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8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22-07-16 来源:榕意旅游网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84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5. 分析题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主要是由于

A.儒家思想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落后 C.当时北洋军阀政府推崇儒家思想

D.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正确答案:D 解析:新文化运动是适应资产阶级实行民主政治的要求,为反对北洋军阀政府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冲破封建束缚而兴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陈独秀等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把矛头指向儒家的传统道德,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孔子作为共和的敌人、专制的护身符加以批判,其目的就是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题目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知识模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中,爱国青年和工人阶级为达到爱国的目的,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积极倡导民主和科学的精神,进而推动了全社会的思想大解放。同时,爱国青年奔走呼号,不怕流血牺牲,为实现理想而苦苦追求,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最能完整地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废除二十一条

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C.还我青岛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正确答案:B 解析: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与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能体现反对封建主义,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知识模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 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是指

A.无产阶级革命 B.武装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

正确答案:A

解析: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陈独秀是党的总书记,因此陈独秀在1923年的言论,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对五四运动的看法,“世界的革命思潮”是指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无产阶级的革命思潮。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接受马克思主义,开展无产阶级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的新方向。武装革命、民族革命在辛亥革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不是新的方向,国民革命在1924年兴起,故排除B、C、D。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知识模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4. “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总暴动……工人阶级应时刻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上述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决议表明中国共产党

A.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

B.正式确定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C.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 D.思想理论基础发生了根本变化

正确答案:C 解析: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正式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是八七会议所做出的决议,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知识模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5. “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派”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

A.孙中山领导国民党进行不屈不挠的反封建斗争 B.国民党代表的是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C.国民党在广东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和军队 D.孙中山代表各阶级、各阶层的利益

正确答案:A 解析: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之所以能实现合作,主要是由于两党的斗争任务即反帝反封建是相同的,而且孙中山领导下的国民党为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封建斗争,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知识模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6. 抗日战争开始后,王明回到国内,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放弃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其错误实质是

A.否认中共关于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B.犯了与陈独秀相同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C.没有看到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原则分歧 D.轻视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A

解析:王明忽视了中共强调的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没有看到其错误实质,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知识模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7. 与第一次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相比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新特点,下列不属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特点的是

A.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 B.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C.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 D.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正确答案:D

解析: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是中共三大的内容,所以D项不符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特点。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新的特点: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它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同时,由于阶级成分的复杂和利益的差异,决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国民党领导全国政权和军队;共产党领导局部政权和军队。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国共两党只能采取临时协商的特殊形式解决问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和壮大,是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所以A、B、C三项均不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知识模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8. 1941年5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在边区的民意机关和行政机关中,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1/3,在政权工作中,要不断健全民主制度,党员必须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倾听他们的意见,遇事共同商量,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根据“三三制”原则成立的根据地政权是

A.国民政府直接领导下的民主联合政权 B.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对峙的全国性政权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民主联合政权 D.苏联领导下的工农民主联合政权

正确答案:C

解析: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1937年8月,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三三制是指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加强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首要的、根本的任务,所以根据“三三制”原则成立根据地政权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民主联合政权。加强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首要的、根本的任务。中国共产党提出。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政权,故排

除A、B、D。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知识模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9. 毛泽东指出:“人民解放军转入全面反攻,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提出这一观点的文献是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对目前时局的宣言》 D.《新民主主义论》

正确答案:B

解析:1947年12月,毛泽东在党的中央会议上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报告正确分析了解放战争进入全面反攻这一时刻的重要意义,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知识模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0. 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20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文中“转折点”是指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孟良崮战役的胜利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正确答案:D

解析:1947年6月底,根据中共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实施中央突破,千里跃进大别山,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由此揭开,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知识模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1. 1950年6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要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会议制订了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战略策略方针,就是

A.不要四面出击

B.建立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D.积极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正确答案:A

解析:1950年6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要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会议制订了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战略策略方针,就是不要四面出击,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知识模块: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12. 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56年,经过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把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使资本主义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过程。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 C.“四马分肥” D.公私兼顾

正确答案:C 解析: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实现的。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公私合营,公私合营企业在利润上实行“四马分肥”的政策,故C项正确。A、B、D三项是方针,不是利润分配政策,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知识模块: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13.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在人民民主专政条件下,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是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

A.经销代销 B.公私合营 C.加工订货 D.合作化

正确答案:D

解析:1953年一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对个体经济改造的方式即为合作化,通过合作化,变生产资料个人所有为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后者属于社会主义性质。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改造采用赎买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将其最终转变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公私合营。A、B、C三项均是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经验内容,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知识模块: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14. 《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这十大关系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那就是

A.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B.不要四面出击

C.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D.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正确答案:D 解析:毛泽东在1956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和5月2日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报告概括提出了十大关系。这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故D项正确。“积极领导,稳步前进”是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故排除A。“不要四面出击”是1950年6月6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毛泽东在这个讲话中分析了国内的阶级关系,阐明了党的战略策略思想,提出掌握斗争的主要方面,不要四面出击的策略方针,故排除B。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1964年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宣布,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他代表中共中央提出,“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故排除C。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知识模块: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15.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它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根本任务是

A.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B.实现国家工业化

C.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D.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正确答案:D 解析: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题目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知识模块: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16. 中国共产党很早就开始重视国家工业化问题,新中国是在苏联的影响下起步的,受苏联的影响颇深。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

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问题

B.将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先进的工业国的问题 C.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D.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问题

正确答案:C

解析: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提出,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问题。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这里所讲的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故C项正确。A项只提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还未提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故排除A。B、D两项是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目标,而不是道路,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知识模块: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17. “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这段话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所形成的

A.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优良作风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 C.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优良作风 D.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

正确答案:D

解析: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根据对题干的分析,只有D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知识模块: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8. 发生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五四运动,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主要表现在

A.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B.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C.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时代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正确答案:A,B,C,D 解析:发生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五四运动,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第四,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D。 知识模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 五四运动的爆发,是一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群众爱国运动,是20世纪初叶中国历史发展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五四运动爆发和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历史条件的相同点有

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C.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D.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正确答案:A,B,D

解析:A项是当时的共同的社会条件,故正确。B项是相同的阶级基础,故

正确。D项是共同的思想条件,故正确。共产国际没有帮助五四运动,故排除C。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D。 知识模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0. 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其中,新三民主义主要“新”在

A.突出了反帝的内容

B.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C.确立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 D.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正确答案:A,B,C,D

解析: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大会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D。 知识模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1. 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前期,为了将丰富的中国革命实际经验马克思主义化,以便更好地指导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毛泽东撰写了一系列著作,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这些著作包括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正确答案:A,B,C 解析: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大体经过以下几个阶段: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初步结合、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形成、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和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其间,毛泽东写了大量著作。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时期,即土地革命战争的前中期,毛泽东的重要著作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在毛泽东思想成熟时期,即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著名著作有:《实践论》《矛盾论》《<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于土地革命战争的前中期,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时期的代表作,故排除D。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 知识模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和邓子恢等一起制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对这一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所含内容理解正确的有

A.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 B.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

C.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D.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正确答案:A,B,C,D

解析:开展土地革命,就是要消灭封建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私有制,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得到翻身,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毛泽东和邓子恢等一起制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坚定的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至此,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定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D。 知识模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3. 毛泽东指出:“如果不帮助农民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就不能组成中国革命最强大的队伍而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其实质含义是

A.农民是中国革命最可靠的同盟军 B.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C.农民阶级是反帝反封建态度最坚决的阶级 D.没有农民阶级参加,中国革命就不能取胜

正确答案:A,D 解析:毛泽东的这句话强调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性,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可靠的同盟军,没有农民阶级参加,中国革命就不能取胜,故A、D两项正确。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和反帝反封建态度最坚决的阶级,故B、C两项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D。 知识模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4. 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的相同点是

A.党开始独立自主解决自己的问题

B.纠正了政治上、军事上、思想上的错误 C.毛泽东参加会议并提出重要主张 D.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和革命

正确答案:C,D

解析: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了“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对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左”倾教条主义进行了批判,故C项正确。“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都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处于危急关头召开的会议,挽救了党和革命,故D项正确。遵义会议以后,党开始独立自主的解决自己的问题,故排除A。遵义会议没有解决思想上的问题,故排除B。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D。 知识模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5. 土地革命是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从抗日结束到新中国建立前,中国共产党关于土地问题的文件有

A.《五四指示》 B.《兴国土地法》 C.《五一劳动节口号》 D.《中国土地法大纲》

正确答案:A,D

解析: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故A项正确。1947年7月至9月的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故D项正确。《兴国土地法》是1929年4月制定的,与题目不符,故排除B。C项与题目无关,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D。 知识模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1937年7月7日,对中国乃至世界而言,都是一个不能忘却的日子。宛平城的战火硝烟,拉开了日本侵略者全面侵占中国的黑暗序幕,将中华民族逼至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卢沟桥畔的奋起反击,标注全民族救亡图存的伟大起点,为人类正义事业点亮希望的熊熊火炬。彼时的中国大地,已被日本军国主义者蹂躏践踏了6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一二八事变”签下《淞沪停战协定》,进犯长城逼签《塘沽协定》,策动华北事变又签下“何梅协定”……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担负起民族救亡的历史重任,呼吁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抵抗日寇侵略、驱逐日寇出中国。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野蛮侵略,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团结一心,投身到这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斗争中。拼将热血筑长城,中华大地处处燃起抗日的烽火。侵略者的战刀举得越高,中华民族的反抗就越强烈。曾被讥为“一盘散沙”的中华民族,在亡国灭种的危机面前,发出了最后的怒吼。中国军民经过浴血奋战,把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东亚共荣圈迷梦烧得灰飞烟灭。 摘编自中国军网(2017年7月5日)材料2“七七事变”发生后,7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呼吁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7月11日,国民政府外交部正式发表声明,指出“七七事变”“为日方有计划有作用之行动,至为显然”,“中国国策,对外在于维护和平,对内在于生产建设。举凡中日间一切悬案,均愿本平等互惠之精神,以外交方式,谋和平之解决”。17日,《中央日报》发表社论《和战之最后关头》,历数“九一八”之后中国为东亚和平之大局、为改善中日关系所做的种种让步,并表明“最近所发生之卢沟桥事变,显为日方之故意寻衅,而我军则于日本进攻时,不得不誓死抗拒外,从未以一矢相加,此可证明中国力求避免战祸之初心,迄今无改”。同日,蒋介石就“七七事变”发表谈话,表明国民政府立场——“万一真到了无可避免地最后关头,我们当然只有牺牲,只有抗战”。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17年7月7日)

26. 结合材料1、2分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它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同时,由于阶级成分的复杂和利益的差异,决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和斗争。第二,矛盾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国民党领导全国政权和军队;共产党领导局部政权和军队。第三,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国共两党只能采取临时协商的特殊形式解决问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和壮大。是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 涉及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7. 材料2中“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东亚共荣圈迷梦灰飞烟灭”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东亚共荣圈迷梦灰飞烟灭”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表现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其次,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最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解析:材料1和材料2主要介绍了在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担负起民族救亡的历史重任,呼吁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第一问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与运用,考生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问实质是考查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考生答题时要全面,不要漏掉知识点。 知识模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一、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用下列三种方法分配之:(一)分配农民个别耕种;(二)分配农民共同耕种;(三)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以上三种方法,以第一种为主体。遇特别情形,或苏维埃政府有力时,兼用二三两种。二、一切土地,经苏维埃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三、分配土地之后,除老幼疾病没有耕种能力及服公众勤务者以外,其余的人均须强制劳动。摘自《井冈山土地法》材料2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给无田地及少田地农民耕种使用。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经工农兵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以人口为标准分配土地,男女老幼平均分配。以乡为单位分配土地。摘自《兴国土地法》材料3(一)承认农民(雇农包括在内)是抗日与生产的基本力量。故党的政策是扶助

农民,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实行减租减息,保证农民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借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抗日的与生产的积极性。(二)承认地主的大多数是有抗日要求的,一部分开明绅士并是赞成民主改革的。故党的政策仅是扶助农民减轻封建剥削,而不是消灭封建剥削,更不是打击赞成民主改革的开明绅士。故于实行减租减息之后,又须实行交租交息,于保障农民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之后,又须保障地主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借以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只是对于绝对坚决不愿改悔的汉奸分子,才采取消灭其封建剥削的政策。(三)承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中国现时比较进步的生产方式,而资产阶级、特别是小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现时比较进步的社会成分与政治力量。富农的生产方式是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富农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是抗日与生产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力量。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与富农,不但有抗日要求,而且有民主要求。故党的政策,不是削弱资本主义与资产阶级,不是削弱富农阶级与富农生产,而是在适当的改善工人生活条件之下,同时奖励资本主义生产与联合资产阶级,奖励富农生产与联合富农。但富农有其一部分封建性质的剥削,为中农贫农所不满,故在农村中实行减租减息时,对富农的租息也须照减。在对富农减租减息后,同时须实行交租交息,并保障富农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一部分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土地的地主(所谓经营地主),其待遇与富农同。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28. 材料1中《井冈山土地法》的颁布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井冈山土地法》首次以立法的形式,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 涉及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9. 材料1和材料2相比,土地政策有什么原则性修改?

正确答案:材料2将材料1中的“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修订,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 涉及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0. 如何评价材料3的土地政策?

正确答案:相比材料1和材料2,材料3的土地政策是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实行减租减息。实行这一政策,有利于争取大多数地主阶级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边,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日。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但是封建的剥削关系依然存在,所以此土地政策是一项适用于抗日战争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过渡性政策。

解析:材料1主要介绍了《井冈山土地法》的相关内容,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材料2主要讲述了《井冈山土地法》颁布之后,由于缺乏经验,这个土地法中关于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等方面的规定,并不适合中国农村的实际。1924年4月,毛泽东

在兴国主持制定第二个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进行了修正。材料3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发生后,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参与抗日,党中央实行了减租减息,发展生产的土地政策,既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抗日积极性,又有利于争取地主资产阶级的大多数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边。第一问主要考查《井冈山土地法》颁布的历史意义,考生结合材料作答即可。第二问需要考生对比材料1和材料2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第三问考生结合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与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知识模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