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马克李维“温情三部曲”的美学世界

2023-01-01 来源:榕意旅游网
马克李维“温情三部曲”的美学世界

邓颖

张璐

石梅芳

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401

[摘要]马克李维是法国当代著名小说家,他的处女作《假如这是真的》一出版就引起电影界的注意,被大导演斯皮尔

伯格改编为电影《出窍情人》,由此马克李维的名声大噪。此后他的小说均具有很高的销售量,曾经连续十一年蝉联法国《费加罗报》评选的“法国年度最畅销小说家”,但文学评论界对其作品的消极评价居多,认为过于大众化。他的作品主题常以“童年、爱情、友情为主旋律,加上一点‘尼古拉式幽默’”,采用多线网状等多重叙事策略,富有镜头画面感,有自己独特的美学思想,因而才引起全世界大多数读者的关注。

[关键词]马克李维;《偷影子的人》;预言家

DOI:10.16412/j.cnki.1001-8476.2016.06.037

一、马克里维的“温情三部曲”《温情三部曲》指的是马克李维创作的的《偷影子的人》、《伊斯坦布尔的假期》和《如果一切重来》三篇小说,因为这三篇小说都是以小人物为主人公,涉及超能力主题,还都具有温柔风趣的写作风格。《偷影子的人》是马克李维发表于2010年的第十部小说。小说描写了一个经常受同班同学欺负的小男孩,原本瘦弱不堪,后来因为拥有一种超能力变得强大起来,他会偷人的影子,因而能窥破他人的心事,掌握别人不愿说出口的秘密。在偷影子过程中,男孩逐渐成为一个能用自己特殊能力帮助他人的人,从偷影子再到接受影子的任务帮助别人,小男孩也从懵懂变得成熟,了解到梦想与现实,努力实现理想在生活中的意义。小说由于描写了童年、梦想、亲情等元素,因此深受女性读者喜爱,小说有荒诞的成分,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伊斯坦布尔的假期》是马克里维的第十二部小说,描写了英国调香师阿丽斯一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她经常呼朋唤友来家集会,她的喧哗声使楼下的画家戴德利非常不满。在圣诞前夕,阿丽斯遇到一个算命师,算命师预言,阿丽斯要经过一次长途旅行,在途中她将遇到六个人,通过这六个人能引导她找出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而伊斯坦布尔将是他们的命运交汇之地。阿丽斯表面看起来风光,其实内心孤独,听到这个预言后她不知所措,只好找楼下邻居戴德利诉苦,没想到戴德利极力主张她勇敢接受命运挑战,前往伊斯坦布尔。最后,两人决定共同完成这次旅行。在旅行中,他们摆脱了伦敦生活方式,投入到一种全新的生活中,他们在伊斯坦布尔街头和小贩讨价还价,一起散步、看海。旅行中,阿丽斯在努力寻找自[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2015年度规划项目《英国少数族裔小说的空间叙述与身份建构》(编号HB15WX0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邓颖(1981-),女,湖南湘潭人,汉,硕士,河北工业大学讲师,研究:法国文学,文化。张璐(1981-),女,山东蓬莱人,汉,本科,河北工业大学助教,研究:法语教学。石梅芳(1978-),女,河北枣强人,博士,河北工业大学讲师,研究:外国比较文学。己的身世之谜。当算命师预言的真相快要出现时,戴德利却独自离开。最后,回到英国的阿丽斯向戴德利告别时,才发现他正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如果一切重来》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写成的悬疑小说,描写了《纽约时报》的记者安德鲁.斯迪曼在晨练中遇刺,他醒来后发现时间回到了两个月之前,然后安德鲁开始寻找凶手,从皮勒格警官开始,逐渐到发现拐卖儿童事件的线索,在好友西蒙的帮助下,安德鲁终于一步步接近真相。《如果一切重来》为悬疑小说,运用了时空转换,线索交错并行的叙事策略,穿插了安德鲁对女友的愧疚,和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表达了对儿童的关注。由于是根据真实事件而创作,小说中还涉及到了1976年3月24号的阿根廷政变。小说将现实和虚幻穿插其中,营造出亦真亦幻的氛围。这三篇小说虽然表现的故事内容不一样,但都涉及到童年、爱情、友情,都是用亦真亦幻的形式来表现,又比较贴近生活,因此被称为“温情三部曲”。二、温情中的哲理性马克李维的三部小说虽然用神话的手法来表现,但表现的却不是神话内容,而是通过平淡清新的情节和温暖的语言来诠释美好的意蕴。在《偷影子的人》中,小男孩具有“读心术”这样的神奇本领,但是他并没有以这种本领来获得好处,而是尽量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揭开了很多蕴藏在生活中的哲理。小男孩的好友吕克是个面包师,但他不满足这个职业,一心想当一名医生。在小男孩特异功能的帮助下,他终于离开了面包店成为一名医生。但不久之后,吕克终于发现,他最喜欢的其实还是面包师,行医只是他的理想,面包师却能带来快乐。于是又回到了面包店。这个经历正好诠释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在现实中难以达到这个梦想时,总是感到失落、痛苦。但真正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理想后,也许会发现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在吕克眼里,医生一定比面包师高贵,但他忽视了作为面包师给他带来的幸福感。因此在当了医生之后,才发现自己最适合的才是自己原来讨厌的。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小男孩和苏菲、克雷尔之间的感情纠葛。小男孩幼年时期曾经在海滩上遇到聋哑女孩克73

雷尔,他们在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妙时光,并且立下长大在一起的约定。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份约定也渐渐在生活中淡忘。长大后的小男孩与女孩苏菲走到了一起,他们彼此深爱着对方。但最后,男孩却选择和克雷尔走到一起,而苏菲和吕克成为一对。这段感情经历也揭示了生活中的哲理,很多美好的事物看上去美好,却不一定适合自己,只有坚持自己的观点,才能找到幸福。

在《伊斯坦布尔假期》中,阿里斯和戴德利两个人,一个是调香师,一个是画家,都属于艺术家。他们住在一起时,暴露的都是自己外在的一面,看起来都很强硬,其实他们的内心是孤独的。都对真实的自我产生了纠结。阿里斯听到算命师的语言,她将在一次长途旅行中遇到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这时的她一方面向往新的生活,希望得到改变,一方面又害怕这次旅行将原来的生活破坏了。无奈之下只好找到楼下的戴德利倾诉,但戴德利却鼓励她前往,并且还陪她前往。

开始旅行时,两人各有自己的初衷,阿里斯抱着拆穿算命师谎言的目的,戴德利却希望这次旅行让阿里斯找到自己的爱情后,能搬离原来的住处,他好趁机得到阿里斯那间能看到十字路口的房子。但在后来的旅行中,两个人敞开了自己的心扉,把真实的自己呈献给对方。随着故事的推进,阿里斯最终发现戴德利正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这种结局正好和中国爱情诗词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个故事的哲理诠释了在生命中要珍惜身边每一个人,或许他们正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三、“温情三部曲”中的美好世界马克李维的小说虽然畅销全世界,但文学评论界对他的评价却是消极的,认为他的作品永远都是“童年、爱情、友情是主旋律”,没有恢宏壮丽的史诗般描写。但正因为他的小说具有这样的特征,才能在广大读者心目中引发强烈共鸣,他小说中关于童年、爱情和友情的描写被读者称为“情感治愈小说。”(一)童年主题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童年生活念念不忘,不管是穷还是富,童年生活都是最美的,成年后,看到有关童年的描述,会不自觉地联想到自己的童年,因而产生一种无法比拟的美好感觉。在《偷影子的人》,小男孩一语道出门卫伊凡的心病“你也一样经历过我这个年纪啊。夜晚总是在吓你,你甚至请求大人把房间的百叶窗关起来,以确保夜晚不会溜进来。”这句话吓了伊凡一跳,但读者读到此处都会被唤醒童年的回忆,自己何曾不是这样?小男孩调皮捣蛋,害怕爸爸揍他,他是这样总结自己被皮带抽的理由“因为成绩差、房间乱、乱丢玩具、半夜搜刮冰箱、很晚还用手电筒偷看书、把老妈的收音机贴在耳边偷听,更别提某一天,趁老妈没注意到我时,把超市的糖果偷偷塞满了口袋”,但调皮的孩子也有自己对付大人的方式“我确实成功地把爸爸激得火冒三丈、怒发冲冠过好几次,但我还知道耍一些小心机,比如堆出一脸让人难以抗拒的懊悔笑容,这通常能击退最恐怖的风暴。”这种被抽的理由相信大多数男孩都遇到过,那些逃避的方式也不例外,相信每一个读者读来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在小说中,马克李维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比方说,小男孩的父母离婚了,是通过爸爸和他长谈一次后背包离开家,妈妈把餐厅爸爸的椅子移到地窖里,“第一次”陪他过生日这些细节来描写,看了使人鼻子发酸。

小说中也有许多俏皮的地方,通过孩子的角度来看又令人发笑,在历史课上,作者没有说亨利太太讲课多么生动,而是这样比喻的“历史课时,亨利太太讲述法老王图唐卡门死亡的情景,一副他死时她正好在他身边的样子。”

(二)情感基调

马克李维除了擅长描写童年的美好之外,他的小说中另一个主题是“友情”和“爱情”。在《偷影子的人》中,小男孩和聋哑女孩克雷尔的纯真友情,和吕克之间的友情,和苏菲的爱情都深深打动了读者。

在《伊斯坦布尔假期》中,阿里斯和戴德利开始都没有将对方看做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阿里斯找戴德利倾诉是因为自己孤独,戴德利也把自己看作是阿里斯生命中第一个出现的男人,他主要目的还是希望得到阿里斯的房子,但经过兜兜转转,他们竟然走到一起,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不经过伊斯坦布尔之行,两个人无法真正认识对方,也只有经过兜兜转转,爱情才显得更加美好。这种友情与爱情,在《如果一切重来》中也有所体现,在安德鲁破案过程中,穿插描写了他与女友之间的爱情,以及他对女友的愧疚。还有他的成功始终离不开好朋友西蒙的帮助。马克李维的小说之所以能够吸引大量读者,就是因为小说使用了温柔的情感基调,映射出人类最深处的内心情感需求。(三)创作手法马克李维的小说不仅是情节上充满了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感情,在创作手法上也采用了“超能力”“穿越”等手法,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在《偷影子的人》中,小男孩看到的影子是独立的,它可以对主人发表意见,还能表达自己的态度。只要小男孩自己的影子和别人的影子重叠,就能和影子进行交流。在《伊斯坦布尔假期》中作者采用了“轮回”的创作方式,除了阿丽斯找到戴德利这样的轮回外,还有阿丽斯见到妈妈时,首先见到了童年噩梦中的楼梯房屋,这都说明她的内心一直期盼着母爱。那个神秘的算命师其实是一直在关注她生活的姨母,即妈妈的妹妹,读者带着悬念读小说,当最后所有谜底解开时,所有诡秘的故事情节也就合乎情理了。[参考文献]——读马克李维《偷影子的人》[J].名作欣赏[1]李小茜.心灵的礼物—2014,07:01.——评马克李维的《伊斯坦布尔假期》[J].读书文[2]刘颖.希望中的找寻—摘2015,02:03.[3]刘颖.马克李维畅销小说的文学性探讨[J].青年文学家.2015,01:30.[4]李小丢.马克李维的全球化写作之路[N].光明日报2013-08-11:(5).——读<偷影子的人>》[J].文苑[5]StephenRex;李康.《像偷影子一样成长—(经典美文)2013-09-15.[6]玮婕.“法国作家第一人”十年纪念作《偷影子的人》出版[J].出版参考2012(21).(收稿日期:2015-06-19)yūwénjiànshè

语文建设2016.

学术

·

文化纵横

文学语言教学关注

7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