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店中学 李云琼
关键词:图解教学法 生物 实验教学
摘要:图解教学以其生动、形象的特点,寓教于乐而又易于操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图解法既能填补无法实验、不必实验或难以实验的空白,又能加深对实验过程的体验,对于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师来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生物学图解教学法,顾名思义,是以生物学图解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
生物学图解一般由生物图形、符号、指示线或箭头和说明文字等用实虚线条组合而成。种类多种多样,有图鉴、图谱、插图、幻灯片、录像片、影片、图解、表格等。总的特点是侧重于用图来进行解释和分析。图解的形象和整体特点超出了文字。
图解教学曾更多的用于知识的讲解。新的课程改革给中学生物学图解教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在过去,人们总是把生物学图解当作一般性的如同实物、标本、模型一样的教具,一种直观的手段。随着课堂教学的多样化,图解教学被推广应用到自学阅读、自习练习作业和其他课外学习活动以及学业成绩的测验和评定中。
我在乡村中学从事生物教学四年。受实验条件的限制,
1
我更多的时候无法正常进行生物实验。但新的生物教学要求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等。这些都要求一个生物老师不能只讲知识,而是要带领学生不断地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及实验操作能力。要学生爱上生物就要学生爱上实验,并且学会探究实验。
生物实验多数为活体实验,控制实验条件难度较大,干扰实验结果的因素很多,观察的时间较长。如果我们凡实验必亲身体验,一是加重了学生的课余负担,二是受条件限制无法开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主要的是教会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体会实验的过程。对于乡村中学的学生,因基础知识的欠缺及知识面的狭窄,对实验探究的方法及实验过程的体验都显得无从下手。几年的生物教学中,我不断的摸索,不断将图解教学应用到生物实验教学中以填补不能正常实验的缺憾。现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将图解教学应用到实验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图解教学法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中的应用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若要做,存在几个问题:一是临时找鼠妇比较难,培养在乡村学校目前还不太现实;二是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已经认同了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该实验没必要花过多的时间去验证鼠妇是不是
2
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我认为,这个探究实验最核心的目的,一是要带领学生体会探究活动的过程,及在每个过程中应尽可能的想哪些方面的问题;二是要琢磨为什么要设计对照实验。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图解教学法,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出有关鼠妇生活的环境及生活习性上的情况。有同学说得对,有同学因不善于观察,说出错误的认识,让同学间相互纠正,相互讨论,激发不善于观察的学生下去再主动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
第二、让学生针对要探究的问题及刚才的讨论进行提问。对于好奇心不强、求知欲低下及知识面狭窄的乡村学生,会提问,会提出一个有针对性的、好的问题是需要不断激发的。在这个实验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光怎么影响鼠妇的生活?”、“鼠妇喜欢什么样的环境?”、“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吗?”等。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图解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共同探讨哪个问题更容易做实验来验证。
第三、在上述探讨过程中,让学生初步设计验证每个问
3
题的实验方案。在设计实验过程中,学生会自然体会到怎样提问更有利于设计实验。一般提问时应注意:问题不能太广泛,要有针对性,最好是只针对一个变量条件进行提问,有利于设计对照实验,便于比较,增强说服力。如上面“鼠妇喜欢什么样的环境?”这个问题,学生在设计实验时就感觉到问题太无目的性,不容易控制研究的条件。
第四、重点感受课本上的设计实验,对比刚才的自我设计,感受设计实验过程中怎样完善设计方案。在感受他人的设计方案时,因文字叙述过于烦琐,学生记不住具体的过程,此时带领学生边看边画图,以形象直观的图解代替文字,并要求学生逐步做到能看着图解复述出文字。这一点也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美工及简笔画的基础。图解如下:
第五、让学生脱离文字,将图解以自己的表达方式叙述清楚。能叙述清楚的,能看出领悟能力相当的高。而生物课程中,就是要不断提升学生的图解领悟能力,以多形式的图解记忆代替枯燥、死板的文字记忆。
4
第六、让学生得出结论,自行交流各自的体会,尝试完善图解及给图解配注释等。通过图解的明和暗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对照试验的设计关键在于控制变量有且只有一个,并体会对照试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本探究实验通过图解的呈现,让学生尝试到实验过程的严谨性。
二、“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中的图解教学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对于初中生来说,也是个很一目了然的问题。这个探究实验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体会探究的六个基本过程。课本上文字叙述特别繁多,多数学生对繁多的文字会产生恐惧感。在实验的设计上,一定要教会学生边读课本上的文字边画图解,在探讨设计方案的时候尽量应用图解。画图解的过程,也相当于做了一遍实验。实验图解如下:
第一步、画四个平放的广口瓶,标上1、2、3、4的序号。 第二步、在四个瓶的近地面分别放两张餐巾纸(用一个小框表示放入的餐巾纸)。1号瓶中放入种子(种子用小圈表示),将瓶盖拧紧(用瓶口的横纹盖表示拧紧瓶盖)。
第三步、向2、3号瓶洒适量的水(用少量的虚线表示),4号中倒入过多的水(用过多的虚线表示),以浸没种子为佳。
第四步、在2、3、4号瓶种画上种子,如第二步将瓶盖拧紧表示在图解上。
5
第五步、将1、2、4号瓶橱柜(即常温),3号瓶放入冰箱(即低温,用外框表示)。做完后图解如下:
第六步、让学生脱离课本,看图解将1、2、3、4号瓶的环境条件标注在图解下方。如下:
第七步、让学生看图解,根据对照实验的要求,找出上面四组中哪些能相互形成对照实验。
6
第八步、让学生看图解,根据经验说出能正常发芽的是哪一组。
这个探究实验中,只要将探究实验过程理清楚,结论对学生来说是不难理解的。通过让学生自己将文字变成图解的方式,一是让学生体会到探究实验的基本过程,二是让学生不再惧怕繁琐的文字,对理解题意有重要作用。
三、图解法在生物实验题中的应用
生物考试中的实验题,学生不能动手做实验,这就要求读懂实验要求及实验过程。要做好此类题目,我认为图解法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列题目为例:
题目:取苹果树的两片叶(A、B),将A叶片上表面、B叶片下表面分别涂上凡士林,再分别用细线拴住叶柄吊在室内。几天后发现A叶片萎缩,B叶片基本保持原状态。该实验表明:(1)角质层可以蒸发水分;(2)角质层不透水蒸气;(3)水分经气孔散出;(4)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问:以上结论正确的有哪些?
分析:此类题目叙述较长,乡村学生多半连题目都读不懂。此时,图解显得尤为重要。教会学生将文字转化成图解是必不可少的。
图解过程:
两片叶用两张纸表示,标上A、B,在纸的一面画上树叶表示正面(即上表面),空白的一面表示反面(即下表面)。
7
涂凡士林的部位画上阴影。将A纸弄皱表示A叶片萎缩,B纸平整表示保持原状。
学生只要拿着两张纸多看两遍,对实验过程及变量就清楚了。只要具备足够的基础知识,这个问题就不难理解了。
结论:A萎缩是下表面未涂凡士林,水从下表面散出;B保持原状是下表面涂凡士林,上表面未涂,说明上表面角质层不透水,上表面气孔明显少于下表面。
通过此种方式,让学生对过程一目了然,看图理解,效果会更好。长期习惯用图解法,对提升学生的知识内化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都是极其有效的。
当然,图解法应用于实验教学,其直观、形象远不及实实在在的实验。图解法一是填补无法实验、不必实验或难以实验的空白,二是加深对实验过程的体验,三是在书面考查实验时对明白实验过程、查找实验过程中的变量与常量、预测实验结果等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将文字转化为图解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对实验要求、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的变量、实验的结果等进行了消化,就不会因读不懂题目而束手无策了。
参考书目:《生物学实验教学》 崔庚寅 化学工业出版社 《新编生物学教学论》汪中 华东师大出版社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