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历史与现状 分镜头脚本
镜号 1 景别 方式 全景 时间 画面 旁白 音乐 备注 老师走进演播厅,站在画面右侧。 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 习主题二:“纪录片历史与现状”。 (建议用背景图的右侧部分) 2 中景 老师入画讲解 1880年代末期,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发展,人们想把基于静态影像的照相技术发展为基于动态影像的电影技术的这种愿望越来越强烈, 法国发明家朱尔·马雷、美国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等人,分别在电影摄影机和电影放映机领域取得突破性研究进展,为使用影像手段记录现实世界奠定了技术基础。 胶片下标年份 3 全景 老师移动身后的胶片轴到马雷、爱迪生照片,并点出朱尔·马雷、托马斯·爱迪生的照片 4 中景 老师用手势移动身后的照片轴到1890年代,放大奥古斯塔·卢米埃尔和路易斯·卢米埃尔的照片到老师左侧。 1890年代初期,法国人奥古斯塔·卢米埃尔和他的弟弟路易斯·卢米埃尔对当时还处于试验阶段的电影技术设备做了重大改进,并试验性的拍摄了一些纪录短片。 5 老师用手势移动照片轴到1895年代,点出《工厂的大门》并全屏播放。 1895年3月22日,在法国巴黎 举行的一次科技大会上,卢米埃尔兄弟在小范围内放映了他们拍摄的纪录短片《工厂的大门》, 被后世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纪录短片。1895年12月28日,这部影片首次面向世界公映,地点是巴黎一家咖啡馆的地下室里,这天后来被称为世界纪录片事
业的诞生日。 6 说话的时候移动照片轴依次展示《火车进站》、《婴儿吃奶》、《水浇园丁》的视频截图。 和菲利克斯·梅斯基奇、弗朗西斯·杜勃利埃的照片 这部影片只有一分多钟的时间,并且只有一个镜头,反映了卢米埃尔兄弟自己开办的一座工厂,工人们下班时大门口出现的情景。后来卢米埃尔兄弟陆续拍摄了《火车进站》、《婴儿吃时间从几十秒到几分钟不等。与此同时,他们开始大量培训纪录片摄影师,比较著名的有菲利克斯·梅斯基奇、弗朗西斯·杜勃利埃等人。这些摄影师被派往世界各地拍摄,返回法国后对拍摄到的素材进行简单的后期处理,然后收费放映。 (照片全屏,老师不出镜,画外音) 奶》、《水浇园丁》等多部纪录短片, 7 老师站在屏幕右边三分之一处讲解 据统计,卢米埃尔兄弟先后共拍摄了700多部纪录短片,但比较遗憾的是,他们拍摄这些影片都是对当时一些事物的原始纪录,并没有将这种使用影像手段反映现实世界的方式自觉向前发展,所以《不列颠百科全书》评价卢米埃尔兄弟是伟大的科学家而不是伟大的艺术家。尽管如此,他们作为世界纪录片事业的奠基者,其卓越贡献永远值得我们后人纪念。 8 老师讲到“直到1920年代···状况”的时候做出手势,身后的胶卷轴转到1920年,弹出罗伯特·弗拉哈迪的人像照片。 当时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那家咖啡馆的地下室放映纪录短片《工厂的大门》时,有一位特殊的观众,他就是法国当时著名的魔术师乔治·梅里爱,看完这部影片后,他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那就是调整自己的事业发展方向,他后来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位故事片导演,开启了世界故事片发展史,众所周知,后来的故事片发展史波澜壮阔,在此不再详述。不过,在当时,有很多纪录短片的爱好者还是一直在坚持卢米埃尔兄弟开创的记录现实世界的
路线,可惜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一直没有获得重大突破,直到1920年代,美国采矿工程师罗伯特·弗拉哈迪的 一个决定,改变了这种状况。 9 中景 胶片轴转动到地图页面,然后地图逐渐放大特写到哈德逊湾,随后放出哈德逊湾的照片。 (伴随老师的画外音) “经过···1922年”转动胶片轴到《北方的纳努克》的封面,说完“开山之作”后播放影片。 1920年,罗伯特·弗拉哈迪又一次来到加拿大北部接近地球北极圈一个叫哈德逊湾的地方。此前他曾两次到这里工作,顺便用摄影机拍摄这里的爱斯基摩人,但基本上是泛泛而拍没有重点。这次他改变了拍摄策略,将镜头对准了一个爱斯基摩人家庭,男主人公的名字叫纳努克。经过两年的拍摄,1922年,一部名为《北方的纳努克》的纪录片在美国公映,立刻引起巨大轰动,成为美国纪录片的开山之作。 (老师不入画,画外音) 在“成为美国美国纪录片的开山之作”这句话后,插入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视频(第15分52秒—第16分22秒) 10 全景 老师指向身旁刚才播放完的影片定格画面 (照片在左,老师在右。背景为片头的演播厅)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纳努克一家人的日常生活景象,反映了以纳努克一家为代表的爱斯基摩人为了生存,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的经历。在叙事方面,借鉴了好莱坞电影的叙事手法,开创了使用纪录手段展现真实生活故事的先例。 《北方的纳努克》被国际影视界公认为第一部完整意义上的纪录片,也是世界上第一部人类学纪录片。尽管在这部影片当中,“捕杀海象”、“建造冰屋”等情节以“重演”的形式出现,曾经受到广泛争议,但是它所体现出来的创作技巧对后来纪录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例如展现美回避丑的美学原则,与被拍摄对象交友共处的拍摄方法,把戏剧性引入纪录片叙事的剪辑方法,大量运用长镜头拍摄,注重纪录片节奏等。弗拉哈迪将镜头对准被现代人逐渐遗忘的传统生活方式,赞美不同于现代生活观念的传统价值观念,展现普通人生活中所洋溢
的朴素、纯厚的情感,为后世开创了重要的纪录片主题表达传统,他本人不仅是美国纪录片开山鼻祖,也成为世界纪录片事业的开拓者。 11 中景 老师挥动手势将胶片轴转到丹尼斯·考夫曼1922的照片处并放大显示照片。 接下来我们再把注意力转向1920年代的俄国。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一个名叫丹尼斯·考夫曼的青年学生从莫斯科大学毕业,进入了莫斯卡电影委员会工作,主要任务是拍摄政治宣传片《电影周报》,他取了一个笔名叫吉加·维尔托夫。1922年,维尔托夫创办了《电影真理报》,带领一群摄影师拍摄许多反映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纪录片,每月编辑发行一期,至1925年总共发行了25期。 12 前面为老师入画讲述,讲到“有这样··顶峰增长”的时候弹出PPT,PPT在左,老师在右。背影为演播厅 1923年,维尔托夫发表了一篇学 术论文,题为《电影眼睛人:一场革命》,提出了世界纪录片发展史上著名的“电影眼睛”理论。这个理论强调,摄影机有远胜于人眼的特殊功能,强调纪录片要善于使用抢拍和隐蔽拍摄,强调蒙太奇在纪录片表达中的重大作用,强调纪录片的主要任务是反映社会现实,强调纪录片拍摄应该深入生活等。在这篇论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肉眼的弱点是明显的。我们肯定,电影眼睛在运动的混沌中发现了电影眼睛自身的运动;我们肯定,电影眼睛拥有自己的时空向度,它的力量和潜力正向着自我肯定的顶峰增长。”这段极度宣扬摄影机强大功能的话语被后世广为传颂。 1928年,维尔托夫和他的弟弟哈伊·考夫曼合作拍摄了纪录片《带摄影机的人》。 这部影片公映后不仅在苏联引起巨大轰动,也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成为苏联早期纪录片的扛鼎之作。影片中两条线索间隔叙事,一条是苏联普通人民日常生活、工作、休息的场景,另外 13 中景 (老师入画)老师挥动手势将胶片轴转到1928年。讲到“拍摄了纪录片《带摄影机的人》”后,全屏播放纪录片《带摄影机的人》视频(第10分24秒—第11分02秒。
一条是哈伊·考夫曼如何拍摄这些镜头的场景。这部影片提供了一种新的拍摄者与接受者的关系,观众跟随着摄影师去见识这个并不平常的世界,在不断的惊奇与感叹中发现生活被观众所忽略的那一面;与此同时,观众不断被提醒,你看到的不仅是一部纪录片,而且你还看到了这部纪录片的拍摄过程。 14 中景 图片在左,老师在右。演播厅背景 可以说,《带摄影机的人》是维 尔托夫对他所提出的“电影眼睛”理论的一次完美实践。维尔托夫通过他的主张和实践,试图让纪录片作为最有效的媒介手段服务于苏联的现实政治斗争,体现出非常独特的美学价值。当然,他的“电影眼睛”理论为后来许多纪录片流派的出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1890年代到1920年代,西方纪录片发展史中出现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胶卷轴全屏,老师不入画,画外音) (老师入画)包括卢米埃尔与纪录短片《工厂的大门》、罗伯特·弗拉哈迪与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吉加·维尔托夫与纪录片《带摄影机的人》等,反映了西方纪录片从诞生到走向发展的主要历程,这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15 全景 胶卷轴从1890年转动到1920年。 《工厂的大门》、《北方的纳努克》、《带摄影机的人》的封面出现在老师左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