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河南省高师院校体育选修课开展现状与对策

2020-06-13 来源:榕意旅游网


河南省高师院校体育选修课开展现状与对策

[摘要]体育选修课是大学体育必修课程的有效延续,是拓展学生体育技能和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体育选修课28位开课教师及980名学生的调查,发现体育选修课存在课程建设缺乏体系化和延续性、开设项目不够丰富等问题,可通过调整课程时间安排、组织课程组进行课程申报、丰富课程内容等方法予以解决。

[关键词]河南省 高师院校 体育选修课

高校体育选修课是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包括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是高校体育教育的组成部分。河南省共有高师院校十多所,且多为新升本院校,随着高校近几年的扩招,受场地、器材和师资的限制,体育选修课在开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只有了解高师院校体育选修课的现实状况,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的对策。洛阳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体育课程改革一直处于河南省前列,将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研与分析,其结果能反映河南省高师院校体育选修课的开展现状。

一、河南省高师院校体育选修课开展现状分析

1.师资现状。通过对我院2009~2011年6个学期的课表进行查询,共有28名教师开设体育选修课。对28位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调研,结果表明:2009~2011年开设体育选修课的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有11人,占39.3%;中级及以下职称教师17人,占60.7%;有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教师分别为12人和21人,占42.9%和75%;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64.3%。目前,我院体育选修课主要以讲师和具有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为主,这与学校是新升本院校有很大关系。2000年升本后,学校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引进了大量的年轻教师补充到教学一线,近几年,学校又连年扩招,教师工作量日益加大,年轻教师自然就成了选修课教学的主力军。

2.选课现状。我院体育选修课主要实行“三自主”选课模式,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教师、上课时间和项目”。2009~2011年学校共开设体育选修课29门,其中技能类课程18门,占62.1%;理论类课程11门,占37.9%。技能类课程包括:篮球、排球等项目;理论类课程主要以欣赏类课程和保健类课程为主,开设有:体育欣赏、休闲体育等。从开课门数上可看出技能课程的62.1%明显高于理论类课程的37.9%,说明体育选修课还是以技能类课程为主,学生更乐于身体参与的过程。但是从开设较多的瑜伽、健美操等课程也能看出学校的“师范性”,因女生较多,一些对抗性较强的项目很难开展,理论类课程也以女生喜欢的保健类普及课程为主。

3.教学现状分析。(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育部2002年颁布实施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将体育课程目标分为五个领域:运

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针对这五个教学目标,对28位任课教师的调查结果为教师全部认为体育选修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身体健康目标,另有78.6%教师认为应有运动技能目标,认为体育选修课应该有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参与目标的教师相对较少,说明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对结果感兴趣,而对学生通过体育教学,是否能真正感受体育、参与体育、形成体育习惯、将体育活动纳入个人健康生活方式等关心的比较少,这与多年来传统的“应试教育”不重视发展学生的体育学习主动性有很大的关系。(2)教学模式与方法。调查中发现:体育选修课教学基本采用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课程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亟待对选修课的教学模式进行根本改革。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对28位教师教学方法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以讲授法、矫正法、演示法等传统教学方法为主,而探究研讨法、合作式教学法等运用较少,多数教师对此类新方法不熟悉,需加强学习。

二、河南省高师院校体育选修课存在问题分析

1.课程开展缺乏体系化和延续性。由于教学工作量比较繁重,教师对公共选修课的重视程度和精力远远不够,现有体育选修课的申报都是由教师根据个人的能力和爱好进行独立申报。每个学期末,教学单位根据教务处下发的开课门数组织教师申报下一学期的体育选修课,课程的开设相对比较随意,一旦出现教师外出学习、因私请假等状况,很难有合适的老师进行接替,容易导致该门课程的停课或者撤班。

2.课程开设不够丰富。通过对我院980名大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问卷调查(允许多选),结果显示:总人次排在前5位的项目分别是体育舞蹈(包含交谊舞)、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武术。男生普遍选择竞争性强,运动量大的乒乓球、篮球、武术等项目;女生普遍选择富有一定娱乐性的体育舞蹈、健美操等项目。现行的体育课程还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多元化体育需求。

3.教学时段缺乏合理性,教学方法陈旧。学校的选修课全部安排在2~17周教学,共计34学时,体育选修课基本被安排在周一至周三的7、8节上课,此时间段会开设部分公共必修课,但更多是作为一般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时间,体育选修课的开设无疑会占用公共体育设施,同时也会在教学场地和器材的使用上与必修课产生冲突。在体育选修课的教学中,教师仍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着重体现教师“教”的主导性,缺乏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因体育必修课中学生学习的项目不同,导致选修课上学生的技能掌握程度和体育需求的差异性较大,教师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授课,以满足学生需求。

三、河南省高师院校体育选修课开展对策

1.转变课程申报模式,由单人申报转变为团队申报。课程申报作为课程开设的重要环节,应引起高度重视,需将现行的单人申报模式转变为团队申报,每个课程应有3~5名教师组成,其中一名教师作为课程主讲教师,负责课程整体内

容的安排和教学目标的设定,其余教师负责相关资料的查询及教学大纲的制定等,课程组成员均应具备承担本门课程教学任务的能力。课程组成员尽量在职称、学历、年龄上合理搭配,以达到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有助于课程建设的持续性。

2.整合理论类课程资源,挖掘地方特色项目,拓展新兴项目。现开设的理论类课程重复较多,应将这些课程进行整合以优化课程资源,打造为一门精品课程进行开设。高校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体育选修课程,传统体育资源的挖掘无疑是其有效途径。河南省地方体育资源丰富,是“少林拳”等拳种的发源地,可挖掘武术资源,开设少林拳等课程。随着大学生视野的开阔及兴趣的广泛,现有的课程已无法满足部分学生的需求,应在课程中增设轮滑、合球等新兴项目。

3.优化课程教学时间段,加强教学监管。体育选修课有其自身的独特性,部分课程的开设必须要有一定的场地和器材作为保障,高师院校因承担有体育专业课程和公共体育课程,再加上运动队训练和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各种体育资源相对紧张,因此体育选修课应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段。对体育选修课的管理主要可通过教学督导组查课、听课和学生评教三个方面进行监管。教务处和开课单位应不定期组织教学督导人员进行检查,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学生在每学期的期末通过网络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从而来对体育选修课教学进行全面的监管。

四、结语

体育选修课作为大学体育课程的延续课程和拓展课程,高师院校应高度重视该门课程,既要在加强教学监管、转变申报方式、挖掘地方特色项目、优化教学时段方面努力,也要在教学经费上加大投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保证优秀师资能参与体育选修课教学,切实打造出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体育选修课程。

[参考文献]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教体艺[2002]13号[Z].2002-08-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