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2、教学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教学准备
课件,仿生学资料 教学时间: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我们都熟悉的朋友,看它是谁?(播放有关蝙蝠的多媒体资料)谁能有一句话来介绍一下它?生: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喜欢倒挂在树枝上休息,经常在夜间飞行,捕捉飞蛾、蚊子等昆虫。
这又是什么?雷达(齐读),谁知道雷达是什么东西? 师: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通过发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照射并接收其回波,获得目标至发射点的距离、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
它的优点是白天黑夜均能探测远距离的目标,且不受雾、云和雨的阻挡,并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因此被广泛运用于天文、气象、航空、航海等方面。
蝙蝠是一种夜间飞行的哺乳动物,雷达却是一种现代化的探测装置,它们是不是同一类事物呢?(不是) 可作者却用一个“和”字把蝙蝠和雷达这两种不同的事物连在了一起,这说明了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蝙蝠和雷达》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首先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课文读得怎么样,谁愿意来读?指读全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们读的有没有错误,然后给他们做出评价。
2、 指读,交流。
正确的朗读这一关大家都过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家对课文有了解了多少呢?下面请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提示:看看哪一句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
生: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齐读) 师:这两句话的意思综合到一起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试一试?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给飞机装上了雷达,使飞机可以在夜晚安全的飞行。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三段
过渡:那么,蝙蝠究竟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指名读
师:蝙蝠在夜间飞行,你觉得它飞得怎么样?(灵巧) 你是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划一划。
(无论„„从来没见过„„)(即使„„也„„)
师:读出蝙蝠飞行的灵巧!这个其貌不扬的小家伙竟然有这么高超的本领,真是不得不让我们佩服呀!
师:⑴读到这里,你心里产生什么疑问了吗?
(生说)难道他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⑵(出示第二句话)谁能用疑问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表达一下我们心中共同的疑问? (二)学习四五六段
师过渡:同学们,既然我们心中都有同样的疑问,那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一百多年前当做一回小科学家,来探究其中的奥秘吧!现在我们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自学四、五自然段,每一小组手里都有一份这样的表格,大家可以通过讨论共同完成这份表格。 (多媒体出示表格) 1、学生分小组学习。
2、检查:假如你就是意大利的著名科学家,现在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实验过程。
学生代表交流学习情况。(展示学生的表格)
(我是科学家--------,我在第---次实验中是这样做的-----------)这位科学家口齿伶俐、思路清晰,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3、小结:三次试验证明-------(多媒体出示,学生读)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配合”说明什么?二者分工合作,缺一不可。 (三)学习第七段
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
1、同桌一起自学第七节,找出有关蝙蝠飞行的秘密的句子读一读
2、检查:交流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生读
出示文字,齐读。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一下(播放课件)
师总结板书 师补充: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蝙蝠能在1秒钟内捕捉和分辨25组回声,而且它能把昆虫反射回来的信号与其他树木、房子等反射回来的信号准确地区分开来,分辨出是食物还是障碍物,这是多么神奇呀!
赏读:好,那我们再一起来当一回成功的科学家,向在座的老师介绍一下蝙蝠探路的秘密吧。(齐读第七节) (四)自学第八段
过渡:科学家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后,就模仿它来发明了雷达(板书:雷达)那么雷达是怎样探路的呢?请同学们自学第八自然段,同时也帮老师设计一个雷达探路示意图的板书。 1、学生自学。
2、谁来说一说雷达是怎样探路的?好让我们再现飞机夜间飞行的场景。指名板书。他说得好不好,送给他掌声。 齐读第七段。
现在我们知道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也知道了雷达的工作原理,下面考考大家。
1、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嘴 )。
2、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超声波 )。 3、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耳朵 )。 齐读 四、总结
同学们,蝙蝠奇特的本领让我们对他刮目相看,而我们的科学家能根据蝙蝠飞行的秘密发明雷达,他们更了不起。其实,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生物身上得到的启示。这就是仿生学。你们还知道那些发明创造也是从生物得到的启示。(蜻蜓——飞机、蛙眼——电子蛙眼、荧光屏——日光灯 、鱼——潜水艇、松树尾巴——降落伞等)(出示课件)
同学们,希望你们从更多的生物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有更多的
发明创造,希望你们像一只只雄鹰展翅飞翔在科学的蓝天上,未来的科学家就在我们中间。
板书: 11、蝙蝠和雷达
超声波 无线电波
嘴巴 天线 障碍物
耳朵 荧光屏
教学反思: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科普课文,课文层次清楚,大
致可以分为三部分:提出飞机为何在夜间飞行这一问题;三次特殊的实验;受蝙蝠的启示制造出了雷达。在设计教学时,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突出“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训练重点。其次,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再次,适度进行拓展,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反思我的教学过程,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 巧设质疑,激发兴趣,引发探究。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我利用电教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一上课,就播放在晴朗夜空里,一只蝙蝠在愉快地飞行,一架飞机穿梭夜空,平稳的飞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起,然后质疑:一个是动物,一个是现代交通工具,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有疑是探究学习的开始,一下子学生的的学习情绪被调动起来,将学生的学习思维置于一定的情景中,学生乐于参与,兴趣浓厚,也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继而引导学生在文中寻找关于描写蝙蝠和雷达的句子,为概括全文内容做铺垫。
二、注重自主学习,强化合作探究。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活动的主要阵地,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好实践活动,对于密切书本知识与社会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发展其个性,培养其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给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在课前,我加强了预习指导,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中,我设计同桌合作探究,找出蝙蝠探路靠的是什么,并完成表格。在阅读了蝙蝠探路方法和雷达探路方法后,我又让学生用卡片在黑板上摆一摆整个过程,激发了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同时让他们在众人面前勇于展现自我。通过活动,学生在玩中学,不但牢固地掌握了知识,了解了蝙蝠和雷达探路方法,而且使学生得到了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方面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还值得改进。如在学习科学家三次实验的经过,填写表格这一学习环节没有处理好。学生在复述这部分内容时,没有很好地运用到课文中的语言,只是用自己的话来组织语言,没有达到复述课文的真正目的。复述完后,如能带领学生再回到课文中读一读,回味课文语言,感悟课文语言,体会作者写作思路的缜密,我相信效果会更好。读的训练还显得较为薄弱。一堂课下来,既有令我欣慰的地方,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使我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今后,我将再接再厉,不断地探究语文教育教学的艺术和方法,更上一层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