C.控制中国的关税和盐税 D.控制中国的交通运输业
正确答案:B,C,D
解析: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的银行,是它们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枢纽,故B项正确。中国政府举借外债,主要是以关税和盐税为担保的。这两项收入,是中国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清政府的这两项税收每年约4 000万至5 000万两,大部分用于偿付外债,自己只能得到一点“关余”“盐余”。帝国主义列强直接控制了这两项税收,就等于扼住了中国财政的咽喉。故C项正确。帝国主义列强还控制了中国的现代交通运输业,中国境内的铁路绝大部分由外国资本经营,故D项正确。A项属于文化渗透,故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CD。
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
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是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递嬗变易,而欧美之人种胥冶化焉。”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种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分作两次去做。讲到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材料2 “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摘自《毛泽东文集》第五卷 材料3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摘自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8. 如何理解“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正确答案:从世界范围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民主革命已成为世界潮流。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清王朝的腐朽无能,使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清王朝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革命的目的不只是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而且要在中国建立共和制度,因此即使是汉族人当皇帝,也必须革命。
19.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
正确答案: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孙中山先生开创的民族民主革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孙中山先生建立民主共和的理想,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
会主义社会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孙中山振兴中华的理想,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
解析:材料1说明了民族民主革命已成为世界潮流,必须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革命绝不仅仅只是要推翻清王朝,而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封建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材料2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事业,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把极度贫困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材料3指出了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的事业。 第一问实质上是要求考生回答近代中国为什么必须进行推翻清王朝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第二问实质上是要求考生概括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的成就,中国共产党人对孙中山的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